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词的认知隐喻多层次分析——以《红楼梦》黛钗诗词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薇 孙咏梅 周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其诗歌造诣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隐喻作为认知表达的高级形式,使语言言简意赅,使事物描写更形象生动,使文本交流更容易理解,使主客体更容易沟通。对隐喻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其诗歌造诣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隐喻作为认知表达的高级形式,使语言言简意赅,使事物描写更形象生动,使文本交流更容易理解,使主客体更容易沟通。对隐喻的理解不应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还要扩展到语篇层面上来。以认知隐喻理论为立足点,对黛钗诗词中隐喻手法的使用进行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认知分析,展示出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不同的角色性格和人物宿命,深刻体验出曹雪芹婉约隐喻的语言表现功力,以阐释隐喻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强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黛钗诗词 认知隐喻理论 多层次分析 语篇层
下载PDF
钗黛诗词的审美意蕴比较
2
作者 潘玉福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79-83,98,共6页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词创作各有千秋,前者多用落花、秋雨、泪水等意象,给人以凄凉、惆怅、高洁、孤傲之感;后者多用菊花、飘扬的柳絮作为寄托物,给人稳重、淡雅之印象。在诗词审美意蕴上,前者之作显得情真意切、风流别致,后者之作则平和...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词创作各有千秋,前者多用落花、秋雨、泪水等意象,给人以凄凉、惆怅、高洁、孤傲之感;后者多用菊花、飘扬的柳絮作为寄托物,给人稳重、淡雅之印象。在诗词审美意蕴上,前者之作显得情真意切、风流别致,后者之作则平和雅致、文质彬彬。作为小说中的才女,作家曹雪芹对她们的诗词实践多有认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创作观:强调立意新,重意趣;诗词创作应该情景互生;学诗词须先读诗词,懂诗词;取法应高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意象 意境 审美意蕴 创作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