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尾地鸦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柯杨 黄原 雷富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1-960,共10页
采用长PCR扩增的线粒体DNA和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中国特有鸟类-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黑尾地鸦的mtDNA序列全长16867bp,GenBank登录号GU592504。基因含量和排列次序与原鸡的一致,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 采用长PCR扩增的线粒体DNA和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中国特有鸟类-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黑尾地鸦的mtDNA序列全长16867bp,GenBank登录号GU592504。基因含量和排列次序与原鸡的一致,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和1个控制区(D-loop)。除COI基因以GT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典型ATG密码子起始。11个蛋白编码基因以完全终止密码子TAA、AGG或AGA终止,COIII和ND4基因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tRNASer(AGY)的DHU臂缺失,tRNALeu(CUN)的反密码子环由9个碱基构成,而不是标准的7个碱基。其余的20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预测了rRNA的二级结构,其中,12S rRNA二级结构包含4个结构域,43个茎环结构;16S rRNA的二级结构包含6个结构域,55个茎环结构。此外,在其他鸟类控制区中所发现的F-box、D-box、C-box、B-box、Bird similarity-box和CSB1-box也同样存在于黑尾地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地鸦 线粒体基因组 rRNA二级结构 控制区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 被引量:3
2
作者 顾振东 马存世 +5 位作者 王承勋 贾斌斌 任巧兰 许明 张杰 高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1-12,19,共3页
首次报道了黑尾地鸦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该鸟为留鸟型,主要栖息在白刺、梭梭等荒漠植物群落中,取食荒漠植物果实及荒漠林昆虫,对控制荒漠林害虫的发生、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该鸟的发现,说明其分布... 首次报道了黑尾地鸦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该鸟为留鸟型,主要栖息在白刺、梭梭等荒漠植物群落中,取食荒漠植物果实及荒漠林昆虫,对控制荒漠林害虫的发生、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该鸟的发现,说明其分布区由原河西走廊的西端延伸到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地鸦 新记录 民勤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荒漠中的精灵——白尾地鸦
3
作者 马鸣 赵序茅 《大自然》 2014年第6期20-22,共3页
广袤的沙漠常年干旱,植被稀少,通常被形容为生命禁区。可是野生动物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依靠独特的生存策略,实现了人类眼中一个又一个沙漠生存奇迹。地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什么是荒漠、戈壁与沙漠在我国,对荒漠或沙漠的认识及记载... 广袤的沙漠常年干旱,植被稀少,通常被形容为生命禁区。可是野生动物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依靠独特的生存策略,实现了人类眼中一个又一个沙漠生存奇迹。地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什么是荒漠、戈壁与沙漠在我国,对荒漠或沙漠的认识及记载历史悠久,如2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有"西被流沙(即沙漠)"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也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述。白龙堆即今天新疆罗布泊的风蚀雅丹地貌,属于极端干旱地区。也就是说,古人早就注意到了沙漠这一特殊自然地带。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经常将"沙漠"与"荒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地 白龙堆 雅丹地貌 新疆罗布泊 极端干旱 生命禁区 《禹贡》 黑尾地鸦 半灌木 生存策略
原文传递
沙漠中的生存智慧
4
作者 徐峰 张静 +2 位作者 徐贵青 马健 李彦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第7期30-33,共4页
都说沙漠是'死亡谷',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劣,具有地温高、温差大、多风多尘、日照强、温度低等特点。特有的环境使我们认为这里应该没有多少生物存在,但走进沙漠,我们会发现这里并不乏生物种群,且因为沙漠环境的特殊性,生物类群、... 都说沙漠是'死亡谷',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劣,具有地温高、温差大、多风多尘、日照强、温度低等特点。特有的环境使我们认为这里应该没有多少生物存在,但走进沙漠,我们会发现这里并不乏生物种群,且因为沙漠环境的特殊性,生物类群、数量和分布也呈现了特殊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地 生物土壤结皮 黑尾地鸦 生存智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