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叶斑病新病原——黑线炭疽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桂华 赵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炭疽病,在实验室和栽培地里分别对由黑线炭疽菌引起的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了症状观察,分离培养、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黑线炭疽菌仅为害叶片,平均发病率11.3%;在分离到的59个真菌菌落中,黑线炭疽菌占44.1%...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炭疽病,在实验室和栽培地里分别对由黑线炭疽菌引起的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了症状观察,分离培养、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黑线炭疽菌仅为害叶片,平均发病率11.3%;在分离到的59个真菌菌落中,黑线炭疽菌占44.1%。经过形态学描述、DNA测序鉴定,以及致病性试验,确定黑线炭疽菌是引起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原菌。它是铁皮石斛的新病原,在中国属于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病原菌 鉴定 黑线炭疽菌
下载PDF
巴西大豆中炭疽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杰文 刘月廉 +1 位作者 冉俊祥 杨占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337,共5页
此文中通过对巴西进境大豆病害分离,共得到30个菌株,并对其中的4株炭疽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了它们分别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 此文中通过对巴西进境大豆病害分离,共得到30个菌株,并对其中的4株炭疽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了它们分别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dematium)。此研究从30个菌株中分离得到的4株炭疽菌分属于不同种,从而证实了巴西大豆中炭疽菌的多样性,不仅充实了正在构建的大豆病害数据库和菌种资源库,也可为港口的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辣椒炭疽菌 平头炭疽菌 黑线炭疽菌 形态 ITS
下载PDF
2种麦冬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海珊 檀根甲 陈莉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18-123,共6页
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是麦冬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菌丝体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都为28℃,黑线炭疽菌的分别为25,28和25℃。弱酸条件有利于2种炭疽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孢,在pH值为4时产孢量都达到最大值,胶孢炭疽菌在pH... 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是麦冬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菌丝体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都为28℃,黑线炭疽菌的分别为25,28和25℃。弱酸条件有利于2种炭疽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孢,在pH值为4时产孢量都达到最大值,胶孢炭疽菌在pH值为7时孢子萌发率最大,黑线炭疽菌在pH值为8时达最大。光照处理对这2种病菌营养生长和产孢均无显著影响。供试碳源中果糖和葡萄糖有利于胶孢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山梨糖和淀粉有利于其产孢;麦芽糖有利于黑线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氮源中有机氮有利于2种炭疽菌生长和产孢,化学氮源则表现抑制作用。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炭疽病菌 黑线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田七炭疽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继光 陈育新 吴景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5-33,87,共10页
炭疽病是靖西县田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主要病害,其病原有以C_1、C_2、C_3和C_4菌株为代表的四种形态型。经鉴定,C_1和C_2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_3和C_4为C.dematium(Pers.ex Fr.)Grove。... 炭疽病是靖西县田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主要病害,其病原有以C_1、C_2、C_3和C_4菌株为代表的四种形态型。经鉴定,C_1和C_2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_3和C_4为C.dematium(Pers.ex Fr.)Grove。过去认为靖西田七幼苗猝倒病是由丝核菌Rhizoctonia sp.引起的,经研究证实,其病原是C.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幼苗炭疽病。 C_1菌株是田七炭疽病的优势菌株,其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为15~28℃;水滴或水膜是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主要条件。C_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有产孢型与不产孢型之分,但用“植物组织+PDA”培养不产孢型,可在植物组织上诱发产孢成功,其中以茄科和豆科的一些植物组织上产孢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 炭疽 胶孢炭疽菌 黑线炭疽菌
下载PDF
葱兰叶枯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俞文君 林建新 《江苏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40-40,65,共2页
采集葱兰大量病叶,分离纯化并研究鉴定葱兰叶枯病病原菌为Coletotrichumdematium(Pers.exFr.)Grove.
关键词 葱兰 叶枯病 黑线炭疽菌
下载PDF
泽兰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晓曦 关一鸣 +1 位作者 魏云洁 张亚玉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2-684,共3页
[目的]筛选出防治泽兰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与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咪鲜胺E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EC_(50)值为0.080 mg/L,75%肟菌·戊唑醇WG及32.5%苯甲·嘧菌酯SC... [目的]筛选出防治泽兰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与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咪鲜胺E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EC_(50)值为0.080 mg/L,75%肟菌·戊唑醇WG及32.5%苯甲·嘧菌酯SC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EC_(50)值分别为0.398、0.640 mg/L;25%咪鲜胺EC 1000 mg/L田间防治效果最强,其防效为78.88%。[结论]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25%咪鲜胺EC可用于泽兰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 黑线炭疽菌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