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翅皱膝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长仲 王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32-635,共4页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鼓翅皱膝蝗 1a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 ,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 ,此期蝗虫种群仅由 1龄和 2龄蝗蝻组成 ,其中 1龄蝗蝻占 81...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鼓翅皱膝蝗 1a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 ,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 ,此期蝗虫种群仅由 1龄和 2龄蝗蝻组成 ,其中 1龄蝗蝻占 81.8% ,2龄蝗蝻占 18.2 % .成虫于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 ,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 1.3 % ,而蝗蝻仅占 38.7% .蝗蝻期约为 72d ,成虫寿命 5 4d左右 ,每雌平均产卵 32 .6粒 .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 ,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 ,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 .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 ,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约为 1.5 g ,成虫期约为 5 .8g ,成虫期的食量是蝗蝻期的 3 .7倍 .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翅皱膝蝗 生态学特性 空间格局 种群动态 食量 草地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三种蝗虫种群竞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6 位作者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的种群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毛足棒角蝗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栖境食物量的减少而加大;鼓翅皱膝蝗由于栖境不适,种内竞争与密度没有相关性;混合种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亚洲小车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而栖境对毛足棒角蝗竞争能力的影响较大。表明栖境和种群密度影响蝗虫群落动态。栖境适合时,亚洲小车蝗种间竞争力大于其他两种蝗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 毛足棒角 鼓翅皱膝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栖境
下载PDF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侯秀敏 刘晓建 拉毛 《青海草业》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侯秀敏,刘晓建,拉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1调查区自然概况1994年8月2日至12日我们在天峻县块尔玛乡及毗邻地区进行蝗虫种群结构调查,该地区海拔3250m左右,年均气温为...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侯秀敏,刘晓建,拉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1调查区自然概况1994年8月2日至12日我们在天峻县块尔玛乡及毗邻地区进行蝗虫种群结构调查,该地区海拔3250m左右,年均气温为一1.2℃,最热月(7月)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草地土 天峻县 宽须蚁 鼓翅皱膝蝗 高寒草甸 草地类型 生境型
下载PDF
两种同域分布的草原蝗虫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湖海 赵云鲜 康乐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1-428,共8页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 Pall)为内蒙古草原同域分布、生活时间重叠、但食性不同的两种蝗虫,亚洲小车蝗为禾草专食者,鼓翅皱膝蝗为蒿草专食者。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比较...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 Pall)为内蒙古草原同域分布、生活时间重叠、但食性不同的两种蝗虫,亚洲小车蝗为禾草专食者,鼓翅皱膝蝗为蒿草专食者。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37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发现,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EAG反应要高于对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其中6个碳原子的醇(1-己醇、反-2-己烯-1醇、顺-2-己烯-1-醇、顺-3-已烯-1-醇)、醛(顺-2-己烯-1-醛)、酯(反-3-己烯基乙酸酯),以及7个碳原子的1-庚醇引起的EAG反应最强;对具有醇、醛功能团的单萜类化合物的反应高于其他单萜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引起的嗅觉反应较低;在所实验的芳香族化合物中,苯甲醛引起的反应最强,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反应,亚洲小车蝗高于鼓翅皱膝蝗,亚洲小车蝗雄虫的反应高于其雌虫,鼓翅皱膝蝗无性别差异。测定两种蝗虫的雌虫对6种化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两种蝗虫对所测化合物的EAG反应浓度为10(-3)~10^(-2)mol/L,只有鼓翅皱膝蝗对松油醇的反应阈浓度为10^(-2)mol/L。对苯甲醛与正己醛的反应随浓度增加EAG反应增强。比较触角不同部分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 鼓翅皱膝蝗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嗅觉反应 触角电位 同域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