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L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王曼霞 许日臻 +7 位作者 胡远军 奚少彦 于燕姣 陈芙蓉 陈忠平 张泽舜 王静 冯冰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L3(ADGRL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首先分析ADGRL3在泛癌中的表达,进而分析ADGRL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比较ADGRL3在不同病理特征的胶质瘤间表达... 目的探讨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L3(ADGRL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首先分析ADGRL3在泛癌中的表达,进而分析ADGRL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比较ADGRL3在不同病理特征的胶质瘤间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随后采用DAVID数据库对STRING和GeneMANIA数据库筛选的相互作用基因与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最后采用TIMER数据库,对ADGRL3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ADGRL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在脑低级别胶质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肿瘤,其表达水平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降低。ADGRL3的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在脑低级别胶质瘤中,高表达ADGRL3的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预后好(P<0.05)。然而,在胶质母细胞瘤中ADGRL3的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预后没有相关性(P>0.05)。STRING、GeneMANIA、DAVID数据库分析发现ADGRL3的互作基因与蛋白富集于信号转导、蛋白质异源二聚体活化、神经元投射等过程。在脑肿瘤中ADGRL3与CD8^(+)T细胞浸润相关。结论ADGRL3能够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可以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l3 预后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癌症进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溯源 木司塔巴·木台力甫 +1 位作者 李冬雪 张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ADGRF1在正常胰腺组织及PDAC组织中的mRNA水平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DGRF1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TERT-HPNE及多种PDA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PDA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GRF1的表达差异。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ADGRF1后,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DAC细胞AsPC-1、SW1990增殖能力的变化。构建稳定过表达ADGRF1的Patu8988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ADGRF1引起的PDAC细胞增殖变化。利用RNA测序(RNA-sequence,RNA-seq)、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预测与ADGRF1促进PDAC癌症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ADGRF1 mRN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均P=0.000)。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hTERT-HPNE细胞相比,多种PDAC细胞中ADG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所上调(均P<0.05)。IHC结果显示ADGRF1在PDA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癌旁组织。此外,下调ADGRF1能够抑制PDAC细胞AsPC-1、SW1990的增殖能力;而过表达ADGRF1则促进Patu8988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RNAseq、GSEA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的结果显示,ADGRF1的表达与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ADGRF1在PDA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PDAC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多个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黏附g蛋白受体F1 免疫 促癌作用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调控神经系统和卵泡发育的关键因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宝乐 高殿帅 徐银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8-586,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及卵泡的发育过程。作为潜在的治疗多种神经疾病和卵巢早衰的药物靶标,Gpr3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制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就Gpr3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及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gpr3 神经系统 卵泡发育 减数分裂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4在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万芸 周洁 郭竹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88-1593,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介导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牙龈微循环恶化、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本文将总结GPR124的生物学特征并详细阐述GPR124与NLRP3、VEGF和PPARγ在牙周炎进程中的可能关系,为牙周炎或牙周炎伴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4 牙周炎 NlR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家唯 潘霞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1期2368-2372,共5页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aGPCR)家族为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第2大家族,可调节细胞的黏附、迁移、极性和导向,影响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因此对aGPCR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探索可为肿瘤诊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aGPCR)家族为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第2大家族,可调节细胞的黏附、迁移、极性和导向,影响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因此对aGPCR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探索可为肿瘤诊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就aGPC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调节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g蛋白受体 肿瘤细胞 治疗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6
作者 张晗 罗清琼 +1 位作者 朱丽萍 陈福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RNA干扰技术敲降GRK3在OSCC细胞WSU-HN6和CAL27中的表达,用qPCR法验证干扰效率后,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敲降GRK3对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对OSC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对OSCC细胞周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相关分子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WB法检测EMT及MMP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OSCC组织中GRK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P<0.01)。转染si-GRK3后,OSCC细胞中GRK3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70%以上。敲降GRK3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敲降GRK3表达后,OSCC细胞的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t=5.799,P<0.0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D3、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s 2,CDK2)和CDK4基因的m RNA表达降低(均P<0.05);EMT相关分子波形蛋白(Vimentin)、Zeb1和Slug表达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均P<0.05);MMP3和MMP9表达降低(均P<0.05),MMP2和MMP7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GRK3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通过调控EMT和MMP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受体激酶3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
下载PDF
胰腺癌中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京城 徐凯 王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33个成员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挖掘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2、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胰腺癌组织中aGPCRs mRNA... 目的探讨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33个成员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挖掘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2、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胰腺癌组织中aGPCRs mRNA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GPCRs蛋白表达,分析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DGRA2、ADGRC3、ADGRF1、ADGRG6、ADGRE5和ADGRF4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与预后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GRF4、ADGRE5、ADGRC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中ADGRF4表达与肿瘤直径、神经浸润相关(P<0.05),ADGRE5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ADGRF4、ADGRE5蛋白高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肿瘤直径、ADGRF4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DGRA2、ADGRC3、ADGRF1、ADGRG6、ADGRE5和ADGRF4可作为胰腺癌的预后标志物,ADGRF4、ADGRE5是胰腺癌潜在的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黏附g蛋白受体 agPCR ADgRE5 ADgRF4
下载PDF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巨噬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项前 金培培 +4 位作者 卢文斌 林省委 孟庆元 郭品豪 卞金俊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83-86,共4页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aGPC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细胞黏附功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类型和器官系统中,在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和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炎症和组织修复中占重要地位,其过度激活可引起炎...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aGPC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细胞黏附功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类型和器官系统中,在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和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炎症和组织修复中占重要地位,其过度激活可引起炎症失控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在配体或机械力激活下,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依赖或非依赖通路转导下游信号。部分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参与其信号转导,并介导其活化、吞噬及抗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g蛋白受体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海燕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17-1324,共8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它作为第一信使与各种免疫细胞膜上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S1P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它作为第一信使与各种免疫细胞膜上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S1P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S1P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都具有趋化性,其主要效应是通过其受体S1P1介导调节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组织分布。S1P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弱,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佳活性所必需的。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进入人体后快速磷酸化,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TY720-P,与S1P相似,是其受体S1P1、S1P3、S1P4和S1P5的真正激动剂,可影响成熟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的组织分布与功能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可逆的免疫抑制效应,能够预防异体移植物排斥及治疗自身免疫病。本文就S1P的合成、代谢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各种免疫细胞的影响、以S1PGPCRs为靶点的药物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磷酸鞘氨醇 g蛋白受体 FTY720 免疫调节
下载PDF
Rspo3/Lgr5促进N-钙黏蛋白表达参与小鼠肝损伤
10
作者 高岳 岳闻慧 +2 位作者 丁靖茹 李丽英 杨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Rspo3,小鼠肝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和Cdh2 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Ncad定位以及表达情况;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MSC),采用靶向Lgr5的RNA干扰实验以确定Rspo3是否通过作用于Lgr5上调Ncad表达。结果在损伤小鼠肝组织中,Rspo3及其受体Lgr5显著上调;肝损伤时黏附连接蛋白Ncad表达上调,且与Rspo3及Lgr5表达量呈正相关;Ncad主要定位于损伤肝脏的周细胞;使用Rspo3处理小鼠原代BMSC能够上调Ncad表达,Lgr5 siRNA能使Ncad水平下降。结论在小鼠损伤肝组织中,Rspo3通过作用于受体Lgr5,上调周细胞中Ncad表达,从而影响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N-钙黏蛋白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受体5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促进HCC827细胞迁移
11
作者 陈景燕 贾磊 +1 位作者 冯淑娟 黄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RK3)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配对癌旁肺组织中GRK3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并比较两者表达差异。构建慢病毒介导的shRNA-GRK3稳定细胞株,应...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RK3)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配对癌旁肺组织中GRK3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并比较两者表达差异。构建慢病毒介导的shRNA-GRK3稳定细胞株,应用Transwell小室分析GRK3对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3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GRK3 mRNA表达水平ΔCt为11.09±1.04,在正常肺组织中ΔCt为21.87±1.3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RK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癌旁肺组织(P<0.05)。体外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下调GRK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的迁移能力,shRNAGRK3组与Negative Control组、亲本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K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迁移,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g蛋白受体激酶3 迁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杰 崔晓阳 +3 位作者 褚晴晴 李羽佳 吕航 易凡 《生物医学转化》 2022年第2期39-45,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广泛表达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参与众多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显示,GPCRs介导的相关通路在维持肾脏发育、调节肾脏生理功能及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简要阐述了GP...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广泛表达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参与众多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显示,GPCRs介导的相关通路在维持肾脏发育、调节肾脏生理功能及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简要阐述了GPCRs相关通路特点,并重点介绍黏附类GPCRs(adhesion GPCRs,aGPCRs)、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溶血磷脂酸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R)在肾脏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对GPCRs功能的认识,并为多种肾脏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肾脏疾病 黏附g蛋白受体 大麻素受体 溶血磷脂酸受体
下载PDF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调控机体炎症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孟娟 黎力之 +5 位作者 幸清凤 关玮琨 廖晓鹏 张海波 郭冬生 樊庆灿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3,69,共6页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BAR1)与胆汁酸(BAs)及其衍生物结合后,激活下游通路传导,调控动物的多种代谢过程。GPBAR1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动物体...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BAR1)与胆汁酸(BAs)及其衍生物结合后,激活下游通路传导,调控动物的多种代谢过程。GPBAR1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动物体炎症反应。因此,本文重点阐述GPBAR1对动物炎症通路的调控进展,为BAs及其衍生物成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潜在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胆汁酸受体1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NOD样受体蛋白3 胆汁酸
下载PDF
心力衰竭相关孤儿型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鑫 刘俊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3期1789-1794,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是已知的浆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介导并参与多种细胞外信号的转导。这些包括神经递质、气味和光信号。由于它们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靶点。其中,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尚未... G蛋白偶联受体是已知的浆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介导并参与多种细胞外信号的转导。这些包括神经递质、气味和光信号。由于它们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靶点。其中,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尚未被鉴定出来,称为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治疗不同疾病的潜力。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虽然新药物的引进和应用大大降低了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但它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作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探索GPR22、GPR35、GPR37L1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时,我们发现了更有效的新药物靶点,并阐明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孤儿型g蛋白受体 gPR22 gPR35 gPR37l1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低氧损伤时琥珀酸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的变化
15
作者 张方圆 齐越 +2 位作者 原美茹 任建平 刘永学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0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G蛋白偶联受体(GPR91)通路与低氧环境心肌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低氧模型,再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细胞内GPR91的表达,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CTL)、CTL+siGPR91组、琥珀酸盐组、琥珀酸盐... 目的:探讨琥珀酸G蛋白偶联受体(GPR91)通路与低氧环境心肌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低氧模型,再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细胞内GPR91的表达,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CTL)、CTL+siGPR91组、琥珀酸盐组、琥珀酸盐+siGPR91组、低氧CTL组、低氧CTL+siGPR91组、低氧琥珀酸盐组和低氧琥珀酸盐+siGPR91组。10%氧含量下培养5 d后,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原代心肌细胞低氧模型的细胞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损伤相关蛋白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B型尿钠肽(BNP)、GPR91以及PI3K/Akt蛋白通路Akt及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TL组比较,低氧环境下可见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ATP含量减少,BNP及CaMKⅡ表达上调(均为P<0.05);siRNA干扰组心肌细胞GPR91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心肌细胞存活率上升、ATP含量增多、BNP及CaMKⅡ蛋白表达下调、PI3K及下游信号分子Akt磷酸化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GPR9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介入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心肌细胞 心肌缺氧 琥珀酸g蛋白受体91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新型接头蛋白CARMA3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
16
作者 孙骥远 蔡景理 曹雪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3-365,370,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接头蛋白CARMA3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以及CARMA3在G蛋白偶联受体诱导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肝细胞肝癌的总mRNA和蛋白,用逆转录PCR、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脏肿瘤细胞中CARMA3基因和蛋白... 目的观察新型接头蛋白CARMA3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以及CARMA3在G蛋白偶联受体诱导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肝细胞肝癌的总mRNA和蛋白,用逆转录PCR、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脏肿瘤细胞中CARM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负显性CARMA3质粒转染肝脏肿瘤细胞24 h后用溶血磷脂酸(LPA)诱导NF-κB的激活,提取胞浆蛋白和核蛋白,用免疫印迹和电泳迁移试验检测负显性CARMA3的表达和IKK及NF-κB的活化。结果肝细胞肝癌表达CARMA3。在肝脏肿瘤细胞中转染负显性CARMA3后,LPA所诱导IKK和NF-κB的激活被显著抑制。结论肝细胞肝癌表达CARMA3。GPCR(LPA)-CARMA3-NF-κB信号传导通路存在于肝细胞肝癌中。抑制CARMA3的功能可以阻遏GPCR(LPA)所诱导的NF-κB的激活,由此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溶血磷脂酸 CARMA3 核转录因子-ΚB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Smad3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
17
作者 何东方 陈慧 +3 位作者 詹轶群 王建 于淼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7,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转录因子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0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表达水平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晶晶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0期1933-1936,共4页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等多种组织,且会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发育、成熟及衰退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生殖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病因之一。有研究[1]表明,基因、生长因子等均能够参与生殖疾病的发...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等多种组织,且会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发育、成熟及衰退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生殖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病因之一。有研究[1]表明,基因、生长因子等均能够参与生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Nod样受体(NLRs)是在胞浆内广泛表达的PRRs家族,其受体蛋白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LR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g蛋白受体30 宫颈癌 子宫内癌 卵巢癌
原文传递
血清TGR5 mRNA和BNIP3 mRN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金长明 王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31-1135,1140,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mRNA与Bcl-2/腺病毒Q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m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二者对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2... 目的 探究血清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mRNA与Bcl-2/腺病毒Q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m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二者对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患者[AMI患者包括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6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TGR5 mRNA和BNIP3 mRNA表达水平,根据PCI术后随访结果将研究组分为MACE组(46例)和非MACE组(5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法分析术后MACE组血清TGR5 mRNA与BNIP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R5 mRNA和BNIP3 mRNA对于术后AMI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TG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NI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G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组,血清肌酐(S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Killip分级Ⅲ+Ⅳ级比例、BNI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GR5 mRNA与BNIP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R5 mRNA预测AMI患者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4(95%CI:0.601~0.808),血清BNIP3 mRNA预测AMI患者MACE发生的AUC为0.762(95%CI:0.696~0.883),血清TGR5 mRNA与BNIP3 mRNA联合预测A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AUC为0.867(95%CI:0.783~0.932),优于二者单独预测(Z_(二者联合-TGR5)=2.346,Z二者联合-BNIP3=1.715,P=0.019、0.0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R5 mRNA、BNIP3 mRNA、RDW是A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GR5 mRNA在AMI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水平,BNIP3 mRNA在AMI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表达,二者对于预测术后MACE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g蛋白胆汁酸受体5 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术后心脏不良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转录因子GRHL3调控GPR108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20
作者 倪鸣岳 刘源立 +3 位作者 涂珍珍 郭立钰 臧丹丹 周海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果蝇头状因子(grainyhead-like,GRHL)3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108(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08,GPR10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癌症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和GPR108的表达水平以及相互关系;运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果蝇头状因子(grainyhead-like,GRHL)3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108(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08,GPR10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癌症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和GPR108的表达水平以及相互关系;运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GRHL3和GPR108基因在人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以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GPR108基因启动子和突变型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观察GRHL3对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分析GRHL3和GPR108启动子结合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的表达较低,而GPR108的表达较高。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GPR108基因启动子和突变型GPR108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GRHL3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GPR108的启动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GPR108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删除突变后,GRHL3对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负调控作用减弱;ChIP结果显示GRHL3能与GPR108启动子结合位点结合。结论转录因子GRHL3通过结合GPR108启动子上的保守序列5′-AACCGGTG-3′抑制GPR108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头状因子3 g蛋白受体108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