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明海 肖俊杰 +3 位作者 彭振安 胡志戍 李晔 胡鹏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62,共15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泥堡金矿是右江盆地西北侧一个大型矿床,矿区构造主要有NEE向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和同方向的F_(1)、F_(3)、F_(4)、F_(5)和F_(9)断层,...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泥堡金矿是右江盆地西北侧一个大型矿床,矿区构造主要有NEE向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和同方向的F_(1)、F_(3)、F_(4)、F_(5)和F_(9)断层,以及产于F_(1)断层下盘的层间破碎带等。详细构造调查和新近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F_(1)、F_(5)和F9为逆冲断层,F_(3)和F_(4)为正断层,二龙抢宝背斜属断展褶皱。由F_(1)、F_(5)、F_(9)逆冲断层以及二龙抢宝背斜所组成的NEE向冲断-褶皱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其次为F_(1)断层下盘的层间破碎带控矿。其中,F_(1)断层中赋存有占全区资源储量80%的Ⅲ号主矿体,是矿区最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且断层倾向上由陡变缓部位为有利的赋矿部位。区内构造活动先后经历了早期挤压、中期拉张和晚期再次拉张的作用过程。其中,前两期构造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分别控制了泥堡矿区第一期和第二期成矿,两期成矿的构造作用环境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的挤压和燕山晚期的伸展。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F_(3)正断层破坏矿体并造成了上盘矿体断失。F_(1)断层中的矿体具有向西侧伏特点,F_(3)正断层铅直地层断距约400 m,因此,F_(1)断层西段的深边部和F_(3)断层的上盘可作为矿区今后的探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褶皱构造 构造控矿 矿体侧伏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
下载PDF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禄林 杨瑞东 +3 位作者 刘建中 高军波 陈军 程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3-1382,共20页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3 Ma,与区域金、锑成矿时代和岩浆活动时限基本对应,暗示泥堡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为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H、O、S)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混入一定的变质水、大气降水,具中低温、低盐度、超压流体特征,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性环境.提出了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为深源岩浆模式:深部含矿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运移至地表浅部时,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成矿热液中以Au(HS)-2、Au(HS)0等形式迁移的贫Fe富Au流体与赋矿围岩中的活性铁发生硫化作用,从而形成富金含砷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聚集,并在有利的容矿空间(F1断层、Sbt、背斜核部及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沉凝灰岩、凝灰岩)中沉淀就位形成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黔西南普安县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