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深皓 钟文婷 +6 位作者 鲁晓岚 史海涛 赵刚 张静 靳耀峰 王双妮 赵红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12-1418,共7页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IBS-D患者20例及健康体检者16名。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制成冰冻切片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肠黏膜相关细菌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IBS-D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菌主要定植在黏膜表面及与之相邻的黏液层中,仅个别患者有极少量的细菌定植在黏膜深处的固有层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拟杆菌和梭菌属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数量则明显减少(P<0.05),但二者在乳酸菌的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固有层中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BS-D中,腹痛程度评分与大肠杆菌数量、排便次数、乳酸菌的数量、对大便的满意情况与双歧杆菌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细菌的数量与其他IBS-D症状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显著改变,总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梭菌属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均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则与IBS-D某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黏膜相关菌群
下载PDF
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相关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褚源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研究活动期、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标本中梭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含量,探讨肠道膜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 目的研究活动期、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标本中梭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含量,探讨肠道膜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乙状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提取标本细菌DNA,根据细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组的肠黏膜标本中大肠杆菌含量增加,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含量减少(P<0.05),但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拟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减少(P<0.05),大肠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活动期组患者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1,较对照组降低,而缓解期组与对照组B/E值均>1,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存在明显的菌群变化,以活动期UC更明显,提示肠道菌群改变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相关菌群
下载PDF
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家达 温必盛 +2 位作者 陈绵富 苏庆辉 刘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23-524,共2页
目的分析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结肠镜检查,... 目的分析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肠黏膜内菌群数量,同时观察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密切联系,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程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深皓 钟文婷 +4 位作者 鲁晓岚 史海涛 赵刚 张静 靳耀锋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4-77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的改变情况,了解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8例UC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通过研究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的改变情况,了解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8例UC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肠黏膜相关细菌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28例UC患者中,活动期16例,缓解期12例。UC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的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梭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均多于健康对照组,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则均少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19.94,23.40、12.96,23.39、19.16,23.32、10.46,23.19、4.25,18.94、12.33;P均〈0.05);UC活动期组的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均多于UC缓解期组,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则均少于UC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2、5.63、5.62、20.38、4.82,P均〈0.05)。UC患者的排便次数与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459,P=0.014),与乳酸菌属数量呈负相关(r=-0.634,P〈0.01);UC患者便血、内镜下表现和总分与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均呈正相关(r=0.469、0.403、0.376,0.604、0.562、0.475,0.551、0.463、0.461,P均〈0.05),与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均呈负相关(r=-0.570、-0.413,-0.899、-0.458,-0.862、-0.480,P均〈0.05);UC患者医师评价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呈正相关(r=0.415,P=0.028),与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均呈负相关(r=-0.841、-0.529,P均〈0.01)。结论UC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UC患者某些临床表现之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原位杂交 荧光 黏膜相关菌群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赵大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50-50,52,共2页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01月~2020年10月收治20例U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以Pearson程序分析肠黏膜计数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结果:UC患者总菌群、大肠埃...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01月~2020年10月收治20例U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以Pearson程序分析肠黏膜计数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结果:UC患者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与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便血与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UC患者黏膜相关菌群变化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相关菌群 临床表现 相关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褚源 王巧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以梭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埃希菌属作为目标菌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UC... 目的探讨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以梭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埃希菌属作为目标菌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及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中6种目标菌群的含量。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相关菌群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粪便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中梭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含量分别为(10.94±0.29)、(12.42±0.39)、(8.73±0.84)、(9.05土0.35)lg拷贝/g,均高于乙状结肠黏膜[分别为(9.36±0.66)、(9.88±0.82)、(7.70±1.17)、(7.96±0.68)lg拷贝/g,t=9.83、12.51、3.20、6.35,P均〈o.05];埃希菌属含量低于乙状结肠黏膜[(8.03±1.02)lg拷贝/g比(8.91±0.52)lg拷贝/g,t=-3.44,P〈0.05];粪便菌群与乙状结肠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0.79)lg拷贝/g比(9.42±0.98)lg拷贝/g,P〉o.05]。UC患者粪便菌群中梭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分别为(9.62±1.13)、(11.31±0.71)、(9.33±0.65)、(8.42±0.80)、(8.85±0.73)Ig拷贝/g,均高于乙状结肠黏膜[分别为(9.00±0.79)、(8.80士0.66)、(7.46±0.82)、(6.82±1.07)、(8.40±0.72),t=2.66、15.28、10.58、7.12、2.56,P均〈0.05];埃希菌属含量低于乙状结肠黏膜[(8.50±0.52)lg拷贝/g比(9.26±0.87)lg拷贝/g,t=-4.4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组粪便菌群中梭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含量[分别为(8.83±0.81)、(7.48±1.59)、(8.55±0.79)、(11.11±0.88)lg拷贝/g]均降低(F=84.45、14.58、10.43、24.91,P均〈O.05),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含量[(9.63±0.39)、(8.74±0.53)lg拷贝/g升高(F=9.87、5.55,P均〈O.05];而缓解期组仅表现为拟杆菌属含量下降[(11.56±0.21)Ig拷贝/g,P〈O.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组乙状结肠黏膜菌群中梭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分别为(8.524-0.30)、(8.34±0.29)、(6.29±0.52)、(8.06±0.21)lg拷贝/g均减少(F=16.99、35.98、22.28、16.08,P均〈O.05],埃希菌属含量[(9.68±0.56)lg拷贝/g]增加(F=11.19,P〈O.05),肠球菌属含量[(7.19±0.32)lg拷贝/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含量[(9.42±o.48)lg拷贝/g和(8.87±o.89)lg拷贝/g,P均〈0.05]减少,其他菌群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粪便菌群还是黏膜相关菌群,活动期组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均〈1(O.98±0.13、0.84±0.05),较健康对照组(1.21±0.19、1.06±0.08)明显下降(F=12.64、76.20,P均〈0.05)。缓解期组B/E值均〉1(1.14±0.08、1.02±0.04),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与UC患者粪便和乙状结肠中各种目标菌群的分布均不相同。UC患者粪便菌群和黏膜相关菌群较健康体检者存在明显变化,以活动期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粪便 黏膜相关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