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LRP6/IL-18/MUC2轴及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阳 李军祥 +7 位作者 胡俊聪 张黎明 王佳丽 韩啸 姜慧 章晓思 王木源 石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6-101,共6页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LRP6/IL-18/MUC2轴及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4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温中方组和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空白组自由饮用去...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LRP6/IL-18/MUC2轴及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4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温中方组和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空白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模型组、清肠温中方组和美沙拉嗪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制备UC模型。造模7 d后,清肠温中方组、美沙拉嗪组予相应药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去离子水灌胃,连续7 d。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6(NLRP6)、白细胞介素(IL)-1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结肠组织黏膜屏障破坏,杯状细胞数量减少,黏液分泌减少;结肠组织NLRP6、MUC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IL-1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温中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肠黏膜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增多;结肠组织NLRP6、MUC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肠温中方能明显缓解UC小鼠疾病活动度,降低DAI评分,修复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增加杯状细胞数量,促进黏液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LRP6/IL-18/MUC2轴,修复肠道黏液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温中方 黏液屏障 NLRP6/IL-18/MUC2轴 小鼠
下载PDF
基于“厚肠”理论的中医药调控黏液屏障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金鑫 黎丽群 +6 位作者 黄晓燕 黄茂光 罗峰 陈月莹 李玉玲 谢胜 刘园园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71-2677,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慢性肠道病变,肠上皮黏液屏障受损是该病的重要病理机制。黏蛋白2(MUC2)是肠道黏液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杯状细胞是分泌MUC2的“主力军”,可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保证其完整性。因此,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合成MUC2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慢性肠道病变,肠上皮黏液屏障受损是该病的重要病理机制。黏蛋白2(MUC2)是肠道黏液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杯状细胞是分泌MUC2的“主力军”,可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保证其完整性。因此,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合成MUC2从而修复肠道黏液屏障,是治疗UC的重要策略。中医学者认为肠道中存在一层固有的“脂膜”或“脂膏”,湿热等病理因素导致该结构变薄,是“腹泻”“肠澼”发生的根本病机,这与现代医学中肠道黏液屏障受损导致UC不谋而合。本文通过总结中药复方或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肠道黏液屏障干预UC的作用机制发现,黄连解毒汤、芍药汤、复方苦参汤等中药复方以及苍术挥发油、芍药苷、木瓜三萜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合成分泌功能,达到“厚肠”的目的,进而改善UC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溃疡性结肠炎 黏蛋白2 杯状细胞 肠道黏液屏障
下载PDF
基于肠道黏液屏障探讨“厚肠理论”的生物学内涵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邢韵淇 李军祥 +4 位作者 张文基 韩海啸 孙中美 袁亚利 毛堂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厚肠”作为一种中医治法,多次出现于本草类医籍及方书中,主要关联肠澼、泄泻、下利、滞下等肠道疾病,但由于多数医家对“厚肠”的理解较为模糊,笼统地将其称为增强肠道的功能,阻碍“厚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直至清代,邹润安等医家对... “厚肠”作为一种中医治法,多次出现于本草类医籍及方书中,主要关联肠澼、泄泻、下利、滞下等肠道疾病,但由于多数医家对“厚肠”的理解较为模糊,笼统地将其称为增强肠道的功能,阻碍“厚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直至清代,邹润安等医家对“厚肠”的理解才逐渐精确,认为肠道中存在一层固有的“脂膜”或“脂膏”,具有“护导滓秽使下行”的功效;而湿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脂膜”或“脂膏”变薄,则是“肠垢”“肠澼”发生的关键病机,这与现代医学中肠道黏液屏障受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机相耦合。因此,在治疗上,针对肠道脂膜渐薄的不同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使“消铄之源绝,而薄者厚矣”,达到“厚肠”的目的,最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与现代医学的重塑黏液屏障功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挖掘中医经典古籍,对“厚肠理论”进行了溯源和延伸,并从肠道黏液屏障入手,深入探讨其生物学内涵,以期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肠理论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黏液屏障 生物学内涵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严海 胡清林 +4 位作者 鄢传经 史云天 王昊 青廉 徐成龙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0期1409-1411,1415,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肠外瘘患者60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实施EN前后患者的CD3^+、CD4^+、CD8^+及iIEL...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肠外瘘患者60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实施EN前后患者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变化,实施EN前后患者的肠黏液屏障功能情况,以及实施EN前后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 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D3^+、CD4^+、CD8^+及iIEL水平又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又分别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2周后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于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黏液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内营养2周效果明显好于1周,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长期禁食 肠外瘘 肠黏膜上皮 淋巴细胞 黏液屏障功能
下载PDF
杯状细胞及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春兰 曾悦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57-360,共4页
杯状细胞合成分泌的黏蛋白MUC2构成肠上皮表面黏液层,是主要的肠道机械屏障之一。结肠有两层黏液结构,内层黏液可避免肠道细菌与肠上皮的接触,避免组织损伤与菌群移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改变MUC2合成分泌或黏液层结构影响... 杯状细胞合成分泌的黏蛋白MUC2构成肠上皮表面黏液层,是主要的肠道机械屏障之一。结肠有两层黏液结构,内层黏液可避免肠道细菌与肠上皮的接触,避免组织损伤与菌群移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改变MUC2合成分泌或黏液层结构影响肠道通透性及其稳态。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杯状细胞及肠道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 MUC2 肠道菌群 黏液屏障
下载PDF
肠黏液屏障在肠道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冰 于岩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1764-1771,共8页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及黏液屏障通透性功能形成的关键因素.肠黏液屏障能防止腔内细菌接触上皮,发挥抗感染作用,调节肠道免疫与外来刺激之间的平衡.而黏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肿瘤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或许会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屏障 黏蛋白 杯状细胞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虎地肠溶胶囊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液屏障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庞华 史利卿 +7 位作者 石磊 郭一 路琼琼 寇富舜 赵兴杰 毛堂友 孙中美 李军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8期1336-1339,1381,共5页
目的探讨虎地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黏液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地肠溶胶囊组以及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连续7 d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模型,同时,各... 目的探讨虎地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黏液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地肠溶胶囊组以及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连续7 d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模型,同时,各组小鼠以相应药物灌胃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灭菌蒸馏水。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膜中杯状细胞形态、数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肠黏膜上皮损伤并可见黏膜以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的浸润;血清IL-6、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形态、数量有显著差异;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虎地肠溶胶囊组DA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清IL-6、TNF-α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肠长度明显增长(P<0.05)。虎地肠溶胶囊组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美沙拉嗪组增加不明显。结论虎地肠溶胶囊能够促进杯状细胞的生长,修复肠黏液屏障;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肠道炎症,缓解肠黏膜损伤,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虎地肠溶胶囊 黏液屏障 杯状细胞 炎症因子 小鼠
下载PDF
黏液屏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中霞 孙静 占强 《胃肠病学》 201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基因、环境、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失调有关。黏液屏障作为肠道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在IBD...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基因、环境、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失调有关。黏液屏障作为肠道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黏液屏障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黏液屏障 肠道菌群 免疫 治疗
下载PDF
肠黏液屏障: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2
9
作者 熊艺琳 宋军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20年第11期682-686,共5页
肠道黏液屏障是由黏蛋白、水、抗菌肽等组成的凝胶网状结构,是肠腔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共生菌群生存、繁殖的重要环境。黏蛋白主要由肠道杯状细胞合成、分泌,在不同肠段形成结构不同的黏液层,其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目前越来越... 肠道黏液屏障是由黏蛋白、水、抗菌肽等组成的凝胶网状结构,是肠腔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共生菌群生存、繁殖的重要环境。黏蛋白主要由肠道杯状细胞合成、分泌,在不同肠段形成结构不同的黏液层,其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黏液屏障除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各种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外,还参与某些肠外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未来可能成为各种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屏障 杯状细胞 肠疾病 肠外疾病 黏蛋白类
下载PDF
肠道隐窝间杯状细胞亚群对维持结肠黏液屏障功能至关重要 被引量:1
10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26-326,共1页
据Nystr觟m EEL 2021年4月16日[Sciecne,2021,372(6539):eabb1590-eabb1590.]报道,瑞典哥德堡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肠道杯状细胞(goblet cell,GC)表达的多样性,并确定了一个定位在隐窝间表面上皮(intercrypt su... 据Nystr觟m EEL 2021年4月16日[Sciecne,2021,372(6539):eabb1590-eabb1590.]报道,瑞典哥德堡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肠道杯状细胞(goblet cell,GC)表达的多样性,并确定了一个定位在隐窝间表面上皮(intercrypt surface epithelium)的特定GC亚群如何在功能上促进黏液屏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屏障 表面上皮 杯状细胞 戴维斯分校 隐窝 亚群 瑞典哥德堡大学
下载PDF
肠道菌群、后生元与肠道黏液屏障在结直肠癌中的交互作用
11
作者 范金清 李雅茹 +2 位作者 张思琪 温俊斌 伦永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124,共7页
微生态失衡会影响宿主肠道黏液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上皮细胞通过分泌黏蛋白形成双层黏液层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环境和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黏蛋白的表达和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而饮食... 微生态失衡会影响宿主肠道黏液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上皮细胞通过分泌黏蛋白形成双层黏液层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环境和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黏蛋白的表达和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而饮食模式的变化又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通过菌群疗法(包括粪菌移植)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改善微生态失调相关病理学表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的饮食模式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细菌代谢物(后生元)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维持肠道黏液的组成和黏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降低肠道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后生元 黏蛋白 肠道黏液屏障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基于Notch信号通路研究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液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伟 刘又前 +6 位作者 蒋翠花 张东建 方雨夕 龚旻 李寅庆 王甜甜 张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257-526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黏液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50 mg/kg)组和白头翁汤...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黏液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50 mg/kg)组和白头翁汤低、高剂量(7.4、14.8 g/kg)组,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其余各组连续8 d自由饮用2.5%DSS溶液诱导UC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稠度以及血便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in 2,MUC2)的分泌情况;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Ki67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结肠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s)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肠组织Notch-1、Atoh1、Hes1和MUC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汤能够缓解DSS诱导的UC小鼠体质量降低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升高(P<0.05、0.01、0.001),缓解结肠组织的缩短、水肿以及病理学损伤(P<0.01、0.001),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的破坏与杯状细胞的丢失,降低结肠组织MPO活性和IL-1β、TNF-α水平(P<0.05、0.01),升高IL-10水平(P<0.05),增加结肠组织Ki67阳性细胞数(P<0.01),促进MUC2的分泌和Lgr5^(+)ISCs的阳性细胞数,并下调Notch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01),上调Atoh1和MUC2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白头翁汤能够降低UC小鼠结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Lgr5^(+)ISCs的增殖和分化,保护隐窝和杯状细胞结构,促进MUC-2分泌,其作用可能与调控Notch-1/Atoh1/Hes1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干细胞 黏液屏障 Notch通路 白头翁皂苷B4 黄柏碱 小檗碱 表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汀 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促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O-连接N-乙酰葡糖胺酰化并抑制前梯度蛋白S-谷胱甘肽化以维持烧伤脓毒症小鼠肠道黏液屏障
13
作者 曾茁 袁志强(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4-684,共1页
黏液是肠黏膜屏障的第1道防线,其核心成分是黏蛋白。谷氨酰胺是杯状细胞的重要能量物质,它可以促进黏液合成,减轻烧伤后肠道黏液屏障的损伤,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烧伤脓毒症的动物和细胞模型,重点研究谷氨酰胺对黏蛋白2合... 黏液是肠黏膜屏障的第1道防线,其核心成分是黏蛋白。谷氨酰胺是杯状细胞的重要能量物质,它可以促进黏液合成,减轻烧伤后肠道黏液屏障的损伤,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烧伤脓毒症的动物和细胞模型,重点研究谷氨酰胺对黏蛋白2合成和修饰的影响的分子机制。作者观察到前梯度蛋白2(AGR2)在黏蛋白2的翻译后修饰中起着关键作用。烧伤脓毒症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了AGR2的S‐谷胱甘肽化,干扰了AGR2对黏蛋白2前体的加工和修饰,并阻断了成熟黏蛋白2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黏液屏障 谷氨酰胺 谷胱甘肽化 能量物质 肠黏膜屏障 翻译后修饰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肠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洪书剑 顾国胜 +2 位作者 任建安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0例唇状小肠外瘘病例,分别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和实施第5天及第10天,在肠镜下经小肠外瘘口距瘘口15~20 c...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0例唇状小肠外瘘病例,分别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和实施第5天及第10天,在肠镜下经小肠外瘘口距瘘口15~20 cm以活检钳取检肠黏膜,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iIE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D8阳性淋巴细胞比例和黏蛋白基因2阳性细胞比例,特殊染色阿利新蓝(Alcian Blue,AB)结合法检测黏液层厚度。结果肠内营养实施5d后,各活检标本黏蛋白基因2阳性细胞比例及黏液层厚度较实施前显著增高(P<0.05);10 d后,iIEL及CD8阳性淋巴细胞比例也较肠内营养实施前显著增多(P<0.05)。结论实施肠内营养对于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的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 唇状 肠瘘 黏蛋白基因 黏液屏障
原文传递
黏膜给药中的黏液屏障及相关递送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风梅 随力 刘哲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0-680,共11页
黏液屏障是黏膜给药系统需要应对的一大生理障碍,应对这一生理屏障,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关于黏膜黏附和黏液穿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阳离子化、巯基化、马来酰亚胺功能化、凝集素化及儿茶酚缀合等新型黏膜黏附策略;... 黏液屏障是黏膜给药系统需要应对的一大生理障碍,应对这一生理屏障,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关于黏膜黏附和黏液穿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阳离子化、巯基化、马来酰亚胺功能化、凝集素化及儿茶酚缀合等新型黏膜黏附策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2-烷基-2-恶唑啉)和两性离子聚合物等黏液惰性材料,以及酶功能化、还原剂预处理等增强黏液穿透能力的研究,并分析各策略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给药 黏液屏障 黏膜黏附 黏液惰性 黏液穿透
原文传递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克服口服吸收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涛兴 彭辉 +4 位作者 许应超 张凡 梁德胜 郭锋 钟海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2-398,共7页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是采用纳米递送系统。纳米递送系统口服后必须克服多重屏障才可能被有效吸收,其中一个对吸收有重要影响的屏障是黏液屏障。本文针...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是采用纳米递送系统。纳米递送系统口服后必须克服多重屏障才可能被有效吸收,其中一个对吸收有重要影响的屏障是黏液屏障。本文针对肠道黏液的性质特点,综述了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研究进展,探讨了黏液穿透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包括聚乙二醇(PEG)、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HPMA)、两性离子以及基于仿生功能化概念的纳米递送系统。本文旨在为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制剂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药物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 黏液屏障 仿生功能化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肠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研究
17
作者 齐晓燕 徐少娜 +1 位作者 侯芳 余鸿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73-2373,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肠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及黏液屏障的功能,以期为临床治疗给予支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1例长期禁... 本研究旨在观察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肠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及黏液屏障的功能,以期为临床治疗给予支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1例长期禁食肠瘘患者。对受试者予以肠内营养,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iIEL以及黏液屏障的功能,以及血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屏障 上皮内淋巴细胞 长期禁食 肠内营养 肠瘘患者 营养指标 肠黏膜 iIEL
原文传递
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钰 刘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2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2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盲肠结扎法复制脓毒症模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营养剂)和营养组(给予微生... 目的 探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2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盲肠结扎法复制脓毒症模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营养剂)和营养组(给予微生态免疫营养剂),每组13只;另选择1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实验小鼠行假手术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小鼠均实施禁食但不禁水饲养3 d,处死小鼠后比较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β(IL-1β)水平、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黏液层厚度、肠黏膜MUC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1β及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营养组的血清TNF-α、IL-1β及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对照组结肠黏液层厚度明显较正常对照和营养组更薄,MUC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和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和营养组的结肠黏液层厚度、肠黏膜MUC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小鼠肠道黏液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免疫营养剂 脓毒症小鼠 肠道黏液屏障
原文传递
基于黏液分泌特性差异的“肺”与“大肠”津液相求的内涵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玉苹 王青青 +2 位作者 邓秀兰 张晓晶 钟相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7-559,共3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中,黏液在肺病和肠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中,黏液在肺病和肠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肺及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结肠)黏液分泌特性的差异研究逐渐深入,而这恰好与中医"肺"与"大肠"表里之"津液相求"不谋而合。通过比较肺与肠道在杯状细胞、黏蛋白、水通道蛋白和黏液屏障方面的差异,从"津液相求"角度,更好地诠释"肺"与"大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 津液相求 杯状细胞 黏蛋白 水通道蛋白 黏液屏障
下载PDF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联合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屏障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磊 沈洪 +5 位作者 顾培青 刘丽 张露 成家飞 朱长乐 司海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017-1023,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干预BMSCs组和联合组.TNBS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干预BMSCs组和联合组.TNBS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1 mL生理盐水,BMSCs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干预BMSCs和联合组大鼠分别注射体外中药共培养的BMSCs,联合组再予中药13.6 g/kg灌胃10 d.分别于第5天和第10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留取标本.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Muc2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uc2相关因子Math1和KLF-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各治疗组Muc2 mRNA水平升高,联合组优于干预BMSCs组和BMSCs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效果越明显.治疗第10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uc2、Math1和KLF-4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经治疗后,各治疗组蛋白表达量均上高,联合组升高最明显.结论:静脉移植BMSCs的同时给予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能提高黏蛋白Muc2表达水平,增多杯状细胞数量,修复肠屏障,联合灌胃持续给药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和提高Math1和KLF-4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 间充质干细胞 黏液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