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6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1
作者 高倩 唐郡 +2 位作者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CEA差值,治疗后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PGⅠ、PGⅡ及CEA差值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差值、PGⅡ差值、CE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息肉EMR治疗前后PGⅠ水平差值(rs=-0.322,P=0.004)、PGⅡ水平差值(rs=-0.282,P=0.011)及CEA水平差值(rs=-0.288,P=0.010)均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治疗前后PG I、PGⅡ及CEA的差值可作为预测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复发率
下载PDF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 刘敏 +2 位作者 李强 姬瑞 周永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疗效及安全性不尽如人意,因此多种改良EMR(modified EMR,m-EMR)用于治疗R-NENs,本文就m-EMR在R-NEN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NENs有效、规范的内镜下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彤云 陆会飞 +2 位作者 胡丕伟 王新强 邱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22-25,32,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治疗CLST患者2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MR组和CS-EMR组,每组各12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MR组,钛夹数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MR组,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MR组(P<0.05)。结论 在最大径<20mm CLST治疗中,CS-EMR既保留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与EMR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 冷内镜黏膜切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昊宇 邓露 +4 位作者 袁华兵 沈永祥 雷珍 晏维 徐湖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33-1038,共6页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肠镜检查可以更早地检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是直径≥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基...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肠镜检查可以更早地检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是直径≥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基层分离后进行病变切除。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新兴技术,通过往肠腔内注水而非黏膜下注射进行黏膜病变的切除。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治疗消化道多种病变的疗效尚可。本文通过对比UEMR与CEMR,以评估UEMR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其优势、相关创新及不足之处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安全性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黏膜切除术术后48 h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黎晓琴 王蕊 +6 位作者 焦威 李红英 张丽娇 王琦 秦淼 谷淼 贯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454-145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48 h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4月至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EMR的胃肠息肉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品管圈(2023年4月至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48 h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4月至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EMR的胃肠息肉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品管圈(2023年4月至6月)的3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品管圈(2023年7月至9月)的2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EMR术后48 h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ERM术后48 h内低血糖中的实践成果。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低血糖发生率的因素中,观察组输液不合理、摄入不足的患者比例分别为0.7%、1.5%,均低于对照组(4.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86.94±7.32)、(84.18±7.03)、(83.00±5.96)、(82.91±6.39)、(80.42±6.11)、(78.45±7.35)、(82.69±6.72)、(80.71±6.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77±11.67)、(78.09±10.97)、(76.50±9.64)、(76.75±9.86)、(75.80±7.30)、(72.38±9.97)、(76.86±9.97)、(75.94±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能力、个人素质、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EMR的护理流程,降低了EMR术后48 h内低血糖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品管圈的手法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及质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护理 品管圈活动 内镜黏膜切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巨大息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刘旭东 孙丽彬 周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及研究组(行EMR),各55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及研究组(行EMR),各55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E、NE、Cor均升高,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IL-6、IL-12、IL-1β均升高,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巨大息肉患者行EMR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高频电凝电切术 结肠巨大息肉 安全性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5-HT、PGE2及IL-6水平变化及疗效
8
作者 张智航 陈昊 赵德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98-502,共5页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Ⅲ度混合痔的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Ⅲ度混合痔的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Ⅲ度混合痔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3,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和观察组(n=55,予TST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卧床时间)、5-HT、PGE2、炎性因子[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RSTV)、肛管静息压(RASP)、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55%)比对照组(81.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PGE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STV、RMTV比对照组高,RASP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8%)比对照组(20.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ST治疗Ⅲ度混合痔患者疗效更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5-HT、PGE2及IL-6、TNF-α、CRP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混合痔 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 前列腺素E2 白介素-6
下载PDF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缪奕才 缪文峰 刁世擎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五华明鑫医院收治的86例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五华明鑫医院收治的86例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观察组患者行CS-EM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疼痛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息肉切除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完整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肽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HS-EMR相比,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CS-EMR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对比观察
10
作者 陆友祝 凌亭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分别接受EMR-L、ESD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情况、手术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MR-L组33例患者中,29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4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16.3±4.74)min,使用金属夹(4.60±1.27)个;ESD组65例患者中,46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19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26.50±10.79)min,使用金属夹(6.00±1.80)个;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EMR-L、ESD均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但EMR-L具有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高、手术时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实践
11
作者 郭英允 任晓旭 +2 位作者 马明 刘宇 马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24-126,共3页
目的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进行诊疗,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要求,于2021年10月31日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尼龙圈结扎、圈套器辅助、高频电切除)... 目的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进行诊疗,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要求,于2021年10月31日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尼龙圈结扎、圈套器辅助、高频电切除)。结果疗效较好,无明显出血或穿孔,手术风险和治疗成本均较低;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胃镜能顺利穿过幽门管、十二指肠腔,且患者无任何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了8 kg。结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 良性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下载PDF
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影响因素及金属夹预防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业流 周进 +1 位作者 周淑萍 徐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分析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金属夹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EMR治疗的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患者92例,根据术中是否留置金属夹分为留置组(50例)与未留置组(42例)。收集两组一般... 目的:分析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金属夹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EMR治疗的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患者92例,根据术中是否留置金属夹分为留置组(50例)与未留置组(42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并进行比较。根据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12例)与未出血组(8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留置组术后迟发性出血比例低于未留置组(P<0.05)。出血组年龄、高血压比例、长期抗凝药物服用史比例、息肉直径及无蒂息肉比例较未出血组高,金属夹使用比例较未出血组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患者,高血压、长期抗凝药物服用史、息肉直径大及息肉无蒂是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金属夹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10 mm以下结直肠息肉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抗凝药物服用史,以及其息肉直径大和息肉无蒂,均可导致其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风险升高,而在术中留置金属夹有利于降低其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 金属夹 迟发性出血 预防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对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13
作者 陈彬 张志强 王惠琴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模式对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EMR术后病人9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焦点解决模式护理,每组45例... 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模式对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EMR术后病人9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焦点解决模式护理,每组45例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时间、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感受负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禁食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下降(Z=2.032~4.213,t=2.991~22.922,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Z=1.965~3.678,t=2.541~12.414,P<0.05)。干预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44,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3.510,P<0.05)。结论 焦点解决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胃息肉EMR术后病人恢复胃肠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提升护理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短期 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 胃肠道 焦虑 抑郁 病人满意度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仟慧 徐长龙 +1 位作者 李发全 董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MR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P<0.01)。术后2个月,EMR组总有效率(67/69,97.10%)高于电切术组(44/51,86.27%)(P<0.05);EMR组并发症发生率(2/69,2.90%)低于电切术组(7/51,13.73%)(P<0.05)。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结肠息肉 手术相关指标 治疗结果 复发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仇继峰 罗艺珍 +3 位作者 劳琦 叶冠廷 何志钧 郭先文 《微创医学》 2024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时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71例接受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理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时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71例接受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理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8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出血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发生部位、息肉数量、钛夹数量为EMR术中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术中出血与术后出血、术后禁食时间相关(P<0.05)。结论息肉发生部位、息肉数量、钛夹数量是肠息肉EMR术中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术中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玉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EMR,对照组采用CSP,观察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手术前、手术后1 d 2组患者的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物质P(SP)]、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研究组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比92.86%,P>0.05);2组术前血清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EMR与CS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均高,疗效相似,但EMR在改善血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栓素B2水平方面优于C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冷圈套息肉切除 结直肠息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恢复、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昊宇 张春艳 黄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和观察组(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每组47例。对比2组麻醉苏醒期恢复情况。对比2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0)、术后2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对比2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 questionnaire,QoR-40)评分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6.12±1.28)min vs.(11.46±3.75)min]、气管拔管时间[(8.65±2.01)min vs.(17.24±5.68)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1.26±3.84)min vs.(23.75±6.74)min]均短于对照组(t=9.239、9.774、11.038,P均<0.001)。血清IL-1、TNF-α水平组间、时间及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及T3时刻2组患者血清血清IL-1、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刻血清IL-1[(32.75±7.43)ng/L vs.(36.08±8.27)ng/L、(35.28±5.32)ng/L vs.(40.15±8.46)ng/L、(40.31±6.08)ng/L vs.(45.74±7.53)ng/L]、TNF-α[(34.26±8.84)ng/L vs.(39.86±9.02)ng/L、(33.28±8.69)ng/L vs.(48.42±9.13)ng/L、(43.75±9.46)ng/L vs.(58.15±9.83)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QoR-40评分[(182.21±9.84)分vs.(175.68±8.43)分]、MMSE评分[(28.84±5.13)分vs.(26.16±5.03)分]高于对照组(t=3.455、2.577,P=0.001、0.012)、谵妄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7.02%,P=0.014)。2组感染总发生率(12.77%vs.17.02%)相近(χ^(2)=0.336,P=0.562)。结论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较好,可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七氟醚 内镜黏膜切除
下载PDF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马晓芬 杨小兰 张攸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及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比对照组的86.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术后两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相比高频电切术,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降低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 高频电切术 结肠息肉 预后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英 邓大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息肉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息肉整块切除率98.00%、完整切除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4.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进食时间(2.96±0.72)d、术后住院时间(5.23±1.15)d均短于参照组的(3.87±0.98)、(6.8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干预组血清C反应蛋白(53.60±6.08)mg/L、降钙素原(0.47±0.11)ng/ml均低于参照组的(72.96±8.55)mg/L、(0.79±0.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治有利于提高整体诊治效果,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电凝切除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情志护理结合CICARE沟通模式对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露 卞冬雪 季忆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结合CICARE沟通模式对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盐城市中医院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结合CICARE沟通模式对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盐城市中医院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CICARE沟通模式,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CICARE沟通模式+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及胃肠道生存指数(GIQL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WHOQOL-BREF、GIQL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NRS评分比较,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1、3、7 d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取情志护理结合CICARE沟通模式,能提高内镜下结肠黏膜切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提升生活质量,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胃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结肠黏膜切除 情志护理 CICARE沟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