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2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鼗鼓形制与作用刍议
1
作者
郑思诗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作为一种节奏乐器,鼗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规律。无论在宫廷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中,鼗鼓在自身或在与其他乐器的组合中,都展现出它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分析传统文献中对鼗鼓的记载,考察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曾...
作为一种节奏乐器,鼗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规律。无论在宫廷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中,鼗鼓在自身或在与其他乐器的组合中,都展现出它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分析传统文献中对鼗鼓的记载,考察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曾有过的不同形制,以及曾经具备的多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鼗
鼓
播
鼗
鞉
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3
2
作者
高文
《四川文物》
1998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秦琵琶
弦
鼗
画像砖墓
竹林七贤
彭州市
三弦
壁画墓
共鸣箱
嘉峪关
多民族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弦鼗”与“弦鼗之制”——对先唐中原琵琶史的还原阐释
3
作者
范子烨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鼗从三代开始进入礼乐系统。所谓“弦鼗”,最初的意义是在鼗上加弦,表现了魏晋时期国人对这种外来的鲁特属抱弹乐器的认识,至唐代弦鼗则成为一个专有的乐器名称。一切音乐史,都是精神史;一切精神史,都是思想史。本文所论“弦鼗”问题,...
鼗从三代开始进入礼乐系统。所谓“弦鼗”,最初的意义是在鼗上加弦,表现了魏晋时期国人对这种外来的鲁特属抱弹乐器的认识,至唐代弦鼗则成为一个专有的乐器名称。一切音乐史,都是精神史;一切精神史,都是思想史。本文所论“弦鼗”问题,实际是从精神史和思想史的层面审视唐前琵琶史,由此而驱除了从古至今的纯粹乐器学层面阐释的种种分歧与困惑。“弦鼗”作为表述乐器之语,具有“单纯之深刻与深刻之单纯”的文化意味,它为前人的“格义”学说提供了又一个鲜活的例证。就中原和西域的音乐交流史而言,“弦鼗”乃是中原抱弹乐器的滥觞。在“胡人弦鼗之制”的实践历程中,“弦鼗”经历了以仿制为核心的秦琵琶阶段,以阴阳五行定制为核心的汉琵琶阶段和在汉文化观念驱动下的以五音十二律音阶表达为核心的魏晋琵琶即阮咸琵琶阶段。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原士人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而完美的鲁特属抱弹乐器,这就是阮咸琵琶,华夏音乐史的华彩乐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由此,积淀着秦风汉韵,浸染着魏晋品格的阮咸琵琶,广传于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远至东瀛,近抵西域,一代风流美器之芳踪,留下了永恒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鼗
“弦
鼗
”
“弦
鼗
之制”
阮咸琵琶
格义
原文传递
浅论汉唐图像中的弦鼗类乐器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鑫
《北方音乐》
2013年第11期133-133,共1页
摘要:弦鼗类乐器是我国汉唐时代十分繁盛和普及的民族乐器,但史料文献中仅有简要记载,详细情况鲜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典籍史料、研究文献和考古发现图像资料的系统梳理,从其形制和演奏方法等对弦鼗、汉琵琶、阮成进行研究归类为弦鼗...
摘要:弦鼗类乐器是我国汉唐时代十分繁盛和普及的民族乐器,但史料文献中仅有简要记载,详细情况鲜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典籍史料、研究文献和考古发现图像资料的系统梳理,从其形制和演奏方法等对弦鼗、汉琵琶、阮成进行研究归类为弦鼗类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汉琵琶
阮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8
5
作者
高文
《音乐探索》
1998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秦琵琶
弦
鼗
画像砖墓
竹林七贤
三弦
壁画墓
彭州市
多民族融合
阮咸
四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弦鼗的演变与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发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陆晓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4期25-29,163,共6页
汉族弹弦乐器定型与定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梳理由秦末至南宋涉乐史料,以"弦鼗"一词的含义变迁入手,探索宋代以前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形制流变过程与承续关系,指出鼗与三弦的形制共性、阮咸的传承无序、两种起源说所传达...
汉族弹弦乐器定型与定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梳理由秦末至南宋涉乐史料,以"弦鼗"一词的含义变迁入手,探索宋代以前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形制流变过程与承续关系,指出鼗与三弦的形制共性、阮咸的传承无序、两种起源说所传达的同类乐器分流信息、唐宋文献记载混淆等问题,力图还原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在由晋至宋这一段发展关键期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秦汉子
阮
三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永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第12X期49-50,共2页
2013年6月~1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航空港区冢刘墓群进行了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汉代及晋唐时期墓葬150座。其中,2013ZZM9保存状况较好,为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人骨1具以及陶圜底罐、...
2013年6月~1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航空港区冢刘墓群进行了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汉代及晋唐时期墓葬150座。其中,2013ZZM9保存状况较好,为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人骨1具以及陶圜底罐、陶钵及铜带钩各1件。[1]根据M9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判断,墓葬时代属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铜带钩
竖穴墓
考古发掘
战国晚期
墓群
唐时期
圜底罐
陶钵
人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弹拨乐器流变考——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弦鼗图像为依据
被引量:
6
8
作者
朱晓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8,160,共16页
综观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研究史,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考证,历来就有国内学者所持"华夏固有说"与日本学者"外来说"各抒己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千年政治文化的错综复杂、文献记载相对匮乏以及弹拨乐器极少传世的客观事实...
综观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研究史,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考证,历来就有国内学者所持"华夏固有说"与日本学者"外来说"各抒己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千年政治文化的错综复杂、文献记载相对匮乏以及弹拨乐器极少传世的客观事实所导致的。所以,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弦鼗图像为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鼗、弦鼗、秦汉子、阮咸和三弦等弹拨乐器继续加以考证,分析文献中相关弹拨乐器的记载,对从鼗到弦鼗再到秦汉子的发展过程进行推论,并对阮咸在历史中的名称以及目前三弦研究中暴露的问题做了相应探讨,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理清琵琶类弹拨乐器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鼗
弦
鼗
秦汉子
阮咸
三弦
原文传递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鼗
9
作者
汤思雨
《大观(论坛)》
2021年第2期7-9,共3页
汉代的鼗,主要呈现为一柄一鼓,形制较为小巧,表演形态为手持播奏。鼗发展至汉代,不再仅用于祭祀、宫廷仪礼、军事、出行仪仗等雅乐场合,在贵族豪门的宴饮娱乐、世俗场合的舞台表演中,鼗的身影也屡见不鲜。汉代的鼗,不仅实现了运用场合...
汉代的鼗,主要呈现为一柄一鼓,形制较为小巧,表演形态为手持播奏。鼗发展至汉代,不再仅用于祭祀、宫廷仪礼、军事、出行仪仗等雅乐场合,在贵族豪门的宴饮娱乐、世俗场合的舞台表演中,鼗的身影也屡见不鲜。汉代的鼗,不仅实现了运用场合上的“雅俗”兼具,还与舞蹈、杂技融合,成为这两门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实用道具。现如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中,丰富的鼗形象,即可证明这一观点。文章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把汉代画像砖石中的鼗形象分为鼗乐、鼗戏、鼗舞、鼗舞戏四类,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汉代鼗之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鼗
鼗
乐
鼗
舞
汉画像砖石
原文传递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
被引量:
12
10
作者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6,共9页
弦鼗,是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乐器,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从古代到今天,始终是一个尚未清楚的问题。与此息息相关是,圆形音箱琵琶是出于弦鼗还是外来乐器,也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看法。本文以列出基...
弦鼗,是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乐器,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从古代到今天,始终是一个尚未清楚的问题。与此息息相关是,圆形音箱琵琶是出于弦鼗还是外来乐器,也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看法。本文以列出基本文献史料、归纳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对弦鼗研究的争议作进一步的辩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琵琶
阮咸
奚琴
原文传递
汉画鼗鼓舞形态变迁考
被引量:
3
11
作者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1,共5页
汉画中的鼗鼓舞表演形态多样,本文以图像结合文献的考据方式探讨、论述鼗鼓舞的形态演变,认为鼗鼓的导乐、节乐、终乐的功能,形成了以鼗鼓等节乐的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中手戏杂技与舞蹈的融合,以乐器为道具的舞蹈形态及持鼗而舞的有声...
汉画中的鼗鼓舞表演形态多样,本文以图像结合文献的考据方式探讨、论述鼗鼓舞的形态演变,认为鼗鼓的导乐、节乐、终乐的功能,形成了以鼗鼓等节乐的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中手戏杂技与舞蹈的融合,以乐器为道具的舞蹈形态及持鼗而舞的有声形态等形成了汉代百戏的综合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的祈福、禳灾、辟邪、交通人神等功用,形成以鼗导乐的巫舞的演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鼗
鼓舞
形态
巫乐
原文传递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被引量:
2
12
作者
郭学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乐舞百戏类画像石是汉代乐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鼗鼓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汉画像中鼗鼓的乐用范围包含仪式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乐舞百戏等,在其艺术表现中,演奏的方式有单独演奏、摇鼗吹排箫、摇鼗击小鼓...
乐舞百戏类画像石是汉代乐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鼗鼓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汉画像中鼗鼓的乐用范围包含仪式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乐舞百戏等,在其艺术表现中,演奏的方式有单独演奏、摇鼗吹排箫、摇鼗击小鼓等,演奏的姿势有跽坐式、站立式等,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体系,反映出鼗鼓作为汉代社会乐舞文化生活中一种较为普及性乐器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画像石
画像砖
鼗
鼓
演奏形式
功能
原文传递
汉画艺术中的鼗鼓舞形象
被引量:
2
13
作者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共13页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声相映舞成辉,性...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声相映舞成辉,性相近、礼仪强的特点;与巾舞盘鼓舞有世俗礼俗特征明显,华丽激越端庄幽默一体的特征;与倒立舞的合作呈现出动与静、力与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鼗
鼓舞
节控
建鼓舞
巾舞
倒立
原文传递
说复手
14
作者
陇菲
《乐器》
2024年第8期24-27,共4页
自先秦弦鼗-秦汉子始,经过两千多年发展演变,琵琶,这个交融华夷文明的便携式弹拨乐器,已具有高度发达形态。现依据敦煌壁画等图像资料,说其系弦之复手。弦鸣乐器始祖乐弓,无特殊系弦装置,弦系弓之两端。待到以匏瓜为共鸣装置,则匏瓜与...
自先秦弦鼗-秦汉子始,经过两千多年发展演变,琵琶,这个交融华夷文明的便携式弹拨乐器,已具有高度发达形态。现依据敦煌壁画等图像资料,说其系弦之复手。弦鸣乐器始祖乐弓,无特殊系弦装置,弦系弓之两端。待到以匏瓜为共鸣装置,则匏瓜与琴弦一起系在弓杆中部或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子
弦鸣乐器
弓杆
敦煌壁画
图像资料
弦
鼗
共鸣
弹拨乐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周族氏铭文中的鼗鼓形态与鼗族
被引量:
7
15
作者
高晋南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7,共6页
一般认为鼗鼓(即近人俗称的"拨浪鼓")的图像始见于汉代画像石,其实商代青铜器族氏铭文中已经出现鼗鼓的形象。族氏铭文"庚()"字即是鼗鼓之象形,这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拨浪鼓图像,比汉代画像石早一千年左右。商周...
一般认为鼗鼓(即近人俗称的"拨浪鼓")的图像始见于汉代画像石,其实商代青铜器族氏铭文中已经出现鼗鼓的形象。族氏铭文"庚()"字即是鼗鼓之象形,这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拨浪鼓图像,比汉代画像石早一千年左右。商周时期的鼗鼓是大型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乐器,故鼗鼓图形被执掌鼗鼓演奏及相关礼仪活动的乐师家族视为本族的象征。商代以鼗鼓图形为族氏的鼗族曾与商王室联姻,掌管军事、册命等事务,地位十分显赫。随着商朝的灭亡,拥有精美礼器和悠久文化传统的鼗族急剧衰落,不知所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浪鼓
鼗
鼓
商周族氏铭文
原文传递
“弦鼗”一词的说明
被引量:
2
16
作者
张伯瑜
《中国音乐》
1985年第2期54-54,共1页
在晋博玄《琵琶赋》中有这样的记载:“杜挚以为,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这是在研究琵琶史中被广泛引用的一条史料(其准确程度暂且不说)。现人们在引用这一记载时存在两个问题:①断句问题。这段文字是傅玄用来说明杜...
在晋博玄《琵琶赋》中有这样的记载:“杜挚以为,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这是在研究琵琶史中被广泛引用的一条史料(其准确程度暂且不说)。现人们在引用这一记载时存在两个问题:①断句问题。这段文字是傅玄用来说明杜挚的观点的。是说杜挚认为琵琶是因修长城而得,所以,第一句应断在“以为”之后,即:“杜挚以为,嬴秦之末……”而现有些人把第一句断在“杜挚”之后,为“杜挚,以为嬴秦之末……”(见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百三十页)。这在文法上是不通的。②动、名词问题。现人们大多把“百姓弦鼗而鼓之”中“弦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弦
鼗
琵琶史
“以为”
杨荫浏
名词
文字
文法
宾语前置
长城
原文传递
弦鼗声声吟 古韵传今宵——中国三弦音乐会
17
作者
赵一鸣
《音乐生活》
2016年第9期41-42,共2页
2016年6月3日,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弦鼗吟”中国三弦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吸引了大量三弦及民乐爱好者前来观看。为我们展示高超三弦琴艺的演奏家均师从于中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理...
2016年6月3日,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弦鼗吟”中国三弦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吸引了大量三弦及民乐爱好者前来观看。为我们展示高超三弦琴艺的演奏家均师从于中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谈龙建教授。其中,张柳萌为中央音乐学院三弦专业讲师、三弦演奏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谈龙建
沈阳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文化
古韵
交流展
天津音乐学院
江南丝竹音乐
中国音乐
原文传递
论琵琶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18
作者
达欣
《剧影月报》
2023年第6期56-57,共2页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它是由弦鼗为雏形发展变化而来。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器乐,琵琶自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后,便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它是由弦鼗为雏形发展变化而来。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器乐,琵琶自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后,便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奏方式
戏曲伴奏
琵琶演奏技巧
弦
鼗
璀璨文化
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浓墨重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的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晓娟
戴莹
《音乐探索》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于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并形成了专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以及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两大焦点的争鸣。胡琴"中国起源说"与胡琴"西方传入说"是关于中...
关于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并形成了专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以及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两大焦点的争鸣。胡琴"中国起源说"与胡琴"西方传入说"是关于中国胡琴起源地的两大观点,而胡琴"中国起源说"又有胡琴"汉族起源说"与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的分歧。另外,关于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学者们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中国胡琴起源于弹弦乐器,而且基本上倾向于"弦鼗说";另一方则坚持中国胡琴起源于击弦乐器,且大部分观点支持"筑说"。对这些学术成果、观点进行研究、总结,旨在较系统、完整地呈现该专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仍未解决的问题,以推动该专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胡琴
学术争鸣
奚琴
弦
鼗
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琵琶
被引量:
1
20
作者
林石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3,17,共5页
一、琵琶发展的历史概况根据历史记载,秦筑长城,各地百姓聚在一起,工作之余,在鼗鼓上架弦弹奏,称作“弦鼗”。后来逐渐成为直项琵琶,我们称它“秦琵琶”.汉代时直项琵琶的音箱有圆形的,梨形的、瓢形的等;音箱的面,有木质的,有蒙皮的;轸...
一、琵琶发展的历史概况根据历史记载,秦筑长城,各地百姓聚在一起,工作之余,在鼗鼓上架弦弹奏,称作“弦鼗”。后来逐渐成为直项琵琶,我们称它“秦琵琶”.汉代时直项琵琶的音箱有圆形的,梨形的、瓢形的等;音箱的面,有木质的,有蒙皮的;轸轴有四个、二个、三个、五个、六个、八个的等等;复手的式样、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
鼗
鼗
鼓
《十面埋伏》
崇明派
曹僧奴
音柱
演奏效果
梨形
郁轮袍
传统乐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鼗鼓形制与作用刍议
1
作者
郑思诗
机构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摘
作为一种节奏乐器,鼗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规律。无论在宫廷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中,鼗鼓在自身或在与其他乐器的组合中,都展现出它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分析传统文献中对鼗鼓的记载,考察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曾有过的不同形制,以及曾经具备的多项功能。
关键词
鼗
鼓
播
鼗
鞉
鞀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3
2
作者
高文
机构
四川省文化厅
出处
《四川文物》
1998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秦琵琶
弦
鼗
画像砖墓
竹林七贤
彭州市
三弦
壁画墓
共鸣箱
嘉峪关
多民族融合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弦鼗”与“弦鼗之制”——对先唐中原琵琶史的还原阐释
3
作者
范子烨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项目(2024CCXZ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鼗从三代开始进入礼乐系统。所谓“弦鼗”,最初的意义是在鼗上加弦,表现了魏晋时期国人对这种外来的鲁特属抱弹乐器的认识,至唐代弦鼗则成为一个专有的乐器名称。一切音乐史,都是精神史;一切精神史,都是思想史。本文所论“弦鼗”问题,实际是从精神史和思想史的层面审视唐前琵琶史,由此而驱除了从古至今的纯粹乐器学层面阐释的种种分歧与困惑。“弦鼗”作为表述乐器之语,具有“单纯之深刻与深刻之单纯”的文化意味,它为前人的“格义”学说提供了又一个鲜活的例证。就中原和西域的音乐交流史而言,“弦鼗”乃是中原抱弹乐器的滥觞。在“胡人弦鼗之制”的实践历程中,“弦鼗”经历了以仿制为核心的秦琵琶阶段,以阴阳五行定制为核心的汉琵琶阶段和在汉文化观念驱动下的以五音十二律音阶表达为核心的魏晋琵琶即阮咸琵琶阶段。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原士人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而完美的鲁特属抱弹乐器,这就是阮咸琵琶,华夏音乐史的华彩乐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由此,积淀着秦风汉韵,浸染着魏晋品格的阮咸琵琶,广传于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远至东瀛,近抵西域,一代风流美器之芳踪,留下了永恒的文化记忆。
关键词
鼗
“弦
鼗
”
“弦
鼗
之制”
阮咸琵琶
格义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论汉唐图像中的弦鼗类乐器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鑫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北方音乐》
2013年第11期133-133,共1页
文摘
摘要:弦鼗类乐器是我国汉唐时代十分繁盛和普及的民族乐器,但史料文献中仅有简要记载,详细情况鲜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典籍史料、研究文献和考古发现图像资料的系统梳理,从其形制和演奏方法等对弦鼗、汉琵琶、阮成进行研究归类为弦鼗类乐器。
关键词
弦
鼗
汉琵琶
阮咸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8
5
作者
高文
机构
四川省文物局
出处
《音乐探索》
1998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秦琵琶
弦
鼗
画像砖墓
竹林七贤
三弦
壁画墓
彭州市
多民族融合
阮咸
四川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弦鼗的演变与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发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陆晓彤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4期25-29,163,共6页
文摘
汉族弹弦乐器定型与定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梳理由秦末至南宋涉乐史料,以"弦鼗"一词的含义变迁入手,探索宋代以前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形制流变过程与承续关系,指出鼗与三弦的形制共性、阮咸的传承无序、两种起源说所传达的同类乐器分流信息、唐宋文献记载混淆等问题,力图还原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在由晋至宋这一段发展关键期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弦
鼗
秦汉子
阮
三弦
Keywords
xian tao
ruan
san xian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永清
机构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第12X期49-50,共2页
文摘
2013年6月~1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航空港区冢刘墓群进行了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汉代及晋唐时期墓葬150座。其中,2013ZZM9保存状况较好,为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人骨1具以及陶圜底罐、陶钵及铜带钩各1件。[1]根据M9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判断,墓葬时代属战国晚期。
关键词
弦
鼗
铜带钩
竖穴墓
考古发掘
战国晚期
墓群
唐时期
圜底罐
陶钵
人骨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弹拨乐器流变考——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弦鼗图像为依据
被引量:
6
8
作者
朱晓峰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8,160,共1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展示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3BAH40F020)
文摘
综观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研究史,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考证,历来就有国内学者所持"华夏固有说"与日本学者"外来说"各抒己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千年政治文化的错综复杂、文献记载相对匮乏以及弹拨乐器极少传世的客观事实所导致的。所以,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弦鼗图像为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鼗、弦鼗、秦汉子、阮咸和三弦等弹拨乐器继续加以考证,分析文献中相关弹拨乐器的记载,对从鼗到弦鼗再到秦汉子的发展过程进行推论,并对阮咸在历史中的名称以及目前三弦研究中暴露的问题做了相应探讨,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理清琵琶类弹拨乐器的发展史。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鼗
弦
鼗
秦汉子
阮咸
三弦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鼗
9
作者
汤思雨
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
出处
《大观(论坛)》
2021年第2期7-9,共3页
文摘
汉代的鼗,主要呈现为一柄一鼓,形制较为小巧,表演形态为手持播奏。鼗发展至汉代,不再仅用于祭祀、宫廷仪礼、军事、出行仪仗等雅乐场合,在贵族豪门的宴饮娱乐、世俗场合的舞台表演中,鼗的身影也屡见不鲜。汉代的鼗,不仅实现了运用场合上的“雅俗”兼具,还与舞蹈、杂技融合,成为这两门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实用道具。现如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中,丰富的鼗形象,即可证明这一观点。文章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把汉代画像砖石中的鼗形象分为鼗乐、鼗戏、鼗舞、鼗舞戏四类,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汉代鼗之奥秘。
关键词
鼗
鼗
乐
鼗
舞
汉画像砖石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
被引量:
12
10
作者
郑祖襄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6,共9页
文摘
弦鼗,是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乐器,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从古代到今天,始终是一个尚未清楚的问题。与此息息相关是,圆形音箱琵琶是出于弦鼗还是外来乐器,也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看法。本文以列出基本文献史料、归纳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对弦鼗研究的争议作进一步的辩析。
关键词
弦
鼗
琵琶
阮咸
奚琴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汉画鼗鼓舞形态变迁考
被引量:
3
11
作者
季伟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中心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1,共5页
基金
教育部课题<汉代古琴的图像学研究>(项目编号:13YJA760020)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原汉代百戏(杂技)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142400411202)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南阳汉代画像石与汉代乐舞表演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417)成果之一
文摘
汉画中的鼗鼓舞表演形态多样,本文以图像结合文献的考据方式探讨、论述鼗鼓舞的形态演变,认为鼗鼓的导乐、节乐、终乐的功能,形成了以鼗鼓等节乐的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中手戏杂技与舞蹈的融合,以乐器为道具的舞蹈形态及持鼗而舞的有声形态等形成了汉代百戏的综合表演形态;汉画鼗鼓舞的祈福、禳灾、辟邪、交通人神等功用,形成以鼗导乐的巫舞的演变形态。
关键词
汉画
鼗
鼓舞
形态
巫乐
Keywords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Tao Drum Dance
morphology
witch music
分类号
J720.9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被引量:
2
12
作者
郭学智
机构
黄淮学院讲师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文摘
乐舞百戏类画像石是汉代乐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鼗鼓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汉画像中鼗鼓的乐用范围包含仪式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乐舞百戏等,在其艺术表现中,演奏的方式有单独演奏、摇鼗吹排箫、摇鼗击小鼓等,演奏的姿势有跽坐式、站立式等,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体系,反映出鼗鼓作为汉代社会乐舞文化生活中一种较为普及性乐器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
南阳
画像石
画像砖
鼗
鼓
演奏形式
功能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画艺术中的鼗鼓舞形象
被引量:
2
13
作者
季伟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中心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共13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课题"中原汉代百戏(杂技)的研究与应用"(编号:15112)
南阳师范学院课题"汉画中的百戏(杂技)研究"(编号:STP2016028)成果之一
文摘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声相映舞成辉,性相近、礼仪强的特点;与巾舞盘鼓舞有世俗礼俗特征明显,华丽激越端庄幽默一体的特征;与倒立舞的合作呈现出动与静、力与美的特点。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鼗
鼓舞
节控
建鼓舞
巾舞
倒立
Keywords
carving stones of Han Dynasty
Tao Drum Dance
beat control
Jian Drum Dance
Jin Dance
分类号
J709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说复手
14
作者
陇菲
机构
不详
出处
《乐器》
2024年第8期24-27,共4页
文摘
自先秦弦鼗-秦汉子始,经过两千多年发展演变,琵琶,这个交融华夷文明的便携式弹拨乐器,已具有高度发达形态。现依据敦煌壁画等图像资料,说其系弦之复手。弦鸣乐器始祖乐弓,无特殊系弦装置,弦系弓之两端。待到以匏瓜为共鸣装置,则匏瓜与琴弦一起系在弓杆中部或一端。
关键词
秦汉子
弦鸣乐器
弓杆
敦煌壁画
图像资料
弦
鼗
共鸣
弹拨乐器
分类号
J632.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周族氏铭文中的鼗鼓形态与鼗族
被引量:
7
15
作者
高晋南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摘
一般认为鼗鼓(即近人俗称的"拨浪鼓")的图像始见于汉代画像石,其实商代青铜器族氏铭文中已经出现鼗鼓的形象。族氏铭文"庚()"字即是鼗鼓之象形,这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拨浪鼓图像,比汉代画像石早一千年左右。商周时期的鼗鼓是大型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乐器,故鼗鼓图形被执掌鼗鼓演奏及相关礼仪活动的乐师家族视为本族的象征。商代以鼗鼓图形为族氏的鼗族曾与商王室联姻,掌管军事、册命等事务,地位十分显赫。随着商朝的灭亡,拥有精美礼器和悠久文化传统的鼗族急剧衰落,不知所终。
关键词
拨浪鼓
鼗
鼓
商周族氏铭文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弦鼗”一词的说明
被引量:
2
16
作者
张伯瑜
出处
《中国音乐》
1985年第2期54-54,共1页
文摘
在晋博玄《琵琶赋》中有这样的记载:“杜挚以为,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这是在研究琵琶史中被广泛引用的一条史料(其准确程度暂且不说)。现人们在引用这一记载时存在两个问题:①断句问题。这段文字是傅玄用来说明杜挚的观点的。是说杜挚认为琵琶是因修长城而得,所以,第一句应断在“以为”之后,即:“杜挚以为,嬴秦之末……”而现有些人把第一句断在“杜挚”之后,为“杜挚,以为嬴秦之末……”(见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百三十页)。这在文法上是不通的。②动、名词问题。现人们大多把“百姓弦鼗而鼓之”中“弦鼗”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弦
鼗
琵琶史
“以为”
杨荫浏
名词
文字
文法
宾语前置
长城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弦鼗声声吟 古韵传今宵——中国三弦音乐会
17
作者
赵一鸣
出处
《音乐生活》
2016年第9期41-42,共2页
文摘
2016年6月3日,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弦鼗吟”中国三弦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吸引了大量三弦及民乐爱好者前来观看。为我们展示高超三弦琴艺的演奏家均师从于中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谈龙建教授。其中,张柳萌为中央音乐学院三弦专业讲师、三弦演奏家、
关键词
弦
鼗
谈龙建
沈阳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文化
古韵
交流展
天津音乐学院
江南丝竹音乐
中国音乐
分类号
J632.34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琵琶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18
作者
达欣
机构
不详
出处
《剧影月报》
2023年第6期56-57,共2页
文摘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它是由弦鼗为雏形发展变化而来。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器乐,琵琶自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后,便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关键词
演奏方式
戏曲伴奏
琵琶演奏技巧
弦
鼗
璀璨文化
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浓墨重彩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的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晓娟
戴莹
机构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福州大学
出处
《音乐探索》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基金
201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二胡艺术理论研究六十年(1949-2009)”(JA12061S)
文摘
关于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并形成了专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以及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两大焦点的争鸣。胡琴"中国起源说"与胡琴"西方传入说"是关于中国胡琴起源地的两大观点,而胡琴"中国起源说"又有胡琴"汉族起源说"与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的分歧。另外,关于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学者们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中国胡琴起源于弹弦乐器,而且基本上倾向于"弦鼗说";另一方则坚持中国胡琴起源于击弦乐器,且大部分观点支持"筑说"。对这些学术成果、观点进行研究、总结,旨在较系统、完整地呈现该专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仍未解决的问题,以推动该专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胡琴
学术争鸣
奚琴
弦
鼗
筑
分类号
J632.2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琵琶
被引量:
1
20
作者
林石城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3,17,共5页
文摘
一、琵琶发展的历史概况根据历史记载,秦筑长城,各地百姓聚在一起,工作之余,在鼗鼓上架弦弹奏,称作“弦鼗”。后来逐渐成为直项琵琶,我们称它“秦琵琶”.汉代时直项琵琶的音箱有圆形的,梨形的、瓢形的等;音箱的面,有木质的,有蒙皮的;轸轴有四个、二个、三个、五个、六个、八个的等等;复手的式样、大小、
关键词
弦
鼗
鼗
鼓
《十面埋伏》
崇明派
曹僧奴
音柱
演奏效果
梨形
郁轮袍
传统乐曲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鼗鼓形制与作用刍议
郑思诗
《艺术评鉴》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高文
《四川文物》
199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弦鼗”与“弦鼗之制”——对先唐中原琵琶史的还原阐释
范子烨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浅论汉唐图像中的弦鼗类乐器
董鑫
《北方音乐》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高文
《音乐探索》
199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弦鼗的演变与汉族琉特类弹弦乐器的发展
陆晓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我国最早的弦鼗图像”
张永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弹拨乐器流变考——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弦鼗图像为依据
朱晓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9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鼗
汤思雨
《大观(论坛)》
2021
0
原文传递
10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2
原文传递
11
汉画鼗鼓舞形态变迁考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12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郭学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13
汉画艺术中的鼗鼓舞形象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14
说复手
陇菲
《乐器》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商周族氏铭文中的鼗鼓形态与鼗族
高晋南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16
“弦鼗”一词的说明
张伯瑜
《中国音乐》
1985
2
原文传递
17
弦鼗声声吟 古韵传今宵——中国三弦音乐会
赵一鸣
《音乐生活》
2016
0
原文传递
18
论琵琶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达欣
《剧影月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当代的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
张晓娟
戴莹
《音乐探索》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琵琶
林石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