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紫色》谈黑人社会的伦理回归之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小田 黄安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2-33,共2页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艾莉丝·沃克的《紫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对白人统治下黑人社会伦理观的形成和转变进行探索,进而实现对黑人文化重构的介入,希望能够为黑人社会伦理回归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和精神引导。
关键词 艾莉丝·沃克 《紫色》 黑人社会 伦理回归
下载PDF
论《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文化
2
作者 窦静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8期22-22,共1页
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蕴含着丰富的黑人文化。本文就试图从名字文化、男尊女卑、飞翔传说、黑人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来阐释这个问题。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男尊女卑 飞翔传说 黑人社会地位
下载PDF
《土生子》——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抗议之声
3
作者 马瑞巧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S2期41-42,共2页
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犯罪心理的成因,剖析了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指出造成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是种族歧视制度,黑人已经开始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犯罪心理的成因,剖析了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指出造成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是种族歧视制度,黑人已经开始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也正是小说力图反映的现实问题和发出的抗议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社会 根源:心理:抗议
下载PDF
莫里森非裔文化观探微
4
作者 李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国社会。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探讨,对黑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对黑人未来发展的思索,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深刻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文化观 黑人传统 黑人社区 黑人社会暴力
下载PDF
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悲剧元素
5
作者 周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所罗门之歌》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她一直关注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她的创作中多以黑人为题材。《所罗门之歌》自发表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以主人公"奶娃&qu... 《所罗门之歌》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她一直关注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她的创作中多以黑人为题材。《所罗门之歌》自发表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以主人公"奶娃"祖孙三代的美国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在阅读中能够察觉出作品透露出的悲剧元素,包括"奶娃"的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悲剧生活状态。作品具有复杂交融性以及代际发展的特点,在抗争中影响,在顺从中同化,这种悲剧实际上是产生于黑人社会群体内心,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也包含着来自于白人文化的冲击,又在文化冲突中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社会 悲剧元素 黑人文化
下载PDF
论《天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
6
作者 王恒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8期141-142,共2页
莫里森通过在《天堂》里构建的两个对立的两级社会:一级是排外的、封闭落后的男权社会鲁比镇;另一极是和谐包容的女性社区修道院,对非裔美国人在进行黑人族群身份时有可能的种族分离倾向提出警示,同时隐射了白人主流社会种族优越论的荒... 莫里森通过在《天堂》里构建的两个对立的两级社会:一级是排外的、封闭落后的男权社会鲁比镇;另一极是和谐包容的女性社区修道院,对非裔美国人在进行黑人族群身份时有可能的种族分离倾向提出警示,同时隐射了白人主流社会种族优越论的荒谬性,批判了黑人男性中心主义的僵化与封闭,赞美黑人女性的开放、包容,构建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主义 排外 黑人男权社会 黑人女性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异域的想象--梅特林克《青鸟》意象的地域化延伸
7
作者 傅冲 汤司瀚 《艺术教育》 2023年第7期157-160,共4页
梅特林克的《青鸟》作为优秀的象征主义戏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再塑造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青鸟”这一相同的象征意象却分别指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核。作者选取苏联、非洲(作品内容)、美洲三地的代表性《青鸟》改编电影,试图去解... 梅特林克的《青鸟》作为优秀的象征主义戏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再塑造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青鸟”这一相同的象征意象却分别指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核。作者选取苏联、非洲(作品内容)、美洲三地的代表性《青鸟》改编电影,试图去解码其象征意象,细读其文本,并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做进一步阐释。在对比分析的途径下,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联的特定美学符号、美国原生家庭的剧作外化,亦能体会到青鸟这一意象对于非洲黑人群体的反思与期许。更重要的是,它们充满着当代性,同时不乏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鸟》 象征 文化语境 美国梦 黑人社会
原文传递
突破矛盾冲突的枷锁——小议《看不见的人》的主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魏萍 《才智》 2010年第21期177-177,共1页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的主要成就在于其通过深刻、多层次的主题探讨了现代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并提出黑人与白人应相互理解、融为一体的希望。本论文将从这部小说相互联系的多个主题进行分析...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的主要成就在于其通过深刻、多层次的主题探讨了现代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并提出黑人与白人应相互理解、融为一体的希望。本论文将从这部小说相互联系的多个主题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拉尔夫·埃里森所提出消除种族隔阂与冲突和确立黑人社会地位的思想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多个主题 种族隔阂与冲突 黑人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