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被引量:6
1
作者 季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存在主义 荒诞
下载PDF
笼罩的乌云——对《黑暗的心脏》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季峥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生态批评 解读 西方中心主义 20世纪70年代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生活 生态主义 生态理念 经典作品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与解读误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腊宝 林大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2,共6页
小说《黑暗的心脏》完整地见证了20世纪西方文论风云激荡的过程。《黑暗的心脏》这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立足人性批评、形式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的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的解读,拓展了我们的阐释思路。《黑暗的心脏》... 小说《黑暗的心脏》完整地见证了20世纪西方文论风云激荡的过程。《黑暗的心脏》这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立足人性批评、形式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的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的解读,拓展了我们的阐释思路。《黑暗的心脏》寓意深远,人性批评与语言形式批评充分揭示了作品的多元内涵,而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对于丰富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解读误区
下载PDF
被埋没的女性存在:解读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秀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黑暗的心脏》在通篇的叙事中展现出第一叙事人马罗的男权话语。他对女性充满了歧视与贬诋,从而将女性的存在埋没于男权的视域之下。然而,男人在蔑视女人之时却忽视自身的女性特质。而女性非但如马罗所言被动与失语,她们积极,有力且富... 《黑暗的心脏》在通篇的叙事中展现出第一叙事人马罗的男权话语。他对女性充满了歧视与贬诋,从而将女性的存在埋没于男权的视域之下。然而,男人在蔑视女人之时却忽视自身的女性特质。而女性非但如马罗所言被动与失语,她们积极,有力且富于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脏 男权 女性存在
下载PDF
论《黑暗的心脏》主人公马洛的多面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戴鸿斌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传统批评中的“心理性”人物观及叙事学“功能性”人物观的分析方法,对《黑暗的心脏》的主人公马洛的人物角色多面性进行分析。在作品内容上,马洛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在小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形式上,马洛具有特别的叙事... 本文分别采用传统批评中的“心理性”人物观及叙事学“功能性”人物观的分析方法,对《黑暗的心脏》的主人公马洛的人物角色多面性进行分析。在作品内容上,马洛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在小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形式上,马洛具有特别的叙事作用,并因为审美距离的设置赋予作品特殊的审美意义。特殊叙述者兼核心人物马洛的引进是康拉德对现代小说艺术手法的一大贡献,对该人物多面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他对小说的意义,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马洛 黑暗的心脏 作用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中的“孤独”主题探幽 被引量:1
6
作者 姜礼福 石云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4-86,共3页
马洛去寻求“黑暗的心脏”,而库尔茨正处在“黑暗的心脏”,他们都有着一颗孤独的心灵,他们的孤独透露出康拉德的孤独。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孤独 康拉德 马洛 库尔茨
下载PDF
浅析《黑暗的心脏》中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俞瑢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人称 ,而完全遵循了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亲切、自然、客观。歧义和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色。同时康拉德还运用了二元对称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赋予小说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里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方法来挖掘其中的叙述艺术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叙事艺术 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歧义讽刺手法 二元对称结构 小说 康拉德 英国 叙事视角
下载PDF
马洛的尴尬:殖民话语内外——对小说《黑暗的心脏》的另一种解读
8
作者 佘军 张良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脏》以水手马洛从欧洲进入非洲腹地之行的所见及所参与之事,讲述了“文明的”欧洲对“野蛮、落后的”非洲的入侵和浩劫暴行。小说中马洛是个悖论式的人物,马洛的本质是康拉德本人的一个悖论。文章拟...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脏》以水手马洛从欧洲进入非洲腹地之行的所见及所参与之事,讲述了“文明的”欧洲对“野蛮、落后的”非洲的入侵和浩劫暴行。小说中马洛是个悖论式的人物,马洛的本质是康拉德本人的一个悖论。文章拟对马洛的叙述、殖民与反殖民意识及其本质进行剖析,以探究殖民话语内外的尴尬,从而对约瑟夫·康拉德的创作进行一番新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脏 马洛 叙述 殖民与反殖民意识 悖论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中的多层次矛盾构架
9
作者 谢华 卢斌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62-363,共2页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的名作之一。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备受推崇。读者可以从宗教、道德、政治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解读。矛盾是文学作品主题和故事结构的主要承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小说中关于...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的名作之一。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备受推崇。读者可以从宗教、道德、政治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解读。矛盾是文学作品主题和故事结构的主要承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小说中关于不同文明间的的冲突,人性的矛盾和小说中的色彩象征背后的矛盾进行较详细的讨论,并论述其产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矛盾 构架 多层次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的意象性解读
10
作者 于美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 《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文明和黑暗的交织物。荒野,则以它的旷大、神秘,不仅象征人与人的冲突,而且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两大意象意义丰富,交相辉映,共同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展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意象 约瑟夫·康拉德 丛林小说 文学讲究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黑暗的心脏》研究
11
作者 刘知国 《行政科学论坛》 2013年第6期-,共2页
《黑暗的心脏》是约瑟夫·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它以马洛为主人公,叙述了他在非洲的所见所闻.文章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剖析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野蛮行径,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灾难,进而指出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约瑟夫·康拉德 生态批评理论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黑暗的心脏》研究
12
作者 刘知国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2-103,共2页
《黑暗的心脏》是约瑟夫·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它以马洛为主人公,叙述了他在非洲的所见所闻。文章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剖析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野蛮行径,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灾难,进而指出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约瑟夫·康拉德 生态批评理论 和谐发展
下载PDF
对《黑暗的心脏》两个中译本信达雅的评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胜红 祝远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4-77,共4页
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为指导原则,对孙礼中和胡南平翻译英国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著中几个细节的不同解读,考察比较不同译者的翻译得失,以期对名著翻译获得一... 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为指导原则,对孙礼中和胡南平翻译英国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著中几个细节的不同解读,考察比较不同译者的翻译得失,以期对名著翻译获得一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 黑暗的心脏 译本比较 名著复译
下载PDF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美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5-57,共3页
《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仔细阅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现故事的主要叙述者马洛的有些话语前后自相矛盾。他在这次航行中已深刻认识到殖民主... 《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仔细阅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现故事的主要叙述者马洛的有些话语前后自相矛盾。他在这次航行中已深刻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罪恶,对殖民地处境有所同情,然而在叙述的过程中,仍使用了相当多的殖民主义者霸权性质话语,形成了不和谐的反殖民与殖民话语的双声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殖民话语 反殖民话语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从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的写作中遇到用语言表达缺失的意义这一难题,他又用非常复杂的叙事技巧让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通过这些叙事手法,康拉德在该作品中暗示了他的语言观: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很不完美,但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分析康...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的写作中遇到用语言表达缺失的意义这一难题,他又用非常复杂的叙事技巧让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通过这些叙事手法,康拉德在该作品中暗示了他的语言观: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很不完美,但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分析康拉德对该作品文本的处理及其所采取的叙述策略,探讨《黑暗的心脏》文本中的语言难题以及康拉德所采用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语言策略 约瑟夫·康拉德 英国 文学评论 小说
下载PDF
流浪与追寻——康拉德与其小说《黑暗的心脏》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蕴含丰富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作家本身、小说特色和小说人物形象三个方面阐释作品所蕴含的流浪与追寻母题,并揭示其所体现的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质疑和对精神家园及合理归宿的追寻。
关键词 康拉德 黑暗的心脏 流浪 追寻
下载PDF
艺术的再创造——从《黑暗的心脏》到《现代启示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迎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和由其改编而来的著名导演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在改编过程中,科波拉巧妙的将古老的情节与现实主义的主题融合在一起,通过影像化的手段表现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代文明的深邃... 本文主要分析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和由其改编而来的著名导演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在改编过程中,科波拉巧妙的将古老的情节与现实主义的主题融合在一起,通过影像化的手段表现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代文明的深邃思考。本文将依托情节,环境和人物刻画,通过电影艺术的音效,色彩等手段来分析电影对小说的艺术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现代启示录》 情节 环境 人物
下载PDF
论《黑暗的心脏》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伟利 殷企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4-57,共4页
论《黑暗的心脏》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价值高伟利殷企平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脏》在内容、风格和语言形式上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思想。本文就小说的叙述技巧及其审美价值做一探讨。康拉德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大... 论《黑暗的心脏》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价值高伟利殷企平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脏》在内容、风格和语言形式上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思想。本文就小说的叙述技巧及其审美价值做一探讨。康拉德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大可能按照平铺直叙的方式去认识人和事。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叙事结构 审美距离 约瑟夫·康拉德 叙事者 审美价值 心理距离 小说 主人公 特写镜头
下载PDF
叙述人在《黑暗的心脏》中的尴尬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法春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53-60,共8页
“叙述人与故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人与听众间的关系是叙述艺术的精髓所在.”①一部叙事作品的叙述人是作家反映现实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视角,同时也决定着读者感知的范围.在研究康拉德的的叙事方式时,人们不可避兔地要涉及他塑造的马洛这... “叙述人与故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人与听众间的关系是叙述艺术的精髓所在.”①一部叙事作品的叙述人是作家反映现实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视角,同时也决定着读者感知的范围.在研究康拉德的的叙事方式时,人们不可避兔地要涉及他塑造的马洛这个叙述人形象.马洛也因此成为对《黑暗的心脏》众多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一方面,他被认为是一个“使故事赖以继续的天真的旁观者,”一个将细节串到一起的“铆丁”②,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人 黑暗的心脏 殖民主义 讲故事 康拉德 现代小说 叙事方式 作家 语言 创作主体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的读者召唤结构
20
作者 张从成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黑暗的心脏》有多种阐释,主要是由于小说中存在与读者期待暗合的"呼唤结构"。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文本中内在的"读者召唤结构"模糊的故事类型、中空的叙述分层、不同观点的内外层叙述者、矛盾的人物建构、对故事的... 《黑暗的心脏》有多种阐释,主要是由于小说中存在与读者期待暗合的"呼唤结构"。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文本中内在的"读者召唤结构"模糊的故事类型、中空的叙述分层、不同观点的内外层叙述者、矛盾的人物建构、对故事的淡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召唤结构 叙述分层 人物建构 淡化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