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北平 刘丰 +4 位作者 许秋霞 赵小青 李叶 刘添文 林益群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黏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型中,以大肠湿...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黏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型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脾虚湿热证少见(P<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湿热证多见,与其他2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中,与脾胃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亦多见,与大肠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证候 内镜下 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双峰驼胃底腺区黏膜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雯慧 陈怀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双峰驼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分布及其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峰驼胃底腺区有发达的黏膜皱襞和厚的黏膜层,固有层中充满长而直的分支管状腺,由颈黏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和亲银细胞组成。颈黏液...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双峰驼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分布及其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峰驼胃底腺区有发达的黏膜皱襞和厚的黏膜层,固有层中充满长而直的分支管状腺,由颈黏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和亲银细胞组成。颈黏液细胞分布在腺颈部,为混合黏液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壁细胞十分丰富,分布于整个腺体,以腺体体部最多,细胞内含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及活性较强的非特异性酯酶,糖共轭物呈色均为阴性。主细胞位于腺体体部和底部,胞质中有大量的嗜碱性颗粒,含非特异性酯酶,但无糖共轭物。在黏膜褶顶部腺体体部和底部常看到不成熟的主细胞,其形态同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相似,为矮柱状或立方状,胞质有大量细小的颗粒,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和颈黏液细胞相似。糖共轭物呈色结果还显示,胃底腺区黏膜表面上皮仅分泌中性糖共轭物,胃小凹上皮和颊部腺上皮可分泌混合糖共轭物,胃小凹浅层上皮以中性糖共轭物为主,而底部上皮和颊部腺上皮以酸性糖共轭物为主。此外,在网状纤维染色时我们发现颈黏液细胞有明显的嗜银现象,核上胞质可见大量的嗜银颗粒,不成熟的主细胞有类似表现,但较其弱,颊部腺上皮也有较弱的嗜银性,而成熟的主细胞则无此特点,建议将此法作为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胃底腺区 黏膜组织学 组织化学 细胞组成
下载PDF
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3
作者 王雯慧 陈怀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1-475,共5页
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的糖共轭物性质。结果表明,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表面形态结构复杂,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由网状黏膜褶区和高而... 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的糖共轭物性质。结果表明,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表面形态结构复杂,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由网状黏膜褶区和高而密集的纵行黏膜褶区构成,前者面积小,后者面积大,它们约占皱胃面积的4/5。虽然贲门腺区宏观分两个区域,但二者微观结构相同。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均为柱状上皮,二者均具有很强的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的功能,前者以中性为主。贲门腺由柱状上皮、亲银细胞和少量壁细胞构成(邻近胃底腺处),为少分支的单管腺,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并含有丰富的活性很高的非特异性酯酶。同时还发现在贲门腺区有一带状集合淋巴小结区,说明贲门腺区黏膜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部位。此外,本文还对双峰驼胃有腺部不同区域糖共轭物呈色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贲门腺区 黏膜组织学 组织化学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黏膜上皮 腺上皮 糖共轭物性质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对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科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94例CEG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7例)和观察组(247例)。... 目的:探讨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94例CEG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7例)和观察组(247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瑞巴派特,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艾司奥美拉唑,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0 d。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水平、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E2(PGE2)的水平、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评分、胃黏膜单核细胞浸润的评分、反酸、嗳气、腹胀不适、胃部疼痛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PGE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评分、胃黏膜单核细胞浸润的评分、反酸、嗳气、腹胀不适、胃部疼痛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瑞巴派特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CEG的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表达,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瑞巴派特 艾司奥美拉唑 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学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义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8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学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学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观察组第1周口服奥美拉唑,随后口服雷尼替丁,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学、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黏膜厚度、炎性细胞浸润、炎症活动性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厚度评分(0.72±0.09)分、炎性细胞浸润评分(0.96±0.11)分、炎症活动性评分(0.92±0.10)分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122.64±12.45)U/mL、GSH-Px水平(161.10±15.90)U/L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3.96±0.76)μmol/L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效果更显著,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胃黏膜组织愈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黏膜组织学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联合培菲康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法贞 周爱军 +1 位作者 李桂芹 盛红霞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两组,即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A组予四联根除Hp治疗10 d,B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两组,即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A组予四联根除Hp治疗10 d,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培菲康0.42 g tid(与抗生素至少间隔2 h)持续服2周。入院时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于四联服药结束至少4周后复查Hp。随访观察1年后复查Hp和胃镜及病理,分析两组Hp根除率和Hp根除后及未根除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2%和74.5%,两组根除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炎症均减轻,但以治疗组明显。两组萎缩、肠化程度亦有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而Hp未根除组慢性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明显增加,萎缩、肠化程度亦增加,与Hp根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益生菌(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根除Hp感染可减轻胃黏膜炎症,阻止萎缩和肠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菲康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黏膜组织学改变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内镜分型及黏膜组织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新贻 李琛琛 +1 位作者 杨永和 吴仕文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519-2521,共3页
目的研究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别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统计不同证候所占比例,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各自的相关... 目的研究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别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统计不同证候所占比例,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各自的相关性。结果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以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胃气虚三类证型多见。结肠镜像分型Ⅰ型以大肠湿热证多见,脾虚湿热证、脾胃气虚证少见(P<0.05);Ⅱ型三证出现的概率相当;Ⅲ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多见,大肠湿热证少见(P<0.05)。黏膜组织学分期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与脾虚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虚湿热证、脾胃气虚证,与大肠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证候 结肠镜 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影响
8
作者 林照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2期147-149,174,共4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7).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口...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7).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口服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组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胃黏膜单核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胃黏膜单核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情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泮托拉唑 瑞巴派特 治疗效果 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与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黏膜组织学变化间的相关性
9
作者 沈华娟 庄剑波 刘春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156-162,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与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检测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与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检测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表达及分型,病理检查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和组织学变化;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比较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患者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为Ⅰ型(χ^(2)=0.206、P=0.650)、Ⅱ型(χ^(2)=0.523、P=0.469)及总阳性率(χ^(2)=0.956、P=0.3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1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χ^(2)=12.988、P=0.002)及总阳性率(χ^(2)=7.694、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患者间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为阴性比例(χ^(2)=15.589、P<0.001)和Ⅰ型比例(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毒素相关基因A(CagA)阳性、空泡毒素基因A(VacA)阳性、CagA+Vac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0.638、0.773、0.311);不同组织学病理结果患者间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为阴性比例(χ^(2)=11.441、P=0.003)和Ⅰ型比例(χ^(2)=17.76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gA、VacA、CagA+Va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0.242、0.288、0.786);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411、0.322、0.808,均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抗体分型与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及组织学变化间具有显著相关性,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为重度、组织学变化为胃癌的患者更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抗体分型可作为监测胃黏膜炎性病变进展及胃癌发生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炎性病变程度 黏膜组织学变化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刘燕 王春艳 +1 位作者 程忠于 袁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四联疗法进行抗Hp治疗,辨证加减组加用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胆酸、胃酸、胃饥饿素(Stomach hunger,Ghrelin)、胃动素(Motilin,ML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s,CRP)、血管活性肠肽(Vascular 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结果辨证加减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四联组的82.4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逐渐下降(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低于四联组(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与四联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酸、胃酸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胆酸、胃酸低于四联组(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hrelin、MLT逐渐上升(P<0.05),CRP、VIP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Ghrelin、MLT高于四联组(P<0.05),CRP、VIP低于四联组(P<0.05)。四联组Hp根除50例,Hp根除率为87.72%,辨证加减组Hp根除52例,Hp根除率为91.2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减轻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胆酸、胃酸的分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祛湿汤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兔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友 王秋萍 +4 位作者 卫红齐 薛飞 江满杰 陈伟 李泽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兔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采用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并注入肺炎链球菌建立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模型,10d后取出... 目的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兔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采用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并注入肺炎链球菌建立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模型,10d后取出鼻腔膨胀海绵,随机分成抗生素治疗组(A组)、抗生素加鼻用激素治疗组(B组)、鼻用激素治疗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动物,行上颌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示治疗2周及4周后A、B组上颌窦黏膜纤毛缺失及上皮层溃疡形成均轻于C、D组,尤其是B组上颌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颌窦黏膜病理定性分析示炎性细胞浸润轻于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上颌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在治疗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上颌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A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A、B两组兔上颌窦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具有相似性。结论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能减轻上颌窦黏膜的炎性细胞浸润,但尚不能作为取代抗生素的单一治疗。抗菌合并抗炎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细菌学 黏膜 组织学 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丽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1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佳木斯市传染病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埃索美拉唑+阿...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佳木斯市传染病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比两组的胃镜积分及溃疡愈合参数、血清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及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胃镜积分、溃疡直径、溃疡底部厚苔面积、周围黏膜充血面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均低于对照组,再生上皮面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D3^(+)、CD4^(+)、CD4^(+)/CD8^(+)、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改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TGF-β1、ET-1、EGFR及ERK1/2表达水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减少胃黏膜损伤及复发,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胃溃疡 黏膜损伤 T淋巴细胞亚群 黏膜组织学成熟度
下载PDF
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13
作者 陈君 童晓群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组,每组46例。3组均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45例。对照A组予以隔姜灸脐... 目的:观察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组,每组46例。3组均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45例。对照A组予以隔姜灸脐法治疗,对照B组予以胃复春胶囊治疗,试验组予以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A组68.89%、对照B组77.78%(P<0.05)。3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动素(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8.89%,对照A组6.67%,对照B组2.22%,3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CAG可获得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况及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型 隔姜灸脐法 胃复春胶囊 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自拟柴龙逆萎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效果及对血清中IL-32、CGRP、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梅莉 潘淑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柴龙逆萎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消... [目的]观察自拟柴龙逆萎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例)和观察组(n=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柴龙逆萎汤治之。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结果: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ATP)变化,检测胃蛋白酶原、血清中IL-32、CGRP、EGF水平,统计复发率,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治愈33例,有效率92.86%(52/56);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率78.57%(44/56)(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胃镜下病理结果改善明显,且观察组胃镜下病理结果所示腺体萎缩、IM、ATP等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GⅡ水平则明显降低,血清中IL-32、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率3.57%(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10/56)(P<0.05)。[结论]自拟柴龙逆萎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调节PG分泌量,其机制与调控血清中IL-32、CGRP、EGF水平,以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损伤,促进损伤胃黏膜的愈合有关,且复发率低,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拟柴龙逆萎汤 多潘立酮片 黏膜病理组织学 IL-32 CGRP EGF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内镜分型及黏膜组织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安锐 顾园 +7 位作者 王品发 滕小军 胡晓岚 胡起茂 廖艳林 朱尤庆 薛莎 齐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09-2210,共2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别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鄂东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统计所收集病例中主要中医证候所占比例,分析各证型与结肠镜像分型相关性,研究各证候...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别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鄂东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统计所收集病例中主要中医证候所占比例,分析各证型与结肠镜像分型相关性,研究各证候与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本地区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以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和大肠湿热多见。结肠镜像分型Ⅰ型以大肠湿热证多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少见(P<0.05);Ⅱ型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三证概率无明显差别;Ⅲ型以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多见,大肠湿热证少见(P<0.05)。肠黏膜组织学分期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最为多见,同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作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大肠湿热证少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则多见,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中医辨证过程中,可参考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证候 结肠镜 黏膜组织学
原文传递
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艳君 常玉洁 +2 位作者 张冬冬 葛时序 王巧玲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0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采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采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黏膜组织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Geboes指数)、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月后、2月后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针灸 补蔻补虚方 脾肾阳虚证 Geboes指数 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肠化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军 钱赟达 +3 位作者 黄永宏 沈灵娜 陈洁 李玲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肠化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化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 目的:观察肠化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化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指标评分、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GAS)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后,2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性、腺体萎缩和I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性、腺体萎缩和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GAS、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GR高于对照组(P<0.05),GAS、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化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CAG伴IM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肠化方 黏膜病理组织学 胃蛋白酶原比值 胃泌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红焕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8-9,共2页
目的:评价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四君... 目的:评价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从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时间均早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药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保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加减 慢性胃炎 胃炎症状消失时间 黏膜组织学恢复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食伤理论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华娣 董明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255-2262,共8页
【目的】观察基于食伤理论,应用香苏饮加味方联合消食方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胃气滞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香苏饮加味方治疗,治疗组给予香苏饮加味方... 【目的】观察基于食伤理论,应用香苏饮加味方联合消食方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胃气滞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香苏饮加味方治疗,治疗组给予香苏饮加味方联合消食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临床综合疗效。【结果】(1)治疗过程中,2组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共有60例患者纳入统计,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临床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80.0%(24/30)、83.3%(25/30),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63.3%(19/30)、66.7%(20/3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临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各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食伤理论,应用香苏饮加味方联合消食方治疗肝胃气滞型CAG患者疗效确切,对改善甚至逆转CAG的病理发展也具有一定疗效,且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香苏饮加味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伤理论 肝胃气滞 慢性萎缩性胃炎 香苏饮加味方 消食方 中医证候积分 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被引量:44
20
作者 Laura Graves Ponsaing Katalin Kiss Mark Berner Han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11-3315,共5页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past there has been some confusion a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Changes in classifications have emerged due to recent advances in mainl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pdate the reader on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Based on these searches the twelve most frequent submucosal tumor types were chosen for description of their classification. The factors that indicate whether tumors are benign or malignant are mainly size and number of mitotic count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re defined mainly by their CD117 positivity. In the future,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confusion betwee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other types of submucosal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ucosal tumor IMMUNOHISTOCHEMISTRY Smooth muscle derived submucosal tumors Submucosal tumors of neurogenic orig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ALIGNANT BENIG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