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莫江明 布朗 +2 位作者 孔国辉 兰娜玛丽尼 张佑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5-542,共8页
本文报道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的情况。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在试验过程中均呈直线下降。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分别为0.44a-1和0.37a-1。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是5个元素... 本文报道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的情况。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在试验过程中均呈直线下降。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分别为0.44a-1和0.37a-1。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是5个元素中唯一的1个元素,它表现出浓度和绝对量均首先呈上升然后下降的变化。磷和钙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表现相类似的变化模型。它们的释放速率较其它元素更类似于调落物的失重率。钾是5个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其浓度和绝对量的变化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相类似:在分解初期(3到50天)迅速下降后是缓慢的变化。镁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分解初期以相对快的速率下降后,呈现两种绝然不同的变化:绝对量渐渐下降而浓度则慢慢上升。5个元素的流动性比较,在两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是K>Mg>P>Ca>N的顺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凋落物分解 营养动态
下载PDF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层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易俗 黄忠良 欧阳学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层间植物 (含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维管植物 )的特点及其在 8个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低海拔的河岸林和沟谷雨林中的层间植物不仅物种数和个体数多 ,而且多样性指数高。反映了层间植物与环...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层间植物 (含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维管植物 )的特点及其在 8个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低海拔的河岸林和沟谷雨林中的层间植物不仅物种数和个体数多 ,而且多样性指数高。反映了层间植物与环境湿度呈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藤本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少 ,而且多样性指数最低 ,这与其郁闭度较大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弱有关。就演替系列而言 ,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稀树灌丛。但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顺序排列为 :稀树灌丛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条件下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因此在某些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层间植物 演替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光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75,共4页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要求比一般旅游地应该更高。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在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层次化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绿色开发和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面比较成功 ,值得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借鉴 ;不足之处是有城镇化与...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要求比一般旅游地应该更高。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在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层次化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绿色开发和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面比较成功 ,值得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借鉴 ;不足之处是有城镇化与盆景化的倾向 ,要坚决控制。鼎湖山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旅游产品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产品
下载PDF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欧阳学军 黄忠良 +1 位作者 周国逸 易俗 《热带地理》 200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的数量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鼎湖山年游客数量从 1996~ 2 0 0 0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增幅增大 ;公众假期是影响鼎湖山月客流量的主要原因 ;周末客流量占总客流量的一半以上 ,加权平均日客流量为 2...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的数量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鼎湖山年游客数量从 1996~ 2 0 0 0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增幅增大 ;公众假期是影响鼎湖山月客流量的主要原因 ;周末客流量占总客流量的一半以上 ,加权平均日客流量为 2 5 90人次 ,工作日加权平均日客流量为 76 6人次 ;汽车尾气排放量与游客总量存在显著直线相关关系 ;自费的游客仍占大部分 ,学生游客是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生态旅游 客流特征 公众假期 门票 游客
下载PDF
鼎湖山森林地表水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欧阳学军 周国逸 +1 位作者 黄忠良 黄梦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73-1379,共7页
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内两溪流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1鼎湖山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 ,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类水源水质标准。区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 ,绝大多数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2水体 p H值较低 ,A l含量较高 ... 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内两溪流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1鼎湖山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 ,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类水源水质标准。区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 ,绝大多数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2水体 p H值较低 ,A l含量较高 ,总有机碳测定表现出整个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水体中有害金属 Mn和 Pb含量略高 ,但都远低于饮用水卫生标准。 3对地表水来源过程环节的水化学分析比较表明 :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溶液 ( 30 cm层和 80 cm层 )和地表水水样的 p H值呈现“M”形变化。酸雨和土壤表层酸化是该区地表水 p H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地表水和 30 cm土壤溶液中的 A l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的 5倍和 8倍 ,地表水中的 Al主要来源于酸雨对土壤的淋溶。地表水中的 Na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 Pb浓度是地表水的 17倍 ,林冠吸收富集和土壤固定吸附使地表水中的 Pb大幅度降低。穿透水和土壤溶液中的 Mn、K、Ca、Mg、Sr比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浓度高 ,反映了元素被酸雨淋溶、活化和被植物、土壤吸收吸附的过程。从长远看 ,尽管在森林保存完好的地区 ,区域环境的恶化及酸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地表水 水质状况分析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酸雨 环境恶化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驱动亚热带森林的碳积累
6
作者 Brian Njoroge Yuelin Li +9 位作者 Dennis Otieno Shizhong Liu Simin Wei Ze Meng Qianmei Zhang Deqiang Zhang Juxiu Liu Guowei Chu Fasih Ullah Haider John Tenhune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241-256,共16页
本研究旨在表明处于南亚热带的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干旱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并说明季节性干旱对亚热带森林碳积累的影响。这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加剧所带来的威胁开展的一项研究。我们使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降... 本研究旨在表明处于南亚热带的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干旱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并说明季节性干旱对亚热带森林碳积累的影响。这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加剧所带来的威胁开展的一项研究。我们使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降水蒸散发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及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准确确定干旱期和降水量增加期。此后,将2003至2014年(12年)监测采集的实测涡动通量和土壤含水量数据在干旱期和湿润期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干旱对生态系统碳积累的影响。在本研究所选择的12年期间,干旱的发生时间约占比20%,最强干旱事件和严重程度发生于2012至2013年。研究期间的年平均降水量和气温分别为1404.57±43.2 mm和22.65±0.1°C,与30年记录(1990–2020)相比较,年降水量减少量可达523 mm,而气温则增加了2.55°C。与全球针对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所发表的数据呈相反趋势,处于中国南亚热带区域的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在60%的干旱期内所监测的森林生态系统记录到显著的碳积累趋势,说明季节性干旱驱动了森林的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变化 碳积累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涡动通量
原文传递
寺庙保住了这片森林
7
作者 魏平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1998年第4期11-11,共1页
鼎湖山为岭南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佛教禅宗创始人慧能高僧的弟子智常来鼎湖山,见鼎湖山峰峦叠翠,涧水潺溪,便在鼎湖山的西南面。云溪上游的山顶,云峰麓开山建白云寺(俗称老鼎)。... 鼎湖山为岭南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佛教禅宗创始人慧能高僧的弟子智常来鼎湖山,见鼎湖山峰峦叠翠,涧水潺溪,便在鼎湖山的西南面。云溪上游的山顶,云峰麓开山建白云寺(俗称老鼎)。当时佛法初兴,高僧类聚,方圆建有36招提,有供僧俗贸易的罗汉市,其时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寺庙为主体的宗教、经济活动中心。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肇庆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寺庙 宗教文化 原始植被 禁伐保护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