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6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雪花 杨永璐 +5 位作者 赖多 刘传滨 李祝成 庄庆礼 秦健 肖维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明确引起潮州市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为明确引起潮州市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1.267、1.207、1.100、0.944 mg·L^(-1)。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8%氟硅唑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为68.58%、65.44%;而30%王铜、2%春雷霉素的防效较差,仅为10%左右。综上,推荐将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种药剂作为防控橄榄黑斑病的首选药剂。本研究可为橄榄黑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提供数据参考,并为其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黑斑 链格孢菌 药剂筛选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2
作者 张德胜 田雨婷 +3 位作者 马占宽 赵付枚 王英志 张振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6,355,共7页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对种薯发芽数也未见显著影响。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种薯带菌和育苗基质带菌处理未药剂浸种时产苗量分别减少43.97%和59.82%。使用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500 mg/L浸种时,种薯和基质带菌试验中千克种薯产苗分别为74.12株和69.56株,苗床接菌试验中产苗分别为126.92株和85.31株,均显著高于未药剂浸种的处理。调查发现,种薯或苗床带菌会使萌发的嫩芽受黑斑病菌感染,引起死苗、生长停滞和薯苗带菌,是产苗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可减少薯苗发病,增加产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长喙壳 甘薯苗期黑斑 浸种 产苗量
下载PDF
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孙凯 施琳俊 沈雪敏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比较755 nm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 目的比较755 nm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接受调Q激光或手术切除治疗的口腔黏膜黑斑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随访病史。将治疗后1年复发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的1年无复发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7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41例患者接受了调Q激光治疗,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基线无显著差异。手术切除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黑斑的复发(0%),而调Q激光组有12例(29.27%)患者出现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治疗后6.08个月,复发与吸烟(P=1.000)、胃肠道息肉(P=1.000)、纵型黑甲(P=0.187)、家族史(P=0.552)、治疗次数(P=0.567)或是否多发(P=0.497)均无相关性。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1年复发的比值比为4.41,95%置信区间为1.27⁃15.24(P=0.020)。手术切除组中有3例患者(18.75%)报告损害切除处出现凹陷和疤痕,而调Q激光组没有患者报告长期不良反应(0%)(P=0.019)。结论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的优势在于长期不良反应率较低,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在治疗前需与患者沟通两种方法的优劣,以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黑斑 调Q激光 手术切除 随访 复发 不良反应 凹陷 疤痕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黑斑病抗性鉴定
4
作者 芦连勇 华福平 沈希华 《种业导刊》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法对河南省新选育的20个花生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筛选抗黑斑病品种,为安阳市花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获得高抗品种1个(豫花47号)、抗病品种2个(安花10号、开... 通过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法对河南省新选育的20个花生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筛选抗黑斑病品种,为安阳市花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获得高抗品种1个(豫花47号)、抗病品种2个(安花10号、开农31号)、中抗品种4个(周花8号、商花228号、豫花154号、豫花148号)、感病品种12个、高感品种1个(信花11号),未发现对黑斑病完全免疫的品种。豫花47号、安花10号、开农31号对黑斑病的抗性较好,可以在安阳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黑斑 抗性鉴定 自然病圃鉴定法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栽培措施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影响
5
作者 马俊青 袁国军 +1 位作者 龚东风 卢绍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栽培措施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得出中强特勒、辽核1号、西扶为抗病品种;(2)发现核桃黑斑病病情指数与郁闭度、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具有强相关性,郁闭度为正相关,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为负相关,平均温度、地面覆盖率与病情指数为负相关。(3)核桃黑斑病发病率与雨水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推广中应结合立地条件,合理布局,两树的间距需在6 m以上,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并做好清园、灌溉和防治等树体管理工作,以减少核桃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 环境因子 栽培措施
下载PDF
家族发病黑斑息肉综合征1例
6
作者 谭雅心 支娟 +4 位作者 简永 李红凌 赵娇娇 张红春 汤治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2,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因口周、双手、肛周黑色斑点和斑片10年,伴间歇腹痛2年,于2021年7月22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发现口腔、鼻腔、肛周皮肤和黏膜交界部位及双手桡侧散在分布黑色斑片,部分融合成片,斑片无自觉症状,腹... 1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因口周、双手、肛周黑色斑点和斑片10年,伴间歇腹痛2年,于2021年7月22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发现口腔、鼻腔、肛周皮肤和黏膜交界部位及双手桡侧散在分布黑色斑片,部分融合成片,斑片无自觉症状,腹部伴间歇性隐痛,无进行性加重,无大便性状改变,无便血及黑便,未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 肠息肉 基因突变 Q开关激光 黑斑息肉综合征
下载PDF
陕西省核桃黑斑病新病原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7
作者 雷琼 林鑫 +2 位作者 王文俊 屈佳楠 张治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7-71,238,共6页
分离田间红仁核桃(Juglans regia ‘Robert Livermore’)病叶上的黑斑病病原细菌,通过科赫氏试验明确致病菌,并通过病原菌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红仁核桃的田间核桃病叶中分离到23株菌落形态... 分离田间红仁核桃(Juglans regia ‘Robert Livermore’)病叶上的黑斑病病原细菌,通过科赫氏试验明确致病菌,并通过病原菌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红仁核桃的田间核桃病叶中分离到23株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菌株,从中随机选取菌株进行科赫氏回接试验能引起红仁核桃叶片发病,通过生理生化表型试验,结合基于16S rDNA、gyrB、rpoD基因序列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该病原鉴定为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i)。随后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的6种药剂对该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四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50.353 4 μg/mL,其他药剂抑菌效果表现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菌酮>噻唑锌>氢氧化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仁核桃(Juglans regia‘Robert Livermore’) 核桃黑斑 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i) 新病原 室内药剂筛选 陕西省
下载PDF
胡萝卜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建立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航 黄建新 +4 位作者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张一凡 刘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黑斑病是胡萝卜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通过对比不同菌液接种浓度、不同接种苗龄等条件对黑斑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筛选出胡萝卜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的最适宜条件,进而建立一套准确、稳定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结果显示,菌液浓度为1&... 黑斑病是胡萝卜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通过对比不同菌液接种浓度、不同接种苗龄等条件对黑斑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筛选出胡萝卜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的最适宜条件,进而建立一套准确、稳定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结果显示,菌液浓度为1×10^(4)个·ml^(-1),接种苗龄为8片真叶是最适宜的人工接种鉴定条件。利用此鉴定体系对94份胡萝卜材料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1份抗病材料(di=28.4),为胡萝卜抗黑斑病育种提供了重要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黑斑 接种体系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水杨酸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宇逍 雷兴梦 +2 位作者 刘摇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为探究超声波(ultrasound,US)联合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机理,该文使用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冬枣果实,测定发病率、自然腐烂率,筛选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并从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诱导枣果实抗病性... 为探究超声波(ultrasound,US)联合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机理,该文使用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冬枣果实,测定发病率、自然腐烂率,筛选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并从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诱导枣果实抗病性等方面对其防治机制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均能有效控制冬枣采后黑斑病,并显著降低自然腐烂率,且联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处理(P<0.05)。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US联合SA处理能显著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的菌丝生长(P<0.05)。US处理不仅能降低A.alternata在冬枣伤口处的附着量,还能使冬枣果皮表面形成微裂纹,从而利于SA与果实接触,促进SA向果实渗透。此外,US与SA联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P<0.05),促进冬枣中的总酚、黄酮、游离酚、结合酚的积累(P<0.05),诱导枣果实抗病性,提高枣果实对病害的防御能力,从而降低果实腐烂率。综上所述,US联合SA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处理方式对于控制冬枣采后黑斑病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水杨酸 冬枣 黑斑 防控机理
下载PDF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田间防治技术
10
作者 杨亚平 郑丽锦 +3 位作者 武红霞 梁媛 陈彦军 汪希 《河北果树》 2024年第2期33-33,共1页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果实,是核桃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河北省存在初夏易大旱导致树势衰弱、雨季雨水多病害发生重,冬季暖冬病虫害基数大等问题,极易引起核桃黑斑病大发生。因此,核桃种植户一定要随时关注核桃黑斑病的发生情况...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果实,是核桃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河北省存在初夏易大旱导致树势衰弱、雨季雨水多病害发生重,冬季暖冬病虫害基数大等问题,极易引起核桃黑斑病大发生。因此,核桃种植户一定要随时关注核桃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种植 发病规律 核桃黑斑 田间防治 核桃细菌性黑斑 病害发生 暖冬 树势衰弱
下载PDF
刺五加黑斑病生防细菌分离、筛选及室内防控效果
11
作者 丁艳哲 杜立财 +5 位作者 孙卓 杨利民 韩忠明 王云贺 刘子君 张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刺五加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结合gyrB测序分析进行菌种分类鉴定,测定其抗菌谱...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刺五加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结合gyrB测序分析进行菌种分类鉴定,测定其抗菌谱;并通过叶面定殖及盆栽防效试验进一步评价该菌的生防潜力。【结果】分离得到419株细菌,其中,菌株YZ-375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Z-375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拮抗效果较好,无菌滤液的抑制率为65.85%,且对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ginseng、人参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五味子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均具有拮抗效果,抑制率为69.21%~77.44%。在鲜叶定殖35 d后,菌株YZ-375菌量仍能保持在每克鲜叶103CFU。菌株YZ-375对刺五加黑斑病防效达72.31%,与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YZ-37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黑斑 贝莱斯芽孢杆菌 分类鉴定 叶面定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劳梦甜 曾璐瑶 +6 位作者 吴孟钊 王海滨 彭利娟 王琦 路洪艳 曹能 焦楚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4-27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组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1~-5℃)的时间分别为91.5、57.0、1.5、0.5 min。相比两组冰柜冻结组,两组液氮冻结组的解冻损失率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下降;相比新鲜样品,冷冻后黑斑蛙后腿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蛋白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50℃液氮冻结组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8.10%、9.57%、10.50%、67.36%,体积平均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00.05%、82.24%、13.65%,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80℃液氮冻结组黑斑蛙后腿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显著低于-20℃冰柜冻结组,但高于-50℃液氮冻结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0℃冰柜冻结和-50℃液氮冻结组肌纤维排列较为紧密规则,-80℃液氮冻结的黑斑蛙肌纤维排列规整但有轻微裂隙,-20℃冰柜冻结组肌纤维出现明显破裂。综上,液氮冻结可减缓黑斑蛙后腿肌肉冷冻过程中水分迁移,有效抑制黑斑蛙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其中-50℃液氮冻结效果优于-80℃液氮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 冻结方式 液氮冻结 肌原纤维蛋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分析
13
作者 李晓倩 史冰柯 +5 位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为开发草莓黑斑病生防菌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草莓黑斑病为防治对象,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以及SYTOX绿...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为开发草莓黑斑病生防菌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草莓黑斑病为防治对象,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以及SYTOX绿菁染色法分析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离体果实与叶片测定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防治效果,初步探讨砖红镰刀菌Pa2对草莓黑斑病的抑制活性与防效。【结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生长抑制效果达80.96%。菌株Pa2上清液不仅可以破坏菌丝细胞膜,而且对病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能力随上清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菌株Pa2能够显著抑制草莓黑斑病菌在果实与叶片上的侵染能力。【结论】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草莓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黑斑 砖红镰刀菌 抑制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丁子香酚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郭鸶怡 马榕 +3 位作者 李思奇 李自博 朴静子 周如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9-624,共6页
黑斑病是人参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丁子香酚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并评价了对病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对人参... 黑斑病是人参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丁子香酚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并评价了对病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0.30 mg/mL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90.14%和94.40%;丁子香酚处理病原菌菌丝12 h后,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66.18%和1.83nmol/g;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峰值出现在24 h,分别为379.80、38.80和305.10 U/g。丁子香酚能够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增强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促使活性氧大量积累,从而诱导细胞死亡,发挥抑菌功能。本研究可为丁子香酚在人参黑斑病绿色防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人参黑斑病防控增加了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子香酚 人参黑斑病菌 抑菌活性 生理生化机理
下载PDF
桃树叶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评价
15
作者 孙新康 刘君盈 +1 位作者 苑士涛 王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桃树叶部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致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与桃穿孔病早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明确河北省桃树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治桃树叶部病害。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桃树主要种植区典型的桃树病叶,... 桃树叶部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致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与桃穿孔病早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明确河北省桃树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治桃树叶部病害。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桃树主要种植区典型的桃树病叶,分离纯化获得致病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Alt-al和RPB2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病原菌种类,分离获得39株菌株,明确引起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的致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桃树叶部黑斑病致病菌的毒力,发现43%戊唑醇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17.661 mg/L;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80%乙蒜素,EC50值分别为61.613和87.518 mg/L。基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对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检测,43%戊唑醇对桃黑斑病田间防效为76.86%,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和80%乙蒜素田间防效分别为70.13%和64.93%。本研究筛选出了对防治链格孢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药剂,其中生物药剂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指导桃产业生产实践、构建不同商业桃园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叶部黑斑 病原鉴定 致病性 生物药剂 田间防效
下载PDF
黄芪根部黑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特征研究
16
作者 张晓尘 梁健 +4 位作者 王巧霞 杨金慧 孙佳豪 杨全胜 马小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0-2009,共10页
旨在明确西北盐碱地种植的黄芪根部黑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首先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部位分离病原菌,通过纯化和离体回接确定其致病菌,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进一步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黄... 旨在明确西北盐碱地种植的黄芪根部黑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首先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部位分离病原菌,通过纯化和离体回接确定其致病菌,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进一步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黄芪根部黑斑并导致断根腐烂的致病菌主要包括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tricinctum HT2生长的最适pH、NaCl含量、碳源及氮源分别为pH 8、NaCl 2.0%、甘露醇及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粉;F.solani HT4生长的最适条件分别为pH 8、NaCl 0.0%、蔗糖及酵母粉,产孢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黑斑 致病菌 鉴定 培养特征
下载PDF
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梁正其 张小东 +3 位作者 陈岚英 谭庆东 吴家毓 李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分别为RF5、RF6、RF7、RF8、RF9、RF10、RF11、RF12、RF13、RF14和RF16,对应投放密度为每667 m25万、6万、7万、8万、9万、10万、11万、12万、13万、14万和16万尾。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模式,黑斑蛙蝌蚪投放密度为每667 m28万尾处理组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指出,黑斑蛙蝌蚪每667 m28万尾为最佳投放密度,可以作为贵州山区稻蛙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的参考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 稻蛙共作 水稻单作 水稻生长性能 投放密度
下载PDF
红心猕猴桃黑斑病气象条件分析及其评估模型
18
作者 石艳 池再香 +3 位作者 白慧 许弋 李秀亚 郑国一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99-108,共10页
本研究基于2020—2022年在贵州米箩等20个红心猕猴桃基地进行的调查,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探讨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与连阴雨天气的关联性。通过收集5月1日—7月31日逐日平均温度、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低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 本研究基于2020—2022年在贵州米箩等20个红心猕猴桃基地进行的调查,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探讨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与连阴雨天气的关联性。通过收集5月1日—7月31日逐日平均温度、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低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该期间连阴雨天气特征,结合黑斑病发生地、发病率,探讨了黑斑病与连阴雨天气的定量关系,确定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的连阴雨天气指标阈值。研究发现,红心猕猴桃黑斑病与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且在5—7月红心猕猴桃果实生长期内,当连阴雨天气在15 d及以上,同时日平均温度在20.0℃及以上、日平均相对湿度在90%及以上、日平均低云量在0.90及以上时,红心猕猴桃果实极易感染黑斑病,该指标可以作为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的气象预警指标。根据这些发现,研究建立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气象灾害评估模型,为红心猕猴桃生产开展黑斑病气象评估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温度 黑斑 红心猕猴桃 气象因素 预警指标 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下载PDF
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肠套叠1例报道
19
作者 葛同军 丁伟山 +1 位作者 迟敬涛 孔艳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42-45,105,共5页
现报道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合并肠套叠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发作腹痛2年,加重1小时余”入院,查腹部CT、腹部彩超均显示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小肠肿物伴肠套叠,考虑小肠肿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 现报道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合并肠套叠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发作腹痛2年,加重1小时余”入院,查腹部CT、腹部彩超均显示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小肠肿物伴肠套叠,考虑小肠肿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小肠)Peutz-Jeghers错构瘤性息肉伴假性浸润。仔细查体,患者有口唇色斑,详问家族史,患者父亲有口唇色斑、2个儿子中大儿子有口唇色斑、孙子(患者大儿子之子)有口唇色斑,明确诊断为PJS。提示对于长期腹痛的患者,应考虑到PJS的可能,需查皮肤黏膜有无黑斑、查胃肠镜、详问家族史,以确保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肠套叠 口唇色斑 色素沉着
下载PDF
增温对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裴鑫怡 王萍 +4 位作者 彭秀娟 刁迎珠 李文慧 伍亮 张志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探究增温对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蝌蚪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4月,设置了26℃、28℃和30℃3个温度梯度组,每组设平行处理3次,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从37期蝌蚪发育... 探究增温对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蝌蚪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4月,设置了26℃、28℃和30℃3个温度梯度组,每组设平行处理3次,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从37期蝌蚪发育至46期幼蛙的时长、46期幼蛙身体和内脏器官大小、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P)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升高,变态时长缩短,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变态完成期幼蛙的体型随温度升高显著变小(P<0.05),肾脏湿重系数下降明显(P<0.05),其他内脏器官湿重系数和消化道各段长度系数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增温使幼蛙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N/L下降(P<0.05),但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3)26℃、28℃和30℃幼蛙PHA-P反应最高值分别出现于注射后1、2和2 h,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增温使幼蛙的体型趋于变小、肾脏湿重下降,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均趋弱,嗜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存在权衡关系,气候变暖将不利于幼蛙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 水温 形态表型 变态时长 生理特征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