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诱导的黏膜细胞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剑峰 殷国荣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1-403,共3页
弓形虫经口感染可引起肠道黏膜诱导及效应部位的免疫应答,黏膜免疫研究对于研制弓形虫口服黏膜疫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细胞水平对弓形虫感染后肠道黏膜各类细胞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弓形虫 黏膜细胞免疫 诱导部位 效应部位
下载PDF
丁酸钠对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继凤 李芙燕 +2 位作者 陈耀星 王子旭 呙于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4,共6页
本试验通过日粮中添加丁酸钠研究其对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将32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500mg/kg丁酸钠)、C组(丁酸钠+芽孢杆菌组:基础日粮+100mg/kg丁酸钠+200mg... 本试验通过日粮中添加丁酸钠研究其对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将32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500mg/kg丁酸钠)、C组(丁酸钠+芽孢杆菌组:基础日粮+100mg/kg丁酸钠+200mg/kg芽孢杆菌)和D组(丁酸钠+酶制剂组:基础日粮+100mg/kg丁酸钠+500mg/kg酶制剂)。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小肠肥大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肥大细胞多存在于肠腺周围和肠绒毛固有层;(2)各试验组的小肠肥大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均从前向后逐渐减少,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最多,空肠的次之,回肠的较少;杯状细胞数则与之相反。由此可知,3种添加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且将丁酸钠分别与芽孢杆菌和酶制剂混合饲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单独饲喂丁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小肠 肉鸡
下载PDF
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鲁延刚 高世杰 +2 位作者 方梅 相猛 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皱胃 组织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亭婷 滑静 +2 位作者 王晓霞 刘莉如 海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0-222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以及250、500、750、1 0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750 mg/kg丁酸梭菌组与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除250 mg/kg丁酸梭菌组外,其他各丁酸梭菌组盲肠内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1 000mg/kg丁酸梭菌组小肠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空肠与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P<0.05)。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免疫球蛋白A(IgA)阳性物质有效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 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肠道菌群 黏膜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肠黏膜组织结构及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异健 姜慧慧 +7 位作者 黄丽娜 朱二鹏 周五朵 王全溪 吴晓平 李健 吴宝成 黄一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7,458,共8页
为探究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对雏番鸭肠黏膜免疫的影响,本研究将100只1日龄MDRV抗原抗体阴性雏番鸭随机分为二组:空白对照组(NCG)和MDRV同居感染组(CIG),利用人工感染发病的20只番鸭对GIC组番鸭进行同居感染。NCG和CIG组番鸭分别于... 为探究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对雏番鸭肠黏膜免疫的影响,本研究将100只1日龄MDRV抗原抗体阴性雏番鸭随机分为二组:空白对照组(NCG)和MDRV同居感染组(CIG),利用人工感染发病的20只番鸭对GIC组番鸭进行同居感染。NCG和CIG组番鸭分别于后者同居感染1 d、3 d、6 d、10 d、15 d、21 d后采集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进行肠道形态结构(绒毛高度、宽度、V/C值、肠壁厚度、绒毛表面积)的观察及免疫相关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与NCG相比,CIG番鸭肠道绒毛高度下降、宽度变窄,排列稀疏,V/C值降低,绒毛表面积下降,肠壁厚度变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同居感染6 d以后其各项检查指标均与NCG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MDRV可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黏膜免疫抑制。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充实MDRV感染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肠道形态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黏膜屏障 黏膜免疫
下载PDF
藏羚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常兰 张鹏飞 +1 位作者 陈付菊 格日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比较藏羚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对5只藏羚羊和5只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黏膜结构进行观测,并对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 目的:比较藏羚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对5只藏羚羊和5只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黏膜结构进行观测,并对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羚羊小肠各段绒毛长度和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illus length/crypt depth,V/C)均显著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羚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分别比藏绵羊高77.25%(P<0.05)、63.61%(P<0.05)和35.38%(P<0.05),而V/C值分别比藏绵羊高65.63%(P<0.05)、20.08%(P<0.05)和35.68%(P<0.05),藏羚羊小肠黏膜的厚度显著大于藏绵羊(P<0.05),而藏羚羊和藏绵羊小肠肌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藏羚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羚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的多12.84%(P<0.05)、49.88%(P<0.05)和5.58%(P>0.05),藏羚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肥大细胞的数量比藏绵羊的分别多0.22%(P>0.05)、6.04%(P>0.05)和160.80%(P<0.05),而藏羚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羚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的少35.04%(P<0.05)、52.85%(P<0.05)和52.82%(P<0.05)。结论:藏羚羊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羚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也强于藏绵羊,且在藏羚羊小肠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藏绵羊 小肠 黏膜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天蚕素和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和小肠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龙 范寰 +3 位作者 陈龙宾 李海花 乔家运 王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87-3194,共8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素 合生素 小肠黏膜形态 小肠黏膜免疫细胞
下载PDF
1日龄大通牦牛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荆海霞 薛乾 +6 位作者 张勤文 李莉 魏青 梁林 牛亮 王志强 俞红贤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8,258,共5页
为了研究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特点,试验采用常规H.E.染色、改良甲苯胺蓝(MTB)染色和糖原及多糖高碘酸-Schiff试剂染色技术对1日龄大通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了... 为了研究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特点,试验采用常规H.E.染色、改良甲苯胺蓝(MTB)染色和糖原及多糖高碘酸-Schiff试剂染色技术对1日龄大通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的小肠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最高,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空肠的V/C值分别比十二指肠和回肠高72.75%和74.66%;空肠的黏膜厚度最厚,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最厚,回肠和空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1日龄犊牦牛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相对稳定(P>0.05);十二指肠的杯状细胞数量最多,空肠和回肠差异不显著;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肥大细胞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各肠段免疫能力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日龄 大通牦牛 小肠黏膜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低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云芳 朱永利 郑德良 《中国草食动物》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选用陶赛特F2代断奶公羔40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低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FOS(0.3%)、低聚异麦芽糖IMO(0.3%)和复合低聚糖(0.1%FOS+0.2%IMO)均可提高断奶羔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 选用陶赛特F2代断奶公羔40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低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FOS(0.3%)、低聚异麦芽糖IMO(0.3%)和复合低聚糖(0.1%FOS+0.2%IMO)均可提高断奶羔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及小肠黏膜上皮内sIEL数量(P<0.05);FOS可提高小肠黏膜上皮GC的数量I,MO和复合低聚糖可降低GC数量(P>0.05)I;MO和复合低聚糖可提高断奶羔羊小肠黏膜中MC细胞的数量(P>0.05)。提示断奶羔羊日粮中添加低聚糖可增加其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增强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果糖 低聚异麦芽糖 断奶羔羊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阻断交感神经对小鼠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玲珑 郑鸣 +2 位作者 刘梅珍 刘云芳 兰宝金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305-308,311,共5页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对肠道黏膜屏障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腹腔注射交感神经损毁剂6-羟多巴胺后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IgA+浆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结果注射6-羟多巴胺组小鼠与...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对肠道黏膜屏障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腹腔注射交感神经损毁剂6-羟多巴胺后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IgA+浆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结果注射6-羟多巴胺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减少了5.6%~33.8%,杯状细胞减少了10.6%~18.5%,两组指标在十二指肠之间和回肠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肥大细胞增加了15.0%~57.1%,在空肠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IgA+浆细胞增加了13.9%~61.4%,在十二指肠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交感神经对调节小鼠肠道的免疫学屏障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6-羟多巴胺 交感神经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吴婷婷 韩冰 +2 位作者 刘振 何周瑞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3-395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选取12只特克赛尔(Texel)初生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试验组羔羊出生后连续补喂瘤胃液14 d,每天1次,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选取12只特克赛尔(Texel)初生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试验组羔羊出生后连续补喂瘤胃液14 d,每天1次,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羔羊7、14、21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28日龄时,屠宰收集肠道内容物。测定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Fc)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21日龄血浆中Ig A和Ig 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他日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IL-1β和IL-6含量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TNF-α含量在14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羔羊血浆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给新生羔羊补喂瘤胃液对28日龄羔羊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F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尤其在回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各肠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体液免疫无显著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由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小肠转运母源免疫球蛋白无显著影响;早期补喂瘤胃液能刺激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使免疫屏障功能尽早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羔羊 瘤胃液 血浆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不同水平纳米ZnO对幼兔肠黏膜及其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栋梁 庞全海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3-5,共3页
选用36只40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幼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六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纳米Zn O对幼兔小肠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结果:(1)各组小肠黏膜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有序,柱状细胞结构清晰紧密。试验... 选用36只40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幼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六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纳米Zn O对幼兔小肠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结果:(1)各组小肠黏膜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有序,柱状细胞结构清晰紧密。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相比,其中以试验二组肠绒毛最为粗壮,对照组的肠绒毛较细,顶端有肠上皮脱落。(2)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高于回肠和空肠,试验二组的V/C和绒毛长度最高。(3)各组小肠黏膜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多,同一肠段不同试验组之间,试验二组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三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试验一组的增长情况要好于试验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 O 幼兔 小肠黏膜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亚麻籽油对脂多糖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先根 涂治骁 +7 位作者 王树辉 王海波 张琳 秦琴 汪龙梅 王秀英 刘玉兰 朱惠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52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影响。选择24头(9.15±0.90)kg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影响。选择24头(9.15±0.90)kg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玉米油或5%亚麻籽油);2)免疫应激(注射生理盐水或LPS)。饲粮中添加5%玉米油或5%亚麻籽油饲喂21 d,在试验第21天,每组1/2的猪腹膜注射100μg/kg BW的LPS,另外1/2的猪腹膜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将仔猪麻醉屠宰,取肠道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固有层细胞密度和嗜中性粒细胞数目(P<0.05),有降低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目(P=0.080)和回肠杯状细胞数目(P=0.059)的趋势;2)LPS刺激对亚麻籽油组仔猪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5%亚麻籽油有提高回肠派氏结细胞密度的趋势(P=0.064),且在LPS刺激下,显著降低空肠固有层细胞密度(P<0.05),并有增加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目的趋势(P=0.069)。结果提示,5%亚麻籽油在一定程度上可维护LPS刺激断奶仔猪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断奶仔猪 脂多糖 黏膜免疫细胞
下载PDF
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曦 甘华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7-601,共5页
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营养和支持肠神经元,肠神经胶质细胞还与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直接参与整个肠道稳态的调节.其中,肠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包括神经... 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营养和支持肠神经元,肠神经胶质细胞还与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直接参与整个肠道稳态的调节.其中,肠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多肽、细胞因子等神经递质是肠神经胶质细胞与肠黏膜免疫细胞联系的重要桥梁,他们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免疫细胞相应的生化反应.另外,肠神经胶质细胞可能还具有抗原提呈的作用,协同抗原激活肠道免疫反应.目前,肠神经胶质细胞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关系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胶质细胞 黏膜免疫细胞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低温驯化对布氏田鼠小肠黏膜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薄亭贝 张学英 王德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野生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与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为了解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温组和常温...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野生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与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为了解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温组和常温组动物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1)低温组布氏田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3)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布氏田鼠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这可能与低温环境下的高能量需求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低温驯化 肠绒毛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冬霞 马政禹 曹日亮 《养猪》 2020年第6期9-12,共4页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选用28日龄杜长大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猪。空白对照组Ⅰ(28日龄不断奶,饲喂基础饲粮),空白对照组Ⅱ(28日龄断奶,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Ⅰ组(28日龄断奶,...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选用28日龄杜长大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猪。空白对照组Ⅰ(28日龄不断奶,饲喂基础饲粮),空白对照组Ⅱ(28日龄断奶,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Ⅰ组(28日龄断奶,饲喂基础饲粮+0.3%组方Ⅰ制得的中药制剂),中草药Ⅱ组(28日龄断奶,饲喂基础饲粮+0.3%组方Ⅱ制得的中药制剂)。试验期为14 d,进行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测定,并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病理切片,分析肠黏膜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Ⅱ相比,中草药Ⅰ组极显著提高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3%组方Ⅰ制得的中药制剂,能够明显提高断奶应激仔猪的体液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力。且能促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的增殖,提高肠道的免疫学屏障功能。可有效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早期断奶仔猪 免疫球蛋白 黏膜免疫细胞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海凤 郭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4-1539,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m L/只,1次/d,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7日龄,每只采用鸡新支二联苗2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分别于8、15、22日龄取样,测定各组10只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结果显示: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提高15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5、2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IL-2含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数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APS可增强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以6、4 mg/m L剂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肉仔鸡 十二指肠 免疫球蛋白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孤独症样大鼠的肠道通透性及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保林 何慕兰 +3 位作者 雷雨溪 杨亭 李廷玉 陈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0,28,共10页
目的探讨孕期LPS诱导的孤独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肠道区域免疫相关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妊娠第9.5天时,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LPS诱导的子代孤独症大鼠模型。生后第7、14、21、28、35天监测仔鼠的体质量... 目的探讨孕期LPS诱导的孤独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肠道区域免疫相关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妊娠第9.5天时,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LPS诱导的子代孤独症大鼠模型。生后第7、14、21、28、35天监测仔鼠的体质量。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嗅觉适应/去适应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子代大鼠孤独症样行为。ELISA检测子代大鼠血清DAO、zonulin、IL-6、IL-10、TNF-α、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肠系膜淋巴结(MLN)、Peyer’s结(PP结)中B细胞、树突状细胞(DCs)、Treg细胞、T细胞、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及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s)的比例。结果 LPS处理组子代大鼠可出现社会交互障碍、交流障碍、在陌生环境中的自主探索行为减少、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等孤独症相关的行为改变。LPS组的仔鼠血清DAO(P<0.01)、zonulin(P<0.05)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升高。同时发现LPS组仔鼠脾脏、MLN中的Treg细胞比例较未处理组显著减少(P<0.05)。在MLN及PP结中,LPS组仔鼠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LPS组仔鼠脾脏中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却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LPS组仔鼠IELs中的CD8^+TCRγδ^+T细胞的比例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而LPLs中的CD4^+TCRαβ^+T细胞、CD8^+TCRαβ^+T细胞的比例却显著降低(P<0.05)。LPS组仔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较PBS组增高,而IL-10较PBS组降低。结论孕期LPS诱导可导致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同时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集合淋巴组织(MLN、PP结)淋巴细胞比例增加,IELs比例升高,而LPLs中的T细胞比例降低,分泌促炎因子的T细胞功能增强,CD25^+Foxp3^+Treg细胞的抗炎功能被抑制。提示LPS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可能会同时伴有肠道黏膜免疫异常应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脂多糖 肠道通透性 黏膜免疫细胞
下载PDF
牦牛大肠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波 李栋 +1 位作者 方梅 贾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89-1994,共6页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大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大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大...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大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大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大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及散在的杯状细胞,在直肠黏膜上皮中则有大量杯状细胞,黏膜上皮纹状缘不明显。固有层内含有大量肠腺和孤立淋巴小结,尤其在盲肠、结肠固有层孤立淋巴小结丰富,且生发中心明显,淋巴小结常伸入黏膜下层。大肠黏膜层平均厚度为(864.18±88.46)μm,其中结肠最厚,盲肠最薄,结肠与盲肠之间差异显著(P<0.01)。肌层分内环与外纵2层,结肠与直肠肌层发达,盲肠肌层最薄,盲肠肌层内环肌形成特殊的肌小结。上皮内淋巴细胞较多,以结肠最丰富,盲肠与结肠差异不明显,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盲肠有丰富的浆细胞,从盲肠、结肠至直肠依次减小。肥大细胞在结肠和盲肠均较多,在直肠则显著减少。超微结构显示,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有连接复合体,细胞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胞质少,胞核较大。肥大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高电子密度圆形颗粒聚集。研究表明,牦牛大肠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肠壁肌层厚,盲肠有特殊的肌小结,盲肠和结肠黏膜层分布着丰富的孤立淋巴小结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大肠 组织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原文传递
1日龄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政东 崔燕 +1 位作者 何俊峰 张倩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8-763,共6页
本研究旨在对1日龄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分别对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和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对各肠段分泌的黏液性... 本研究旨在对1日龄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分别对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和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对各肠段分泌的黏液性质进行判定。结果显示,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呈依次减少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固有层淋巴细胞数量、肥大细胞密度从十二指肠向回肠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上皮内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增长趋势,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显著(P<0.05),但两者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十二指肠上皮杯状细胞分泌中性黏液,而空肠、回肠分泌酸性黏液或中性和酸性混合性黏液;十二指肠腺靠近黏膜层分泌中性黏液,靠近肌层分泌酸性黏液;小肠腺均分泌有中性和酸性混合性黏液。上述结果表明,1日龄牦牛小肠不同肠段黏膜相关免疫细胞数量的不同变化,显示了小肠黏膜为机体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日龄 牦牛 小肠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