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眶蟾蜍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令杰 黎成锦 +2 位作者 宋长伟 李三华 刘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研究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tus Schneider皮化学成分。方法黑眶蟾蜍水提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 目的研究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tus Schneider皮化学成分。方法黑眶蟾蜍水提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毒灵(1)、远华蟾蜍精(2)、华蟾蜍它灵(3)、去乙酰华蟾蜍它灵(4)、蟾毒它灵(5)、3-表-蟾毒它灵(6)、去乙酰华蟾蜍精(7)、3-表-去乙酰华蟾蜍精(8)、(1H-吲哚-3基)甲醛(9)、1H-indole-3-hydroxyacetyl(10)、(1H-indole-3-yl)oxoacetamide(11)、吲唑(12)、二甲异咯嗪(13)、苯丙酸(14)、胆甾醇(15)。结论化合物6~14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杀虫剂敌敌畏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宝荣 姚丹 +3 位作者 杨月梅 王一铮 薛清清 连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579,共5页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dichlorvos,DDVP)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DDVP对黑眶蟾蜍蝌蚪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96h)为51.61mg/L.暴露于2.24mg/L的DDVP溶液中10d和...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dichlorvos,DDVP)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DDVP对黑眶蟾蜍蝌蚪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96h)为51.61mg/L.暴露于2.24mg/L的DDVP溶液中10d和20d,蝌蚪的体长日增长率分别降低24.9%和9.5%,并引起黑眶蟾蜍蝌蚪酯酶同工酶(EST)酶带数和强弱发生改变,抑制了蝌蚪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暴露于6.72mg/L的DDVP溶液中10d和20d,蝌蚪的体长日增长率分别降低27.0%和38.8%,酯酶同工酶(EST)酶带的强弱发生明显的改变,SOD酶比活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杀虫剂敌敌畏对黑眶蟾蜍蝌蚪可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黑眶蟾蜍 蝌蚪 毒性
下载PDF
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1 位作者 耿宝荣 王义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二者在幽门部和回肠都有个分布的高峰值。黑眶蟾蜍回肠最高,空肠、幽门部次之,十二指肠、直肠最低;黑斑蛙幽门部最高,回肠、空肠次之,食道、贲门部、直肠最低。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位于胃的胃腺上皮、食道及肠的粘膜上皮,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等,有的有胞突。文中讨论了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斑蛙 消化道 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三种洗涤剂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沃洪 陈伟庭 李东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28,85,共4页
研究了三种家用洗涤剂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洗涤剂对蝌蚪均有毒害作用.在急性实验中,洗衣粉和洗洁精对蝌蚪的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2.7mg/L和51.4mg/L;在慢性实验中,对蝌蚪外... 研究了三种家用洗涤剂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洗涤剂对蝌蚪均有毒害作用.在急性实验中,洗衣粉和洗洁精对蝌蚪的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2.7mg/L和51.4mg/L;在慢性实验中,对蝌蚪外观形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身体畸形和皮肤透明,而对蝌蚪红细胞的影响表现在其微核率与浓度和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 生长发育 微核 蝌蚪 黑眶蟾蜍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耿宝荣 张钧东 +1 位作者 陈江 黄勇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以藻类、蛋黄、杂鱼内脏、牛蛙蝌蚪饲料和鳗鱼饲料等 5种不同类型的饲料以及用鳗鱼饲料为基底 ,按 10 0 %、90 %、80 %、70 %、6 0 %、4 0 %和 2 0 %等 7种比例添加可溶性淀粉 (分析纯 )配制成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为基本日粮饲喂黑眶蟾... 以藻类、蛋黄、杂鱼内脏、牛蛙蝌蚪饲料和鳗鱼饲料等 5种不同类型的饲料以及用鳗鱼饲料为基底 ,按 10 0 %、90 %、80 %、70 %、6 0 %、4 0 %和 2 0 %等 7种比例添加可溶性淀粉 (分析纯 )配制成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为基本日粮饲喂黑眶蟾蜍蝌蚪 ,研究了这些饲料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牛蛙蝌蚪饲料和鳗鱼饲料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为食的黑眶蟾蜍蝌蚪 ,生长速度快 ,进入变态期的时间短 ;并表明了粗蛋白质含量为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蝌蚪期 饲料类型 营养结构
下载PDF
黑眶蟾蜍血清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满初日嘎 张英霞 胡文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血清中得到其白蛋白,命名为Bu-fom-SA。该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活性的作用,但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无抑制。Buf...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血清中得到其白蛋白,命名为Bu-fom-SA。该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活性的作用,但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无抑制。Bufom-SA对温度、pH及还原剂二硫苏糖醇的耐受性较强,3种因素对其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影响不大。黑眶蟾蜍血清白蛋白具有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可能在黑眶蟾蜍防御天敌捕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血清白蛋白 胰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文婷 张英霞 +3 位作者 满初日噶 张凯 黄鑫 陈敏洁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1-24,共4页
收集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经Sephadex G-25去除大分子蛋白后,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发现: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嗜水气单细胞菌也表现出... 收集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经Sephadex G-25去除大分子蛋白后,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发现: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嗜水气单细胞菌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大肠杆菌的抑制相对较弱。利用胰蛋白酶对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将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在37-95℃和pH 2.5-5.0下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黑眶蟾蜍 皮肤分泌物
下载PDF
水热环境对黑眶蟾蜍幼体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大德 李军 李方满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禁食后在9种水热条件下,观测了不同温湿度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幼体存活时间和动用体内贮能情况的影响。黑眶蟾蜍幼体在24℃浅水环境中存活时间长达22d。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幼体的存活时间最短,32℃干燥环境中幼体... 禁食后在9种水热条件下,观测了不同温湿度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幼体存活时间和动用体内贮能情况的影响。黑眶蟾蜍幼体在24℃浅水环境中存活时间长达22d。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幼体的存活时间最短,32℃干燥环境中幼体存活时间不到1d。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幼体体内含脂量有显著差异。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中幼体存活时间短,动用贮能少,其体内脂肪含量和总能量动用少于其它温湿度环境中的幼体。结果表明,黑眶蟾蜍幼体适宜生活在24℃浅水和湿润环境中,觅食不足并非影响其幼体存活时间的主要因子,而高温和干燥是影响其幼体存活时间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幼体 温湿度 存活
下载PDF
黑眶蟾蜍皮肤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满初日嘎 张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26-5528,共3页
[目的]探讨黑眶蟾蜍皮肤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黑眶蟾蜍皮肤中得到其白蛋白,命名为BufomA-skin。65nmol/L的BufomA-skin分别与30nmol/Ltrypsin在25℃不同保温时间(0.25—24h... [目的]探讨黑眶蟾蜍皮肤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黑眶蟾蜍皮肤中得到其白蛋白,命名为BufomA-skin。65nmol/L的BufomA-skin分别与30nmol/Ltrypsin在25℃不同保温时间(0.25—24h)下测定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计算剩余酶活力。[结果]BufomA-skin为单链蛋白,分子量约为66.7kDa。但在非还原状态下,50~66kDa条带呈弥散样。该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的活性,但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无抑制。BufomA-skin与胰蛋白酶保温24h后,胰蛋白酶活性无恢复。[结论]黑眶蟾蜍皮肤白蛋白具有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在黑眶蟾蜍防御天敌捕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血清白蛋白 胰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晓薇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核模式 6 +5 ;黑斑蛙为 2n =2 6 ,NF =5 2 ,核模式 5 +8;中国雨蛙为 2n =2 4,NF =48,核模式 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斑蛙 中国雨娃 染色体多样性 地理居群
下载PDF
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双双 关怀 +2 位作者 郑继平 周海龙 张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017-4019,共3页
[目的]克隆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方法]从海南海口产黑眶蟾蜍皮肤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黑眶蟾蜍皮肤cDNA文库。根据已报道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用于筛选、克隆、测序。[结果]从... [目的]克隆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方法]从海南海口产黑眶蟾蜍皮肤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黑眶蟾蜍皮肤cDNA文库。根据已报道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用于筛选、克隆、测序。[结果]从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得到1个Serpin基因,命名为BmSP。对c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BmSP蛋白属于Serpin家族中SERPIN B亚家族,与鼠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同源。该蛋白C末端含有一个RCL环(Reactive center loop regions)和一段高度保守的五肽。[结论]与SERPIN B亚家族中其他类型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黑眶蟾蜍BmSP与SERPIN B亚家族中其他类型成员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可能在其防御天敌捕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黑眶蟾蜍 CDNA文库
下载PDF
某些两栖类食性及广州地区黑眶蟾蜍食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海晏 《四川动物》 CSCD 199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某些两栖类食性及广州地区黑眶蟾蜍食性的初步观察何海晏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广州510400食性分析至少有以下目标:研究该动物在群落中的营养生态位,从而评估其对人类的益害程度;了解该动物的食物种类、数量及变动情况,为驯养和... 某些两栖类食性及广州地区黑眶蟾蜍食性的初步观察何海晏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广州510400食性分析至少有以下目标:研究该动物在群落中的营养生态位,从而评估其对人类的益害程度;了解该动物的食物种类、数量及变动情况,为驯养和保护提供参考;分析同一环境中各近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食性 黑眶蟾蜍
下载PDF
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剑美 蒋智林 +6 位作者 罗华元 王超 杨应明 张静 王绍坤 成文章 饶智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明确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农艺性状、烟田病虫危害的影响,探讨烟田引入黑眶蟾蜍后对烟草生长和烟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为烟田养殖黑眶蟾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养殖黑眶蟾蜍的烟田(处理),烟草农艺性状除了团棵期的株高、成... 明确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农艺性状、烟田病虫危害的影响,探讨烟田引入黑眶蟾蜍后对烟草生长和烟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为烟田养殖黑眶蟾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养殖黑眶蟾蜍的烟田(处理),烟草农艺性状除了团棵期的株高、成熟期的节距和腰叶长外,其余的农艺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养殖黑框蟾蜍的烟田(对照)。对照与处理烟田的斜纹夜蛾虫口密度分别为1.39只/m2和0.09只/m2,豆天蛾为0.41只/m2和0.09只/m2,二者的虫口密度对照烟田显著高于普通烟田。试验地烟草的病害较轻。可利用黑眶蟾蜍的捕食性建立生态烟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烟草 农艺性状 病虫害
下载PDF
黑眶蟾蜍幼蛙适宜生境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大德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报道人为设置 6种不同生境对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幼蛙存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水深超过体长或干燥环境都对幼蛙不利 ,存活时间短。水深低于幼蛙体长并设有陆地或保持环境泥沙湿润为适宜的生境。在适宜生境条件... 报道人为设置 6种不同生境对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幼蛙存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水深超过体长或干燥环境都对幼蛙不利 ,存活时间短。水深低于幼蛙体长并设有陆地或保持环境泥沙湿润为适宜的生境。在适宜生境条件下 ,幼蛙平均存活674 86h ,最长达 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幼蛙 生境 广东肇庆
下载PDF
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害虫发生的影响及其应用评价
15
作者 李剑美 蒋智林 +6 位作者 罗华元 王超 杨应明 张静 王绍坤 成文章 饶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评价黑眶蟾蜍对烟草害虫的控制效果,比较了黑眶蟾蜍的食性与普洱烟区主要害虫之间的相似性,统计了试验烟田害虫种类、数量、土壤和烟叶的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用独立样本t检测分析发现,烟田主要害虫都在黑眶蟾蜍的捕食范围之内,试验地当... 为评价黑眶蟾蜍对烟草害虫的控制效果,比较了黑眶蟾蜍的食性与普洱烟区主要害虫之间的相似性,统计了试验烟田害虫种类、数量、土壤和烟叶的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用独立样本t检测分析发现,烟田主要害虫都在黑眶蟾蜍的捕食范围之内,试验地当年害虫主要为斜纹夜蛾和豆天蛾。未养殖黑眶蟾蜍(对照)与养殖黑眶蟾蜍的烟田中(处理)斜纹夜蛾虫口密度分别为1.39和0.09只/m^2,豆天蛾为0.41和0.09只/m^2,土壤中砷为117.45和10.30 mg/kg,镉为2.34和0.37 mg/kg,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烟田,试验地烟草发病较轻。说明可利用黑眶蟾蜍的捕食性建立生态烟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烟草 害虫 农药残留 重金属残留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黑眶蟾蜍遗传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张云 蔡波 +4 位作者 王波 周蓓 刘静 梁肖彩 黄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黑眶蟾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期为蟾酥基原鉴定、种质评价以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眶蟾蜍9个地理种群共54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挖掘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其遗... 目的:探究黑眶蟾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期为蟾酥基原鉴定、种质评价以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眶蟾蜍9个地理种群共54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挖掘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基于获得的10724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发现,黑眶蟾蜍的9个地理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值(He)为0.2167~0.5870,观测杂合度值(Ho)为0.2803~0.7118,核苷酸多样性为0.1461~0.182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种群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与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均将样品聚成2个不同的遗传类群。结论:该研究在基因组水平确定了黑眶蟾蜍的遗传分化关系,为今后优质品种选育以及蟾酥道地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积累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高通量测序 蟾酥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酸性水与碱性水中Mg^(2+)浓度对黑眶蟾蜍蝌蚪存活率的影响
17
作者 叶志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罗斯特 徐大德 赵健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60-62,87,共4页
[目的]研究野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生存状况。[方法]研究分别在碱性水(p H 7.5~8.0)以及酸性水(p H 5.5~6.0)2种模拟环境条件下,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以不同的浓度梯度Mg^(2+)对黑眶蟾蜍蝌蚪进行24和48 h的胁迫试验。[... [目的]研究野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生存状况。[方法]研究分别在碱性水(p H 7.5~8.0)以及酸性水(p H 5.5~6.0)2种模拟环境条件下,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以不同的浓度梯度Mg^(2+)对黑眶蟾蜍蝌蚪进行24和48 h的胁迫试验。[结果]在相同浓度梯度和相同观察时间下,黑眶蟾蜍蝌蚪在碱性水中的存活率低于酸性水;不同p H的水环境与Mg^(2+)的协同作用显著影响黑眶蟾蜍蝌蚪的48 h存活率(F7,32=3.373,P<0.05);黑眶蟾蜍蝌蚪在酸性水环境下适宜生存的Mg^(2+)浓度范围为1 418.41~1 590.54 mg/L,半致死浓度(LC_(50))为2 357.32 mg/L,安全浓度为521.51 mg/L;在碱性水环境下适宜生存的Mg^(2+)浓度范围为1 264.91~1 418.41 mg/L,LC_(50)为1 879.81 mg/L,安全浓度为533.99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黑眶蟾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蝌蚪 存活率 MG^2+ 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红宝石激光微光束照射黑眶蟾蜍和泽蛙卵裂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8
作者 丁汉波 张开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AS 1981年第2期91-98,共8页
用红宝石激光微束(聚焦光斑直径10μ)照射黑眶蟾蜍二、四、八细胞期的分裂球和原肠胚,产生的畸形胚胎和死亡率,可因发育时期不同和照射能量密度的大小有所差异。发育时期愈早,其死亡率愈高。在二细胞期,当照射能量密度低于312μJ/μm^2... 用红宝石激光微束(聚焦光斑直径10μ)照射黑眶蟾蜍二、四、八细胞期的分裂球和原肠胚,产生的畸形胚胎和死亡率,可因发育时期不同和照射能量密度的大小有所差异。发育时期愈早,其死亡率愈高。在二细胞期,当照射能量密度低于312μJ/μm^2时。观察不出有显著的外部变化。照射能量密度提高到312、470或623μJ/μm^2时,胚胎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但用1244μJ/μm^2的能量密度的光束照射,全部胚胎死亡。正在分裂的卵被照射后,发育成为各样的畸形胚胎或蝌蚪而死亡,只少数能够发育至变态成小蟾蜍。用623μJμm^2能量密度照射二细胞期卵裂沟的卵,多数只能发育至原肠胚,少数发育成为头部分化不全的蝌蚪而死亡。用相同能量密度照射黑眶蟾蜍和泽蛙的二细胞期分裂球,由于黑眶蟾蜍卵皮层的色素较泽蛙的黑,增强了激光微束照射的效应,致使死亡率明显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密度 激光微束 黑眶蟾蜍 分裂球 细胞期 微光束照射 卵裂球 死亡率 胚胎发育 原肠胚
下载PDF
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蝌蚪对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小芬 樊晓丽 +4 位作者 林植华 姚婷婷 李香 金晶 周存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1-918,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栖息地干涸将对生活在水中的无尾类幼体提出了挑战。通过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us)蝌蚪在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检测表型可塑性的遗传性和环境近因性...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栖息地干涸将对生活在水中的无尾类幼体提出了挑战。通过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us)蝌蚪在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检测表型可塑性的遗传性和环境近因性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早期发育历期、头宽和体重影响不显著,对体长影响显著,其中逐减水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慢波、恒高与快波、逐增水位依次减少;水位变化对黑眶蟾蜍蝌蚪早期发育历期、体长、头宽和体重影响均显著;发育历期以恒高水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体长以逐减水位最大,恒低、快波和慢波水位显著偏小,逐增和快波水位居中;头宽以恒低水位最小,逐增水位居中,其余较大;体重以恒低水位最小、恒高水位最大,其余居中。水位变化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变态时间、体长、头宽和体重影响均不显著;水位变化对黑眶蟾蜍蝌蚪的变态时间、体长和体重影响均显著,对头宽影响不显著;恒低水位的变态时间最长,恒高水位的变态时间最短,其他水位变化之间差异不显著;恒高水位的体长最大,恒低和快波水位最小,其他居中;逐增和快波水位的体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季节不同的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蝌蚪响应水位变化的表型可塑性差异显著,长期在容易发生干旱和水位变化的冬季繁殖的中华大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低,在雨水充沛的春季繁殖的黑眶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高,表现出表型可塑性的种间差异和遗传性;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两种蝌蚪体长的共同的表型变异与缺乏遗传基础的环境近因性影响有关;黑眶蟾蜍蝌蚪对低水位或水位下降作出减速分化的消极响应,响应程度与环境信号的强弱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黑眶蟾蜍 蝌蚪 水位变化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黑眶蟾蜍保存方法比较
20
作者 卢卫红 简葵欢 《畜禽业》 2001年第4期22-23,共2页
两栖类动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为探求其保存及运输时的最适温度,本文以黑眶蟾蜍为实验动物,观察在8~10℃、18~20℃、28~30℃三种温度下其存活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表明,黑眶蟾蜍在18~20℃时存活时间最长,体重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黑眶蟾蜍 温度 体重 保存方法 运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