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了+O”的句法-语义特征及数量成分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朴珍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5,共10页
述宾结构“V+了+O”在以往研究中多作为黏着结构进行讨论。一般认为其宾语不能为光杆名词,最好是数量名形式。这是以及物动词为前提的研究,实际上,不及物动词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带宾语,只是语义角色和外部形式有所不同。当“V”为及... 述宾结构“V+了+O”在以往研究中多作为黏着结构进行讨论。一般认为其宾语不能为光杆名词,最好是数量名形式。这是以及物动词为前提的研究,实际上,不及物动词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带宾语,只是语义角色和外部形式有所不同。当“V”为及物动词、“了1”为体标记时,该结构强调“V”对“O”的“影响性”,此时“O”须是有指名词,语法上采用有界形式,比如数量式;当“了1”为过去时标记时,该结构仅仅是对过去时间的客观叙述,对宾语不做要求,此时“O”可以是光杆名词;当“V”为不及物动词时,一般强调事件的结果义,“了1”和数量成分都强制使用。本文重点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存现句为例,提出作为下位事件,只有添加数量成分这种词汇—语法手段才能同时满足宾语的无定性和充当小句谓语的要求。有界化并不是结句的必要条件,一些特殊句式只有采用数量宾语形式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杆名词 数量宾语 黏着结构 时体标记 信息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