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鼓吹乐曲《凡字调》曲名研究
1
作者 荣蕙荞 荣世生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广泛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民间鼓吹乐曲《凡字调》不仅旋律风格多样,还有着不同的曲名,如《凡乙调》、《反四调》等。这些曲名看似无意,实则与古代燕乐二十八调、明清工尺谱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曲名的《凡字调》系... 广泛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民间鼓吹乐曲《凡字调》不仅旋律风格多样,还有着不同的曲名,如《凡乙调》、《反四调》等。这些曲名看似无意,实则与古代燕乐二十八调、明清工尺谱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曲名的《凡字调》系列乐曲,隐藏着传统乐学理论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字调》 鼓吹乐曲 燕乐二十八调 调名
原文传递
丧葬礼俗中的临清鼓吹乐研究--以民间音乐与礼俗共生为视角
2
作者 袁玉霞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3期30-33,共4页
民间传统音乐的产生是以特定的文化环境为背景,由该区域内的群体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不断丰富而发展的音乐形式。在如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对临清鼓吹乐曲本体应通过多... 民间传统音乐的产生是以特定的文化环境为背景,由该区域内的群体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不断丰富而发展的音乐形式。在如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对临清鼓吹乐曲本体应通过多种角度保护,本文以民间音乐与礼俗共生为视角探究临清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运用情况,揭示民间音乐与礼俗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临清鼓吹乐文化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实现有效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鼓吹 丧葬礼俗 鼓吹乐曲 民间音乐
下载PDF
论“凯乐体”战争诗及边塞诗
3
作者 陶成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鼓吹乐曲本身具有军乐属性,其在出征命誓和还师凯旋两种重大军事仪式场合的礼乐应用,促使了魏晋以来命将出征、庆贺胜利等诗篇的生成,直接催生了"凯乐体"战争诗的生成。"凯乐体"战争诗及边塞诗,应用于出征则极力宣... 鼓吹乐曲本身具有军乐属性,其在出征命誓和还师凯旋两种重大军事仪式场合的礼乐应用,促使了魏晋以来命将出征、庆贺胜利等诗篇的生成,直接催生了"凯乐体"战争诗的生成。"凯乐体"战争诗及边塞诗,应用于出征则极力宣扬出战必胜的威仪,应用于凯旋则颂扬军威国威告捷献功。这类作品长期以来被当作歌颂侵略的非正义作品加以批判,是忽视了其"凯乐体"文体特征的内在书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乐曲 凯乐 凯乐体 战争诗 边塞诗
下载PDF
“十番”释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晓娜 《艺术探索》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十番"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据梧子撰写的笔记小说《笔梦》,历史文献中相关"十番"的称谓约有十八种之多。"十番"是具有多义性、泛称性的概念,其内涵主要有四种,即鼓吹乐曲、音乐机构、昆曲伴奏和器乐... "十番"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据梧子撰写的笔记小说《笔梦》,历史文献中相关"十番"的称谓约有十八种之多。"十番"是具有多义性、泛称性的概念,其内涵主要有四种,即鼓吹乐曲、音乐机构、昆曲伴奏和器乐合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番 鼓吹乐曲 音乐机构 昆曲伴奏 器乐合奏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田野中的音乐形态研究——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红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92,共11页
音乐形态研究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结合实地考察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和探索,则尤为必要。本文以山东鲁西南鼓吹乐为例,以笔者历时多年对当地农村的葬礼、庙会、城乡元宵节以及大型祭祖活动等民俗事象... 音乐形态研究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结合实地考察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和探索,则尤为必要。本文以山东鲁西南鼓吹乐为例,以笔者历时多年对当地农村的葬礼、庙会、城乡元宵节以及大型祭祖活动等民俗事象及其活跃其中的鲁西南鼓吹乐进行的田野考察为基础,通过对具体文化事象中的鲁西南鼓吹乐之田野记录和分析,结合相依托的民俗礼仪,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与民间礼仪生活的互动关系,以及鼓吹乐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变迁和发展。企望对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进行当代文化解读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态 民间礼仪 鲁西南鼓吹 鼓吹乐班 鼓吹乐曲
原文传递
周城白族传统婚仪中的唢呐鼓吹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7-37,共11页
唢呐鼓吹乐是周城白族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汉族和白族"文化濡化"的结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性的多元意义。其与周城白族人民的生活空间、民俗节庆、宗教信仰、价值体系和文化变迁等有着较深的联系。白族唢呐有着独特的物质结... 唢呐鼓吹乐是周城白族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汉族和白族"文化濡化"的结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性的多元意义。其与周城白族人民的生活空间、民俗节庆、宗教信仰、价值体系和文化变迁等有着较深的联系。白族唢呐有着独特的物质结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形态,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学理论则蕴含在独特的品音观念、乐语体系和指法思维里。唢呐鼓吹乐作为仪式音声的核心存在,具有音乐叙事和文化隐喻的功能;作为婚仪中特定的艺术表演模式,其曲目丰富、形式多样,推动着仪程的发展和氛围的营造,传达着"地方性知识"内涵及族群认同构建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城 白族传统婚仪 唢呐鼓吹乐曲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