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逢逢鼍鼓:先秦礼器遗音
1
作者 詹伊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7期107-111,共5页
鼓为古代八音之一,常被用于乐舞、宴会和祭祀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鼍鼓实物出土,商代后期的鼍鼓更为华美庄严,其在先秦时期的用途不仅是乐器,主要属性为礼器。文章运用图像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方法,论述先秦鼍鼓纹饰的发展流变... 鼓为古代八音之一,常被用于乐舞、宴会和祭祀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鼍鼓实物出土,商代后期的鼍鼓更为华美庄严,其在先秦时期的用途不仅是乐器,主要属性为礼器。文章运用图像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方法,论述先秦鼍鼓纹饰的发展流变,以商代双面木腔鼍鼓与神人纹双鸟青铜鼍鼓为例,将其与同期土鼓进行对比。鼍鼓中的人形纹、饕餮纹及鸟纹等象征着神话、宇宙或圣物;使用的鼍皮也具有彰显神与权的意义,以鼍鼓为载体,通过击打发出鼍鸣,进行祭祀以“通神”。可以说整个鼍鼓不论是器物本身还是使用,均象征着“天圆地方”和“敬鬼神”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礼器 纹饰
下载PDF
观今宜鉴古--以山西陶寺鼍鼓为例的形制探析
2
作者 施艺 《山西农经》 2017年第24期1-6,共6页
本文以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鼍鼓为例,通过对古代和现存的木质蒙皮鼓进行分析,探讨该类型乐器在形制、演奏及历史文化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关键词 形制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鼍鼓逢逢: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嵌蚌漆牌饰”辨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洪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94,共10页
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墓地出土一类非常精美的嵌蚌漆器,发掘报告称之为“嵌蚌漆牌饰”。由于年代久远,墓葬又被盗扰,遗物保存状况不好,对于它们的形制、组合和功能等的研究只能依其残存部分、出土状态、出土位置及共出遗物等进行分析... 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墓地出土一类非常精美的嵌蚌漆器,发掘报告称之为“嵌蚌漆牌饰”。由于年代久远,墓葬又被盗扰,遗物保存状况不好,对于它们的形制、组合和功能等的研究只能依其残存部分、出土状态、出土位置及共出遗物等进行分析,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经综合分析与比较,笔者发现这些“嵌蚌漆牌饰”可能并非牌饰,下面就此及相关问题略作讨论,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滕州 前掌大墓地 嵌蚌漆牌饰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陶寺遗址鼓磬组合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蕾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5,共7页
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音乐文物的初步研究,可以判断在陶寺文化早期大墓中很可能存在着固定的鼓磬组合关系,即鼍鼓2、石磬1、土鼓1。这一组合已经成为当时墓主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具备了区分等级的礼乐功能,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 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音乐文物的初步研究,可以判断在陶寺文化早期大墓中很可能存在着固定的鼓磬组合关系,即鼍鼓2、石磬1、土鼓1。这一组合已经成为当时墓主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具备了区分等级的礼乐功能,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在陶寺文化早期已经初现端倪,这对中国礼乐文化的溯源和内涵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陶寺文化的鼓磬组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1000多年后的殷商时期,也作为礼乐器组合随葬在最高等级的墓葬中,而且在制作技术上比陶寺文化时期有着显著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遗址 石磬 礼乐文化
原文传递
請以經古課士啟
5
作者 吴熙 《船山学报》 1938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竊以五經備立頭銜推博士為榮一藝能通掌故拔高材而補攷西京之重道鑽東魯之微言品課有章創行自昔矣然籍隸太常計偕京輔既設科而射策迺學古而入官非徒聚彼齋生次其品第逮趙宋意欲作人斯郡縣命皆立學書院既敕題有四講舍復等列為三星奎之聚... 竊以五經備立頭銜推博士為榮一藝能通掌故拔高材而補攷西京之重道鑽東魯之微言品課有章創行自昔矣然籍隸太常計偕京輔既設科而射策迺學古而入官非徒聚彼齋生次其品第逮趙宋意欲作人斯郡縣命皆立學書院既敕題有四講舍復等列為三星奎之聚非虛日課之名爰始顧齋分兩事法程第見於湖州試待三年私議僅存於朱子雖勝鴻都之學難追鼉鼓之休已當今化洽右文治隆前古羣薦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策 郡縣 等列 鼉鼓 朱子 西京 太常 季考 方熙 文事
下载PDF
试论史前黄河流域随葬鳄鱼骨板现象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紫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在史前黄河流域的一些高等级墓葬中出现了随葬鳄鱼骨板的现象。而这些被随葬的鳄鱼骨板一部分可能来自鳄鱼皮(肉)的残骸,一部分可能为鼍鼓鼓皮的残迹。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随葬鳄鱼骨板现象起源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流行于龙山时代,商周... 在史前黄河流域的一些高等级墓葬中出现了随葬鳄鱼骨板的现象。而这些被随葬的鳄鱼骨板一部分可能来自鳄鱼皮(肉)的残骸,一部分可能为鼍鼓鼓皮的残迹。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随葬鳄鱼骨板现象起源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流行于龙山时代,商周之后式微。鳄鱼骨板及鼍鼓应当是社会身份的象征,而鼍鼓更是在礼乐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黄河流域 鳄鱼骨板 礼乐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