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科化石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元 秦大公 +3 位作者 金昌柱 潘文石 张颖奇 郑家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7,共15页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共有7属11种,包括了4个绝灭种,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龙骨洞的相关鼠类;古地磁的测...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共有7属11种,包括了4个绝灭种,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龙骨洞的相关鼠类;古地磁的测年结果为距今在120—160万年,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三合大洞鼠类除了个别广布型外均为东洋界成员,而且几乎都是树栖和半树栖以及林地生活的种类,与大哺乳动物反映的生态特征基本一致,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气候温暖炎热,森林茂盛的环境。三合大洞鼠类化石的研究填补了广西巨猿动物群缺少鼠类记载的空白,这对于探讨其生态环境将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崇左 三合巨猿大洞 早更新世中期 鼠科化石
下载PDF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的鼠科化石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元 金昌柱 +1 位作者 张颖奇 秦大公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16,共14页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遗址采集到1件具有现代智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下颌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啮齿类中的鼠科化石有锡金小鼠(Mus pahari)、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似德氏狨鼠(Hapalomys cf...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遗址采集到1件具有现代智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下颌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啮齿类中的鼠科化石有锡金小鼠(Mus pahari)、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似德氏狨鼠(Hapalomys cf.H.delacouri)、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gliroid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印度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毛鼠(Rattus losea)共8属11种。这种全部由当地或邻近地区现生种类构成的组合显然比当地早更新世的三合大洞和川黔地区中更新世歌乐山期的鼠类组合进步,而与广西田东雾云洞的鼠类组合相似,其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与不平衡铀系法得到的测年结果(距今约11万年)相吻合。智人洞鼠科动物的组合明显具有东洋界热带-亚热带动物群的特点,其中林灌和草地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当时的森林面积可能减少、林灌和草地面积可能增加,反映出当时的气候相对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崇左 木榄山智人洞 晚更新世早期 鼠科化石
下载PDF
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早更新世的鼠科化石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元 秦大公 +1 位作者 严亚玲 金昌柱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1-571,共11页
最近在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采集到大量步氏巨猿、猩猩、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及伴生的属种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化石点小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群体——鼠科化石:似锡金小鼠(Mus cf.M.pahari)、似大林姬鼠(Apodemus cf.A.pe... 最近在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采集到大量步氏巨猿、猩猩、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及伴生的属种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化石点小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群体——鼠科化石:似锡金小鼠(Mus cf.M.pahari)、似大林姬鼠(Apodemus cf.A.peninsulae)、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狭齿狨鼠(Hapalomys angustidens)、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oides)和似始家鼠(Rattus cf.R.pristinus)共6属8种,其中包括了5个绝灭种。研究表明,泊岳山巨猿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同地区的三合大洞显得原始,而较相似于重庆巫山龙骨坡的相关鼠类,因此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这与古地磁的测年结果(距今约180万年)相吻合。泊岳山巨猿洞的鼠类大部分均为东洋界成员以及树栖、半树栖及林地生活的种类,反映当时的自然景观为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林灌环境。泊岳山巨猿洞鼠科化石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中小哺乳动物化石的记录,这对于探讨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将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崇左 早更新世 泊岳山巨猿洞 鼠科化石
下载PDF
重庆巫山玉米洞遗址晚更新世鼠科动物化石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少坤 庞丽波 +2 位作者 吴雁 胡鑫 魏光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3-818,共16页
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华南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晚更新世中-晚期的鼠科动物较为丰富,在层位上对应于MIS 4和MIS 2时期。形态学观察显示玉米洞的鼠科化石分别属于5属10种:笔... 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华南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晚更新世中-晚期的鼠科动物较为丰富,在层位上对应于MIS 4和MIS 2时期。形态学观察显示玉米洞的鼠科化石分别属于5属10种:笔尾树鼠(未定种)Chiropodomys sp.、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耳姬鼠A.latronum、小林姬鼠A.sylvaticus、郑氏攀鼠Vernaya zhengi、巨攀鼠V.giganta、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和高原白腹鼠N.excelsior。这一组合既显示了浓厚的华南色彩,也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即Chiropodomys sp.的出现和N.excelsior占据优势地位。鼠科化石的生境分析表指示了晚更新世中-晚期玉米洞遗址与现代类似但更为湿冷的森林或森林灌丛环境。玉米洞遗址鼠科化石的研究丰富了中国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小哺乳动物化石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洞遗址 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古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