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巢址特征与繁殖行为 被引量:3
1
作者 吴逸群 王修华 +1 位作者 陈有顺 刘迺发 《甘肃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2,8,共3页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1次/1.5 min,食物为膜翅目、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发现育雏结束后亲鸟有清除巢内异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莲花山黑冠山雀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贾嘉 楼瑛强 +5 位作者 张向前 吕楠 方昀 常佩兰 侯建华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8-483,共6页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e)树洞(1巢)、土坡的缝隙(1巢)和路边水泥护坡的出水管中(2巢)。黑冠山雀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内壁为兽毛夹杂少量绒羽,外壁为草茎须根和苔藓。5月中下旬为黑冠山雀的产卵高峰期,清晨产卵,日产1枚,产下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平均窝卵数为6枚(4~7 枚,n=15),平均卵重(1.12±0.02)g,卵长径(15.30±0.10)mm,卵短径(12.09±0.11)mm(n=86)。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为15 d(14~16 d,n=5)。产卵期,雌鸟离巢时有用巢材盖卵的行为,开始孵卵后则不再盖卵。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为16 d和17 d(n=2)。所记录的18巢黑冠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为83.3%,人工巢箱(15巢)中繁殖成功率为86.7%,巢捕食者主要为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繁殖生态 窝卵数 人工巢箱
原文传递
黑冠山雀的“条形码记忆”
3
作者 小米 《少儿科技》 2024年第5期7-7,共1页
黑冠山雀一般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是留鸟。每年秋天,它们会储藏数以千计的种子、昆虫等,用以度过寒冬。那么,黑冠山雀如何记住那么多食物的储藏点呢?一些科学家对此很感兴趣,运用探针、摄像头、人工智能程序等对5只黑冠山... 黑冠山雀一般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是留鸟。每年秋天,它们会储藏数以千计的种子、昆虫等,用以度过寒冬。那么,黑冠山雀如何记住那么多食物的储藏点呢?一些科学家对此很感兴趣,运用探针、摄像头、人工智能程序等对5只黑冠山雀做了一个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人工智能 记忆 条形码 海拔 摄像头 昆虫 储藏
原文传递
几种鸟类肝脏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昱 杨小录 +3 位作者 何九军 王振福 王兴 禄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白眉地鸫Siberian thrush、戴胜Upupa epops、大山雀Pa-rus major、绿背山雀P.monticolus、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灰斑鸠S.decaocto的肝脏进行了比较....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白眉地鸫Siberian thrush、戴胜Upupa epops、大山雀Pa-rus major、绿背山雀P.monticolus、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灰斑鸠S.decaocto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数量少或不明显.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清晰可见.从佛法僧目、鸽形目和雀形目来看,鸟肝占体质量的比例呈减小的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的趋势.结果表明: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的肝脏与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地鸫 白眉地鸫 戴胜 山雀 绿背山雀 黑冠山雀 山斑鸠 灰斑鸠 肝脏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瓦屋山2种山雀的生态位分化和共存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小农 朱磊 +2 位作者 郝光 温安祥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8,共8页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和煤山雀(P.ater)在瓦屋山同域分布,生态位相似,是潜在的竞争者。在垂直分布上,煤山雀的生态位宽度为5.237,显著高于黑冠山雀的2.792,而在水平分布和活动基质2个维度上,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当。尽管3个...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和煤山雀(P.ater)在瓦屋山同域分布,生态位相似,是潜在的竞争者。在垂直分布上,煤山雀的生态位宽度为5.237,显著高于黑冠山雀的2.792,而在水平分布和活动基质2个维度上,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当。尽管3个维度上2种山雀生态位重叠值均大于0.7,但是它们对3个维度上的资源利用分别存在不同的偏好和侧重。2种山雀的身体量度除了喙宽外均有极显著差异,这应该是2种山雀对环境适应的结果。这2种山雀在巢址选择上各项参数差异均不显著,表明适宜的洞巢可能是它们种间竞争的主要对象。2种山雀的种群数量可能与居留类型有关。空间生态位或食物生态位的分离及适宜的种群数量和比例是它们得以共存的几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山雀 生态位 竞争 共存 瓦屋山
原文传递
西藏南部8种鸟类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4
6
作者 阙品甲 雷维蟠 +3 位作者 张敬刚 史杰 董路 张正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3,共7页
2016年9和10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及日喀则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新记录到8种鸟类,包括白胸翡翠指名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smyrnensis)、黑冠山雀指名亚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和栗腹?指名亚种(Sitta cinnamovent... 2016年9和10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及日喀则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新记录到8种鸟类,包括白胸翡翠指名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smyrnensis)、黑冠山雀指名亚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和栗腹?指名亚种(Sitta cinnamoventris cinnamoventris)、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黄胸柳莺(Phylloscopus cantator)、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以及田鹨(Anthus richar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鸟类 白胸翡翠 黑冠山雀 栗腹鳾
原文传递
观鸟贡嘎山 从河谷到冰川
7
作者 邹滔(文/摄) 巫嘉伟 王进 《森林与人类》 2019年第2期58-67,共10页
贡嘎山是西南山地的最高峰,海拔7556米。巨大的海拔差孕育了多样的自然带,相较于其他观鸟地,这里的鸟儿种类多、差异大,随着海拔升高能看到不同的飞羽奇观。
关键词 贡嘎山 山雀 高原山鹑 小嘴乌鸦 红嘴蓝鹊 海螺沟景区 矛纹草鹛 黑冠山雀 山雀 白腹锦鸡 藏雪鸡
原文传递
莲花山观鸟记
8
作者 孙忻 王丽 《大自然》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斑尾榛鸡 栖息地 针叶林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黑冠山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