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从清秋出走看黛玉之死
1
作者 谢长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5-77,共3页
《金粉世家》一经成书,便被人们誉为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设置和《红楼梦》的人物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冷清秋和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很多读者都为黛玉夭折而遗憾。本文通过比较冷清秋和林黛玉的结局,... 《金粉世家》一经成书,便被人们誉为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设置和《红楼梦》的人物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冷清秋和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很多读者都为黛玉夭折而遗憾。本文通过比较冷清秋和林黛玉的结局,论证了黛玉之死是黛玉的最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秋出走 黛玉之死 比较
下载PDF
试论黛玉之死的悲剧意蕴
2
作者 肖楚楚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3-44,共2页
《红楼梦》被称为"悲剧中的悲剧",既是悲剧,死亡便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而在众多死亡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黛玉之死。黛玉之死,既是因其生长于贾府这一衰落的大家族,也是由其自身性格导致的。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府之衰落 黛玉之死 悲剧意蕴
下载PDF
论清代“红楼戏”中黛玉之死的悲剧性
3
作者 邹巧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点宗教式的关怀。"红楼戏"既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小说,又融合于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来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红楼戏” 黛玉之死 悲剧性
下载PDF
以黛玉之死为例,分析曹雪芹笔下的爱情与时代的纠葛
4
作者 王卉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2期13-14,共2页
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用其出众的文风和在虚华背景下的悲剧内核,带给了观众一部延续百年的名著作品。故事从最初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兴盛繁华一直到最后衰落,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个府邸的衰败,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衰败。曹雪芹最擅... 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用其出众的文风和在虚华背景下的悲剧内核,带给了观众一部延续百年的名著作品。故事从最初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兴盛繁华一直到最后衰落,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个府邸的衰败,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衰败。曹雪芹最擅长用爱情来隐喻时代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时代下赤裸裸的爱情悲剧。本文中心以黛玉之死为例,分析曹雪芹笔下的爱情与时代的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黛玉之死 爱情纠葛 时代特征
下载PDF
论林黛玉与西施的关联及黛玉之死的若干可能性
5
作者 郑雅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0-96,共7页
通行本《红楼梦》一般认为八十回以后为无名氏续作。细读原作前八十回,可利用文中的伏笔、曲笔作为线索,来推测林黛玉在原作者构思中的真正死因。《红楼梦》中屡次以西施喻黛玉,不仅基于黛玉的外貌的美丽和病态,也暗示着黛玉如西施一样... 通行本《红楼梦》一般认为八十回以后为无名氏续作。细读原作前八十回,可利用文中的伏笔、曲笔作为线索,来推测林黛玉在原作者构思中的真正死因。《红楼梦》中屡次以西施喻黛玉,不仅基于黛玉的外貌的美丽和病态,也暗示着黛玉如西施一样最终“葬于水中”的悲剧结局。但林黛玉又与西施的“沉水而死”不同,她死后葬于水中的可能性更大。林黛玉死因有多种可能性:抱病而死、抱憾而死、抱屈而死、抗婚而死,或以上四种原因的合力造成她的死亡。至此,林黛玉为薄命司冠首,不仅因为她过人的美丽和才华,也是因为她在十二钗中最为薄命,因而得到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悲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西施 黛玉之死 因推测
下载PDF
《红楼梦》中黛玉之死及二宝成亲成因再探
6
作者 张江红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9-93,共5页
黛玉死亡的原因和方式,众说纷纭,目前未有定论。研究认为,黛玉是主动走向死亡的,方式是绝食,原因是:贾府没落,贾雨村另寻出路,趁着宝玉扶贾母之灵归葬金陵,把黛玉作为进身之阶献给忠顺王。忠顺王奏请皇帝把黛玉赐婚给北静王。顾及贾府兴... 黛玉死亡的原因和方式,众说纷纭,目前未有定论。研究认为,黛玉是主动走向死亡的,方式是绝食,原因是:贾府没落,贾雨村另寻出路,趁着宝玉扶贾母之灵归葬金陵,把黛玉作为进身之阶献给忠顺王。忠顺王奏请皇帝把黛玉赐婚给北静王。顾及贾府兴衰,特别是贾宝玉安危,黛玉违心答应,泪尽而亡,以死保守身心之洁。黛玉一怕在她死后宝玉出家,有违人子之责,二怕宝玉孤身一人,无人陪伴,所以留下遗言:要求宝玉娶宝钗。黛玉之死与二宝成亲存在密切关联,她的遗言是二宝成亲的真正原因,此外别无足够动力——此时元春已薨,且无遗命;王夫人就算施压,也必须顾及宝玉发疯之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黛玉之死 二宝成亲 真正原因
下载PDF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解析林黛玉美人影像背后的孤洁文人情丝
7
作者 蔡文 《咸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7-38,共2页
王国维曾说《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曹公这部呕血巨著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形象而大放异彩,更为增艳。黛玉之美,黛玉之才,黛玉之情,乃至黛玉之死都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她的风流、袅娜、聪灵、黠慧,集合了文人所... 王国维曾说《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曹公这部呕血巨著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形象而大放异彩,更为增艳。黛玉之美,黛玉之才,黛玉之情,乃至黛玉之死都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她的风流、袅娜、聪灵、黠慧,集合了文人所有美好的想象,其中那清冷孤洁为世之藩篱所困的缱绻幽思更与文人郁郁不志注情笔端的情结颇为相同。因此黛玉的形象是诸多文人超脱心灵而寄托的一种美人影像,因其悲剧美获得的一种共鸣感。她不同于宝钗之润和端方,宝钗之影其实更代表了文人中一股出世入世皆游刃有余的一类人群,如苏轼、王安石等,而黛玉是志情孤洁的文人代表。本文试通过重析黛玉之美、黛玉之才、黛玉之死,以感性笔法试图碰触并寻求曹公笔下那一丝一丝游离的与孤洁文人暗合的情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洁文人 黛玉之死 孤洁文人与社会的冲突和出路
下载PDF
探析林黛玉与冷清秋形象的异同
8
作者 黄楠楠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31-33,共3页
《金粉世家》一书被誉为“民国时期的《红楼梦》”,与两书中的人物设置不无关系,其中的林黛玉与冷清秋便是典型例证。清秋如月,黛玉似花,但却是水中月,镜中花,最终只能冷月葬花魂。张恨水在塑造冷清秋这一人物形象时,除对林黛玉的借鉴... 《金粉世家》一书被誉为“民国时期的《红楼梦》”,与两书中的人物设置不无关系,其中的林黛玉与冷清秋便是典型例证。清秋如月,黛玉似花,但却是水中月,镜中花,最终只能冷月葬花魂。张恨水在塑造冷清秋这一人物形象时,除对林黛玉的借鉴与模仿外,还坚持了自己的创造与创作个性。清秋最终醒悟出走,给黛玉的爱情悲剧在另一个时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但冷清秋始终不能成为文学史上的第二个林黛玉,黛玉本就为还泪而生,最终泪尽而亡,如此方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玉之死 清秋出走 异同 醒悟 悲剧
下载PDF
越剧《织造府》
9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行游书中。他历经四时,与林黛玉、薛宝钗、老太太等人共品悲欣,在似真似幻、似是而非中,感悟红尘起落。随着黛玉之死、家业败落...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行游书中。他历经四时,与林黛玉、薛宝钗、老太太等人共品悲欣,在似真似幻、似是而非中,感悟红尘起落。随着黛玉之死、家业败落,曹雪芹参悟:“花开一树书繁盛,多情何堪叹花零!”情之所至,既能令人提笔,也能使人搁笔。在满天飞雪之中,对《红楼梦》续写与否,曹雪芹作出了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红楼梦》 梦回 情之所至 何堪 曹雪芹 黛玉之死 参悟
下载PDF
越剧 織造府
10
作者 罗周 吴小平 +1 位作者 白晶 杨晓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行游书中。他历经四时,与林黛玉、薛宝钗、老太太等人共品悲欣,在似真似幻、似是而非中,感悟红尘起落。随着黛玉之死、家业败落...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行游书中。他历经四时,与林黛玉、薛宝钗、老太太等人共品悲欣,在似真似幻、似是而非中,感悟红尘起落。随着黛玉之死、家业败落,曹雪芹参悟:“花开一树书繁盛,多情何堪叹花零!”情之所至,既能令人提笔、也能使人搁笔。在满天飞雪之中,对《红楼梦》续写与否,曹雪芹作出了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红楼梦》 梦回 情之所至 何堪 曹雪芹 黛玉之死 参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