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矛盾冲突到共同发展——云南黑树林地区族群关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家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5,共7页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族工作队在化解民族矛盾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 族群关系 矛盾冲突 共同发展 民族工作队 国家权力
下载PDF
人地互动视域下传统农业型村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基于云南“黑树林”水利纠纷两村农业发展历程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媛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人与土地的互动是乡村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认知地方资源特点从而探索出人地协作的最佳方式。人地互动受多重因素作用,曾经陷入"黑树林"水利纠纷的两个村落的农业发展历程表明,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结... 人与土地的互动是乡村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认知地方资源特点从而探索出人地协作的最佳方式。人地互动受多重因素作用,曾经陷入"黑树林"水利纠纷的两个村落的农业发展历程表明,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结构性环境、深层价值模式对人地互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长期依靠争水维持农业生产的竜宾村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人与土地的最终和解,其"小而精"农业实践模式可为西南广大传统农业型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互动 传统农业型村落 乡村振兴 黑树林”水利纠纷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泓霖 唐丽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现象的研究也众说纷纭。然而,从新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云南黑森林水资源纠纷的论文不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不仅让云南黑树林问题展现出了新的面貌,而且还给公共资源管理带来了相关启示及政策建... 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现象的研究也众说纷纭。然而,从新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云南黑森林水资源纠纷的论文不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不仅让云南黑树林问题展现出了新的面貌,而且还给公共资源管理带来了相关启示及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以发展当地经济作为根本大计;二是重视公共资源的参与式开发利用;三是搁置争议,合作共享,共同开发;四是重视建立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协调好集体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潜在的纠纷问题;五是进行教育引导;六是政府应当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对因资源稀缺而造成贫困的地方,应该大力投资,帮助发展,解决人们发展的自然制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资源管理 新制度经济学 黑树林 产权
下载PDF
制度变迁:云南黑树林地区的新起点
4
作者 曾泓霖 唐丽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1-34,79,共5页
云南省黑树林地区水资源纠纷的问题由来已久,对该地区民族问题、资源索取权问题的研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文章对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利用产生的长期纠纷以及黑树林地区目前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目前国内黑树林地区的研究文... 云南省黑树林地区水资源纠纷的问题由来已久,对该地区民族问题、资源索取权问题的研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文章对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利用产生的长期纠纷以及黑树林地区目前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目前国内黑树林地区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文章从制度变迁角度进行分析,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黑森林地区的个案分析相结合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制度变迁来看,当公共资源不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时,一是要适时进行制度安排的创新,改革不合理机制;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当地经济;三是加强公共物品供给。分析认为,社会制度变迁对该地区公共资源使用权的索取、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该地区的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 制度变迁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哈尼族土掌房改造探究——以云南省黑树林特区M村为例
5
作者 王代芬 罗永春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土掌房是哈尼族传统民居的原生形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具有留存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土掌房的数量急剧减少,这意味着哈尼族民居及其文化正在逐步消逝,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基于对哈尼族及其民居文化的保护,M村针对土... 土掌房是哈尼族传统民居的原生形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具有留存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土掌房的数量急剧减少,这意味着哈尼族民居及其文化正在逐步消逝,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基于对哈尼族及其民居文化的保护,M村针对土掌房进行了一户一方案的改造设计,通过修缮加固、原址翻建、整间留存等方式打造出安全稳固、经济适用、满意度高且兼具土掌文化的民居。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房改造 土掌房 哈尼族 黑树林特区
下载PDF
民族问题社会建构的随机过程与马尔可夫性策略——云南黑树林地区水利纷争民族问题化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嘉日姆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40,共10页
文章通过解读云南黑树林地区水利纷争民族问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出民族问题社会建构的随机过程与人为因素之关系,来讨论政府应对此问题的策略与方式。认为政府用马尔可夫性策略处置随机过程的实践行之有效,其原理就在于将随机过程转化... 文章通过解读云南黑树林地区水利纷争民族问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出民族问题社会建构的随机过程与人为因素之关系,来讨论政府应对此问题的策略与方式。认为政府用马尔可夫性策略处置随机过程的实践行之有效,其原理就在于将随机过程转化为有序过程来处置;提出民族理论界还未充分认识马尔可夫性策略在处理民族问题中所发挥的建设性意义,其原因在于大家对随机过程的生成、运作机理的认识与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黑树林地区 民族问题 社会建构 随机过程 马尔可夫性
原文传递
“四大份”:从意义、行为到符号——云南黑树林打洞大沟管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嘉日姆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62,共9页
"四大份"是云南黑树林打洞大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水利管理制度。"四大份"借用了哈尼族祭沟习俗的形式,也利用了哈尼族"村寨主义"祭竜仪式的逻辑,将水资源分配过程中权利和义务可能导致的行为冲突整... "四大份"是云南黑树林打洞大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水利管理制度。"四大份"借用了哈尼族祭沟习俗的形式,也利用了哈尼族"村寨主义"祭竜仪式的逻辑,将水资源分配过程中权利和义务可能导致的行为冲突整合进集体主义文化架构里,生成了一种权利义务不分的制度和信仰,而此制度和信仰则是在意义、行为和符号不断转换、连接的过程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份” 黑树林 沟渠管理 “嘎洒罗”
原文传递
葬坟与先占:清中叶以来滇南黑树林地区地权新秩序中的多民族互动交融
8
作者 李建明 干小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清中叶以来省内外移民持续进入滇南地区,黑树林地区得到开发。移民带来的水利灌溉技术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产量的增加,哈尼族白宏人传统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移民通过葬坟圈地的方式获取荒地开发权,这一实践是对哈尼族先占制度的一种固化... 清中叶以来省内外移民持续进入滇南地区,黑树林地区得到开发。移民带来的水利灌溉技术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产量的增加,哈尼族白宏人传统的社会形态发生变迁。移民通过葬坟圈地的方式获取荒地开发权,这一实践是对哈尼族先占制度的一种固化,激发了本地哈尼族与移民共同开垦荒地、改造山区的能动性。本文通过呈现清中叶以来滇南黑树林地区五姓外来移民立碑葬坟继而圈地开发的案例,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的外地移民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文化资本拓展生存空间,并与本地民族发生深刻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双方各有进退,水乳交融,命运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 丧葬 先占制度 地权 山区开发
原文传递
云南黑树林地区跨民族关系中民间知识精英的纽带作用
9
作者 李建明 高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9,共13页
近年来在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中,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得到学界广泛讨论。以往关于代理人的研究多从国家与地方的纵向视角进行讨论,这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横向连接也需要知识精英的事实。... 近年来在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中,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得到学界广泛讨论。以往关于代理人的研究多从国家与地方的纵向视角进行讨论,这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横向连接也需要知识精英的事实。对云南黑树林地区段氏家族家史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在多民族聚居环境中知识精英的横向连接作用。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间的互动并非如“族群中心论”所呈现的“民族马赛克”现象,而是将“多元一体”的追求渗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仪式及事件中,其中掌握跨民族文化的知识精英正是连接各民族的重要纽带,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民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地区 民间知识精英 文化交流纽带
原文传递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云南黑树林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10
作者 曾泓霖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云南省黑树林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对自然资源纠纷的问题由来已久。首先,水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资源,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产生了长达数百年的纠纷,仅1952年—1992年就发生了四十多起大规模械斗。其次,黑树林地区是民族杂居地区,... 云南省黑树林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对自然资源纠纷的问题由来已久。首先,水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资源,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产生了长达数百年的纠纷,仅1952年—1992年就发生了四十多起大规模械斗。其次,黑树林地区是民族杂居地区,如何处理好公共资源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分析认为,公共资源纠纷需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解决:发展当地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促进合作开发和利用;控制人口,转移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公共资源管理 黑树林
原文传递
2024年2月政务活动
11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24年第3期47-48,共2页
2日,全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第十次推进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文明委主任蒿慧杰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持续巩固提升好机制好做法好作风,不断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市长严汉平主持,市委副书记马月逢,市领导高建华、王明智、... 2日,全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第十次推进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文明委主任蒿慧杰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持续巩固提升好机制好做法好作风,不断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市长严汉平主持,市委副书记马月逢,市领导高建华、王明智、黑树林、徐长玉出席,杨宏兰安排有关工作。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汉平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他叮嘱要用情用心做好老干部工作,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让老干部生活得更暖心、更舒心、更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离退休老干部 节日问候 政务活动 巩固提升 黑树林 高建华 解决困难
下载PDF
市政府重要政务活动
12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23年第2期31-32,共2页
(2023年1月)4日,市长严汉平主持召开市委工作务虚会。他强调,要集思广益谋发展,久久为功抓落实,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月逢,市委常委刘晓军、高建华、张强、郭青,市人大副主任黑树林,副市长魏延安、... (2023年1月)4日,市长严汉平主持召开市委工作务虚会。他强调,要集思广益谋发展,久久为功抓落实,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月逢,市委常委刘晓军、高建华、张强、郭青,市人大副主任黑树林,副市长魏延安、吴群英,市政协副主席刘小鹏出席会议。5日,全市2022年征兵工作总结暨2023年征兵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常务副市长刘晓军,军分区司令员王玉宝出席会议并讲话,军分区政委赵西月主持会议。9日,市长严汉平主持召开全市当前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为民取向,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政治社会环境。副市长郭青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副主席 问题导向 政务活动 主持会议 务虚会 高建华 黑树林 政法委书记
下载PDF
Presence of Black Carbon in Soil due to Forest Fire in the New Jersey Pine Barrens
13
作者 Bente Foereid Johannes Lehmann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Wurster Michael Bird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2期91-97,共7页
Fire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actor and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fire management is much debated in the US and elsewhere. The role of fire as a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but ... Fire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actor and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fire management is much debated in the US and elsewhere. The role of fire as a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but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production rate of the solid black carbon residue from fires. Black carbon accumulates in soil as it has longer turnover times than plant residues.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black carbon production during wildfire, we quantified black carbon using hydropyrolysis in O and A horizons before and after a prescribed bum at four sites in the New Jersey Pine Barrens forest in the North-Eastern US. Black carbon was found in both O- and A-horizons at all investigated sites, stocks in the range of 61.31-168.15 g m^-2 in the O-horizon and 169.59-425.25 g m^-2 in the A-horizon. Total black carbon stocks did not increase following the fire suggesting that either black carbon production in fires may be small compared to the variability, or that equivalent amounts of black carbon formed in previous fires may have been consumed in the fire. The study raises questions about how black carb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ftres can be quantified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carbon soil properties prescribed fire New Jersey Pine Barre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