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
1
作者 华志雄 殷磊 毕建斌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4期249-250,共2页
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癌病理类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确定为一种独立的肾脏上皮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 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癌病理类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确定为一种独立的肾脏上皮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远端肾小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肿瘤 细胞 肿瘤分类 上皮肿瘤 男性生殖系统 黏液 carcinoma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
2
作者 李平 唐朝朋 +3 位作者 吴鼎 葛京平 程文 徐晓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病人,女,3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十余天于2020年6月10日入院。2020年6月13日CT检查提示:左肾占位,肾盂癌可能。2020年6月28日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癌。无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左肾内低回声团块... 病人,女,3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十余天于2020年6月10日入院。2020年6月13日CT检查提示:左肾占位,肾盂癌可能。2020年6月28日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癌。无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左肾内低回声团块,界线清晰,可见包膜,内可见细小无回声区,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环绕。超声造影检查提示肿块内造影剂进入晚于肾皮质,呈低增强,强化后可见筛孔样改变,退出与肾皮质基本同步。CT检查提示:左肾中极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肿块压迫肾盂肾盏(图1)。MRI检查:左肾髓质区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界线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2)。于2020年7月10日行腹腔镜下左肾肿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强 朱朝阳 李晓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提高对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肾MTSCCa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女,38岁.2012年10月5日以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余、血尿10d为主诉... 目的 提高对肾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肾MTSCCa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女,38岁.2012年10月5日以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余、血尿10d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肋弓下缘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直径约7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尚可.B超检查:右肾上极混杂回声占位,11.0 cm ×7.5 cm,肿瘤及周边可见明显血流信号.CT检查:右肾上极内低密度影,累及右肾静脉,局部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内亦可见低密度影,增强后有不均匀延迟强化.双肾MRI检查:右肾上极巨大软组织肿块,最大截面积10.3 cm× 10.1 cm,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延迟强化.术前诊断:右肾透明细胞癌伴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全麻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中见右肾巨大肿瘤,约10 cm×20 cm,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下腔静脉内瘤栓长约8 cm.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成分交织束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波形蛋白(±),突触素、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CD99(+),Ki-67(70%+).TNM分期:pT3cN0M0期.Robson分期:Ⅲ期.病理诊断为高级别肾MTSCCa.术后1个月行白细胞介素-2(200万U)联合干扰素α-2a(500万U)免疫治疗28 d.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发热等类感冒样症状,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后2个月死于肺栓塞、肝肺多发转移.结论 MTSCCa是罕见的肾细胞癌病理类型,好发于女性,高级别病理类型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 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仁亚 曾涛 +7 位作者 刘飞飞 任玉波 M Joe Ma 马洪军 许俊龙 赵丽华 刘建丽 林凡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志毅 杨树东 +1 位作者 梁加贝 孙荣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例MTSC,随访39及83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MTSC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60及73岁,肿瘤界限清...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例MTSC,随访39及83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MTSC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60及73岁,肿瘤界限清楚,组织学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其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瘤细胞呈立方形至梭形,嗜酸性胞浆,核级别低,核分裂相很少见。2例CK34βE12、E-cadherin、CK7、CK19、vi mentin均为阳性,1例部分表达NSE及Syn,Ki-67增殖指数<5%,随访期内患者病情稳定。结论MTS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肾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支持MTSC起源于远端小管的假设,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可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单独全肾切除术预后较好,但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耿舰 丁彦青 +1 位作者 朱梅刚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 ,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 ,无明显核的异型性 ,缺乏坏死。免疫组化 :CK、EMA、vimentin阳性 ,SMA、desmin、S 10 0蛋白、HMB4 5等阴性。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 ,预后较好 ,要与后肾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的CT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秀玲 张宗军 +2 位作者 夏秋媛 陆珍风 季学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MTSR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RCC的CT表现,8例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强化方式和程度、有无周边侵...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MTSR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RCC的CT表现,8例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强化方式和程度、有无周边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征象。结果:8例MTSRCC均为单发病灶,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最大直径平均为4.53cm(1.8~7.6cm),平扫7例呈等或稍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1例伴同侧肾结石,均未见出血和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轻度强化,6例呈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肾脏皮质,8例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平均CT值分别增加26.2HU和33.6HU,肿瘤与肾皮质的强化比值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21.54%和33.28%。结论:MTSRCC为好发于成年女性的较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出血坏死及钙化少见的规则肿块,可伴有同侧肾结石,具有平扫以等密度为主,渐进性轻度强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及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红杰 马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2,共3页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WHO(2004)版正式命名的肾脏少见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低...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WHO(2004)版正式命名的肾脏少见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低级别)。近年陆续有高级别(肉瘤变)MTSCC的病例报道。其临床预后多数较好,少数可复发和转移。该文对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性小管状细胞 病理学 诊断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延波 蔚青 金晓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13-415,i0009,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2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均为男性,年龄37岁和82岁。肿瘤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镜下见嗜酸性胞质的低立方细胞单层...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2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均为男性,年龄37岁和82岁。肿瘤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镜下见嗜酸性胞质的低立方细胞单层排列,呈长管状或交织吻合的细管状,有的呈巢状;部分肿瘤细胞梭形,排列成束状,类似于平滑肌瘤。肿瘤间质黏液样,胞核居中,有皱折,核分裂罕见。瘤细胞间可见淋巴浆细胞及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EMA和AE1/AE3(+),34βE12、SMA、S-100、HMB45、CD15、CD20、UEA-1、CK7和CAM5.2(-)。电镜示管腔内可见短的微绒毛,有连接复合体。结论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低度恶性的肾肿瘤,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红云 陈桦 +1 位作者 纪萍 常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对1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偶然发现左肾占位。大体检查见肾实质内有一个灰...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对1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偶然发现左肾占位。大体检查见肾实质内有一个灰白色、界限清楚的类圆形结节,偏髓质分布,直径4 cm,质地略脆,均匀一致;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呈现两种结构:①类似于肾集合管的细管状结构,细胞单层立方排列;②类似于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结构;两种细胞均未见核分裂象;背景中显著黏液变性,并见多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聚集浸润。免疫组化:EMA、CK7和Vim(+),CK34βE12、CD15(-),CgA弱(+),NSE和Syn(-)。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肾上皮性肿瘤,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二例报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璐滢 朱建善 +1 位作者 陈以明 林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友峰 夏佳东 +1 位作者 戴玉田 兰厚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及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右肾...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及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右肾肿瘤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术后予干扰素联合白介素-2治疗。随访26个月及1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虽然MTSCC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但发生复发、转移并致死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综合多种因素来评价其预后会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小管状细胞 肾肿瘤 预后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志刚 于国 +2 位作者 宋欣 高杰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3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CD10、CK7、EMA、P504S、Vimentin),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中,男1例,女2例,...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3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CD10、CK7、EMA、P504S、Vimentin),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中,男1例,女2例,年龄3957岁,平均48岁,肿瘤最大直径4.29.0cm,平均5.9cm,术后随访184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肿瘤大体切面为实性、灰白色,无包膜,但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晰。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包括由立方细胞紧密排列构成的狭长小管结构及梭形细胞两种成分,且两种成分交错分布,可以见到过渡区域,其中1例缺乏梭形细胞区域,2例背景中可见黏液样基质,1例可见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泡沫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例肿瘤CK7、EMA、P504S均呈阳性表达,1例CD10呈阳性表达,2例Vimentin呈弱阳性表达。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肿瘤,组织形态学谱系较宽,由小管状结构和梭形细胞两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构成,可以缺乏其中一种成分,也可缺乏黏液样基质,有些病例可见灶状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上对于近端肾单位及远端肾单位的标记均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黏液管状细胞 病理学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丽丽 陈俊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TS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等影...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TS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7、CK18、CK19、P504S、EMA、vimentin、CK34βE12、E-cadherin,不表达CD15、CD10、CD56、Syn、CgA、CD117、C-erbB-2及villin。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恶性肿瘤,需与集合管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CT、MRI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亚娟 鲁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彩霞 章林培 +3 位作者 王晓 聂美楠 王桂梅 吕淑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78-1179,共2页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是WHO(2004)肿瘤病理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上皮性肿瘤。近年有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预后等方面进...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是WHO(2004)肿瘤病理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上皮性肿瘤。近年有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不典型组织形态进行了探讨,我们报道1例MTSCCa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仁亚 任玉波 M Joe Ma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1671-1674,共4页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cell carcinoma,MTSCCa)是新确定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样)肾细胞癌或不能分类的肾细胞癌。大体...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cell carcinoma,MTSCCa)是新确定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样)肾细胞癌或不能分类的肾细胞癌。大体肿物界限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临床预后好,可复发并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重视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小管状细胞/病理学 肾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俞洵宗 +1 位作者 王炜 刘小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2例肾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6岁和54岁。1例因体检被发现,另1例...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2例肾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6岁和54岁。1例因体检被发现,另1例因贫血就诊。病理检查:肉眼瘤组织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边界多清楚,未见囊性变。镜下瘤组织由多少不一的小管状和梭形细胞区构成,间质富含黏液。瘤细胞部分呈立方状,胞浆透明或弱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少见。部分细胞梭形,束状或编织样排列,似平滑肌瘤。1例以立方状细胞成分为主,另1例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织化学:2例瘤细胞均呈CK(AE1/AE3)、EMA、Vimentin阳性,其中1例并呈Syn局灶阳性;而desmin、CgA、S-100、SMA、CD117、CD34、CD10、HMB45、p53、ER及PR均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1%;术后分别随访7月和11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肾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时需与其他肾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晶 苗雨春 +3 位作者 徐恩伟 解立武 刑天俊 张建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类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的肾脏肿瘤,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肾细...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类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的肾脏肿瘤,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1]。该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报道80余例[2],国内报道30余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黏液 小管 细胞 肿瘤分类 MUCINOUS tubular 左肾上极 右肾下极 集合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