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青萝卜黑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1
作者 贲海燕 郝永娟 +8 位作者 霍建飞 姚玉荣 高苇 于金萍 王丽 王万立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近年来,天津地区青萝卜产区出现萝卜病害新症状,当地农民称之为“黑梗病”,其发病早、蔓延快,已成为天津地区青萝卜生产上棘手难防的病害之一。为准确地鉴定诱发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明确病害种类,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调查... 近年来,天津地区青萝卜产区出现萝卜病害新症状,当地农民称之为“黑梗病”,其发病早、蔓延快,已成为天津地区青萝卜生产上棘手难防的病害之一。为准确地鉴定诱发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明确病害种类,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调查了卫青萝卜“黑梗病”田间发生情况,通过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黑梗病”的致病菌属性;针对靶标病原菌,采用药剂抑菌圈法对19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当地卫青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Pam.)Dowson,是萝卜黑腐病的新症状表现;并且发现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筛选到强致病力菌株LB-B。采用强致病力菌株LB-B,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参试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系数,其中有10种药剂对萝卜黑腐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0.3%四霉素水剂和10%丙硫唑悬浮剂的综合表现最好,高质量浓度1000 mg·L^(-1)对致病菌的抑菌率达89.52%以上,EC50分别为174.04 mg·L^(-1)和156.69 mg·L^(-1),田间防治效果稳定、持效期长,为萝卜黑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青萝卜 黑腐病 原鉴定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OMR1-7菌株对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黑腐病的生防效果
2
作者 刘爽 唐锐 +4 位作者 谭丹 薛治峰 李梦杰 张廷萍 秦世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多肉植物黑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效果。【方法】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根部分离和鉴定了1株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OMR...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多肉植物黑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效果。【方法】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根部分离和鉴定了1株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OMR1-7菌株,测定其对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血色罗密欧黑腐病菌F.oxysporum KMEARM-2菌株和静夜黑腐病菌F.oxysporum KMJY6菌株的拮抗效果、产铁载体和生物膜能力、定殖能力以及温室防效。【结果】OMR1-7菌株对2种黑腐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57.15%和74.29%,菌体抑制率分别为84.82%和86.15%。该菌株可造成2种黑腐病菌的侵染结构畸形,产孢量减少。该菌株产铁载体相对量为80.98%,具有较强的铁元素竞争能力,且能够产生生物膜,在血色罗密欧和静夜植株的根、茎、叶内稳定定殖,预防黑腐病菌的侵入和蔓延。OMR1-7菌株对血色罗密欧和静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温室防效分别为80.08%和78.89%。【结论】研究结果将为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为相关生防菌剂及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石莲花属 多肉植物黑腐病 尖孢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花椰菜黑腐病防治关键技术
3
作者 宋继成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6期37-37,共1页
黑腐病是花椰菜的一种重要病害,一旦发生,感染面积较大,严重影响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黑腐病除危害花椰菜外,还危害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1.发病规律。黑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水孔或... 黑腐病是花椰菜的一种重要病害,一旦发生,感染面积较大,严重影响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黑腐病除危害花椰菜外,还危害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1.发病规律。黑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水孔或伤口侵入。大多数花椰菜品种定植后到莲座期不容易感染黑腐病,进入莲座期后一般14片叶左右开始发病,结球期天气渐凉,发病率降低。进入莲座期后,遇到高温、多雨时容易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腐病 莲座期 细菌性 花椰菜 规律 结球期 残体 十字花科蔬菜
下载PDF
烟草根黑腐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防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婉媛 李彩斌 +3 位作者 彭宇 李章海 黄衍章 丁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3-883,共11页
为挖掘对烟草根黑腐病菌有较强拮抗效果,且可在烟株根部稳定定殖的生防菌资源,以烟草根黑腐病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高效拮抗活性菌株,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粗脂肽抑菌活性检测;并运用PCR技术检测拮抗细菌... 为挖掘对烟草根黑腐病菌有较强拮抗效果,且可在烟株根部稳定定殖的生防菌资源,以烟草根黑腐病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高效拮抗活性菌株,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粗脂肽抑菌活性检测;并运用PCR技术检测拮抗细菌的脂肽编码基因,利用趋化性及生物膜成膜等试验研究烟草根系分泌物及其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对拮抗菌根部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Thielaviopsis basicola高效拮抗菌株S2-1和SNSY15-5,分子鉴定表明,S2-1和SNSY15-5均为芽孢杆菌属细菌;拮抗菌S2-1和SNSY15-5脂肽粗提物对T.basicola毒力较强,EC 50值分别为1.93和2.56 mg·mL^(-1),SNSY15-5含有参与脂肽类家族细菌素(bmyB)、生物素操纵子(bioA)和假定蛋白(yngG)合成的基因;S2-1菌株中含有参与脂肽类家族生物素操纵子(bioA)合成的基因;烟草品种K326根系分泌物产生的苹果酸对S2-1和SNSY15-5有较强的吸引作用,S2-1和SNSY15-5在苹果酸中的数量分别达到63.35×10^(4) CFU·mL^(-1)和42.35×10^(4) CFU·mL^(-1),K326烟草根系分泌物及其草酸可促进S2-1生物膜形成,而K326烟草根系分泌物及其柠檬酸则促进SNSY15-5生物膜形成。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效果稳定的微生物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根际细菌 脂肽 趋化性 生物膜
下载PDF
结球甘蓝黑腐病抗性评价及鉴定方法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霄芸 杨志强 +5 位作者 朱运 彭奥 任雪松 司军 宋洪元 李勤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5,共9页
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为害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黑腐病的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但是世界上黑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cc1和Xcc4引起的,而甘蓝中抗Xcc1和Xcc4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 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为害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黑腐病的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但是世界上黑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cc1和Xcc4引起的,而甘蓝中抗Xcc1和Xcc4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为了明确重庆地区的黑腐病病原菌,筛选抗黑腐病的甘蓝种质,本研究首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鉴定重庆地区病原菌,然后采用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评价30份甘蓝资源的抗病性,对筛选出的抗病种质采用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和滴接法复检,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发现,重庆地区黑腐菌为Xcc1生理小种;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接种16 d后,1份甘蓝材料(S18)表现为抗病,6份为耐病(S18S,S232,S23S,165,167,169);相比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打孔滴接法能更准确区分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均不含来自埃塞俄比亚芥抗黑腐病标记,但是它们同时具有BR6-InDel分子标记.该研究结果确定了重庆地区黑腐病病原菌生理小种为Xcc1,筛选出了抗该生理小种的甘蓝种质,明确了快速鉴定黑腐病抗性的方法,可为甘蓝抗黑腐病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生理小种Xcc1 鉴定方法
下载PDF
烟草根黑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及复配增效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婉媛 李彩斌 +3 位作者 彭宇 李章海 黄衍章 丁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筛选防治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有效单一药剂及其复配制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商品化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单一杀菌剂;在此基础上,对防效较好的单一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复配药剂开展烟... 目的:筛选防治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有效单一药剂及其复配制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商品化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单一杀菌剂;在此基础上,对防效较好的单一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复配药剂开展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甲基硫菌灵2种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按1∶1复配时,对烟草根黑腐病菌毒力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EC_(50)为0.19 mg/L。结论: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单剂及其复配药剂均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后续烟草根黑腐病田间防效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根串珠霉 咪鲜胺 甲基硫菌灵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葡萄黑腐病病斑分割和病害程度分级
7
作者 茹佳棋 吴斌 +2 位作者 翁翔 徐达宇 李颜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0-2730,共11页
为了解决葡萄病害图像边缘分割模糊和发病初期分割难的问题,基于PlantVillage数据集中的葡萄黑腐病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葡萄黑腐病病斑分割模型。该模型在提取图像特征时:一方面,采用自适应软阈值化方法消除噪声影响,提高葡... 为了解决葡萄病害图像边缘分割模糊和发病初期分割难的问题,基于PlantVillage数据集中的葡萄黑腐病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葡萄黑腐病病斑分割模型。该模型在提取图像特征时:一方面,采用自适应软阈值化方法消除噪声影响,提高葡萄病斑边缘的分割精度;另一方面,采用长、短连接结合的方式构建UNet++中的跳跃式连接结构,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在模型的横向输出层中融合多尺度特征,增强病斑的语义信息,进一步提高目标分割精度。在该模型的损失函数中,将Dice损失函数和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加权组合,以解决病斑像素面积与叶片面积不平衡的问题。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模型的像素准确率达到98.433%,平均交并比达到92.056%,病斑交并比为81.230%,Dice系数为0.941,均优于传统的UNet++模型。采用病斑占叶面积的比例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病害等级的划分准确率达97.41%。该模型能精确实现对葡萄黑腐病病斑边缘和小病斑的分割,以及病害程度分级,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黑腐病 图像分割 自适应软阈值化
下载PDF
结球甘蓝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黑腐病QTL定位
8
作者 乐祥庆 钟雄辉 +4 位作者 崔建 韩睿 宋旭朦 颉建明 康俊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结球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遗传基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以结球甘蓝高抗黑腐病1号生理小种材料4674为父本,高感材料4673为母本,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15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苗期喷雾法对F_(2)群体进行接病,12~14 d... 为了进一步明确结球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遗传基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以结球甘蓝高抗黑腐病1号生理小种材料4674为父本,高感材料4673为母本,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15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苗期喷雾法对F_(2)群体进行接病,12~14 d后,按照甘蓝苗期鉴定方法对F_(2)群体进行表型鉴定。从404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得到175个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标记。随后,使用这175个分子标记对F_(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最后,结合抗病性表型鉴定数据和遗传图谱对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QTL进行标记定位。结果表明:有154对分子标记连锁到9条染色体上,其中包括110对InDel标记和44对SSR标记,覆盖长度714.29 cM,标记间平均图距4.64 cM。共定位到7个QTL位点,其中有3个为主效位点,分别是qBR-7-2、qBR-7-3和qBR-4-3,位于7号染色体的CG842110~CG842482及M29~M39标记间和4号染色体上的CD838151~BOE417,LOD值分别为5.75,3.20,3.47,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0%,9.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黑腐病 F_(2)群体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F的葡萄叶片黑腐病检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薛雅 曹洪武 王宇航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91-94,97,共5页
葡萄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各种病害,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对病害的准确识别是防治病害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F的改进算法,将EfficientNet网络应用于YOLOF算法的主干网络,对葡萄叶片黑腐病病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 葡萄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各种病害,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对病害的准确识别是防治病害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F的改进算法,将EfficientNet网络应用于YOLOF算法的主干网络,对葡萄叶片黑腐病病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识别黑腐病病害的准确率达89.4%,较原YOLOF算法提升了3.1个百分点,为检测葡萄叶部病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F EfficientNet 葡萄叶片 黑腐病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及时防治莲叶脐黑腐病
10
作者 魏林 《湖南农业》 2023年第7期19-19,共1页
近年来,莲叶脐黑腐病已成为湘莲叶部主要病害,在各湘莲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生严重的田块,40%~50%的叶片发病,影响莲子产量。由于该病害是近几年才在湖南省莲区出现,许多莲农对该病害认识不足,甚至误认为是福寿螺为害,以致于不能及时采取... 近年来,莲叶脐黑腐病已成为湘莲叶部主要病害,在各湘莲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生严重的田块,40%~50%的叶片发病,影响莲子产量。由于该病害是近几年才在湖南省莲区出现,许多莲农对该病害认识不足,甚至误认为是福寿螺为害,以致于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现将该病害的发病症状、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作如下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腐病 防治方法 福寿螺 为害特点 症状 莲叶 湘莲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不同抗性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生理响应
11
作者 张鑫鑫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6期1-6,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甘蓝对黑腐病的抗病机理和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试验对5个抗性不同的甘蓝品种幼苗接种黑腐病菌,并在接种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根长、根系鲜重、根系活... 为了探明不同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甘蓝对黑腐病的抗病机理和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试验对5个抗性不同的甘蓝品种幼苗接种黑腐病菌,并在接种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根长、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叶片POD活性、叶片SOD活性、叶片PAL活性.结果表明,接种黑腐病菌后根长和根系鲜重均低于未接种植株,抗病品种受病原菌侵染的影响小于感病品种;根系活力提升,抗病品种根系活力增加率高于感病品种;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和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增加率普遍高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利用AFLP-银染法筛选与抗甘蓝黑腐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峰 宋文芹 +3 位作者 李凌 李秀兰 陈瑞阳 孙德岭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利用AFLP-银染法在一对花椰菜抗、感黑腐病的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到四个与抗黑腐病性状、一个与感黑腐病性状连锁的DNA 分子标记.对其中一个400bp 的抗病标记进行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在抗病品系中存... 利用AFLP-银染法在一对花椰菜抗、感黑腐病的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到四个与抗黑腐病性状、一个与感黑腐病性状连锁的DNA 分子标记.对其中一个400bp 的抗病标记进行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在抗病品系中存在明显的杂交信号,而在感病品系中无杂交信号.该标记测序后,通过Genbank 进行同源性检测,发现其与拟南芥菜BAC克隆F7N22 部分序列有75% 的同源性.该BAC克隆位于拟南芥菜5 号染色体的黑腐病抗性基因(rxc2)附近.这意味着该标记可能与甘蓝黑腐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黑腐病 AFLP 银染法 抗性基因 品种
下载PDF
4种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永强 张成玲 +2 位作者 张薇 解永梅 张广民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and Br.)Ferraris]的室内抑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大生M-45和杀毒矾等4种药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0.4251、5.3134、30.268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and Br.)Ferraris]的室内抑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大生M-45和杀毒矾等4种药剂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0.4251、5.3134、30.2686和37.2234mg/L,EC90分别为0.8170、11.4312、110.1398和160.5393mg/L。并且,结合对各种药剂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比较,确定最佳的用药方式为多菌灵与大生M-45交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黑腐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花椰菜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及黑腐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江汉民 王楠 +2 位作者 赵换 孙德岭 宋文芹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2,98,共7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 4.3.1.5)是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利用1对简并引物,从花椰菜中克隆得到PAL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BoPAL,GenBank登录号为H...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 4.3.1.5)是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利用1对简并引物,从花椰菜中克隆得到PAL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BoPAL,GenBank登录号为HM623311.BoPAL长2 172 bp,编码72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PAL-HAL和PAL 2个功能结构域以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BoPAL与其它芸薹属植物的PAL基因高度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oPAL与芸薹属植物的PAL蛋白聚类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Xcc胁迫后抗、感病花椰菜接种叶片PAL基因表达均上调,但变化快慢和幅度有所不同,抗性材料PAL基因表达上调要早于感病材料,表达量也明显高于感病材料,说明花椰菜PAL基因的表达与对黑腐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AL基因在花椰菜抗黑腐病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苯丙氨酸解氨酶 黑腐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香蕉黑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PCR检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立佳 黄俊生 +2 位作者 王国芬 邓国平 杨腊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4,共7页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此引物对包括可可球二孢菌在内的21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4个可可球二孢菌菌株扩增到422bp特异带,其它17个菌株无扩增产物。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此特异引物能对1pg的可可球二孢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自然感染黑腐病的香蕉果实组织和接种可可球二孢菌或多种香蕉病原真菌混合接种的果实组织进行检测,Bth-S和Bth-A引物对不仅能够在自然感染黑腐病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到可可球二孢菌,而且能在未显症和发病的接菌香蕉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得到可可球二孢菌。这为香蕉可可球二孢菌潜伏侵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黑腐病 可可球二孢菌 基因转录间隔区 PCR检测
下载PDF
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易龙 肖崇刚 +2 位作者 马冠华 吴琼 窦彦霞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2,共7页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室内测定试验表明,菌株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2.5mm;温室控病试验发现其对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效果达85.3%。无菌滤液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菌滤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A21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吸水链霉菌 生物防治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壳聚(寡)糖对柑橘酸腐、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采后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丽 赵盼 孟祥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24-428,共5页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壳寡糖对酸腐和黑腐病菌孢子萌发、芽管长度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刺伤接种方法评价壳聚糖和壳寡糖对柑橘果实两种病害的防治作用。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壳寡糖浓度为10mg/mL时几乎完全抑...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壳寡糖对酸腐和黑腐病菌孢子萌发、芽管长度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刺伤接种方法评价壳聚糖和壳寡糖对柑橘果实两种病害的防治作用。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壳寡糖浓度为10mg/mL时几乎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浓度为0.5mg/mL壳聚糖和壳寡糖能完全抑制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andidum)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效果,而2mg/mL的壳聚糖才能完全抑制柑橘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但相同浓度的壳寡糖抑制A.citri的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效果较差。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其病害防治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1%)的壳聚糖和壳寡糖对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较低浓度的防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寡糖 黑腐病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菠萝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谷会 朱世江 +2 位作者 詹儒林 弓德强 张鲁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8-453,340,共7页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光照和营养对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方面,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30℃,28℃最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30℃;最适病菌生长的酸碱为pH 5.0~8.0,在pH 7.0下病菌产孢最多;24 h黑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果胶,最适氮源为甘氨酸、蛋白胨和酵母膏;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子以及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菠萝黑腐病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奇异根串珠霉 黑腐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建伟 郭娟 +4 位作者 杨建 周银丽 王建虎 李鑫 孔垂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75,781,共5页
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 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石榴枯萎病病原甘薯长喙壳的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F-33木霉属(Trichoderma sp.)、HCAF-54褐孢霉属(Fulvia sp.)、DCAF-42葡孢霉属(Botryosporium sp.),其中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54褐孢霉属(Fulvia sp.)同时拮抗芋头黑腐病原甘薯长喙壳。菌株HCAF-02、HCAF-19具有高拮抗活性,具备防治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 芋头黑腐病 甘薯长喙壳 拮抗真菌
下载PDF
莲雾黑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4 位作者 阮传清 王国芬 黄丹丹 杨忠来 郭慧慧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80-585,共6页
通过病害症状观察、分离菌致病性测定,以及分离菌株的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将从莲雾果实上分离到的菌株FJAT-9860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FJAT-9860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最初为白色,后逐渐变... 通过病害症状观察、分离菌致病性测定,以及分离菌株的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将从莲雾果实上分离到的菌株FJAT-9860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FJAT-9860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最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灰色到黑色。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无色透明,椭圆形至圆形。ITS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JAT-9860与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strain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0,不同碳源对菌株FJAT-9860的生长影响不同,最佳碳源为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黑腐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