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水土流失区地面鼠类的数量配置及季节变动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常文英 宁振东 +2 位作者 王庭林 邹波 王克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67-69,共3页
调查明确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地面鼠类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种类和数量组成 ,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数量分布特点 :长尾仓鼠、子午沙鼠和大仓鼠 3种害鼠分别为塬、沟、坡这三种地貌类型中的优势种 ;害鼠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植被和地貌类型中存在... 调查明确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地面鼠类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种类和数量组成 ,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数量分布特点 :长尾仓鼠、子午沙鼠和大仓鼠 3种害鼠分别为塬、沟、坡这三种地貌类型中的优势种 ;害鼠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植被和地貌类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密度季节性波动较大。本项研究为典型水土流失区害鼠综合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残塬沟壑区 鼠类 数量配置 季节变动规律
下载PDF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分布的季节性变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美琴 钟俊生 +2 位作者 葛珂珂 练青平 蒋日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的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77种,隶属于13目27科63属。各季节出现仔稚鱼种数分别... 为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的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77种,隶属于13目27科63属。各季节出现仔稚鱼种数分别为37、20、13和7种。仔稚鱼是以暖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按生态类型划分,河口性和淡水性种类为主,其次为海洋性种类,洄游性种类最少。根据优势度曲线可看出,夏季优势种最突出,秋季优势种最不明显。夏季与秋季的共有种最多,均为27种;冬季与春季,冬季与秋季间的共有种最少,均为11种。从数量分布来看,冬季仔稚鱼数量最少,且分布较分散,春季数量有明显增加,夏季数量达最大值,且分布趋于集中。在低盐和淡水的站位St.4、St.5、St.7和St.10,形成了以刀鲚为主要种类的仔稚鱼密集区,平均密度高达2 729尾/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季节性变动 长江口 碎波带
下载PDF
内蒙古正镶白旗典型草原鼠类组成及数量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维惠 侯希贤 +4 位作者 周延林 杨玉平 张跃星 薛小平 郎炳聚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8-82,共5页
1987-1992年5~9月,每月中下旬作者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草场和10000亩围栏草场上,利用直线法调查鼠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共调查16350个夹日,捕获鼠3486只,隶属3科6种;鼠类组成年度差异较大,1987和1988年围栏内外,布氏田鼠为优势... 1987-1992年5~9月,每月中下旬作者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草场和10000亩围栏草场上,利用直线法调查鼠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共调查16350个夹日,捕获鼠3486只,隶属3科6种;鼠类组成年度差异较大,1987和1988年围栏内外,布氏田鼠为优势种,在鼠类中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1988年之后该鼠显著减少,到1990、1992年每年仅能捕到1只。经过6年调查,鼠种组成发生了变化,由布氏田鼠为主的群落演替成以黑线毛足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主的群落;种群数量的季节和年度变化明显;文中就各种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鼠类组成 数量变动
下载PDF
湛江港1982至1990年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6期415-416,共2页
湛江港1983年11月荣获全国第二个“灭鼠先进港”,嗣后在媒介生物防制、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于1988年7月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我国南方第一个“卫生港”。现将本港九年来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 湛江港1983年11月荣获全国第二个“灭鼠先进港”,嗣后在媒介生物防制、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于1988年7月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我国南方第一个“卫生港”。现将本港九年来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小结如下: 一、鼠类数量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数量变动 种群组成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恩国 李宝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3-45,共3页
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动态模型研究汪恩国李宝福(浙江省临海市农技总站317000)(浙江省台州市植保站临海市地处浙中沿海,为双季稻3熟耕作地区。农田鼠害自80年代初期严重发生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占耕地面积80%以... 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动态模型研究汪恩国李宝福(浙江省临海市农技总站317000)(浙江省台州市植保站临海市地处浙中沿海,为双季稻3熟耕作地区。农田鼠害自80年代初期严重发生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占耕地面积80%以上[1、2],与病、虫、草害一起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鼠害 鼠类 种群 数量变动规律 动态模型
下载PDF
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恩国 李宝福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根据临海市1986~1995年10年农田鼠情系统监测记录,分析农田鼠类构成及其变化特征,阐述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规律及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建立3种种群动态模型,可反映全年1~12月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 本文根据临海市1986~1995年10年农田鼠情系统监测记录,分析农田鼠类构成及其变化特征,阐述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规律及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建立3种种群动态模型,可反映全年1~12月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作提前两个月的预报,回测吻合度达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种群数量 变动规律 动态模型 鼠害
下载PDF
厦门港鼠群结构、数量季节变动及种群演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沈达惠 吴志玲 +2 位作者 杨少熙 刘建萍 林礼聪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29-432,共4页
1986~1995年,厦门港区逐月对鼠群进行监测,其群落结构为臭+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共2目2科3属5种。4类生物小区的群落结构为:集装箱堆场和办公住宅区为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粮食仓库和杂货库为臭... 1986~1995年,厦门港区逐月对鼠群进行监测,其群落结构为臭+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共2目2科3属5种。4类生物小区的群落结构为:集装箱堆场和办公住宅区为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粮食仓库和杂货库为臭+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各类生物小区的捕获率差别较大,以办公和住宅区捕获率最高。1995年残存鼠数量变动呈"山"字形,以8~9月份最高,黄胸鼠和黄毛鼠捕获率均为零。10年来鼠群结构不断变化,群落优势种的演替趋势是:臭→褐家鼠→小家鼠→臭,并提出今后的主要防制对象与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鼠群结构 数量季节变动 种群演替
全文增补中
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谭业钰 欧扬 +3 位作者 欧汉标 陈伟 朱维康 莫冠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第2;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分别占36.36%和34.09%.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3.50%~4.85%),为常年基本稳定型.在不同类型场所中,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8.16%),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7.27%);垂直分布以地面层(6.04%)和地面上层(5.48%)鼠密度高.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0.72).结论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栖鼠 种群分布 变动 深圳市 分布格局 鼠类 季节性变化 数量变化规律 鼠形动物 鼠密度
下载PDF
长江三峡宜昌地带鼠类种群变动及生态学研究
9
作者 潘会明 史良才 李枝金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1年第3期19-21,共3页
通过10年鼠情监测,发现长江三峡宜昌地带野外和室内鼠密度的变动趋势不一致.野外鼠类种群变动较大,1983年为11.54%,1984年为24.49%,其它年份为4.11~7.03%;室内鼠类种群变动规律不明显,但其密度普遍高于野鼠.野外和室内鼠种有互相流窜现... 通过10年鼠情监测,发现长江三峡宜昌地带野外和室内鼠密度的变动趋势不一致.野外鼠类种群变动较大,1983年为11.54%,1984年为24.49%,其它年份为4.11~7.03%;室内鼠类种群变动规律不明显,但其密度普遍高于野鼠.野外和室内鼠种有互相流窜现象,但数量较少.室内优势鼠种是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野外优势鼠种是黄毛鼠和黑线姬鼠.室内外优势鼠种逐年交替更换,两者的繁殖情况和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种群 数量变动 生态学
下载PDF
全国部分城乡家鼠鼠情监测三年结果分析——Ⅲ.鼠密度的季节性变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镜辉 刘起勇 +1 位作者 杨庭祥 汪诚信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1-6,共6页
监测结果及其分析表明,城乡家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的波形基本相似,即城乡两种生态环境对家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无明显影响;三种家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虽有一些差异甚至特点,但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不足... 监测结果及其分析表明,城乡家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的波形基本相似,即城乡两种生态环境对家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无明显影响;三种家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虽有一些差异甚至特点,但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不足以成为互相区别的可靠标志;通过对褐家鼠和小家鼠的分析还表明,以动物地理区划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条件不是影响家鼠季节性数量变动的主要或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无明显关系存在。本文采用的“同步起伏分析法”,对于具有复杂波形的鼠类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的相似性分析,可获得明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防制 家鼠防制 鼠情监测 鼠密度 鼠类的季节性数量变动 同步起伏分析法
原文传递
大方县农田鼠类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文忠 龙贵兴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通过1997年1—12月对大方县农田鼠类调查及群众捕获的鼠类,初步鉴定该县有鼠类10种,隶属1目2科5属。耕作区优势种为高山姬鼠,住宅区优势种为福家鼠。一年中鼠类种数量出现6月、10月两个高峰期,优势种出现3—5月和8—9月两个繁殖高峰期... 通过1997年1—12月对大方县农田鼠类调查及群众捕获的鼠类,初步鉴定该县有鼠类10种,隶属1目2科5属。耕作区优势种为高山姬鼠,住宅区优势种为福家鼠。一年中鼠类种数量出现6月、10月两个高峰期,优势种出现3—5月和8—9月两个繁殖高峰期。在鼠类种群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四川短尾鼠种群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优势种 种群数量变动 繁殖特征
下载PDF
辽宁西北部野栖鼠类数量变动与群落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维贤 董树德 +1 位作者 初景奎 刘建新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本文论及的辽宁西北部,系指努鲁儿虎山脉北麓黄土丘陵台地及西辽河风沙草原地带,涉及建平、阜新、彰武、康平、昌图五县部分地区。本地区鼠种较多,有的是鼠传疾病贮存宿主,有的是农、林重要害鼠,为辽宁省鼠害严重地区。
关键词 野栖鼠类 数量变动 群落演替
原文传递
1982~1990年湛江港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珊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介绍了湛江港1982~1990年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探讨创建和巩固“无鼠害港”、“卫生港”九年来,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等被大量毒杀后,本港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的主要特征。褐家鼠种群组成百... 本文介绍了湛江港1982~1990年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探讨创建和巩固“无鼠害港”、“卫生港”九年来,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等被大量毒杀后,本港鼠类数量变动、种群组成变异与群落演替的主要特征。褐家鼠种群组成百分比明显减少,黄胸鼠和黄毛鼠也相应降低,板齿鼠已绝迹,而臭鼩鼱的组成比例较大幅度波动,尤其是小家鼠剧增。自1983~1989年一直是本港的优势种。作者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数量变动 种群组成变异 群落演替
原文传递
1978-2007年四川省开江县鼠类组成与数量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自远 刘成福 +2 位作者 崔连莹 吴文波 刘登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开江县家、野鼠的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情况,给鼠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野外和室内鼠密度和种群进行调查。结果野外鼠密度高峰在1989-1990年和1992-1993年,达18.85%~26.57%,一般稳定在4.21%~14.88%之间;室内鼠... 目的探讨开江县家、野鼠的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情况,给鼠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野外和室内鼠密度和种群进行调查。结果野外鼠密度高峰在1989-1990年和1992-1993年,达18.85%~26.57%,一般稳定在4.21%~14.88%之间;室内鼠密度高峰为1986年,达9.47%,其余年份在1.96%~7.26%之间,均较野外密度低。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51.59%)、四川短尾鼩(27.36%)和褐家鼠(18.68%),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64.32%)、小家鼠(26.58%)、四川短尾鼩(7.99%),但各年度优势种存在交替更换现象。结论野外鼠密度和种群变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室内密度和种群变动与常年开展灭鼠工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组成 种群数量变动 优势鼠种
原文传递
农田害鼠长期运动规律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恩国 徐建章 蒋尚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341-345,共5页
根据临海市1985—2004年农田鼠情监测情况,阐述了农田鼠类种群结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农田鼠类运行的四个阶段特征以及长期运动规律,创建了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Logistic模型:Y(t)=22.8818/(1+0.1038e0.2219X)、X={1,2,3,……,n}。提... 根据临海市1985—2004年农田鼠情监测情况,阐述了农田鼠类种群结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农田鼠类运行的四个阶段特征以及长期运动规律,创建了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Logistic模型:Y(t)=22.8818/(1+0.1038e0.2219X)、X={1,2,3,……,n}。提出了以农田生态调节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为重点、推广群众性测报防治为关键、改进药物灭鼠技术和因地制宜分类做好防治为保障的持续控制技术。2000—2004年推广应用面积8.04万hm2,将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将农田鼠害率持续控制在0.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害鼠 鼠类结构 种群数量 变动规律 动态模型 持续控制
下载PDF
鼠害及其控制的生态学基础
16
作者 杨荷芳 《环境保护》 CAS 1984年第6期5-6,共2页
我国140多种啮齿动物中,除少数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外,大多数属于危害种类。由于它们具有极大的生态可塑性,而且数量众多,致使患害所及既广又深。大量资料证明,其患害已波及农、林、牧、工交、卫生、国防等各个部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十... 我国140多种啮齿动物中,除少数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外,大多数属于危害种类。由于它们具有极大的生态可塑性,而且数量众多,致使患害所及既广又深。大量资料证明,其患害已波及农、林、牧、工交、卫生、国防等各个部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十分巨大。据1982年不完全估计,我国农业鼠害造成粮食损失达百亿斤,牧草损失达二千八百亿斤。国家每年用于灭鼠的投资,仅牧区灭鼠一项即达一千万元之多。另外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鼠方法 啮齿动物 动态规律 粮食损失 鼠类种群 生态可塑性 数量变动 经济价值 牧草损失 种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