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会理黑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甘雨 徐兵 +3 位作者 王彬 胡有山 江伟 穆军青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S01期177-180,共4页
四川会理黑箐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地轴中段,为典型的黎溪式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二段二层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矿体受层位及岩相控制明显,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铜矿主... 四川会理黑箐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地轴中段,为典型的黎溪式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二段二层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矿体受层位及岩相控制明显,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铜矿主要富集在Al_(2)O_(3)低、CaO高、MgO高的层位中;围岩的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有利于元素的局部迁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 黑箐铜矿 四川会理 扬子地块
下载PDF
浅谈民族山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云南省黑箐村谈起
2
作者 唐嘉义 沈梅 饶家荣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民族山区 农业产业化 发展 云南 黑箐
下载PDF
滇中黑箐角砾岩型铁矿床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王子正 范文玉 +3 位作者 郭阳 杨斌 李富 周邦国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最新地质调查发现,角砾岩型铁矿在滇中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对黑箐角砾岩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进及成因初步研究认为,该类矿床主要与800Ma-1000Ma的中基性岩浆作用相关,成矿分为四个阶段:隐爆角砾岩成矿阶段,富铁岩浆分异阶段,第三期岩浆侵... 最新地质调查发现,角砾岩型铁矿在滇中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对黑箐角砾岩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进及成因初步研究认为,该类矿床主要与800Ma-1000Ma的中基性岩浆作用相关,成矿分为四个阶段:隐爆角砾岩成矿阶段,富铁岩浆分异阶段,第三期岩浆侵入破矿阶段以及最后风化作用砂土状铁矿成矿阶段。该类型矿床很可能属于IOCG矿床的一个子段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中基性岩浆 矿床特征 黑箐
下载PDF
云南小黑箐金矿床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4
作者 夏磊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7期288-289,共2页
本文以小黑箐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与砷、硫、铁、金等元素的迁移、富集有成因联系,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黑箐金矿 矿体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走进黑龙潭箐
5
作者 陈德荣 《云南林业》 2010年第2期72-72,共1页
清晨的大河后山,还被团团云雾包裹着,而黑龙潭箐如一个情窦如开的少女,已浮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突然,有一缕轻风携着潮湿的松林芳香抚来,让我心头一热,寻着风的方向,我走向一条幽径。
关键词 《走进龙潭 散文 当代作品 陈德荣
下载PDF
四川黎溪地区沉积岩中的层状铜矿床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志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93-893,共1页
四川会理黎溪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主要分布有两种类型铜矿床:一是以拉拉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河口群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的IOCG矿床(Zhu和Sun,2013),二是以黑箐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大理岩中的黎溪铜矿(盛... 四川会理黎溪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主要分布有两种类型铜矿床:一是以拉拉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河口群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的IOCG矿床(Zhu和Sun,2013),二是以黑箐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大理岩中的黎溪铜矿(盛东劲,1984)。其中,后者包括黑箐、中厂、铜厂沟等13个小型矿床和矿点(仇定茂,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黑箐 落雪组 河口群 小型矿床 四川会理 火山-沉积 变质岩系 康滇地轴 矿床学
下载PDF
会理土语的使用现状及语音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东英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9期53-53,共1页
会理土语是彝语北部方言南部次方言中的西部土语。因会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其语音已与喜德标准语产生了一些区别。本文以该土语使用的群体结构及发展趋势为分析点,望彝族人增强母语保护意识。
关键词 会理土语 六华次土语 黑箐次土语
下载PDF
城市治河 建设绿色水都,打造特色
8
作者 杨劲松 杨晶 《中国绿色画报》 2014年第7期54-56,共3页
"三山为郭,二水交带",是云县城地理特征的形象描述。南河和北河在县城交汇成罗扎河,向东流入澜沧江。"十二五"期间,云县着力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北河河湾段、罗扎河右岸黑箐段、左岸旧村段等浆砌石堤防工程18... "三山为郭,二水交带",是云县城地理特征的形象描述。南河和北河在县城交汇成罗扎河,向东流入澜沧江。"十二五"期间,云县着力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北河河湾段、罗扎河右岸黑箐段、左岸旧村段等浆砌石堤防工程18.94千米,治理河道11.33千米。2009年对南河荒滩进行治理,共完成河道治理2230米,绿化面积5 1 152平方米,街坊道路铺筑5.8千米,昔日的荒滩变成了热闹的林中城市。在南河流至罗扎河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扎河 河道治理 城区河道 堤防工程 黑箐 治河 综合整治 地理特征 绿化面积 浆砌石
下载PDF
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中鳃曳形目的早期祖先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健 舒德干 +1 位作者 张志飞 刘建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644-1652,共9页
对澄江化石库中鳃曳虫科的最古老的直接祖先Xiaoheiqingella peculiaris以及Yunnanpriapulus halteroformis 进行深入研究, 认为二者很可能为同物异名, 其躯干之后存在一对而不是一个尾附肢, 肛前区发现可能的生殖管. 另外报道了一个... 对澄江化石库中鳃曳虫科的最古老的直接祖先Xiaoheiqingella peculiaris以及Yunnanpriapulus halteroformis 进行深入研究, 认为二者很可能为同物异名, 其躯干之后存在一对而不是一个尾附肢, 肛前区发现可能的生殖管. 另外报道了一个极为稀有的化石鳃曳动物新属种Paratubiluchus bicaudatus gen. nov., sp. nov. (双尾拟管尾虫), 其特征为: 25列吻突, 明显的颈区, 无环纹的躯干以及一对尾附肢, 虫体各部分的比例与现生鳃曳动物的兜甲幼虫以及幼虫型鳃曳动物Palaeopriapulitidae科比较接近, 推测为Tubiluchidae科的直接祖先之一, 双肢型的尾附肢可能为Priapulidae科和Tubiluchidae科的共祖衍征. Paratubiluchus gen. nov. 很可能起源于具25列吻突的幼虫型鳃曳动物, 而且恰好处于兜甲幼虫型鳃曳动物与成虫型鳃曳动物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澄江化石库 鳃曳形目 黑箐 拟管尾虫 系统古生物学 古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