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4v3基因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卫华 付亚峰 +1 位作者 崔德威 黄雪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2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3(CD44v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鼻咽癌组中CD44v3蛋白在鼻咽癌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和鼻咽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中CD44v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3(CD44v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鼻咽癌组中CD44v3蛋白在鼻咽癌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和鼻咽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中CD44v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01),表达强度随着鼻咽癌的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扩大及TNM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强,相关系数在0.303以上(P<0.05)。结论CD44v3可能和鼻咽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cim4变异型-3 鼻咽癌 肿瘤侵袭和转移
下载PDF
血清FOXQ1、CEACAM19、CA72-4、CA15-3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分析
2
作者 文亚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7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叉头框蛋白Q1(FOXQ1)、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9(CEACAM19)的效果。方法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以该... 目的研究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叉头框蛋白Q1(FOXQ1)、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9(CEACAM19)的效果。方法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以该院同期收治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为B组,另以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三组均采集血样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A组CA72-4、CA15-3、FOXQ1、CEACAM19水平均高于B组与对照组,且B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分化宫颈癌患者CA72-4、CA15-3、FOXQ1、CEACAM19水平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CA72-4、CA15-3、FOXQ1、CEACAM19均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A72-4、CA15-3、FOXQ1、CEACAM19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FOXQ1、CEACAM19、CA72-4、CA15-3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叉头框蛋白Q1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9 糖类抗原72-4 糖类抗原15-3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D4^(+)CD25^(+)Foxp3^(+)Treg与VCAM-1、ICAM-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娜 何明海 +1 位作者 杨文翔 李雪璐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与细胞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与细胞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糖尿病而无视网膜病变患者112例设为对照组,并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12例设为空白组。抽取3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VCAM-1和ICAM-1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CD4^(+)CD25^(+)Foxp3^(+)Treg阳性率与VCAM-1、ICAM-1表达水平差异。结果3组患者年龄、腰臂比(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BMI、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BMI、FP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阳性率低于空白组,C反应蛋白(CRP)高于空白组,且观察组CD4^(+)CD25^(+)Foxp3^(+)Tre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VCAM-1和ICAM-1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VCAM-1和ICA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CD4^(+)CD25^(+)Foxp3^(+)Treg及VCAM-1和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可根据这些指标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D4^(+)CD25^(+)Foxp3^(+)Treg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4-1BB/4-1BBL共刺激信号通路在T淋巴细胞活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雪 王兰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6-359,共4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活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共刺激信号通路 4-1BBL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 机体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紊乱 抗原肽复合物 细胞表面 特异性识别 T细胞受体 CD3分子 相关性抗原 白细胞功能 LFA-3 免疫效应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衍生物TMS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NO、ICAM-1和NF-κB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海燕 胡占升 杜红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5,20,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衍生物反式-3,5,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TM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s)表达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TMS对HUVEs存活率的影响。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衍生物反式-3,5,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TM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s)表达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TMS对HUVEs存活率的影响。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LPS组、低浓度TMS+LPS组、中浓度TM S+LPS组、高浓度TM S+LPS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LPS组,不同浓度TM S和10μmol/L PDTC预处理细胞,0.1μg/m L的LPS进行诱导后,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产生的NO浓度;Real-time PCR检测ICAM-1、NF-κB p65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NF-κB p65和IκBα的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CAM-1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较低浓度(5、10μmol/L)TMS对细胞的存活率影响较小,而较高浓度(50、100μmol/L)TMS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Griess法结果显示低、中、高浓度TMS+LPS组与PDTC+LPS组的NO表达量均较LPS组降低(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显示,与LPS组、CON组相比,中浓度TM S+LPS组和PDTC+LPS组中ICAM-1、NF-κB p65的m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还显示,除CON组外,NF-κB p65蛋白在LPS组、中浓度TM S+LPS组和PDTC+LPS组中均有核表达;IκBα蛋白在LPS组中表达量较CON组降低(P<0.01),其在中浓度TMS+LPS组和PDTC+LPS组的表达低于CON组(P均<0.05)。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CAM-1蛋白在LPS组中表达强荧光,在中浓度TMS+LPS组和PDTC+LPS组中表达均减弱;NF-κB p65蛋白在CON组中无表达,在LPS组中为细胞核荧光强表达,在中浓度TM S+LPS组和PDTC+LPS组中荧光表达相对减弱,且无核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TMS抑制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NO、ICAM-1和NF-κB p65表达,且其对ICAM-1的抑制可能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 脂多糖 血管内皮细胞 NO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非奈利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成功 马海丽 +1 位作者 李巍 陈书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2062-206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奈利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用药差异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 目的探讨非奈利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用药差异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口服非奈利酮片,20 mg/次,1次/d。两组均用药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肢体水肿、蛋白尿、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SCr、BUN和血清TGF-β1、SFRP-4、GSK-3β、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Cr、BUN、TGF-β1、SFRP-4、GSK-3β、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奈利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并能缓解肾功能状态,促进机体炎性反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片 非奈利酮片 糖尿病肾脏病 肌酐 尿素氮 糖原合酶激酶-3Β 分泌型卷曲蛋白-4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