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PCR检测鼠源性成分的定性方法验证
1
作者 张从党 王均华 +2 位作者 王亚平 张维益 包静云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本文探讨了GB/T 38164—2019《常见畜禽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在肉类食品源性成分检测中鼠源性成分检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旨在为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验证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GB/T 38164—2019的实验方法对大鼠具有较... 本文探讨了GB/T 38164—2019《常见畜禽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在肉类食品源性成分检测中鼠源性成分检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旨在为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验证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GB/T 38164—2019的实验方法对大鼠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肉类食品中的大鼠鼠源性成分。然而,该标准方法在检测肉类食品中的鼠源性成分时,不具有适用性,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 38164—2019 鼠源性成分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李奎 陆明 +2 位作者 蒋栋毅 赵广华 王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 目的:探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18μg/d,共用28d。所有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高压氧(HBO)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FDS)、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FDS均有下降,FMA均有改善,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mNGF联合HBO治疗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能更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高压氧 颅脑外伤 偏瘫
下载PDF
主要鼠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与鼠的防控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光华 姜志宽 +1 位作者 丁凌云 王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9年第2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流行概况 鼠源性 防控 疾病
下载PDF
三个鼠源性肿瘤细胞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淑蓉 陈意生 魏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讨鼠源性肿瘤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程度或基因组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 14 5条RAPD引物对鼠源性Lewis肺癌、SCC891乳腺癌及B16黑色素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 1.5 %琼脂糖凝胶... 目的 探讨鼠源性肿瘤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程度或基因组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 14 5条RAPD引物对鼠源性Lewis肺癌、SCC891乳腺癌及B16黑色素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 1.5 %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照相。结果  14 5条引物绝大多数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多数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呈单态性 ,在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之间无差异。部分引物扩增出的DNA序列在肿瘤组织与其相应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 ,表现为多态性 ,即肿瘤组织与其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相比 ,出现带的缺失、增加、移动和强度变化。扩增Lewis肺癌的 10 5条引物中有 2 5条表现出多态性 ;扩增B16黑色素瘤的 10 5条引物中有 2 4条表现出多态性 ;扩增SCC891乳腺癌的 12 0条引物中有 18条表现出多态性。结论 RAPD扩增结果表明三个恶性度较高的瘤株 ,其基因组损伤程度亦较高 ,表现为基因拷贝数的增加或等位基因的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遗传改变 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鼠源性肿瘤细胞系
下载PDF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F(ab′)_(2)片段制备工艺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晓玲 米力 +1 位作者 陈志南 边惠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2期1533-1536,共4页
目的 制备符合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鼠源性 m Ab F(ab′) 2 片段 .方法 采用胃蛋白酶消化小鼠腹水抗体 ,疏水作用色谱法纯化 F(ab′) 2 片段的新工艺 ,替代原有的木瓜蛋白酶消化 Ig G,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的旧工艺 .结果 新工艺所制备... 目的 制备符合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鼠源性 m Ab F(ab′) 2 片段 .方法 采用胃蛋白酶消化小鼠腹水抗体 ,疏水作用色谱法纯化 F(ab′) 2 片段的新工艺 ,替代原有的木瓜蛋白酶消化 Ig G,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的旧工艺 .结果 新工艺所制备的 F(ab′) 2 片段经 SDS- PAGE检测纯度达 98%以上 ,ABC免疫组化法测定免疫活性为 1∶ 80 0 0 ,回收率大于 5 0 % ,核酸含量及热原均合格 ,整个工艺流程可在 48h内完成 .结论 新工艺制备人用鼠源性 m Ab F(ab′) 2 片段更简便高效、安全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F(ab′)_(2)片段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鼠痘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鼠源性生物制品检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付瑞 岳秉飞 贺争鸣 《实验动物科学》 2012年第3期12-14,1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鼠痘病毒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鼠源性生物制品的检测。方法根据鼠痘病毒基因组序列中保守的crmD片段设计一对引物,建立鼠痘病毒PCR检测方法;人工感染20只小鼠,对其肝、脾、肾、脚掌及血液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提取鼠源性生... 目的建立小鼠鼠痘病毒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鼠源性生物制品的检测。方法根据鼠痘病毒基因组序列中保守的crmD片段设计一对引物,建立鼠痘病毒PCR检测方法;人工感染20只小鼠,对其肝、脾、肾、脚掌及血液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提取鼠源性生物制品中DNA,采用该方法检测其是否存在鼠痘病毒。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稀释至10-5感染鼠痘病毒的细胞,在BHK21细胞和牛痘病毒中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该方法可检测出人工感染小鼠不同组织中病毒DNA;在鼠源性生物制品中未检测出鼠痘病毒DNA。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应用于染病动物组织及鼠源性生物制品中鼠痘病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痘病毒 鼠源性生物制品 PCR
下载PDF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乙脑患者体内动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庆生 马文煜 +1 位作者 姜绍谆 于碧云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5年第1期10-12,共3页
15名西安地区乙脑患者,平均年龄3岁.在患者志愿接受鼠源性MCAb治疗,以及McAb制剂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制备的前提下,静脉一次给予5mg鼠源性乙脑McAb。于给药后当时、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来血,测... 15名西安地区乙脑患者,平均年龄3岁.在患者志愿接受鼠源性MCAb治疗,以及McAb制剂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制备的前提下,静脉一次给予5mg鼠源性乙脑McAb。于给药后当时、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来血,测其MCAb浓度和有无抗鼠IgG抗体产生。结果显示给药后当时血中McAb浓度为1μg/ml,血中浓度半衰期为4天;到第10天体内McAb为0.01μg/ml。15例患者中有2例在第7天产生抗抗体,1例在第10天,1例在第14天测到抗抗体.其余11例在第14天仍未测到抗抗体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鼠源性 单克隆抗体 日本脑炎
下载PDF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性疾病实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5-69,共5页
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鼠源性McAb有可能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特异而有效的治疗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病毒的直接中和而抑制感染,也可通过介导机体的CDC和/或ADCC效应而发挥作用。在将鼠源性McAb普遍应... 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鼠源性McAb有可能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特异而有效的治疗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病毒的直接中和而抑制感染,也可通过介导机体的CDC和/或ADCC效应而发挥作用。在将鼠源性McAb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前,尚需对其药代动力学及其可能的副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 病毒 治疗
下载PDF
3个鼠源性肿瘤线粒体DNA编码区基因RFLP分析
9
作者 戴纪刚 魏泓 +1 位作者 闵家新 张国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674-1675,1678,共3页
目的 了解线粒体DNA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LA795、CT2 6和SCC891等 3个肿瘤细胞系mtDNA编码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 mtDNA编码区的tRNAMet+Glu +Ⅰle及NDI基因核酸片段经Hae... 目的 了解线粒体DNA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LA795、CT2 6和SCC891等 3个肿瘤细胞系mtDNA编码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 mtDNA编码区的tRNAMet+Glu +Ⅰle及NDI基因核酸片段经HaeⅢ等 16种内切酶消化后 ,这些肿瘤细胞系表现出完全相同的酶切图谱 ,其酶切格局及酶切片段大小完全相同。结论 本组肿瘤细胞系mtDNA编码区基因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肿瘤 线粒体DNA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
下载PDF
卡介苗对鼠源性巨噬细胞株释放一氧化氮和IFN-γ的影响
10
作者 华树成 许力军 曾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观察卡介苗 ( BCG)对鼠源性巨噬细胞株 RAW2 64释放的诱导型一氧化氮 ( NO)合成酶 ( i NOS)及γ干扰素 ( 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鼠源性巨噬细胞株 RAW2 64培养液中加入BCG,Griess检测法测定 NO释放量 ,半定量 RT- PCR法检测... 目的 :观察卡介苗 ( BCG)对鼠源性巨噬细胞株 RAW2 64释放的诱导型一氧化氮 ( NO)合成酶 ( i NOS)及γ干扰素 ( 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鼠源性巨噬细胞株 RAW2 64培养液中加入BCG,Griess检测法测定 NO释放量 ,半定量 RT- PCR法检测 i NOS及 IFN-γ的表达。结果 :BCG添加后使巨噬细胞 NO产生量增加 ,IFN-γ、i NOS的 m RNA表达增强。结论 :在巨噬细胞吞噬、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时 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巨噬细胞株 一氧化氮 卡介苗 IFN-Γ 结核病
下载PDF
鼠源性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单克隆荧光抗体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路蔓 龙敏 +3 位作者 刘冲 陈曦 王琛 张惠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9-290,293,共3页
目的应用鼠源性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中的AEG-1表达;用鼠源性抗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与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共孵... 目的应用鼠源性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中的AEG-1表达;用鼠源性抗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与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共孵育,同时采用良性病变的浆膜腔积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恶性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中AEG-1表达呈阳性,而良性病变的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中AEG-1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同时鼠源性抗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直接标记脱落细胞的结果与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鼠源性抗AEG-1单克隆荧光抗体为浆膜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鉴定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单克隆抗体 荧光标记 浆膜腔积液
下载PDF
鼠源性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和鉴定
12
作者 陈代雄 陈新宇 詹希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85-87,共3页
构建鼠源性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文库 ,以探索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方法。用文库构建试剂盒 ,以感染小鼠脾脏为材料 ,建立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文库 ,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 1 ... 构建鼠源性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文库 ,以探索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方法。用文库构建试剂盒 ,以感染小鼠脾脏为材料 ,建立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文库 ,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 1 .0 7× 1 0 6 ;从抗体库随机挑取的 72个克隆中最终筛选到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阳性克隆 2个。 SDS-PAGE和 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 :两个克隆表达的单链抗体大小均为 3 .1万 ,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构建 筛选 鉴定 血吸虫病
下载PDF
人用单克隆抗体某些鼠源性病毒探针的初步建立和应用
13
作者 吴惠英 沈龙娟 +3 位作者 孙光 刘佐民 卫礼 黎耘 《实验动物科学》 1991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报导了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鼠肝炎(MHV)、鼠痘(Ectro)全基因组核酸探针来检测人用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病毒的初步应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鸡胚绒毛尿囊膜感染试验(CAM),病理包涵体检查。结果是探针法与IFA法均能检测MHV。Ectro... 本文报导了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鼠肝炎(MHV)、鼠痘(Ectro)全基因组核酸探针来检测人用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病毒的初步应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鸡胚绒毛尿囊膜感染试验(CAM),病理包涵体检查。结果是探针法与IFA法均能检测MHV。Ectro通过上述试验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用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病毒 光敏生物素 核酸探针
下载PDF
鼠源性血管抑素angiostatinc DNA转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影响
14
作者 吴静 张德新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鼠源性血管抑素 血管形成 胃癌 胃癌细胞系SGC7901
下载PDF
人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中鼠源性病毒的检测
15
作者 吴惠英 贺争呜 +2 位作者 孙光 黎耘 沈龙娟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1年第2期59-59,共1页
加强对人用鼠源性McAb中的鼠源性病毒的检测,对加强McAb人体内应用的质量控制,促进体内应用单抗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按照我国目前制定的《人用鼠源性McAb生产和质量控制要点》(简称要点)的要求。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病毒
下载PDF
浅谈体内诊断和治疗用单抗制品中鼠源性病毒检测的重要性
16
作者 贺争鸣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4年第2期76-78,共3页
浅谈体内诊断和治疗用单抗制品中鼠源性病毒检测的重要性贺争鸣(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均质、高特异性抗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正在逐渐地应用于癌症及移植排斥... 浅谈体内诊断和治疗用单抗制品中鼠源性病毒检测的重要性贺争鸣(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均质、高特异性抗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正在逐渐地应用于癌症及移植排斥等疾病的体内诊断和治疗[1]。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病毒 检测
下载PDF
利用LAMP技术快速检测羊肉制品中的鼠源性成分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珍金 张璜 +6 位作者 石磊 叶蕾 蔡凯贤 颜栋林 韦涛 谢耐珍 陈小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2-327,共6页
为实现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鼠的线粒体基因(大鼠环氧化酶基因KP244683.1和小鼠的16S rRNA基因KY018919.1)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LAMP特异性引物,... 为实现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鼠的线粒体基因(大鼠环氧化酶基因KP244683.1和小鼠的16S rRNA基因KY018919.1)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LAMP反应体系。对混合模拟样品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评估,应用LAM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分别对市售羊肉制品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大鼠和小鼠的检出限分别为0.1%和0.5%,稳定性好,LAMP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市售实际样本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本实验建立的鼠源性成分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准确,为鼠肉掺假快速诊断和基层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作为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性成分 肉类掺假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线粒体基因 羊肉制品
下载PDF
鼠源性单抗C50体内应用后人抗鼠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大鹏 张梅颖 +6 位作者 徐光炜 牟阿平 韩燕 林保和 杨志 许小宝 张青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1-271,共1页
对接受放射性核素标记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C50作放射免疫显像(RII)或放射免疫治疗(RIT)的患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检测其外周血中人抗鼠抗体(HAMA),结合单抗应用剂量,分析 HAMA 产生的规律及相应的对策。资料与方法1.... 对接受放射性核素标记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C50作放射免疫显像(RII)或放射免疫治疗(RIT)的患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检测其外周血中人抗鼠抗体(HAMA),结合单抗应用剂量,分析 HAMA 产生的规律及相应的对策。资料与方法1.抗体及其核素标记。抗 CEA 单抗 C50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C50是鼠源性。对 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 抗原缺本
下载PDF
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朝元 庞海玲 +2 位作者 黄怀忠 杜军 李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58-961,965,共5页
目的:研究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8例,回顾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接受亚低温治疗的对照组38例,接受鼠源性... 目的:研究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8例,回顾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接受亚低温治疗的对照组38例,接受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入院后即刻、治疗2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神经损伤指标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激素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指标、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应激激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神经功能指标MBP、IMA、NSE含量低于对照组,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肽类神经递质VAP、Dny-A、NPY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Asp含量低于对照组,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RP、NF-κB、IL-1β含量以及应激激素AngⅡ、Cor、CRH、N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能够保护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脑功能,抑制全身炎症及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亚低温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鼠源性JEV—McAb的实验和临床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文煜 姜绍谆 《解放军医学情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JEV-McAb 鼠源性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