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肠栓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亚利 唐志鹏 +2 位作者 李凯 戴彦成 何新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3381-3386,共6页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清肠栓是否通过抑制MAdCAM-1在结肠黏膜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愈疡作用.方法:用TNBS制备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清肠栓...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清肠栓是否通过抑制MAdCAM-1在结肠黏膜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愈疡作用.方法:用TNBS制备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清肠栓高剂量组、清肠栓低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及正常组.模型Ⅰ组造模3d时,其余5组在给药7d时处死大鼠.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LTB4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结肠黏膜MAdCAM-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3d时,模型Ⅰ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明显组织损伤;经过7d处理后,清肠栓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减轻.模型组结肠黏膜LTB4和TNF-α水平比正常组上升(436.38±66.56,396.81±69.43vs203.76±42.84;394.78±61.53,413.43±47.39vs233.84±55.24,均P<0.01);与模型Ⅱ组比较,各治疗组LTB4和TNF-α水平均下降,尤以清肠栓高剂量组下降明显(275.74±36.35,282.72±47.94,P<0.01).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MAdCAM-1可见少量表达,模型Ⅰ组大鼠结肠黏膜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Ⅱ组比较,清肠栓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SASP组MAdCAM-1表达均明显下调,尤其在清肠栓高剂量组下调更为显著.结论:清肠栓通过抑制结肠黏膜促炎症因子LTB4和TNF-α释放,以及下调MAdCAM-1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愈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栓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 溃疡性结肠炎 白三烯B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利 唐志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26-1129,共4页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MAdCAM-1)是一种选择性表达于肠道黏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向肠道黏膜部位定向归巢.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MAdCAM-1)是一种选择性表达于肠道黏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向肠道黏膜部位定向归巢.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炎症部位MAdCAM-1表达明显增加.本文综述MAdCAM-1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要重视其作为UC潜在治疗靶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3
作者 张多强 李玉民 +4 位作者 赵新潮 周文策 李汛 张著杰 高鹏程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8-10,14,共4页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ad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MadCAM-1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和癌...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ad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MadCAM-1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分别为78%(39/50)、64%(32/50)和40%(20/5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和癌旁组织(P<0.01);而正常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dCAM-1阳性表达率低年龄组(<45岁)表达低于高年龄组(>45岁,P<0.05);Mad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Borrmar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MadCAM-1参与肿瘤局部免疫过程,与胃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肠移植早期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在大鼠移植小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的表达
4
作者 刘骥 王为忠 +2 位作者 管文贤 陈冬利 李纪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_(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_(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_(344)/N...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_(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_(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_(344)/N→F_(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BN→F_(344)/N)。术后1、3、5、7 d取各组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检测MAdCAM-1表达的分布及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各检测时点的肠黏膜组织表现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异基因移植组肠黏膜组织表现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渐进过程,2周后移植肠绒毛变的低平,散在黏膜上皮脱落,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明显。MAd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期,高表达于移植肠固有层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高表达于肠黏膜固有层中的扁平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同基因移植组术后MAdCAM-1的表达在1-7 d均无明显量的变化;而异基因移植组MAdCAM-1在移植肠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MAdCAM-1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 肠系膜淋巴结 移植排斥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李雁翔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0例。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次)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次)进行治疗。比较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血清ICAM-1和CD62P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AM-1和CD62P指标均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大剂量组IL-6、hs-CRP和TNF-ɑ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ICAM-1、CD62P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参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凯 张亚利 +1 位作者 袁坤 柳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3-397,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参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美沙拉嗪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参青方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运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参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美沙拉嗪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参青方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blot实验技术检测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MAdCAM-1可见少量表达,模型组MAdCAM-1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青方高、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与模型Ⅱ组比较,MAdCAM-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参青方高剂量组降低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参青方具有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MAdCAM-1在结肠黏膜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青方 溃疡性结肠炎 地址细胞黏附分子 大鼠
原文传递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羊逸飞 许辉 +1 位作者 龙卫国 李遇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核敷贴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万品文 万春 闪海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大多集中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引起全球范围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现阶段HBV感染者约有9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占1/3[2]。目前针对CHB尚无根治性方... 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大多集中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引起全球范围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现阶段HBV感染者约有9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占1/3[2]。目前针对CHB尚无根治性方法,其治疗主要是抗HBV,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片 肝炎 乙型 慢性 P-选择 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分泌型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陈灵芝 钟开义 陈立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分泌型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0例T2DN患者作为T2DN组,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N组分为轻度...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分泌型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0例T2DN患者作为T2DN组,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N组分为轻度组(n=52)、中度组(n=66)、重度组(n=62),另外选取58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T2DN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ADPN、分泌型MCAM结果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PN和分泌型MCAM诊断T2DN的临床效能。结果T2DN组血清ADPN表达水平为(10.67±1.21)μg/mL,低于对照组的(12.36±3.08)μg/mL,分泌型MCAM表达水平为(118.89±26.07)μg/L,高于对照组的(68.79±18.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DPN水平低于轻度组,重度组ADPN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泌型MCAM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CAM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ADPN、分泌型MCAM水平联合检测诊断T2DN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血清ADPN、分泌型MCAM单独诊断(Z=2.223、2.344,P<0.05)。结论血清ADPN和分泌型MCAM或可作为T2DN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指标,且联合检测可提高T2DN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脂联 分泌型黑色细胞黏附分子 尿蛋白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成杰 李哲浩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组再分为7,14d组.各组均无菌操作,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梗阻性黄疸组和...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组再分为7,14d组.各组均无菌操作,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均双重结扎并切断胆总管.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于手术当日始,每日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给予0.75U/kg重组人生长激素.分别于术后7,14d采集门静脉血,并取回肠末端小肠组织;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浆内毒素.小肠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及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分析手段判定黏膜表面ICAM-1水平.[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ALT值均升高,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较梗阻性黄疸组升高幅度小.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和内毒素水平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和升高,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损伤程度较梗阻性黄疸组轻.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黏膜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低于梗阻性黄疸组,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ICAM-1的表达水平略降低.[结论]外源性生长激素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ICAM-1的表达,并可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重组人生长激 细胞黏附分子-1 黏膜屏障 大鼠
下载PDF
高糖状态下内脂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强 邓华聪 +4 位作者 冯正平 龙健 秦登优 李永玲 糜公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处理),分别用不同浓度内脂素(0、10、50、100ng/ml)培养24h。另取HUVEC,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30min后,加入内脂素(100ng/ml)及葡萄糖(0、5.5、25mmol/L)培养24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p38MAPK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UVEC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生理葡萄糖组中,内脂素促进HUVEC中p38MAPKmRNA转录、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葡萄糖组相比,高糖组内脂素进一步增强HUVEC中p38MAPKmRNA、磷酸化p38MAPK蛋白和MCP-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内脂素(100ng/ml)在3种不同浓度葡萄糖状态下对HUVEC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HUVEC表达MCP-1和ICAM-1蛋白,并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25mmol/L)葡萄糖可增强内脂素促进HUVEC内MCP-1和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 葡萄糖 趋化因子CCL2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2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湿热型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亿平 王东 +4 位作者 程皖 胡顺金 吕勇 刘玲 赵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观察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 目的观察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20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CD62P、ICAM-1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18/30)和63·3%(19/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D62P、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此二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浆CD62P、ICAM-1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合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及常规西药较未使用清肾颗粒者可显著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剧加重 湿热型 血浆P-选择 细胞黏附分子-1 清肾颗粒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8及P选择素检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敏 刘安丽 +2 位作者 魏玉静 刘长海 王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18 P选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间黏附分子、血小板P选择素的改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段金海 潘丽娟 +2 位作者 李茹香 哈斯朝鲁 丁惠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 (CD5 4 )、血小板P选择素 (CD6 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中CD5 4、CD6 2p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D5 4的阳性表达率为...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 (CD5 4 )、血小板P选择素 (CD6 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中CD5 4、CD6 2p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D5 4的阳性表达率为 (18 34± 8 6 5 ) % ,CD6 2p的阳性表达率为 (6 15± 3 12 )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二项指标分别为 (17 5 2± 7 6 8) %和 (10 16± 4 2 7) % ,均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组和正常组 (P <0 0 5 ) ;CD6 2p与收缩压呈显著直线正相关 (r=0 716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CD6 2p、CD5 4表达明显增高 ,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 ,提示脑缺血时两种黏附分子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CD6 2p与收缩压正相关 (P <0 0 5 ) ,高血压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黏附分子 血小板P选择 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 高血压
下载PDF
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敏 崔连群 +2 位作者 王晓军 韩秋霞 刘鲁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膜整合素CD11b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HUVEC,密度梯度离心和重力沉降法分离人外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UVEC在凝...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膜整合素CD11b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HUVEC,密度梯度离心和重力沉降法分离人外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UVEC在凝血酶、水蛭素作用下ICAM-1的变化,同时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显著增多,随时间延长,ICAM-1的表达递增,高峰在24h。凝血酶使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也显著上调,6h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高峰在24h。水蛭素和肝素对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抑制ICAM-1的表达强于肝素,尤其在ICAM-1表达的高峰期,对CD11b表达的抑制作用水蛭素与肝素无明显差别。结论:水蛭素可以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水蛭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春丽 扎西草 孙燕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088-2090,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VCAM-1、ICAM-1、ET-1与NO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在人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5 位作者 李晓 吴开胤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利用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改变,并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而在肾小管间质表达于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分布面积、数量和密度均显著增多,且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其在肾小管间质分布于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肾功能明显相关。此外,CD1a+CD80+DC肾小管间质分布状况亦与P-选择素表达显著相关。件论黏附分子;P-选择紊可能介导DC肾炎肾组织中迁移聚集,参与了肾脏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P-选择 树突状细胞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组织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及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梁 黄涵 +2 位作者 周娜 邓巧莹 黄永秩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0例结直肠癌患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的血清浓度,并以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0例结直肠癌患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的血清浓度,并以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上升,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预测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E-选择 细胞黏附分子-1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双苯氟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国红 吕平 王永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流式细...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以及生化的方法,观察双苯氟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形态学、P-选择素、E-选择素和ICAM-1表达以及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形态学表现;降低P-选择素、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以及MPO的活性。结论双苯氟嗪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苯氟嗪 细胞黏附分子-1 缺血再灌注 E-选择 P-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