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森林防火瞭望塔高精度转台的李子林场黑鹳越冬观察
1
作者 闫君君 毛润科 +4 位作者 田凌鸿 胡勐鸿 吴小红 王玉明 马爱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为掌握李子林场越冬黑鹳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其栖息地生境选择因素,以加强对林子林场及周边黑鹳的监测与保护。2020~2024年利用李子林场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部署的前端瞭望塔高精度转台设备对越冬黑鹳开展持续观察。... 为掌握李子林场越冬黑鹳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其栖息地生境选择因素,以加强对林子林场及周边黑鹳的监测与保护。2020~2024年利用李子林场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部署的前端瞭望塔高精度转台设备对越冬黑鹳开展持续观察。结果表明:李子林场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在7只以上,种群数量相对较少,且不稳定,以成鸟为主。越冬黑鹳主要行为为觅食和休憩,记录频次各占比27.13%和47.26%,在时间分配上分别占比21.69%和62.84%。越冬黑鹳生境选择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植被、人为干扰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瞭望塔 生境选择
下载PDF
辽宁青龙河流域黑鹳越冬与繁育监测研究
2
作者 尹俊武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黑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年冬发现越冬黑鹳,春季以后成功繁育。技术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对黑鹳栖息越冬进行监测,发现黑鹳巢穴并安装监控,系统监测黑鹳繁育过程,掌握黑鹳的越冬、栖息以及在生长繁育各阶段的行为属性,繁育规律... 黑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年冬发现越冬黑鹳,春季以后成功繁育。技术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对黑鹳栖息越冬进行监测,发现黑鹳巢穴并安装监控,系统监测黑鹳繁育过程,掌握黑鹳的越冬、栖息以及在生长繁育各阶段的行为属性,繁育规律等,以期为国内黑鹳保护与种群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青龙河流域 越冬监测 繁育监测 研究
下载PDF
黑鹳“追日”
3
作者 朱熙勇(摄) 《新闻前哨》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1月11日,武汉市天兴洲上空,一群黑鹳从夕阳下飞过。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观测,自2014年起,每年10月,它们会准时抵达天兴洲越冬,来年四五月间启程北归。
关键词 追日 天兴洲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抵达
下载PDF
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鹳栖息地要素分析
4
作者 王娜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对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鹳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查明黑鹳在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觅食范围、人为干扰威胁以及栖息地类型和质量等级等信息,明确了黑鹳的栖息地要素及质量等级,为推进黑鹳保护和科... 本文通过对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鹳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查明黑鹳在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觅食范围、人为干扰威胁以及栖息地类型和质量等级等信息,明确了黑鹳的栖息地要素及质量等级,为推进黑鹳保护和科学监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自然保护区 质量等级 栖息地类型 科学监测 要素分析 壶流河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山西省沁源县黑鹳生态习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姚丽敏 孙永明 牛金刚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笔者于2021年至2022年,采用样线、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沁源县黑鹳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调查结果表明,沁源县黑鹳野外种群数量超过10只,其繁殖巢多位于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雌雄亲鸟共同育雏。沁源县黑鹳主要觅食栖息地有沁河... 笔者于2021年至2022年,采用样线、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沁源县黑鹳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调查结果表明,沁源县黑鹳野外种群数量超过10只,其繁殖巢多位于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雌雄亲鸟共同育雏。沁源县黑鹳主要觅食栖息地有沁河沁源县城区段、紫红河、两河湿地、南石湿地、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黑鹳成体和亚成体的取食成功率存在差异,成鸟平均啄食7.2次可成功捕食1条鱼,亚成鸟平均啄食14.8次可成功捕食1条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觅食 沁源县
下载PDF
辽西青龙河流域黑鹳监测与就地保护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左义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8期92-94,115,共4页
黑鹳为候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在辽西青龙河流域有黑鹳种群栖息繁衍,为保护与扩大黑鹳种群,在河坎子乡二道梁子黑鹳巢穴附近安装监控设施,结合清水河流域湿地的不定点监测,掌握黑鹳在当地的生活习性、繁衍特点,完成当地... 黑鹳为候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在辽西青龙河流域有黑鹳种群栖息繁衍,为保护与扩大黑鹳种群,在河坎子乡二道梁子黑鹳巢穴附近安装监控设施,结合清水河流域湿地的不定点监测,掌握黑鹳在当地的生活习性、繁衍特点,完成当地黑鹳生活史监测;实施黑鹳栖息地的保护技术、人工救助措施、禁止猎捕、黑鹳保护科学普及教育等就地保护技术措施。对黑鹳的科学保护,不仅实现了黑鹳小种群在京津冀高纬度地区成功越冬,也实现了黑鹳种群数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青龙河流域 监测 就地保护
下载PDF
湿地生态保护见成效石家庄成为黑鹳栖息地
7
作者 高怀郎 张军平 脱俊豪 《国土绿化》 2023年第3期37-39,共3页
黑鹳,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附录Ⅱ的濒危珍禽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公布的数据,黑鹳全球数量仅有2000余只。黑鹳在我国分布广... 黑鹳,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附录Ⅱ的濒危珍禽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公布的数据,黑鹳全球数量仅有2000余只。黑鹳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数量却极其稀少。从全国范围看,已经记录的黑鹳种群大约有1000只。根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发布的信息,黑鹳在河北省是优势物种,北到承德市、南到邯郸市均有分布,数量在300只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 石家庄 林业 承德市 邯郸市
下载PDF
黑鹳的生态生物学研究与保护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秀 吴逸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86-3088,3094,共4页
黑鹳(Ciconia nigra)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公约"红皮书"中的保护鸟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近年来由于生存条件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其自然种群数量稀少,濒于灭绝。依据近年来对黑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野... 黑鹳(Ciconia nigra)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公约"红皮书"中的保护鸟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近年来由于生存条件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其自然种群数量稀少,濒于灭绝。依据近年来对黑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分布、习性、栖息地、食性、繁殖、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onia nigra) 繁殖生物学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保护
下载PDF
北京地区黑鹳越冬期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21
9
作者 鲍伟东 罗小勇 +3 位作者 孟志涛 彭宝明 李飞 沈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1,共5页
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在北京十渡地区的二渡和涞水县野三坡两地采用目标取样法对越冬期黑鹳(Ciconia nigra)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每星期观察一次,累计观察246h。黑鹳觅食处水深5~40cm左右,以鱼类和螺类为食,其中鱼类占90%以... 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在北京十渡地区的二渡和涞水县野三坡两地采用目标取样法对越冬期黑鹳(Ciconia nigra)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每星期观察一次,累计观察246h。黑鹳觅食处水深5~40cm左右,以鱼类和螺类为食,其中鱼类占90%以上;平均每小时进食20次左右,黑鹳在两个研究地点取食的食物没何差别(P=0.439〉0.05)。黑鹳取食长度小于4cm的鱼类最多,占取食总次数的65.0%。成体和亚成体对不同大小鱼类的取食比例无差异(小于4cm的鱼类,P=0.513〉0.05;5~8cm,P=0.979〉0.05;≥9cm,P=0.657〉0.05)。在成体与亚成体对不同体型鱼类的搜寻时间中,成体搜寻较小食物的时剧短于亚成体(P=0.008〈0.05)。对食物的处理时间随着鱼类大小递增而延长,亚成体在处理较小食物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小于4cm的鱼P=0.002〈0.05;5~8cm的鱼P=0.001〈0.05),表明亚成体的取食经验不足。保护越冬期黑鹳的最佳对策是减少对其取食活动和取食地的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期 取食行为 北京地区
下载PDF
湖北黑鹳越冬地的新发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楼利高 罗祖奎 +1 位作者 刘家武 吴法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4,共2页
黑鹳(Ciconia nigra)是世界性珍稀鸟类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一种分布广、较常见的大型涉禽(Wang & Xie,2004;Zheng GM,2002;Zheng ZX,2002)。但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种群数量骤减:目前在瑞典、丹... 黑鹳(Ciconia nigra)是世界性珍稀鸟类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一种分布广、较常见的大型涉禽(Wang & Xie,2004;Zheng GM,2002;Zheng ZX,2002)。但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种群数量骤减:目前在瑞典、丹麦、比利时、荷兰、芬兰等国己绝迹,在德国、法国、朝鲜半岛也己难见踪影。目前全世界仅存1000多个繁殖对。在我国,1999年6月报道仅存2000只左右,2006年6月降到700-1000只,属濒危物种(Wang & Xie,2004;Jin,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仙桃 新越冬地
下载PDF
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秋冬季节黑鹳数量及生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红娟 刘培培 +1 位作者 胡德夫 隋金玲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为了研究秋冬季节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黑鹳(Ciconia nigra)的数量变动及其对生境的选择,于2008年9月6日~12月26日,根据十渡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特征选取16条样线,利用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GPS,采用直接计数法记录发现黑鹳的数量;... 为了研究秋冬季节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黑鹳(Ciconia nigra)的数量变动及其对生境的选择,于2008年9月6日~12月26日,根据十渡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特征选取16条样线,利用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GPS,采用直接计数法记录发现黑鹳的数量;采用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评价黑鹳对十渡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生境类型(灌丛湿地、河漫滩地、鱼塘、河流和湖泡)的喜好程度。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黑鹳174只;其中,9~10月观察到的黑鹳数量较少,月平均遇见数为26.5只;部分黑鹳于11月17日~11月29日迁走,12月4日左右开始有黑鹳迁入;黑鹳月平均遇见数量高峰期在12月,当月月平均遇见数达到34只。生境选择评价结果表明,黑鹳喜好在灌丛湿地和河漫滩地栖息、觅食,而对鱼塘、河流、湖泡具有回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数量 十渡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卫星跟踪下的黑鹳迁徙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鸣 魏顺德 程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卫星 迁徙 喜马拉雅山 鸟类
下载PDF
笼养黑鹳求偶行为谱及其PAE编码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振群 谷德海 +2 位作者 王姣姣 侯建华 刘建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6,共7页
2015年1-4月,为获得黑鹳(Ciconia nigra)求偶行为谱,对河北保定动物园内的5对黑鹳进行了行为学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获取每对黑鹳的行为视频资料,通过逐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求偶行为并编订PAE求偶行为谱.结果发现:雄鹳求偶行为包含10种... 2015年1-4月,为获得黑鹳(Ciconia nigra)求偶行为谱,对河北保定动物园内的5对黑鹳进行了行为学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获取每对黑鹳的行为视频资料,通过逐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求偶行为并编订PAE求偶行为谱.结果发现:雄鹳求偶行为包含10种姿势、42种动作、11种行为,并获得了包含这些行为的PAE行为谱.依据求偶行为发生的方式将求偶行为划分为鸣声求偶行为、动作求偶行为.鸣声求偶行为包含扬喙鸣叫、面面对鸣.动作求偶行为包含啄草理巢、衔草入巢、啄草出巢、俯身卧巢、对立转圈、理配偶羽、追逐、交颈、俯身近喙;其中,面面对鸣、啄草理巢、衔草入巢、啄草出巢、俯身卧巢、对立转圈、追逐、俯身近喙8种行为为新纪录求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偶行为谱 PAE编码 笼养
下载PDF
黑鹳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焕金 苏化龙 申守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文对黑鹳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获取黑鹳腹中食物,观察其食物种类。指出食性中的基本食物为鱼类,占81.81%;其次为蛙类,占13.64%;最少为昆虫类和植物性食物,分别占食物总数的3.25%和1.30%。阐明在黑鹳的保护工作中,适... 本文对黑鹳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获取黑鹳腹中食物,观察其食物种类。指出食性中的基本食物为鱼类,占81.81%;其次为蛙类,占13.64%;最少为昆虫类和植物性食物,分别占食物总数的3.25%和1.30%。阐明在黑鹳的保护工作中,适时向巢中雏鸟人工投喂食物,补充食物的不足,可缩短育雏期、提高成活率,改变其在鸟类生态群落中的濒危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下载PDF
新疆南部地区黑鹳种群密度及其繁殖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鸣 巴吐尔汗 陆健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74-374,382,383,共3页
关键词 种群密度 繁殖 新疆 鸟纲
下载PDF
北京地区黑鹳救助及受伤原因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志明 纪建伟 +8 位作者 史洋 胡严 张铁楼 高峰 潘红 孙翔楠 图雅 刘醴君 田恒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4-946,共3页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为活动的增加,北京地区黑鹳的野外栖息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黑鹳采食困难,患病、受伤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北京地区野外黑鹳的直接调查和救护黑鹳的伤病原因分析,查明北京地区黑鹳野外生...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为活动的增加,北京地区黑鹳的野外栖息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黑鹳采食困难,患病、受伤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北京地区野外黑鹳的直接调查和救护黑鹳的伤病原因分析,查明北京地区黑鹳野外生存的主要受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病原因 受胁因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姣姣 王婧 +2 位作者 李娟 陈璐 侯建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79,207,共5页
2014-2015年利用视频监控法对保定市动物园5对笼养黑鹳(Ciconia nigra)的交尾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黑鹳交尾最早开始于1月5日,最晚结束于4月24日.交尾持续日期平均为(14.60±2.967)d,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交尾次数存在极显著... 2014-2015年利用视频监控法对保定市动物园5对笼养黑鹳(Ciconia nigra)的交尾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黑鹳交尾最早开始于1月5日,最晚结束于4月24日.交尾持续日期平均为(14.60±2.967)d,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交尾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交尾的高峰期出现在07:00时和日出后的1h内;交尾时雄鹳尾部偏向性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交尾的持续时间为11~24s,平均交尾持续时间为(15.07±2.560)s,主要集中在13s;交尾后的鸣叫时间为2~11s,主要集中在2~3s;交尾过程中雄鹳尾部下压1~6次,平均为(3.47±1.068)次,主要集中在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交尾行为
下载PDF
湖北沙湖发现黑鹳种群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祖奎 吴法清 +2 位作者 楼利高 吴少斌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越冬种群 湖北省 国家重点保护 沙湖 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黑鹳2种鸣声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平 祃来坤 +2 位作者 张振群 王健 侯建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2014年3-5月,利用计算机声音分析技术对黑鹳(Ciconia nigra)育雏期的鸣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黑鹳育雏期的鸣声可分为正常鸣叫声和惊恐声2种类型,二者语句类型大致相同,无明显的差别,均为首音素之后接着出现不定个数的凸型音素,... 2014年3-5月,利用计算机声音分析技术对黑鹳(Ciconia nigra)育雏期的鸣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黑鹳育雏期的鸣声可分为正常鸣叫声和惊恐声2种类型,二者语句类型大致相同,无明显的差别,均为首音素之后接着出现不定个数的凸型音素,结尾时都是平型音素,总体的趋势都是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一个渐变过程;句子持续时间、句子中音素个数和音素间的时间间隔在正常鸣声与惊恐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音素持续时间、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黑鹳主要通过音素的重复,即改变首音素后的平型音素或凸型音素的个数实现句型的改变,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雏期 鸣声特征 声谱 语图
下载PDF
黑鹳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苏化龙 刘焕金 申守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444-446,共3页
1984—1987 年,在山西省吕梁山系的管涔山地区和五台山系的太白山地区,对珍稀鸟类黑鹳(Cico-nia nigr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山西省目前尚存有相对稳定但范围不大的黑鹳繁殖地,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繁殖种群,现报道如下。 一、栖息地... 1984—1987 年,在山西省吕梁山系的管涔山地区和五台山系的太白山地区,对珍稀鸟类黑鹳(Cico-nia nigr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山西省目前尚存有相对稳定但范围不大的黑鹳繁殖地,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繁殖种群,现报道如下。 一、栖息地多位于森林外缘的灌丛草坡山地和耕种丘陵地,营巢生境必备的主要条件为:陡峭的山体,长年不涸的清浅水域,以及较少的人为干扰。河流中五项毒物(酚、氰、铬、砷、汞)污染指标达到 Ⅱ级(最高Ⅴ级)以上,有机物综合污染达到 Ⅲ级(最高Ⅴ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