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癌症进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溯源 木司塔巴·木台力甫 +1 位作者 李冬雪 张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ADGRF1在正常胰腺组织及PDAC组织中的mRNA水平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DGRF1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TERT-HPNE及多种PDA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PDA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GRF1的表达差异。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ADGRF1后,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DAC细胞AsPC-1、SW1990增殖能力的变化。构建稳定过表达ADGRF1的Patu8988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ADGRF1引起的PDAC细胞增殖变化。利用RNA测序(RNA-sequence,RNA-seq)、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预测与ADGRF1促进PDAC癌症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ADGRF1 mRN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均P=0.000)。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hTERT-HPNE细胞相比,多种PDAC细胞中ADG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所上调(均P<0.05)。IHC结果显示ADGRF1在PDA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癌旁组织。此外,下调ADGRF1能够抑制PDAC细胞AsPC-1、SW1990的增殖能力;而过表达ADGRF1则促进Patu8988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RNAseq、GSEA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的结果显示,ADGRF1的表达与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ADGRF1在PDA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PDAC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多个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F1 免疫 促癌作用
下载PDF
ADGRD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建华 陈瑞 +1 位作者 李道生 段训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ADGR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ADGRD1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NSCLC患者预...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ADGR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ADGRD1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ADGRD1在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的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或敲减ADGRD1后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实验分别观察ADGRD1对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下游通路探究ADGRD1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DGRD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 <0.01);20例临床肺癌样本qPCR结果显示,ADGRD1mRNA水平较其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0.56±0.16 vs. 1.00±0.22,P <0.01);在A549和H1299细胞系中过表达ADGRD1后会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 <0.001)和迁移能力(P <0.01),而在H1975细胞中敲低ADGRD1后会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P <0.01)和迁移能力(P <0.001);其机制可能与AKT-mTOR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ADGRD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NSCLC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成为NSCLC的新的预后诊断和治疗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GPR120、SCC-Ag、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宁宁 袁轶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72-77,共6页
目的:探究G蛋白耦联受体120(GPR12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1例... 目的:探究G蛋白耦联受体120(GPR12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程度)及预后情况,检查所有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 mRNA。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 mRNA。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癌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mRNA。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分析GPR120 mRNA与SCC-Ag、PD-1 mRNA的关系。分析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的GPR120 mRNA、SCC-Ag、PD-1m RNA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计肌层患者癌组织GPR120m RNA、SCC-Ag、PD-1 mRNA均高于中高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累计肌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患者随访6个月,22例死亡,59例存活。死亡组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GPR120 mRNA与SCC-Ag呈正相关(r=0.368,P=0.001);GPR120 mRNA与PD-1 mRNA呈正相关(r=0.314,P=0.004);SCC-Ag与PD-1 mRNA呈正相关(r=0.295,P=0.007)。ROC曲线分析,三项联合诊断AUC值高于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单项诊断。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PR120、SCC-Ag、PD-1m RNA呈高表达状态,与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程度相关,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存活、死亡的判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120 鳞状细胞癌抗原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肠道干细胞G蛋白耦联受体5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沈颖 郭红梅 金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1-994,共4页
位于隐窝基底部的含有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是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以其独特的内化特性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细胞增殖,利用IQGAP1影响肠道干细胞(ISCs)的细胞骨架以及细胞黏附力... 位于隐窝基底部的含有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是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以其独特的内化特性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细胞增殖,利用IQGAP1影响肠道干细胞(ISCs)的细胞骨架以及细胞黏附力。此外,Lgr5还接受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2、mi R-100-5p等影响因素的调节。而当隐窝中的肠道菌群消失时,Lgr5+ISCs异位于隐窝顶部,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因此,Lgr5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调节ISCs增殖分化和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5 肠道干细胞 内化 细胞黏附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HIF-1α/GPER/VEGF通路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韦积华 罗富强 +5 位作者 谢康麒 李载永 余电柏 麻华德 丁科 罗群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低氧诱导因子(HIF)-1α/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低氧诱导因子(HIF)-1α/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舒洛地特),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设为对照组,连续给药14 d。给药0、3、7、14 d,检测大鼠血糖水平;给药7、14 d,计算创面愈合率;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印迹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创面组织HIF-1α、GPER、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和给药0、3、7、14 d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创面组织中HIF-1α、GPER、VEGF蛋白水平和给药7、14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5),创面组织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及少量新生毛细血管;与模型组相比,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和给药3、7、14 d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创面组织中HIF-1α、GPER、VEGF蛋白水平和给药7、14 d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P<0.05),创面组织中存在少量炎症细胞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随着舒洛地特剂量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和给药3、7、14 d血糖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组织中HIF-1α、GPER、VEGF蛋白水平和给药7、14 d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减轻,新生毛细血管数量逐渐增多。结论舒洛地特可降低DFU大鼠血糖及炎症水平,激活HIF-1α/GPER/VEGF通路,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生成,改善创面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洛地特 糖尿病足溃疡 低氧诱导因子-1α/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Apelin/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信号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玉文 常青 +1 位作者 张振洲 钟久昌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47,共5页
Apelin是G蛋白耦联受体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APJ)的内源性配体,APJ的结构类似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lR)。Apelin—APJ系统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之间具有交互作用,这两大系统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肾... Apelin是G蛋白耦联受体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APJ)的内源性配体,APJ的结构类似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lR)。Apelin—APJ系统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之间具有交互作用,这两大系统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肾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中,具有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介导免疫反应、调节水盐代谢平衡和血压稳态,其活性与代谢异常参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受体相关蛋白 血管紧张素1 心血管疾病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水盐代谢平衡 g蛋白耦联受体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皮国良 王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99-501,共3页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活性、免疫系统功能、血管增生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血管增生性疾病 肿瘤 受体家族 免疫系统功能 血栓形成 PAR1 g蛋白耦联
下载PDF
D_1多巴胺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震 曾春雨 杨成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572-575,共4页
多巴胺可通过对肾脏水钠重吸收的调节作用,进而发挥对血压调控的影响,多巴胺功能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巴胺受体的5个亚型中,D1受体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在体内钠负荷过载的情况下,刺激肾脏D1受体可调节超过... 多巴胺可通过对肾脏水钠重吸收的调节作用,进而发挥对血压调控的影响,多巴胺功能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巴胺受体的5个亚型中,D1受体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在体内钠负荷过载的情况下,刺激肾脏D1受体可调节超过50%的钠排量。原发性高血压状态下D1受体功能障碍,其发生的原因与D1受体/G蛋白效应物复合体失偶联有关,而其失偶联的机制归因于G蛋白激酶4变异体存在所引起的G蛋白激酶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d1多巴胺受体 尿钠排泄 近端小管 g蛋白激酶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黏附的影响
9
作者 莫东华 王晓桃 +1 位作者 陈蓓莉 刘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7期7429-7432,共4页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表达及介导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方法:选择2004-08/2006-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表达及介导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方法:选择2004-08/2006-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6岁,经国内统一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①实验方法:取样本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从外室传代引进后,在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3天更换1次培养液,本实验用的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②实验评估: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瘤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CCR1、CCR5表达;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定量检测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结果:①约43.8%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及2/3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均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约6.25%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仅表达CCR1受体,且大部分能在蛋白质水平上进一步得到鉴定。②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单抗、CCR1和/或CCR5单抗组,KM3、SKO007、XG-6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单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可能是运用CCR1、CCR5两种受体来介导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趋化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d 细胞黏附
下载PDF
OGR1籍ERK信号通路参与酸性微环境致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万 周向东 +1 位作者 尤列.皮尔曼 维克多.科罗索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气道酸性微环境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以氯化氢创造细胞酸性环境(pH 6.4),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88059及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OGR1)si... 目的探讨气道酸性微环境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以氯化氢创造细胞酸性环境(pH 6.4),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88059及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OGR1)siRNA进行干预,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酸刺激组、酸刺激+转染OGR1 siRNA组、pH 7.4+OGR1siRNA组、酸刺激+阴性siRNA组、pH 7.4+阴性siRNA组、酸刺激+PD98059组、pH 7.4+PD98059组。采用RT-PCR、ELISA法分别观察细胞黏蛋白(MUC)5AC转录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OGR1蛋白及p-ERK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酸刺激组内细胞MUC5AC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OGR1及p-ERK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酸刺激+转染OGR1 siRNA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酸刺激组(P值均<0.05),其p-ERK含量亦明显降低。而pH 7.4+OGR1 siRNA组MUC5AC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较pH7.4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其p-ERK含量也变化不大。酸刺激+PD98059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酸刺激组(P值均<0.05),而pH 7.4+PD98059组较对照组MUC5AC mRNA转录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OGR1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参与气道酸性微环境所致的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MUC5AC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酸性环境 卵巢癌g蛋白耦联受体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GPR30、ERα与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畏 王广辉 +2 位作者 王宜轩 贾建光 钱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雌激素受体(ER)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76例PTC病人术后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PTC中GPR30、ER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雌激素受体(ER)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76例PTC病人术后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PTC中GPR30、ER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率相互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病人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P30、ERα、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6.3%、78.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病人GRP30、cyclin D1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和P<0.01),二者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MACI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ERα表达率女性病人高于男性(P<0.01),肿瘤直径≥2 cm病人高于<2 cm病人(P<0.01),而与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MACIS评分无关(P>0.05)。PTC中GPR30、ERα、cyclin D1两两之间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PR30、ERα与雌激素结合后共同影响PT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g蛋白偶联受体30 雌激素受体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CSF1R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恳 冯海娟 +1 位作者 王海云 许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初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初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配对组织样本中LGR5、CSF1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分析明确LGR5、CSF1R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LGR5、CSF1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70/114)和63.2%(72/11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GR5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血管浸润、浆膜侵犯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CSF1R阳性表达者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浸润风险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LGR5(中位OS:45.1 vs 56.1)、CSF1R(中位OS:42.3 vs 59.2)阳性表达与结直肠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LGR5表达(HR=2.385,95%CI:1.254~4.534,P=0.008)、CSF1R表达(HR=3.652,95%CI:1.986~6.713,P=0.001)、TNM分期(HR=2.711,95%CI:1.366~5.380,P=0.004)及淋巴血管浸润(HR=1.940,95%CI:1.035~3.636,P=0.039)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LGR5、CSF1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明显阳性表达,二者可作为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5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连燕霞 何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7期102-103,共2页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2种亚型;D2样受体与Gi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2种亚型;D2样受体与Gi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包括D2、D3、D4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受体 g蛋白偶联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8及其受体CXCR1、CXC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敏 黄凤楼 +4 位作者 傅海涛 秦保东 姚定康 杨再兴 仲人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8、白介素-8受体1(CXCR1)、白介素-8受体2(CXCR2)、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5,GRK5)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8、白介素-8受体1(CXCR1)、白介素-8受体2(CXCR2)、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5,GRK5)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5例PBC患者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PBMCs中IL-8、CXCR1、CXCR2、GRK5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XCR1、CXCR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IL-8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BC组血浆中IL-8浓度[(73.43±13.2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4.76±10.12)pg/mL](P<0.01)。PBC组IL-8、CXCR1、CXCR2、GRK5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M(P25,P75)]为2.17(0.96,2.84)、1.71(0.97,3.26)、1.64(0.95,2.56)、1.86(1.34,2.30),高于对照组的0.99(0.48,1.35)、0.99(0.39,1.24)、1.06(0.56,1.32)、0.99(0.5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CXCR1、CXCR2的蛋白质水平也较对照组升高。PBC组血清ALP活性为128.0(99.5,164.5)IU/mL,对照组为51.0(42.3,62.0)IU/mL,P<0.01;PBC组GGT活性为85.0(43.5,138.0)IU/mL,对照组为14.0(12.0,16.8)IU/mL,P<0.01。PBMC中IL-8 mRNA表达水平与CXCR1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0,P<0.05;CXCR1与CXCR2呈正相关(r=0.441,P<0.05);CXCR2与GRK5呈正相关(r=0.515,P<0.01);血清ALP与GGT呈正相关(r=0.702,P<0.01),其他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IL-8及其受体水平升高,推测IL-8及其受体信号转导过程可能在PB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PBC的免疫干预治疗途径提供新的方向,但其与PBC的严重程度并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白介素-8 白介素-8受体1 2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
下载PDF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增殖相关基因c-fos、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彦 刘慧迪 +5 位作者 曹雪峰 谭培珠 温海霞 吕春梅 李晓梅 刘国艺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yclinD1的表达,并以9例良性卵巢... 目的: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yclinD1的表达,并以9例良性卵巢肿瘤、4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水平(80.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44.4%)和正常卵巢组织(25.0%)(P<0.01;P<0.05)。GPR30和c-fos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关,在浆液性囊腺癌、FIGOⅢ-Ⅳ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未见cyclinD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与c-fos、cyclinD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GPR30可能通过c-fos、cyclinD1促进卵巢癌增殖,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EOC)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 C-FOS CYCLINd1
原文传递
SDF-1/CXCR_4与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剑 王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泌尿系肿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 g蛋白耦联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中性粒细胞 cell
下载PDF
GPR37在骨髓瘤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中的作用及意义
17
作者 王燏婵 黄娴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37(orph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7,GPR37)在细胞黏附介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与纤黏蛋白(fibronectin,FN)或骨髓基质细胞株HS-... 目的: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37(orph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7,GPR37)在细胞黏附介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与纤黏蛋白(fibronectin,FN)或骨髓基质细胞株HS-5共培养构建细胞黏附模型。Western Blot检测GPR37分别在悬浮和黏附状态的RPMI 8226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钙黄绿素实验检测改变GPR37的表达对RPMI 8226细胞黏附的影响,并采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处理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上述处理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PR37在RPMI8226细胞黏附模型中低表达。钙黄绿素实验结果显示RPMI 8226细胞过表达GPR37后其黏附能力显著降低。CCK-8实验结果表明GPR37过表达能显著增强RPMI 8226细胞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敏感性。结论:GPR37可能通过影响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黏附 耐药 g蛋白耦联受体37
下载PDF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通过调节细胞外调节激酶1/2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迁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宁 胡志毅 +4 位作者 殷国勇 范卫民 陶松年 王道新 董天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门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细胞外调节激酶1/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周期性应力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调控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华 农鲁明 +2 位作者 高共鸣 周栋 黄永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 观察周期性应力下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对大鼠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细胞玻片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Gi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细胞外... 目的 观察周期性应力下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对大鼠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细胞玻片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Gi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然后使用小干扰RNA(siRNA)阻断Git1蛋白,分为对照组、Git1 siRNA组、siRNA阴性对照组,在加压环境下比较各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加压组细胞的Git1蛋白表达(1.372±0.205)较对照组(0.478 ±0.186)明显增高,加压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处理细胞后,Git1 siRNA组Git1蛋白表达(0.587±0.142)较对照组(1.041±0.103)明显降低.加压环境下,Git1 siRNA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压力能促进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Git1在压力传导中起信号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 周期性应力 髓核细胞
原文传递
GPR30激动剂对Aβ_(1-42)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
作者 吕扬歌 吴凌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_(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_(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和G1高剂量组。采用双侧海马脑立体定位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48h后给予GPR30激动剂G1(1mg/kg、2mg/kg、4mg/kg)。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G1高剂量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避暗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避暗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识别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G1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p-CREB/CREB、mBDNF/proBDNF、Bcl-2/Bax的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活化的caspase-3/pro-caspase-3的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PR30激动剂可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对Aβ_(1-42)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30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_(1-42) 凋亡 神经元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