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森特·哈丁的新美国黑人史观探析
1
作者 刘雅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作为黑人学者、社会活动家以及马丁·路德·金激进思想的继承者,文森特·哈丁专注于研究黑人历史,主张为其人民写作。在黑人权力和黑人研究运动引发的学术革命浪潮中,哈丁认识到美国社会结构和主流文化的根本问题,遂公开拒... 作为黑人学者、社会活动家以及马丁·路德·金激进思想的继承者,文森特·哈丁专注于研究黑人历史,主张为其人民写作。在黑人权力和黑人研究运动引发的学术革命浪潮中,哈丁认识到美国社会结构和主流文化的根本问题,遂公开拒绝“自由融入主义”,倡导一种批判性的、自我定义的、政治性的新黑人史思想和价值观革命,以培育美国社会任何重大变革的文化基础。当黑人运动陷入低谷后,哈丁从黑人宗教、黑人斗争中反思黑人经历的价值,认为黑人是劈开老美国神话的楔子,是“罪恶美国”的救赎者和未来新美国的创造者。黑人需要摆脱受害者心态,与世界被压迫人民站在一起,为创生一个“真正人道、多元和民主”的新社会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森特·哈丁 黑人史 黑人研究 价值观革命
原文传递
20世纪美国的黑人史书写及其对美国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雅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16,共22页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黑人史书写的分水岭。它逐渐从传统的贡献论、斗争论转向黑人共同体及其文化。美国黑人试图从自身的视角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进而通过新黑人史加强自我意识、自尊和族群凝聚力,寻求作为一个集团在政治上合一到美国社...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黑人史书写的分水岭。它逐渐从传统的贡献论、斗争论转向黑人共同体及其文化。美国黑人试图从自身的视角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进而通过新黑人史加强自我意识、自尊和族群凝聚力,寻求作为一个集团在政治上合一到美国社会中去的机会。70年代中期以后,此种新黑人史书写虽然并未在民族主义方向上持续发展,但是,它的亚文化族群特征逐渐改变了美国史主体架构,与其他新兴的边缘群体史学一起,严厉谴责美国过去的罪恶,最终解构了传统美国史。八九十年代以后,经由大众传播和学校历史教育,"碎片化"的新美国史引发文化身份认同、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国家分裂的激烈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史 黑人共同体-文化 美国
原文传递
现实性与学术性的张力——以美国学术界对民权运动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121,共8页
在历史研究中,现实关怀与学术追求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早期的美国民权运动研究起源于美国黑人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传统,学者个人的背景及其现实关怀取向对民权运动研究也有深刻影响。在当时动荡、激进的社会环境中,美国学界的民权运动... 在历史研究中,现实关怀与学术追求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早期的美国民权运动研究起源于美国黑人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传统,学者个人的背景及其现实关怀取向对民权运动研究也有深刻影响。在当时动荡、激进的社会环境中,美国学界的民权运动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和宣传的色彩,形成了注重现实关怀取向的特点。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新一代学者的崛起促进了民权运动研究向学术性主导的转变。大多数新一代的历史学家抛弃了为现实服务而继承了注重学术性的黑人史研究的传统,开始以职业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学术道路。在一定的现实关怀的指引下,他们不断求真、创新,注重研究的学术性,在民权运动研究方面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性 现实关怀 美国黑人史 民权运动
下载PDF
《爱娃》中的群体语言与“隐痛无言”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辉 孟东红 张丽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100,共6页
托妮·莫里森在《爱娃》中创造的结构和语言,激发了美国黑人对奴隶故事中那些"隐痛无言"的群体意识。通过对塞丝和爱娃的独白及对话进行语言学分析和语篇分析,可以发现莫里森如何利用个体声音重构真相、表现奴隶制下黑人... 托妮·莫里森在《爱娃》中创造的结构和语言,激发了美国黑人对奴隶故事中那些"隐痛无言"的群体意识。通过对塞丝和爱娃的独白及对话进行语言学分析和语篇分析,可以发现莫里森如何利用个体声音重构真相、表现奴隶制下黑人的经历,又如何汇合单个的声音建构群体语言、重构奴隶史的群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爱娃 隐痛无言 黑人奴隶
下载PDF
译林新书介绍——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
5
作者 王家湘(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3,共1页
20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在一个世纪中从起步逐渐走向成熟,从20世纪初相对稚嫩、不为大众注意,到世纪末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美国和世界文学中确立了自己令人瞩目的地位。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历史,是一个受尽压迫和凌辱的民族... 20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在一个世纪中从起步逐渐走向成熟,从20世纪初相对稚嫩、不为大众注意,到世纪末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美国和世界文学中确立了自己令人瞩目的地位。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历史,是一个受尽压迫和凌辱的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奋斗史,是一个处于边缘和社会底层的弱小民族的文学萌生、发展、成长并走向世界文坛中心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介绍 《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 美国 王家湘 黑人文学
原文传递
《娇娃》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与读者中心理论
6
作者 张少林 《职大学报》 2002年第1期34-36,72,共4页
读者中心理论强调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解读后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托妮·莫里森的《娇娃》以它独特的人物身份不确定性,通过客观的展示,为读者的各种解读提供了可能。小说在吸引读者积极参与阐释其意义的同时,展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 读者中心理论强调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解读后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托妮·莫里森的《娇娃》以它独特的人物身份不确定性,通过客观的展示,为读者的各种解读提供了可能。小说在吸引读者积极参与阐释其意义的同时,展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肮脏、人们又最不愿意启齿的一段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身份 不确定性 读者参与 黑人奴隶
下载PDF
新劳工史的先驱——论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赫伯特·古特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端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10,共7页
赫伯特·古特曼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杰出代表。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再形成,研究了黑人家庭和黑人文化以及奴隶阶级的形成,形成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他重视地区和地方社区研究,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工人... 赫伯特·古特曼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杰出代表。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再形成,研究了黑人家庭和黑人文化以及奴隶阶级的形成,形成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他重视地区和地方社区研究,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工人阶级和奴隶阶级形成中的作用,他拓宽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因而在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新社会史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著作在北美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工 黑人史
原文传递
伟人已去,风范长存
8
作者 杨立文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4,共2页
伟人已去,风范长存北京大学历史系杨立文杜波依斯博士是美国与非洲的著名黑人学者,本世纪上半期世界最有影响的黑人领袖,"我们时代的一位伟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天我能参加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等组织举行的杜波依斯博士诞... 伟人已去,风范长存北京大学历史系杨立文杜波依斯博士是美国与非洲的著名黑人学者,本世纪上半期世界最有影响的黑人领袖,"我们时代的一位伟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天我能参加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等组织举行的杜波依斯博士诞辰125周年纪念会,深感荣幸与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波依斯 美国黑人史 黑人的命运 黑人青年 非洲黑人 种族歧视 伟人 美国南部 中国人民 黑人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