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黏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颖 余清声 覃嫒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在抗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Sephadex阳离子交换柱和分子筛分离中华眼镜蛇毒原毒,以MTT法评价和筛选分离各蛋白峰对培养内皮细胞的抑生长活性;MTT快速测定法测定活性峰对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原(Fbg)、纤连蛋...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在抗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Sephadex阳离子交换柱和分子筛分离中华眼镜蛇毒原毒,以MTT法评价和筛选分离各蛋白峰对培养内皮细胞的抑生长活性;MTT快速测定法测定活性峰对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原(Fbg)、纤连蛋白(Fn)、Matrigel的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经两步分离后从中华眼镜蛇毒中获得一可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蛋白峰,该活性组分可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对细胞黏附Fn、Fbg和Matrigel等3种物质的作用从1.2μg/ml浓度起即有抑制效应(P<0.05),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组分对细胞黏附Fbg和Hatrigel的抑制作用较其对Fn的作用强(P<0.05)。结论;眼镜蛇毒中可能含有可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物质,在抗血管生成方面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毒活性组分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黏附实验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黑素瘤B16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同怀 陈治文 +1 位作者 夏俊 王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素瘤B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评价As2O3抗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方法:用Transwell侵袭转移模型评价As2O3抗黑素瘤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作用。MTT法检测B16细胞的黏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表面黏附分...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素瘤B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评价As2O3抗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方法:用Transwell侵袭转移模型评价As2O3抗黑素瘤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作用。MTT法检测B16细胞的黏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P<0.05~P<0.01),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P<0.01)。结论:As2O3具有抗黑素瘤B16细胞侵袭和转移作用,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黑素瘤 B16细胞 迁移 黏附实验 CD44
下载PDF
丹参及其提取物拮抗P选择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纪宁 徐波 Jan Holgersson 《沈阳部队医药》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从中药中筛选选择素拮抗剂,连接P选择素或E选择素细胞膜外片段与小鼠IgG2bFc片段形成重组基因,并用昆虫细胞株表达、制备重组蛋白,用重组选择素与其靶细胞的黏附特性构建拮抗剂实验模型。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25mg/ml可以阻断95%以上... 为从中药中筛选选择素拮抗剂,连接P选择素或E选择素细胞膜外片段与小鼠IgG2bFc片段形成重组基因,并用昆虫细胞株表达、制备重组蛋白,用重组选择素与其靶细胞的黏附特性构建拮抗剂实验模型。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25mg/ml可以阻断95%以上靶细胞与P选择素的黏附;丹参酮IIA磺酸钠10μg/ml拮抗作用大于85%;总丹酚酸16μg/ml拮抗作用接近95%。丹参及其提取物对E选择素没有拮抗作用。结论:丹参及其提取物的作用位点在于P选择素,可能成为临床有效的选择素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P选择素 血小板聚集 黏附实验
下载PDF
两株益生菌株黏附肠上皮样细胞HT29及其耐酸耐胆盐能力研究
4
作者 杜珍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前乳酸杆菌与粪链球菌已经普遍应用做医药原料,在保护胃肠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药用菌株的评价却十分过时。在此实验中首次采用了黏附与耐酸耐胆盐作为评价手段,评价了市售产品培菲康的益生菌种。
关键词 乳酸杆菌 粪链球菌 黏附实验
下载PDF
分光光度-白细胞黏附抑制法测定免疫核糖核酸的活性 被引量:7
5
作者 乐嘉静 李湛军 +1 位作者 刘丽华 徐康森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建立免疫核糖核酸活性测定方法。方法细胞浓度在 2× 10 6~ 2× 10 7,波长 415nm处吸收值与细胞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用吸收值测出细胞浓度 ,求出免疫核糖核酸的黏附抑制率。结果此法与细胞计数 白细胞黏附抑制 (LAI)实验... 目的建立免疫核糖核酸活性测定方法。方法细胞浓度在 2× 10 6~ 2× 10 7,波长 415nm处吸收值与细胞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用吸收值测出细胞浓度 ,求出免疫核糖核酸的黏附抑制率。结果此法与细胞计数 白细胞黏附抑制 (LAI)实验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96 ,P <0 .0 1,重复性实验结果为 :板内RSD值为 6 .3% ,板间RSD值为 5 .4% ,不同实验次数RSD值为 9.4% ,灵敏度 0 .4mg/ml并能反应出免疫核糖核酸的抗原特异性。结论此法特异、简便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核糖核酸 分光光度法 白细胞黏附抑制实验 活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乐民 潘兵 +2 位作者 马奕晶 任慧 和渝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3-1993,共1页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细胞外基质 黏附功能 细胞增殖 分组处理 信号转导 信号通路 黏附实验 划痕实验 病人群体
下载PDF
盐酸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迟笑怡 胡凯文 周天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1期9-15,20,共8页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侵袭黏附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LLC-GFP)进行体外培养,经盐酸川芎嗪干预24 h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侵袭黏附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LLC-GFP)进行体外培养,经盐酸川芎嗪干预24 h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黏附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盐酸川芎嗪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LC-GFP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细胞黏附实验显示,与对照组黏附抑制率(14.01±1.36)%比较,应用盐酸川芎嗪需药物浓度达到2,000μg/m L时才可显著增高黏附抑制率(P<0.01);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盐酸川芎嗪可下调N-cadherin蛋白,并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盐酸川芎嗪可显著地抑制LLC-GFP细胞的生长,抑制侵袭和黏附,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肿瘤细胞侵袭,抑制相关黏附蛋白N-cadherin,促进黏附分子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盐酸川芎嗪 肺癌 细胞增殖抑制率 细胞黏附实验 E-钙黏蛋白 N-钙黏蛋白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钰寒 王胜男 王彪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4167-4171,共5页
背景:传统的透析膜多由有机聚合物材料合成,这些材料虽然能满足治疗需要,但材料孔径尺寸范围较大,微管不均匀,容易造成蛋白质在透析膜上淤塞,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的:分析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根据阳极氧... 背景:传统的透析膜多由有机聚合物材料合成,这些材料虽然能满足治疗需要,但材料孔径尺寸范围较大,微管不均匀,容易造成蛋白质在透析膜上淤塞,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的:分析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根据阳极氧化法制备高强度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利用HF气体对纳米管底部进行腐蚀,获得两端通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将LLC-PK1细胞和ECV304细胞分别接种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上,获得两种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1)溶血实验:将两种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及聚氨酯材料分别浸泡于生理盐水与蒸馏水中,检测溶血率;(2)动态凝血时间实验:将涂过兔血的两种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及聚氨酯材料分别与氯化钙混合,计算动态凝血时间;(3)血小板黏附实验:将富血小板血浆分别滴于两种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及聚氨酯材料上,计算血小板黏附率。结果与结论:(1)溶血实验:接种LLC-PK1细胞、ECV304细胞通透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的溶血率均低于聚氨酯材料(0.30%,0.34%,0.56%,P<0.05);(2)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接种LLC-PK1细胞、ECV304细胞通透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20,40,70 min的动态凝血时间显著长于聚氨酯材料(P<0.05);(3)血小板黏附实验:接种LLC-PK1细胞、ECV304细胞通透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的与聚氨酯材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透析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二氧化钛 纳米管 生物透析膜 阳极氧化法 溶血实验 动态凝血时间实验 血小板黏附实验
下载PDF
胎盘多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9
作者 吴晓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利用分光光度-白细胞黏附抑制实验测定胎盘多肽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抗原存在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黏附抑制率显著升高;此法准确、简便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以作为胎盘多肽活性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 胎盘多肽 分光光度法 白细胞黏附抑制实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尿感方抗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建东 赵晓燕 +1 位作者 孙怡婕 蒋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黏附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以营养肉汤组作空白对照,观察经三金片、蔓越莓、不同浓度的尿感方等药物处理后人尿道上皮细胞上UEC黏附数量的变化。体内实验比较经正常尿液...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黏附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以营养肉汤组作空白对照,观察经三金片、蔓越莓、不同浓度的尿感方等药物处理后人尿道上皮细胞上UEC黏附数量的变化。体内实验比较经正常尿液及口服尿感方后4 h尿液、次日晨尿处理后的人尿道上皮细胞上UEC黏附数量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实验: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各用药组其UEC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细菌数较未经药物处理的营养肉汤组明显减少(P<0.01);三金片、蔓越莓组与同等浓度的尿感方组比较,其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上的UEC细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尿感方组比较,尿感方浓度越高,抗黏附效果越好。②体内实验:经口服尿感方后4 h尿及次日晨尿处理过的UEC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数目较经服药前的正常尿液处理的UEC黏附数目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尿感方具有良好的体外、体内抗UEC黏附的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抗黏附效果越好。尿感方阻止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其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感方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黏附实验
原文传递
17β-雌二醇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c3黏附、侵袭和移动力的影响
11
作者 温德升 吴军正 +3 位作者 傅善民 刘斌 李晓霞 董纪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c3黏附、侵袭和移动力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体外黏附实验、体外移动实验、化学趋化性实验以及明胶底物SDS-PAGE凝胶电泳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17β-雌二醇对Mc3细...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c3黏附、侵袭和移动力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体外黏附实验、体外移动实验、化学趋化性实验以及明胶底物SDS-PAGE凝胶电泳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17β-雌二醇对Mc3细胞黏附、侵袭和移动力可能存在的作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c3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10-9、10-8、10-7、10-6mol/L)的17β-雌二醇处理Mc3细胞72h后,其黏附率分别为38·3%、50·4%、69·2%、91·1%;而对照组为25·0%;作用48h后,10-9、10-8、10-7、10-6mol/L的17β-雌二醇对Mc3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FN)上的移动促进率分别为16·9%、40·9%、36·4%、38·8%。在10-6mol/L的17β-雌二醇的作用下,其对FN的化学趋化性增加60·3%。10-9、10-8、10-7、10-6mol/L的17β-雌二醇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Mc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活性,在10-6mol/L时尤为显著。在Mc3细胞中有雌激素核受体的表达。结论生理浓度的雌激素可促进Mc3细胞的黏附、侵袭和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癌 黏液 雌激素类 肿瘤转移 17Β-雌二醇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 转移细胞 黏附实验 MC3 纤维连接蛋白(FN)
原文传递
肝素对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王锋 汪年松 晏春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素对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TNF-α诱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体外黏附实验,观察肝素对其黏附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TNF-α刺激后,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生黏附,计数法计算的... 目的探讨肝素对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TNF-α诱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体外黏附实验,观察肝素对其黏附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TNF-α刺激后,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生黏附,计数法计算的黏附量为248.6±13.8;而肝素处理后,黏附量能明显减少,在0.01、0.05与0.1mg/L浓度的黏附量分别为211.4±4.3、186.4±5.1与142.6±6.2(均P<0.05)。结论肝素能抑制活化的人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具有抗黏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黏附 肝素 抑制作用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TNF-α 细胞黏附功能 人内皮细胞 黏附实验 诱导活化 体外培养 细胞发生 人外周血 0.05 计数法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硼硅酸盐多孔支架的体外活性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欣 付海罗 +5 位作者 刘欣 姚爱华 王德平 黄文旵 赵颖 蒋欣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在硼酸盐玻璃(R2O-RO-B2O3-SiO2-P2O5)系统中,用不同硼含量的玻璃粉末,采用泡沫浸渍法制备4种组分的多孔支架,对这些支架的体外生物活性、可降解性能及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硼含量的玻璃粉均能制备成支架,其气孔率为7... 在硼酸盐玻璃(R2O-RO-B2O3-SiO2-P2O5)系统中,用不同硼含量的玻璃粉末,采用泡沫浸渍法制备4种组分的多孔支架,对这些支架的体外生物活性、可降解性能及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硼含量的玻璃粉均能制备成支架,其气孔率为73%~80%,孔径200~300gm,孔间连通性良好。在0.02mol/L K2HPO4溶液中浸泡后,支架均能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其中组分为D.Alk-2B,D-Alk-3B的支架在浸泡7h后,表面形成羟基磷灰石,并全部被羟基磷灰石层所覆盖,证实了支架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在细胞黏附实验中,支架上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形态舒展,伪足明显,仅D-Alk-3B组分的支架在体外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硼在局部区域累积后对细胞增殖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支架浸提液经适当稀释后(稀释比例为1:8),生物相容性明显改善。因此,经过适当预处理,这一系列硼硅酸盐玻璃多孔支架有可能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可控降解 MTT检测 细胞黏附实验 毒性分析
原文传递
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苏丽萍 张进平 +4 位作者 徐焕宾 陈晋 王缨 储以微 熊思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探讨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95C、95C pC、95C X4、95D、95D pC、95D ASX4)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分析其转移能力。分别通过趋化侵袭实验、明胶酶谱法、黏附实验、RT PCR法检测CXCR4/SDF1... 目的探讨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95C、95C pC、95C X4、95D、95D pC、95D ASX4)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分析其转移能力。分别通过趋化侵袭实验、明胶酶谱法、黏附实验、RT PCR法检测CXCR4/SDF1对肺癌细胞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黏附能力、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表达的调控;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肺癌细胞内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情况;Western印迹分析CXCR4/SDF1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具有不同的转移能力,95D ASX4组有2/5的小鼠发生了转移,其肺转移结节的数目明显少于95D、95D pC组(P=0.044)。CXCR4特异配体SDF1α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的迁移和细胞骨架蛋白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SDF1α促进肺癌细胞MMP2活性、黏附能力和GROα表达的增加;CXCR4中和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作用。SDF1α可以诱导ERK1/2的磷酸化。结论肺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CXCR4/SDF1的相互作用,他们通过调控肺癌细胞的运动性、MMP活性、黏附能力及GROα的表达参与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肺癌转移 机制研究 Western印迹分析 SDF-1 纤维肌动蛋白 ERK1/2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肺癌细胞 PCR法检测 黏附能力 细胞骨架蛋白 转移能力 明胶酶谱法 相关癌基因 流式细胞术 MMP-2 MMP活性 黏附实验 细胞迁移 微镜观察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缺陷导致细菌毒力减弱
15
作者 张雪梅 尹一兵 +8 位作者 朱旦 陈保德 罗进勇 邓一平 刘明芳 陈淑慧 孟江萍 徐邦牢 康格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的自然转化与其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缺陷菌株 ,通过黏附实验和小鼠毒力实验观察它们毒力的变化 ,应用RT PCR测定黏附因子PsaA在野生和缺陷菌株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获得...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的自然转化与其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缺陷菌株 ,通过黏附实验和小鼠毒力实验观察它们毒力的变化 ,应用RT PCR测定黏附因子PsaA在野生和缺陷菌株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获得了 3株肺炎链球菌 (1、2和 2 2 )的转化缺陷菌株 (1d、2d和 2 2d)。毒力研究发现转化缺陷菌株对ECV 30 4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弱于相应的野生菌株 ,1和 2株肺炎链球菌腹腔感染BALB c小鼠的能力显著强于相应的转化缺陷菌株 ;研究还发现PsaA基因在 2和 2 2株肺炎链球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缺陷菌株。结论 肺炎链球菌具有自然转化的能力有助于其毒力的表现 ,且可能通过黏附因子PsaA等相关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而增强其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缺陷 细菌毒力 BALB/c小鼠 减弱 毒力因子表达 自然转化 PSAA 黏附因子 PCR测定 实验观察 黏附实验 研究发现 野生菌株 黏附能力 腹腔感染 RT- ECV 4细胞 表达量 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