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
1
作者 张丹丽 陈小艳 +3 位作者 李敏 袁娟娟 姜坤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1,共9页
【目的】预测和分析黑头叉胸花蝽Amphiareus obscuricep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揭示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165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 【目的】预测和分析黑头叉胸花蝽Amphiareus obscuricep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揭示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165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运用参数优化的MaxEnt模型,推测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2050和2090年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格局,并找出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全球潜在适生区模拟显示,除了原产地亚洲东部外,大洋洲东南部、欧洲西部和南部、北美洲东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存在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适生区。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年均降水量(Bio12)、最干月降水量(Bio14)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是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2.4%,10.5%,12.6%和33.3%。对2050和2090年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所对应的气候情景下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的预测结果显示,黑头叉胸花蝽的总适生区面积变化较小,仅在2050年SSP585所对应的气候情景下有微弱增长,相对于当前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增长0.84%,其余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均减小(1.00%~8.45%)。然而,尽管适生区面积变化较小,但适生区位置变化大,整体向着高纬度地区转移,低纬度适生区面积减少在18.66%~47.94%之间,高纬度适生区面积增加在11.19%~46.93%之间。【结论】黑头叉胸花蝽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会向高纬度地区转移,但受限于非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理阻隔等)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将对物种的分布面积及范围影响较大。另外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最冷季平均温度和最暖季降水量。本研究为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田间释放及对有关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叉胸花蝽 MAXENT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变量 潜在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OpenCV的人脸黑头识别算法
2
作者 何祥芝 涂海宁 刘建胜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人脸黑头问题的困扰,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人脸黑头的情况,基于OpenCV提出了一种智能识别黑头的算法,通过黑头仪设备获取到人脸照片,先通过灰度化,去噪滤波,图像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再进行自适应...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人脸黑头问题的困扰,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人脸黑头的情况,基于OpenCV提出了一种智能识别黑头的算法,通过黑头仪设备获取到人脸照片,先通过灰度化,去噪滤波,图像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再进行自适应阈值二值化去除图像背景,获取到疑似黑头的特征,再根据黑头预设特征对疑似目标进行筛选得到最终识别为黑头的结果,并进行标记和计数。将算法移植到黑头仪设备中,经过测试,算法识别准确率达到8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V 图像增强 背景去除 轮廓检测 黑头识别
下载PDF
猕猴桃黑头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评价
3
作者 王家哲 张锋 +2 位作者 李英梅 周搏航 付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研究旨在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病原真菌(Diaporthe eres)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KH。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 研究旨在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病原真菌(Diaporthe eres)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KH。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菌株BKH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Diaporthe eres生长,抑菌率为72.5%,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田间防效可达91.7%,在猕猴桃黑头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头 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 生防菌 鉴定 防效评价
下载PDF
新疆黑头鸽与布谷尔鸽形态学性状趋同性与趋异性研究
4
作者 艾热提·卡衣木 米吉提·伊明江 巴雅尔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本文对新疆黑头鸽和布谷尔鸽品种的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进行了采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黑头鸽品种头部至胸部为纯黑色羽衣,胸部羽衣发出翡翠光泽,躯体和飞羽为纯白色羽衣,尾羽为纯黑色羽衣,前峰,毛腿;典型的布谷尔鸽品种头部... 本文对新疆黑头鸽和布谷尔鸽品种的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进行了采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黑头鸽品种头部至胸部为纯黑色羽衣,胸部羽衣发出翡翠光泽,躯体和飞羽为纯白色羽衣,尾羽为纯黑色羽衣,前峰,毛腿;典型的布谷尔鸽品种头部、颈部、胸部、躯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为纯黑色羽衣,双翅膀背部羽衣为褐色夹有黑色斑点,前峰,毛腿;黑头鸽嘴峰长显著短于布谷尔鸽,嘴峰宽显著宽于布谷尔鸽,鼻宽、鼻高、鼻长均显著大于布谷尔鸽,喙长显著短于布谷尔鸽,喙宽差异不显著,喙高显著高于布谷尔鸽,眼球高度差异不显著,眼球宽度显著宽于布谷尔鸽,头宽、头深差异不显著,头长显著短于布谷尔鸽;黑头鸽与布谷尔鸽的初级飞羽数、次级飞羽数均为10枚,黑头鸽初级飞羽长度、次级飞羽长度、尾羽长度与布谷尔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两者跗骨长度差异不显著,黑头鸽躯体显著长于布谷尔鸽,前者体质量显著重于后者。概括起来,黑头鸽与布谷尔鸽之间头部性状、躯体长度和生物量呈现趋异化,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数量和长度、尾羽长度、跗骨长度呈现趋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 布谷尔鸽 形态学性状 趋同性 趋异性 新疆
下载PDF
山东省鸟类新记录--黑头
5
作者 时银川 周志浩 +1 位作者 李文娟 尚帅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7-67,65,共2页
在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7°5157"E,38°15'27"N)观测并记录到1只黑头,经查阅以往资料数据,确定该物种为山东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黑头 山东 新记录 贝壳堤岛
下载PDF
巨大黑头粉刺痣1例
6
作者 塔依尔·吐尔洪 再努热姆·图尔迪 +1 位作者 阿克拜尔·苏来曼 万学峰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2期253-254,共2页
患者男,16岁,右侧大腿蜂窝状凹陷伴黑头粉刺16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右侧大腿外侧可见大小约28 cm×12 cm沿Blaschko线分布、境界尚清的肤色至暗褐色斑块,其上可多发黑头粉刺样丘疹及囊肿。皮肤组织病理: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内可见... 患者男,16岁,右侧大腿蜂窝状凹陷伴黑头粉刺16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右侧大腿外侧可见大小约28 cm×12 cm沿Blaschko线分布、境界尚清的肤色至暗褐色斑块,其上可多发黑头粉刺样丘疹及囊肿。皮肤组织病理: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内可见囊肿样结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可见颗粒层。结合临床诊断为:巨大黑头粉刺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粉刺
下载PDF
中国黑头攀雀的识别与记录
7
作者 江晓珩 黄培新 +4 位作者 夏咏 苟军 马鸣 王叶芳 蔡新斌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1期76-77,81,共3页
黑头攀雀(Remiz macronyx)主要分布于中亚地区。作为近年来中国鸟类新记录种,黑头攀雀在我国缺乏确切的影像记录且分布不明,备受鸟类学者和鸟类爱好者的关注。本文实地考察和简要梳理了黑头攀雀及白冠攀雀(R.coronatus coronatus)黑头... 黑头攀雀(Remiz macronyx)主要分布于中亚地区。作为近年来中国鸟类新记录种,黑头攀雀在我国缺乏确切的影像记录且分布不明,备受鸟类学者和鸟类爱好者的关注。本文实地考察和简要梳理了黑头攀雀及白冠攀雀(R.coronatus coronatus)黑头个体在新疆境内的观察记录和影像资料,并加以形态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关于这两种攀雀的历史记录因分布区重叠、辨识错误而存在混淆。目前黑头攀雀亚种(R.m.ssaposhnikowi)仅见于新疆西部伊犁谷地的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芦苇丛,为中国鸟类新记录亚种。本文提出的黑头攀雀识别特征及栖息生境有助于更多了解黑头攀雀在我国的分布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攀雀 亚种新记录 分布 识别 新疆
下载PDF
蝴蝶兰黑头病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方法
8
作者 周勤 徐丹彬 +5 位作者 方丽 叶琪明 缪强 万华建 邱春英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2930-2934,共5页
蝴蝶兰是我国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年销售额超十亿元。而黑头病是蝴蝶兰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易感品种的病株率为5%~50%。本研究发现,蝴蝶兰黑头病是由虎头兰刺盘孢(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侵染引起的炭疽病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 蝴蝶兰是我国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年销售额超十亿元。而黑头病是蝴蝶兰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易感品种的病株率为5%~50%。本研究发现,蝴蝶兰黑头病是由虎头兰刺盘孢(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侵染引起的炭疽病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侵染引起的枯萎病2种病害组成。其中,炭疽病是黑头病的主要病害。黑头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易感品种催花前后为关键防控期。采用选栽抗病品种和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有效防控黑头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黑头 虎头兰刺盘孢 茄病镰孢
下载PDF
猕猴桃“黑头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博 王家哲 +1 位作者 任平 张锋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1期56-57,共2页
猕猴桃“黑头病”是近年来陕西周至县‘翠香’猕猴桃品种上新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一般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初发病,8月底至9月初达到病情高峰期。病害发生与环境温湿度、猕猴桃品种及田间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防治重点在加强田间管理,通过采... 猕猴桃“黑头病”是近年来陕西周至县‘翠香’猕猴桃品种上新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一般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初发病,8月底至9月初达到病情高峰期。病害发生与环境温湿度、猕猴桃品种及田间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防治重点在加强田间管理,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保证果园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来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同时采取合理施用药剂和免疫调节剂进行病害的早期预防,以防为主,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黑头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猕猴桃黑头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家哲 张锋 +3 位作者 王天舒 常青 周搏航 付博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82-84,共3页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有效的杀菌剂,以猕猴桃黑头病病原菌Diaporthe eres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猕猴桃黑...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有效的杀菌剂,以猕猴桃黑头病病原菌Diaporthe eres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的田间防效显著(P<0.05)。因此,这5种杀菌剂均可作为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特别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种杀菌剂田间防效均达到85%以上,可作为优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头 杀菌剂 抑菌作用 田间防效
下载PDF
黑头蜈蚣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11
作者 方红 邓芬 +1 位作者 严宜昌 王克勤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26-228,共3页
本文报道了黑头蜈蚣Scolopendra negrocapitis化学成分,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少棘巨蜈蚣S.subspinipes mutilans进行了比较。黑头蜈蚣含总脂18.7%,蛋白质63.4%,游离氨基酸11.9%;含有与少棘巨蜈蚣相同的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4... 本文报道了黑头蜈蚣Scolopendra negrocapitis化学成分,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少棘巨蜈蚣S.subspinipes mutilans进行了比较。黑头蜈蚣含总脂18.7%,蛋白质63.4%,游离氨基酸11.9%;含有与少棘巨蜈蚣相同的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4%),21种氨基酸和12种微量元素;蛋白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14条色带。表明黑头蜈蚣与少棘巨蜈蚣主要化学成分类同,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新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蜈蚣 少棘巨蜈蚣 化学成分 蜈蚣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病原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文娟 陈君慧 +3 位作者 任雷厉 刘琦 陈国刚 江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69,共4页
近年来,库尔勒香梨在贮藏中极易发生一种新型微生物病害--"黑头病"。本文对香梨黑头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进行初步鉴定。其结果表明,侵染黑头病香梨的病原菌有七株病原菌,分属于枝孢属(Cladosporium,简称C)、青霉属(Pen... 近年来,库尔勒香梨在贮藏中极易发生一种新型微生物病害--"黑头病"。本文对香梨黑头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进行初步鉴定。其结果表明,侵染黑头病香梨的病原菌有七株病原菌,分属于枝孢属(Cladosporium,简称C)、青霉属(Penicillium,简称P)、链格孢属(Alternaria,简称AL)和曲霉属(Aspergillus,简称AS),同时通过致病性实验确定致病菌为真菌界(Fungi)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枝孢属(Cladospo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黑头 致病性 初步鉴定
下载PDF
鲁西黑头肉羊与小尾寒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金文 崔绪奎 +2 位作者 张果平 王德芹 孟宪锋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分别选4只5月龄鲁西黑头肉羊和小尾寒羊屠宰,测定常规指标,同时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屠宰率为55.09%,比小尾寒羊提高8.83个百分点,净肉重比小尾寒羊提... 分别选4只5月龄鲁西黑头肉羊和小尾寒羊屠宰,测定常规指标,同时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屠宰率为55.09%,比小尾寒羊提高8.83个百分点,净肉重比小尾寒羊提高32.48%(P<0.01);眼肌面积比小尾寒羊增加27.2%(P<0.05)。经测定,鲁西黑头肉羊与小尾寒羊肌肉的pH值,肌肉的剪切力,肌纤维密度,粗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总量等均与小尾寒羊差异不显著。鲁西黑头肉羊ω-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为4.54~5.17∶1,肌肉中S∶M∶P比接近1∶1∶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标准。综合分析表明,鲁西黑头肉羊肌肉硬脂酸含量低,膻味轻,而且胆固醇含量低(59.19mg),肉质品质好,是生产优质高档羊肉的理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黑头肉羊 屠宰率 化学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胆固醇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氟虫腈对红火蚁、黑头酸臭蚁和亮红大头蚁的触杀毒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华龙 何余容 +3 位作者 齐国君 陈婷 高燕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本实验利用药膜法和拌土法测定了红火蚁灌巢药剂氟虫腈对红火蚁和两种本地优势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和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的触杀毒性及残留毒力,旨在评价该药剂对红火蚁的防控效果及对非靶标蚂蚁的安全性,从... 本实验利用药膜法和拌土法测定了红火蚁灌巢药剂氟虫腈对红火蚁和两种本地优势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和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的触杀毒性及残留毒力,旨在评价该药剂对红火蚁的防控效果及对非靶标蚂蚁的安全性,从而为本地蚂蚁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药膜法处理时,氟虫腈对黑头酸臭蚁、红火蚁和亮红大头蚁三种蚂蚁工蚁的LC_(50)分别为0.0365 mg/L,0.0786 mg/L和0.3707 mg/L;采用拌土法处理时,氟虫腈对黑头酸臭蚁、红火蚁和亮红大头蚁的LC_(50)分别为0.9569 mg/L,1.1319 mg/L和1.6663 mg/L。在两种测定条件下,三种蚂蚁对氟虫腈的敏感性由强到弱均为黑头酸臭蚁、红火蚁和亮红大头蚁。用浓度为3 mg/L药液拌土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氟虫腈对红火蚁和亮红大头蚁的残留毒力显著降低,但对黑头酸臭蚁的残留毒力并未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灌巢药剂氟虫腈不仅对红火蚁有作用,而且对非靶标蚂蚁有较强的触杀作用,但其会因蚂蚁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在对灌巢药剂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其对与靶标害虫生态位重叠的物种的影响有必要纳入综合评估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红火蚁 黑头酸臭蚁 亮红大头蚁 触杀活性
下载PDF
云南锦斑蛾幼虫体表分泌物氰苷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黑头酸臭蚁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圣卓 公维昌 +4 位作者 马青云 牛洋 梅文莉 陈高 赵友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研究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幼虫的化学防御策略,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对其毒性分泌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其毒性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 为研究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幼虫的化学防御策略,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对其毒性分泌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其毒性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神经毒性氰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linamarin和lotaustralin。取食试验表明,linamarin对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有明显的拒食活性。我们推测,云南锦斑蛾体内的神经毒性物质氰苷是通过摄取宿主植物冬樱花Prunus cerasoides和云南樱花P.majestic而获得的,并在体内转化形成毒液,用于防御其天敌。本研究为云南锦斑蛾和宿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锦斑蛾 黑头酸臭蚁 毒性分泌液 化学防御 氰苷 取食实验
下载PDF
黑头型美国白蛾在我国适生地初探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瑞华 魏淑秋 梁忆冰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引言研究危险性有害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明确其适生地区,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每种检疫对象的适生区研究,不外从原产地或适通过的环境条件着手,沿着环境中的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在生命系统中主要包括食物因... 引言研究危险性有害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明确其适生地区,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每种检疫对象的适生区研究,不外从原产地或适通过的环境条件着手,沿着环境中的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在生命系统中主要包括食物因素(寄主植物)和天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黑头 适生地 中国
下载PDF
黑头噪鸦的鸣声分析及其繁殖行为联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经宇 孙悦华 方昀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4,共5页
黑头噪鸦(Perisoreusinternigrans)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山针叶林的特有鸟类,由于分布海拔高、数量稀少,因此对于黑头噪鸦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对2 0 0 0年3月~2 0 0 3年6月在甘肃和四川录制的黑头噪鸦的8种叫声进行了描述及声谱分析。结合... 黑头噪鸦(Perisoreusinternigrans)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山针叶林的特有鸟类,由于分布海拔高、数量稀少,因此对于黑头噪鸦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对2 0 0 0年3月~2 0 0 3年6月在甘肃和四川录制的黑头噪鸦的8种叫声进行了描述及声谱分析。结合野外观察,分析了黑头噪鸦的叫声及其行为联系。黑头噪鸦的乞食叫声可能在整个繁殖生活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未发现黑头噪鸦对录音回放产生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噪鸦 鸣声分析 乞食行为
下载PDF
红火蚁本地竞争种——黑头酸臭蚁行为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军 韩诗畴 +1 位作者 李志刚 张碧胜 《植物检疫》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野外调查发现一种红火蚁的本地竞争种—黑头酸臭蚁,并发现其对红火蚁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黑头酸臭蚁工蚁和红火蚁工蚁进行室内对抗试验,试验表明黑头酸臭蚁工蚁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表... 野外调查发现一种红火蚁的本地竞争种—黑头酸臭蚁,并发现其对红火蚁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黑头酸臭蚁工蚁和红火蚁工蚁进行室内对抗试验,试验表明黑头酸臭蚁工蚁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表现出被动的防御和逃避现象。黑头酸臭蚁有望成为与红火蚁相抗衡的本地竞争种,大量繁殖黑头酸臭蚁可能对红火蚁在入侵地的扩散传播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酸臭蚁 红火蚁 对抗 行为观察
下载PDF
黑头噪鸦的繁殖及生活史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经宇 孙悦华 方昀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2,共2页
黑头噪鸦是特产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高山针叶林的一种珍稀鸟类。 1 999~ 2 0 0 2年在甘肃省卓尼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的野外研究中发现 ,黑头噪鸦繁殖时间早 ,一般 3月开始繁殖 ,4月中旬雏鸟孵化。在孵卵期和育雏期的第一周 ,雌鸟 9... 黑头噪鸦是特产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高山针叶林的一种珍稀鸟类。 1 999~ 2 0 0 2年在甘肃省卓尼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的野外研究中发现 ,黑头噪鸦繁殖时间早 ,一般 3月开始繁殖 ,4月中旬雏鸟孵化。在孵卵期和育雏期的第一周 ,雌鸟 95 %的时间在巢内 ,每次离巢时间一般不超过 1 5min。黑头噪鸦具有储食行为 ,其储藏的食物对雌鸟的孵卵以及幼雏的存活可能有重要意义。黑头噪鸦由 3~ 4只个体组成一个繁殖单元 ,有证据表明帮手在育雏期向幼鸟提供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噪鸦 繁殖 生活史
下载PDF
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竞争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基焕 张润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F.)在不同食物资源上的竞争的实验结果表明: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对鸡蛋诱饵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二者同时出现在鸡蛋诱饵时,红火蚁取胜并占有食物诱饵的比例为53%,略高...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F.)在不同食物资源上的竞争的实验结果表明: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对鸡蛋诱饵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二者同时出现在鸡蛋诱饵时,红火蚁取胜并占有食物诱饵的比例为53%,略高于黑头酸臭蚁(47%),但二者的占有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种蚂蚁对蜂蜜和花生油诱饵表现出不同的喜好性。红火蚁喜好花生油食物诱饵,而黑头酸臭蚁喜好糖类食物诱饵。红火蚁在鸡蛋和花生油诱饵上的工蚁召集量平均分别为269头和219头,显著高于在蜂蜜诱饵上的平均工蚁数量,仅为16头;且对鸡蛋和花生油诱饵诱饵的占有率显著高于蜂蜜诱饵。黑头酸臭蚁在鸡蛋和蜂蜜诱饵上的工蚁召集量平均分别为240头和219头,显著高于在花生油诱饵的工蚁数量,为10头以下;且对鸡蛋和蜂蜜诱饵诱饵的占有率显著高于花生油诱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黑头酸臭蚁 种间竞争 食物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