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鼓部发育不良所致外耳道畸形的CT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中林 王振常 +6 位作者 于文玲 戴海江 郑雅丽 燕飞 杨本涛 陶建华 王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 84耳外耳道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发育畸形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 84耳外、中耳畸形患者均行HRCT检查 ,重点观察骨性外耳道鼓部发育的形态。结果 鼓部完全未发育、骨性外耳道未形成 ... 目的 分析 84耳外耳道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发育畸形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 84耳外、中耳畸形患者均行HRCT检查 ,重点观察骨性外耳道鼓部发育的形态。结果 鼓部完全未发育、骨性外耳道未形成 4 3耳 (4 3/ 84 ) ;鼓部重度发育不良、鼓部为不规则形态、未形成骨性外耳道 2 7耳(2 7/ 84 ) ;鼓部中度发育不良、鼓部形成不典型的“U”结构、外耳道形态不良 14耳 (14 /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鼓部发育不良 外耳道畸形 CT 高分辨率CT 诊断
下载PDF
在豚鼠鼓岬部引导耳蜗电图的一种新途径
2
作者 卜广惠 金雪松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在豚鼠颅骨的鼓泡上,于骨性外耳道的正下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为下鼓道口;而在大鼠、家兔、猫及犬皆无此结构。将鼓岬电极由下鼓道口中心,与颅骨侧面垂直插入约5mm,可抵鼓岬部,能够很好地记录出耳蜗电图。它不仅可应用于科研... 在豚鼠颅骨的鼓泡上,于骨性外耳道的正下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为下鼓道口;而在大鼠、家兔、猫及犬皆无此结构。将鼓岬电极由下鼓道口中心,与颅骨侧面垂直插入约5mm,可抵鼓岬部,能够很好地记录出耳蜗电图。它不仅可应用于科研究验,而且也是生理学教学实验的好方法,使过去应用圆窗法、仅能由教员或技术员进行的示教实验,改变为经下鼓道口法、学生容易操作的自作实验,因而具有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口 耳蜗电图 引导方法
下载PDF
沿颞骨鼓骨面进路显露面神经主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刚 冯靓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这一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们在2011-05-2017-05期间,共收治了41例单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均采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25例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的方法... 目的:研究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这一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们在2011-05-2017-05期间,共收治了41例单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均采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25例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的方法显露面神经主干(颞骨鼓部组),16例利用二腹肌后腹标志显露面神经主干(二腹肌后腹组)。比较2组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成功率和所用的时间、术后面瘫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的所有病例均顺利显露面神经主干。在显露面神经主干所需时间方面,颞骨鼓部组的平均时间是(16.05±3.28)min,二腹肌后腹组的平均时间是(19.81±3.72)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在术后面瘫的发生率上,颞骨鼓部组25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面瘫(36.0%),二腹肌后腹组16例中有7例发生面瘫(43.8%),两组患者均为暂时性面瘫,且面瘫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快捷的临床解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鼓部 面神经主干 二腹肌后腹
下载PDF
学鼓的快乐从哪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简单启示
4
作者 张爨轠 《乐器》 2016年第8期94-95,共2页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圣人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做学问、掌握技艺、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与总纲领。即:学习贵在时刻勤奋练习、实习应用(这是学习的过程——培养定力)并从中获得快乐、愉悦、幸福...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圣人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做学问、掌握技艺、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与总纲领。即:学习贵在时刻勤奋练习、实习应用(这是学习的过程——培养定力)并从中获得快乐、愉悦、幸福(这是学习的目的——打开智慧)。学鼓当然也不例外,快乐来自不断的学习训练、实践应用的过程,舍不得花时间去精进地练习自然也就得不到学鼓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学习过程 积累知识 定力 自由翱翔 爵士 演奏技术 文化知识 不改其乐 鼓部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内窥镜观察
5
作者 李守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7期1716-1716,共1页
关键词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管咽口 管峡 腺样体肥大 病理变化 功能不良 鼻咽内窥镜 脓性分泌物 扁桃体肥大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鼓吹十二案的雅化及其影响
6
作者 徐思澄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1-28,I0007-I0010,共12页
作为具有鼓吹部和雅乐部双重特征的宫廷乐部类或演奏团体,鼓吹十二案地位的历史沿革值得研究。鼓吹十二案在命名、曲目、演奏场合、功能范围及配器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宫廷乐体系中不断被雅化,并在唐宋达到顶峰。由于无法被剥离的... 作为具有鼓吹部和雅乐部双重特征的宫廷乐部类或演奏团体,鼓吹十二案地位的历史沿革值得研究。鼓吹十二案在命名、曲目、演奏场合、功能范围及配器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宫廷乐体系中不断被雅化,并在唐宋达到顶峰。由于无法被剥离的鼓吹乐及俗乐特征与制乐者对其雅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形成矛盾,鼓吹十二案在功能上原有的特殊性被削弱,因而在北宋之后逐渐被边缘化。由于雅化,鼓吹十二案并未随着鼓吹乐的俗化而与民间发生较多关系,而是在朝代更迭中随着宫廷雅乐的沉没而消失。其对宋元舞台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创造出了“舞台上的小舞台”这一表演形式;在当代民间音乐中,长安古乐与鼓吹十二案的朝会奏乐略有相似,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宫廷乐 乐府 吹十二案 熊罴 吹乐 雅乐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应有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8,168,共4页
文章提出了任何板振动体鸣乐器都有一定范围内的振幅(amplitude of vibration)较大的"振动带"。曾侯乙钟近下端的截面为橄榄形的封闭振动带,这个振动带分四块同时振动。当敲正鼓部时,前后两块、左右两块同时振动;敲侧鼓部时,... 文章提出了任何板振动体鸣乐器都有一定范围内的振幅(amplitude of vibration)较大的"振动带"。曾侯乙钟近下端的截面为橄榄形的封闭振动带,这个振动带分四块同时振动。当敲正鼓部时,前后两块、左右两块同时振动;敲侧鼓部时,前面的左右两块与后面的左右两块同时振动。利用这一原理,磨薄振动带四个块面的中央,就能调低音高。针对"正鼓音"和"测鼓音"两种不同的振动模式进行打磨调节,就能获得两个不同的音高。2400多年前的乐工是在浇铸好的钟上获得两个不同音高的,他们的探索智慧值得我们华夏子孙自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双音原理 振动带 鼓部 鼓部
下载PDF
吉金类系——楚公■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昌平 《南方文物》 2012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 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钟 楚国 西周时期 纹饰 鼓部 云纹 枝江 逆钟 万福 召陈
下载PDF
左侧颞下窝软骨肉瘤1例
9
作者 陈锴 王红玉 +1 位作者 熊文激 曹殿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1026-102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左耳听力下降6年余,流水半个月而于2010年5月16日入院。该患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予任何诊治。4年前发现左外耳道口狭窄,有芝麻大小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并行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外耳道再...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左耳听力下降6年余,流水半个月而于2010年5月16日入院。该患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予任何诊治。4年前发现左外耳道口狭窄,有芝麻大小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并行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外耳道再次狭窄,但未给予继续治疗。近半个月左耳流血性稀薄液体,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口 颞下窝 软骨肉瘤 乳突腔 临床资料 侧乳突 颞骨鼓部 听小骨 软骨瘤 长管状骨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编钟家族中精致小巧的纽钟(上)
10
作者 王清雷 《广播歌选》 2011年第8期38-41,共4页
在上几期中,我们欣赏了编钟家族中高贵威严的镈以及璀璨夺目的甬钟,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最后一位成员——纽钟。之所以谓其精致小巧,是因为与镈、甬钟相比,纽钟的体量要小很多。从目前所见的实物来看,绝大多数纽钟通高均在30厘米以下,重量... 在上几期中,我们欣赏了编钟家族中高贵威严的镈以及璀璨夺目的甬钟,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最后一位成员——纽钟。之所以谓其精致小巧,是因为与镈、甬钟相比,纽钟的体量要小很多。从目前所见的实物来看,绝大多数纽钟通高均在30厘米以下,重量不足3千克,小的不足1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春秋 演奏 出土 七声音阶 鼓部 纹饰 发展史
下载PDF
应用MSCT的VR及MPR重建对正常活体茎突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雨桐 何昕 +1 位作者 刘相良 全松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066-1067,共2页
茎突为颞骨前下方的一个棒状骨质,位于鼓部下方,乳突尖、茎乳孔的前面。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下神经、迷走神经位于其内侧。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SP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因为茎突过长或方位、形态异常,刺激... 茎突为颞骨前下方的一个棒状骨质,位于鼓部下方,乳突尖、茎乳孔的前面。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下神经、迷走神经位于其内侧。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SP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因为茎突过长或方位、形态异常,刺激临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过长 MPR重建 MSCT VR 颈内动脉 反射性耳痛 鼓部 乳突尖 颈内静脉 异物感
下载PDF
宋代宫廷乐团与宫廷音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殿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92-93,共2页
北宋开国初期的统治者也像历代帝王一样,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非常重视礼乐的建设与繁荣。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将各地所得乐工及原有乐工共371人集合在一起。初隶属于宣徽院,后隶属于太常管理。以后人员不断增加,多达400余人,这便是宋室... 北宋开国初期的统治者也像历代帝王一样,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非常重视礼乐的建设与繁荣。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将各地所得乐工及原有乐工共371人集合在一起。初隶属于宣徽院,后隶属于太常管理。以后人员不断增加,多达400余人,这便是宋室宫廷最庞大的燕乐机构——教坊。 教坊之初,承袭唐制,分为:宴乐、清乐、散乐诸部和坐立二部伎;后,改用更加合理的按乐器种类不同、专业不同的专业分类法。分为教坊13部。计有筚篥部、仗鼓部、排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坊 宫廷乐 宫廷音乐 乐工 鼓部 宋太宗 乐器 琵琶 杂剧 散乐
下载PDF
中耳炎颞骨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全安 郑国玺 PaparellaM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61-163,共3页
了解中耳炎性病变对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影响。方法:用光镜对32耳各型中耳炎颞骨(中耳炎组)与50耳正常颞骨(正常组)标本连续切片的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中耳腔鼓岬粘骨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中耳炎组和正常组... 了解中耳炎性病变对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影响。方法:用光镜对32耳各型中耳炎颞骨(中耳炎组)与50耳正常颞骨(正常组)标本连续切片的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中耳腔鼓岬粘骨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中耳炎组和正常组颞骨标本咽鼓管峡部均无病理性阻塞;中耳炎组峡部粘-软骨膜厚度测量和病理观察,未见有明显炎症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中耳腔粘骨膜均有明显炎性病变。这种对炎症截然不同反应的界限恰好在咽鼓管的骨与软骨交界处。结论: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咽鼓管粘-软骨膜对炎症具有很强的屏障功能,极少可能受炎症影响而阻塞咽鼓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管峡 颞骨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新发现的西周王室重器五祀盙钟考 被引量:13
14
作者 穆海亭 朱捷元 《人文杂志》 198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五厘米,舞广九点三厘米。重五点七公斤。钟的截面呈椭圆形,口扁圆,鼓腹,甬作长圆柱形,平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周王室 重器 先王 文王 文人 大命 新发现 不廷方 鼓部
下载PDF
岐山县博物馆藏古代甬钟、镈钟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文龙 《文博》 1992年第2期80-80,共1页
1、云纹甬钟 1977年10月岐山县青化乡梁田村村民在其村东取土时掘得,交售给青化乡废品收购站(同出尚铜质(竹巽)(?)配件,借被砸碎一并交售)。岐山县博物馆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察看出土现场,由收购站将钟拣出,归馆收藏。藏品编号为岐总137... 1、云纹甬钟 1977年10月岐山县青化乡梁田村村民在其村东取土时掘得,交售给青化乡废品收购站(同出尚铜质(竹巽)(?)配件,借被砸碎一并交售)。岐山县博物馆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察看出土现场,由收购站将钟拣出,归馆收藏。藏品编号为岐总137号。通高50.1、甬长15.9、舞修26、广20、铣长34.2、铣间30.6,鼓间23.5、枚高2.8、衡面径5.2×4.5厘米,重18.2公斤。直甬,甬内中空未通钟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化乡 甬钟 废品收购站 藏品编号 博物馆藏 云雷纹 兽面纹 鼓部 细阳 傅钟
下载PDF
用激光全息技术研究曾侯乙编钟的振动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陇生 林瑞 +6 位作者 满德发 常滨久 范皋淮 孙惠清 王玉柱 华觉明 张宏礼 《江汉考古》 1981年第S1期14-19,共6页
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是一套音域很广、音色优美的大型古代乐器。每个编钟都可发出双音,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声,同时还有一些分音发出。为了研究编钟的发音机理,必须掌握编钟两个基音及一些主... 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是一套音域很广、音色优美的大型古代乐器。每个编钟都可发出双音,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声,同时还有一些分音发出。为了研究编钟的发音机理,必须掌握编钟两个基音及一些主要分音的振动模式。我们用正弦电信号激励编钟共振,使编钟进行简谐振动,分别发来不同的音响。而记录简谐振动物体的振动模式,采用激光全息时间平均法是当前最好的方法。我们用时间平均法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进行全息照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鼓部 湖北省 振动模式 技术研究 激光全息 简谐振动 曾侯乙编钟 时间平均法 全息照相
下载PDF
靖安县出土西周甬钟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标瑞 《南方文物》 1983年第2期12-,共1页
今年二月十八日,靖安县林科所女青年职工李烈英和她的父亲、县竹木检查站职工李前庚同志,在该所背后山上的梨树窝挖地栽板栗树时,在离地表二尺深处发现一件西周甬钟,并及时送交县文物普查队保存。文物普查队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
关键词 靖安县 甬钟 文物普查 林科所 板栗树 女青年 李烈 李前 卷云纹 鼓部
下载PDF
喀喇沁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凤举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南部,西拉木伦河以南,燕山山脉以北,七老图山脉东北麓,与冀北、辽西毗邻.境内古遗址、古墓葬分布较密集,古遗址中尤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居多,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也较为集中,现根据石磬形状,划分为A...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南部,西拉木伦河以南,燕山山脉以北,七老图山脉东北麓,与冀北、辽西毗邻.境内古遗址、古墓葬分布较密集,古遗址中尤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居多,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也较为集中,现根据石磬形状,划分为A、B、C三型.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磬 型式 藏品 夏家店下层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喀喇沁旗 鼓部 倨句
下载PDF
西周早期甬钟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西省 《文博》 1995年第1期12-19,共8页
甬钟是商周时的重要礼器,它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浙江地区和北方的关中地区.近年一些学者通过对新的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肯定了北方地区西周早期已出现甬钟.本文就西周南钟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敬请指正.一、北方西周早期甬钟的特点陕西关中... 甬钟是商周时的重要礼器,它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浙江地区和北方的关中地区.近年一些学者通过对新的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肯定了北方地区西周早期已出现甬钟.本文就西周南钟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敬请指正.一、北方西周早期甬钟的特点陕西关中是北方西周南钟出土的集中区.笔者统计有150余件,中晚期钟数量多,可以确定从共王直到宣王的王世之钟(见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早期 窃曲纹 商周青铜器 云纹 陕西出土 文物 甬钟 体腔内 上海博物馆 鼓部
下载PDF
国人颞骨内主要骨管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腾河 李芳 刘海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为颞骨骨管内结构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探针及游标卡尺测量各骨管的有关数据.结果:咽鼓管骨部长10.40 mm,鼓室口4.46 mm×3.58 mm,峡部开口2.31 mm× 1.45 mm;岩大神经管长13.93 mm;... 目的:为颞骨骨管内结构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探针及游标卡尺测量各骨管的有关数据.结果:咽鼓管骨部长10.40 mm,鼓室口4.46 mm×3.58 mm,峡部开口2.31 mm× 1.45 mm;岩大神经管长13.93 mm;鼓膜张肌半管长11.86 mm;颈动脉管垂直段高7.51 mm,水平段长15.79 mm;岩磷裂长7.25 mm,鳞鼓裂长13.88 mm,岩鼓裂管长5.68 mm,岩鼓裂管颅底开口距下颌窝中央7.42 mm.结论:经乳突咽鼓管骨部手术扩张管腔时应防止损伤其毗邻结构;颅中窝手术在分离颞骨岩部前面覆盖的硬脑膜时,注意不要损伤岩大神经和膝神经节;颞下颌关节的病变通过穿行岩鼓裂管的结构可能会影响中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管骨 岩大神经管 颈动脉管 裂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