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华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1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经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食管肿瘤患者88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治疗... 目的:研究内镜经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食管肿瘤患者88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术后进食时间(2.5±0.1)d、疼痛时间(1.5±0.1)d、住院时间(12.2±0.8)d、总满意度95.5%均优于对照组的22.7%、(4.8±0.7)d、(3.6±0.5)d、(15.1±0.6)d、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围术期,从饮食、用药、气道等方面入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剥离术 期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及贲门固有肌层来源大型症状性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林佳佳 王珏 +2 位作者 姜琦 胡皓 周平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86-592,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和贲门固有肌层来源的大型(长径≥3.5 cm)症状性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和贲门固有肌层来源的大型(长径≥3.5 cm)症状性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接受STER治疗的食管和贲门大型症状性SM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采用完全切除率、复发率和残留率评估STER的疗效,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STER的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11例SMT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3.2±11.6)岁,11例(9.9%)患者有典型症状。切除肿瘤中,平滑肌瘤105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神经鞘瘤4例,瘤体中位长径5 cm、中位短径3 cm,中位手术时间70 min,中位住院时间3 d。STER手术成功率100%,肿瘤完全切除率73.9%。术中黏膜破损18例(16.2%);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14.4%),其中严重气胸/胸腔积液(需要引流)10例(9.0%),迟发性出血1例(0.9%),中度以上发热4例(3.6%),隧道内感染1例(0.9%)。随访1~18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无食管狭窄及憩室等远期并发症。结论STER治疗食管和贲门大型症状性SM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 黏膜下肿瘤 食管 贲门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叶宇鑫 陈文晓 王晓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62例接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62例接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SF-36)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并在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创面完全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浅表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困难因素分析
4
作者 肖书婷 章礼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78-0081,共4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浅表肿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ESD困难(手术时长>2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浅表肿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ESD困难(手术时长>2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鳞状细胞癌)并接受ESD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基础信息(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史)、病灶特点(肿瘤位置,内镜下巴黎分型、病灶大小、肿瘤占据管腔周长、术前术后病理、浸润深度)、血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 ESD 手术困难的因素,然后通过 Logistic 回归探寻影响ESD 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本研究且资料齐全的例数共158例,其中47例符合食管ESD困难定义标准。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病灶大小≥3cm、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与食管ESD困难相关(P均<0.001),余性别、年龄等与食管ESD困难无关(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灶大小≥3cm(OR:2.327,95%Cl:1.039-5.213,p=0.04)及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OR:4.467,95%Cl:1.769-11.282,p=0.002)均为食管ESD难易度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病灶大小≥3cm和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的病例是造成食管 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因素分析 时间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灶大小 食管浅表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洋洋 钟世顺 +2 位作者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黏膜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食管环周早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应用皮片移植效果及护理研究
6
作者 李晓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19-0025,共7页
这项研究的重心在于调查食道环绕式早期癌症手术后皮肤移植以减轻食道收缩的效用和预后跟踪情况,并据此为其广泛的临床护理应用提供概念依托。方法 我们选择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食管早癌的29位患者... 这项研究的重心在于调查食道环绕式早期癌症手术后皮肤移植以减轻食道收缩的效用和预后跟踪情况,并据此为其广泛的临床护理应用提供概念依托。方法 我们选择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食管早癌的29位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他们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采取联合口服皮质类固醇方式进行手术,而观察组通过自体皮肤移植术进行治疗。通过监测两组经过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并追踪伤口愈合、遗留或复发的病变以及是否产生食管老化等情况,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控制组的住院期为12.00±2.56天,实验组则是10.21±1.81天,明显比控制组短,并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值小于0.05)。术后延迟性出血在控制组和实验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值小于0.05)。在术后发现狭窄的情况中,控制组有4例而实验组只有2例,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感染在控制组和观察组中各出现3例和1例,没有显示任何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复发、穿孔、残留病变以及一年生存率等方面并无不同。 结论ESTD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手术治疗食道环周早癌能更快速地进行剥离操作、缩减手术与住院时间,并且有效降低了术后出血、食管收窄等情况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 自体皮片移植 食管狭窄
下载PDF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
7
作者 王锐 李多 +4 位作者 彭昭 崔利军 张翔 樊凯丽 吴文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55-2560,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生活质量、睡眠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剥离速度更快(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核心46问卷调查(QLQ-C46)、卡式评分(KPS),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 <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贲门周围SMT接受STER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未增加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 复发 生活质量 炎症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的风险性及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袁磊 沈磊 +1 位作者 付萍 季梦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80例。分别从病灶切除复发率、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4.3%(66/70),非老年组为92.5%(74/80),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2.9%(65/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90.0%(63/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为1.3%(1/80)。术中穿孔老年组为1.4%(1/70),非老年组为0(0/80)。感染率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均为1.3%(1/80)。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病灶切除复发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术后6个月与术前6个月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ESD对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期肿瘤 老年人 内镜下黏膜剥离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郎海波 张杰 王晓玥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10例)和传统ESD治疗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病变位于距肛门3~10 cm处,肿瘤直径3~12 mm,均为单发病灶,2组肿瘤最大径、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23.5(16.8,25.3)min比30.0(22.8,3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传统ESD治疗组有2例(8.3%)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累及固有肌层,无淋巴血管受累。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无一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而传统ESD治疗组有5例(20.8%)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6(5,7)d比8(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牙线辅助内牵引下ESD治疗直肠NEN,手术方法便捷,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提高完整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牙线牵引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0
作者 骆芸 林淑芬 +1 位作者 张永红 钟名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并开展1年随访。根据复发情况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并开展1年随访。根据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分组情况。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82例患者共出现12例复发,复发率为14.63%(12/82),纳入复发组;未复发70例,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重度术中粘连、术后合并脉管瘤栓、病变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T_(1b)、病灶不完整切除、术后未参与化疗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重度粘连、术后合并脉管瘤栓、病变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T_(1b)、病灶未完整切除、术后未参与化疗为影响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与术中重度粘连、术后合并脉管瘤栓、病变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T_(1b)、病灶未完整切除、术后未参与化疗关系密切,还需高度重视,针对性开展干预措施,尽可能完善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 后复发 高危因素 防护措施
下载PDF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食管早癌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沛 杨木强 +1 位作者 赵蕾 李利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食管ESD手术,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食管ESD手术,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试验组实施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基线特征、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意识状态、麻醉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T1、T2与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SpO2指标均低于T0时(P<0.05);T1、T2与T3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SpO2指标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2h、12h MMSE得分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术后2h、12h MMSE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h、12h OAAS得分高于术后2h,且试验组术后6h、12h OAA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拔管、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和睁眼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动过缓、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早癌患者行食管ESD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麻醉,有助于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麻醉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朱琳 张毅 +1 位作者 李阳子 李玉玲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病...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病灶剥离与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病灶剥离与切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其可以有效优化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病灶剥离与切除效果,并大幅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 食管早癌 病灶剥离 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朱琳 路宁 张明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111-411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及绘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最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构建预测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风险的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发病部位、体质量指数、溃疡瘢痕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95%CI:0.718~0.791)、0.719(95%CI:0.677~0.758)、0.672(95%CI:0.629~0.713)、0.733(95%CI:0.692~0.772)、0.837(95%CI:0.802~0.868),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构建的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预测模型总体c-index为0.833(95%CI:0.812~0.859,P<0.001),同时绘制的校准曲线也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评估胃肿瘤ESD术中穿孔发生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艳华 白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96-79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并发食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均行ESD治疗,术后统计其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早期食管癌行ESD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9...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并发食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均行ESD治疗,术后统计其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早期食管癌行ESD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其术后并发食管狭窄共16例,发生率为16.33%(16/98);其中术后30 d内发生食管狭窄共10例(62.50%),术后30~60 d发生食管狭窄共4例(25.00%),术后60 d以上发生食管狭窄共2例(12.50%);16例食管狭窄者,其中轻度狭窄5例(31.25%),中度狭窄8例(50.00%),重度狭窄3例(18.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灶部位、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病理类型、迟发出血与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无关(P>0.05);病灶纵向长径、组织浸润深度、术后创面与ESD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纵向长径≥50 mm、组织浸润深度m3-sml、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为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后食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治疗后食管狭窄发生率较高,而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病灶纵向长径≥50 mm、组织浸润深度m3-sml、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等。因此,临床需对上述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此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浅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疗效对比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若云 陈涵 张国新 《胃肠病学》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浅表食管癌(SEC)的传统治疗以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是食管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取得较大进展,为SEC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就SEC内镜... 浅表食管癌(SEC)的传统治疗以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是食管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取得较大进展,为SEC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就SE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的疗效对比和超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证的SEC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SEC治疗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 治疗
下载PDF
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李玲 张乙川 +2 位作者 刘珂良 王飞 陈樵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75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40例)...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75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HIF-1α表达水平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HIF-1α表达与预后不良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指标的关系,样条函数与Logistic回归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生存曲线分析HIF-1α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化程度(高分化)、淋巴结转移、HIF-1α、肿瘤直径、VEG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生化指标对HIF-1α表达水平产生显著影响(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呈正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χ^(2)=7.236,P=0.012),且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42,P=0.022)。高低表达组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50.91%、672.56%,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41.25%、60.1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HIF-1α表达水平越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对HIF-1α表达水平高度重视,避免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 血管新生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
17
作者 陈晨 叶小峰 +1 位作者 王晶 卜玲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8.16±10.13)分钟,术后恢复排便时间为(51.34±6.36)小时,排气时间为(47.28±10.78)小时,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67±6.02)小时,对照组分别为(76.03±10.11)分钟、(54.55±6.27)小时、(52.56±11.55)小时、(35.84±5.9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9例/39例)整体切除率高于对照组(32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感染、消化不良和不良反应总计率(5例/39例)低于对照组(18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情况评分为(76.16±12.13)分,情感职能情况评分为(77.32±11.13)分、社会功能情况评分为(80.37±11.13)分、活力情况评分为(81.23±9.07)分、躯体疼痛情况评分为(83.15±8.15)分、生理职能情况评分为(82.09±10.28)分、生理功能情况评分为(85.27±8.28)分,对照组分别为(62.34±11.09)分、(65.50±12.13)分、(72.18±10.07)分、(75.10±9.11)分、(76.11±7.07)分、(76.11±7.07)分和(75.14±8.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LST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肠镜 黏膜下剥离 结直肠癌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
下载PDF
食管鳞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T1b患者再治疗策略分析
18
作者 朱开元 苏瑜琛 +4 位作者 刘智超 章宏 李春光 张杰 李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步放射和化学治疗与单纯随访观察3种策略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T1b浅表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市...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步放射和化学治疗与单纯随访观察3种策略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T1b浅表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治疗的经ESD术后病理证实为pT1b期的6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SD术后追加的治疗方式分为追加手术组(S组)、放化疗组(CRT组)和观察组(O组)。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病理信息。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DFS和RFS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S组23例,CRT组19例,O组25例。3组组间年龄(P=0.080)、性别(P=0.078)、肿瘤大小(P=0.485)、食管癌临床分段(P=0.655)、环周累及(P=0.310)、分化程度(P=0.084)、浸润深度(P=0.066)、淋巴脉管侵犯(P=0.2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42.6±16.7)个月的随访,共10例(14.9%)患者复发,其中6例(60%)为局部复发,2例(20%)为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20%)为远处转移;S组、CRT组、O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40.1、36.6、22.1个月,3年DFS分别为100%、89.5%和74.5%(P-trend=0.040)。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追加手术是改善R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097,95%CI 0.010~0.956,P=0.046)。结论·对于浅表食管鳞癌ESD后证实为pT1b期的患者,追加手术可以显著减少远期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食管 食管鳞状细胞癌 病理分期:内镜黏膜下剥离 追加治疗
下载PDF
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对食管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预防的效果
19
作者 李喆楠 朱雪娟 +1 位作者 李上 王军民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及减药方式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预防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科因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行ESD手术,术后采取口服激素的方式预防... 目的对比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及减药方式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预防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科因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行ESD手术,术后采取口服激素的方式预防食管狭窄的患者共67例,依据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分别纳入3周组、8周组、12周组。对比不同组别的食管狭窄情况、狭窄后行球囊扩张的次数、激素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周组、8周组、12周组的ESD术后食管狭窄率分别为23.8%(5/21)、22.9%(8/35)、18.2%(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后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的平均次数分别为3周组(2.80±0.84)次、8周组(2.25±0.71)次、12周组(2.50±0.7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5.7%(2/35),27.3%(3/11),其中,3周组与8周组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周组与12周组(P=0.012)、8周组与12周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可预防食管大面积ESD术后狭窄。3周疗法、8周疗法、12周疗法在预防狭窄及狭窄后球囊扩张次数上具有相似效果,但短期、小剂量激素应用其不良反应最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糖皮质激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肿瘤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风险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张冰 白璟 +1 位作者 窦晓雅 苏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ESD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残余将其...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ESD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残余将其分为狭窄组(n=20)和非狭窄组(n=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食管癌家族史、病变部位、病理类别与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无关(P>0.05),而ESD手术史、病变环周范围、浸润深度、术后体位干预、创面材料覆盖、SEMS置入、术后抗炎药物使用、术后抗纤维化使用、病变纵径与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有关(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环周≥3/4周、浸润深度m3~sm1、术后平卧体位、病变纵径≥50mm是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EMS置入、术后使用抗炎药物、术后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2.263,P=0.97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P<0.001,95%CI:0.940~1.000),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91.90%,最大约登指数为0.869,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校准曲线总体与理想曲线趋势相同;模型回归方程Logit(P)=6.666×病变环周范围+4.399×浸润深度+3.938×术后体位干预-3.534×SEMS置入-3.891×术后抗炎药物使用-4.871×术后抗纤维化药物使用+3.513×病变纵径-6.577。结论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受疾病和多种术后护理因素的影响,根据其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和预测能力,可为食管狭窄患者行ESD术后预防食管狭窄发生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狭窄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