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高密度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成 韩建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5,共6页
以鼠李糖乳杆菌(ATTC 531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筛选优化基础培养基:12%脱脂乳粉、10%的葡萄糖、1%的酵母粉、2%的酪蛋白水解物、0.15%的吐温80。10 L自动发酵罐补料高密度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浓度低于4 g.L-1时补加葡萄... 以鼠李糖乳杆菌(ATTC 531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筛选优化基础培养基:12%脱脂乳粉、10%的葡萄糖、1%的酵母粉、2%的酪蛋白水解物、0.15%的吐温80。10 L自动发酵罐补料高密度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浓度低于4 g.L-1时补加葡萄糖,使罐内葡萄糖浓度稳定在4~6 g.L-1之间,在此条件下发酵20 h,最大活菌数可达到3.75×1010cfu.mL-1,而发酵罐分批培养最大活菌浓度仅为3.8×109cfu.mL-1,前者比后者提高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attc 53103) 高密度 发酵罐 补料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ATTC 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光伟 韩建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85,共5页
试验对鼠李糖乳杆菌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分特性。该细菌素抑菌广谱,... 试验对鼠李糖乳杆菌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分特性。该细菌素抑菌广谱,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热(121℃,30min)和pH值(pH2.0~10.0)稳定,可被多种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α-糜蛋白酶和蛋白酶K失活,不能被过氧化氢酶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aTrc 53103) 细菌素 特性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
3
作者 吴光伟 韩建春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40,124,共6页
对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该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 对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该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分特性。该细菌素抑菌广谱,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热(121℃,30min)和pH值(pH2.010.0)稳定,可被多种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α-糜蛋白酶和蛋白酶K失活,不能被过氧化氢酶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attc53103) 细菌素 特性
下载PDF
LGG预防油/脂致小鼠肥胖及调控肠道菌群作用
4
作者 段亮亮 张世玉 +3 位作者 徐守竹 张维敏 张文敏 商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6,共12页
选用玉米油(油)与猪油(脂)探究不同油脂导致BALB/c小鼠肥胖的差异,分析鼠李糖乳杆菌(ATCC 53103,LGG)对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50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5组,普通饲料的正常组(CT)、猪油高脂饲料组(S)、玉米油高脂饲料组... 选用玉米油(油)与猪油(脂)探究不同油脂导致BALB/c小鼠肥胖的差异,分析鼠李糖乳杆菌(ATCC 53103,LGG)对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50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5组,普通饲料的正常组(CT)、猪油高脂饲料组(S)、玉米油高脂饲料组(P)、猪油高脂饲料+LGG灌胃组(SL)、玉米油高脂饲料+LGG灌胃组(PL)。喂养8周,进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猪油比玉米油更易引起小鼠肥胖及肠道菌群紊乱。S组小鼠体质量(41.42±2.30) g,体质量指数(BMI,4.24kg/m^(2)±0.26 kg/m^(2))、Lee’s指数(351.44±9.06)、脂肪系数(118.87±3.91) mg/g、血清总甘油三脂(TG,0.81 mmol/L±0.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29 mmol/L±0.01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42 U/L±0.95 U/L)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64.65 U/L±9.35 U/L)均高于P组(P<0.05),而P组仅肝脏指数(51.07±1.35) mg/g高于S组(47.32 mg/g±1.93 mg/g,P<0.05)。小鼠肠道菌群差异菌种中,S组拟杆菌门(8.69±4.68)%和CF231(0.31±0.19)%相对丰度降低,别样棒菌属相对丰度(2.19±1.47)%升高,且F/B值(9.15±1.19)高于P组(4.25±0.57,P<0.05);而P组仅链球菌属丰度(14.41±6.37)%略高于S组(4.91±2.23)%。另一方面,LGG干预对猪油引起的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及肠道菌群紊乱的调控作用更为有效。SL组小鼠体质量(34.53±1.53) g、脂肪系数(26.10±2.51) mg/g均低于PL组(37.69 g±2.41 g,65.88 mg/g±1.98 mg/g,P<0.05),且SL组中LGG上调拟杆菌属的效果较为显著(P<0.05)。PL组中LGG虽下调厚壁菌门显著(P<0.05),但不能调控脱铁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结论:猪油比玉米油更易引起肥胖,LGG对其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BALB/C小鼠 肥胖 鼠李糖杆菌ATCC53103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