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东缘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种间差异
1
作者 蒲强胜 王志成 +2 位作者 侯齐琪 张志明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1231,共11页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期和储食期)的鼠丘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与土壤、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均存在季节性差异;两个时期中,甘肃鼢鼠鼠丘高度、半径、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大于高原鼢鼠鼠丘(P<0.01);高原鼢鼠鼠丘密度显著高于甘肃鼢鼠鼠丘(P<0.05),且高原鼢鼠单只平均造丘数显著大于甘肃鼢鼠(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繁殖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植被盖度、莎草科地下生物量、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杂类草地下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高度相关;储食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草丛高度、莎草科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土壤容重与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造丘特征高度相关。可见除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的造丘方式不同之外,环境因子也与鼢鼠的造丘方式相关,且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共存 鼢鼠亚科 鼠丘特征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高寒草甸高原鼢鼠营养生态位特征
2
作者 周睿 王志鹏 +2 位作者 花立民 邹小玉 汪海波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37,共13页
【目的】分析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特征,了解动物所占据的营养层,揭示啮齿动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食物资源利用变化。【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碳氮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 【目的】分析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特征,了解动物所占据的营养层,揭示啮齿动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食物资源利用变化。【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碳氮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分析高原鼢鼠不同组织的食性信息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高原鼢鼠不同组织中同化的食物种类基本一致,但在食谱中的贡献率各有差异。地上部分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在血液(24.33%)、肌肉(19.63%)和毛发(14.00%)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地下部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在不同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66.01%,17.79%和10.72%。不同组织中同化食物种类和营养生态位宽度变化一致,在植物地上部分表现为血液(8种,1.742)<肌肉(10种,2.049)<毛发(13种,2.227)组织,植物地下部分为血液(5种,1.100)<肌肉(14种,2.370)<毛发(15种,2.469)组织,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血液组织(1.100)中的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肌肉(0.447)和毛发(0.566)组织。【结论】高原鼢鼠各组织代表的不同时间尺度的食性信息中,短期食性(血液组织)中同化物种数较少,生态位宽度较小。而在长期食谱(肌肉和毛发组织)中食物种类广泛,生态位宽度变大。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短期食性中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长期食性。鉴于高原鼢鼠的采食习性,建议在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区域,可以通过补播禾本科等优良牧草,降低高原鼢鼠优质食物在其栖息地植物群落中的比例,达到防治高原鼢鼠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鼢鼠 食性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标志重捕法的高原鼢鼠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新成 花立民 +1 位作者 叶国辉 楚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1-601,共11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每年5月和10月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存活率、补充量及体重,利用样方法调查各植物功能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并从中国气象数据中心获取同期气象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变化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存在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年际间高原鼢鼠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高于春季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春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变化与降雨量、极端温度和杂类草生物量关联程度较高,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构建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也为适时防控高原鼢鼠危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标志重捕 种群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草甸草原春季不同生境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的食性特征及差异研究
4
作者 韩婷婷 商正昊妮 +4 位作者 袁帅 陈凯 叶国辉 付和平 武晓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67-3175,共9页
研究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在牧草返青期不同生境的食性,不仅可以明确东北鼢鼠的食性选择及主要危害对象,还可为草地鼠害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样地1)、新巴尔虎左旗(样地2)、海... 研究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在牧草返青期不同生境的食性,不仅可以明确东北鼢鼠的食性选择及主要危害对象,还可为草地鼠害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样地1)、新巴尔虎左旗(样地2)、海拉尔(样地3)、鄂温克族自治旗(样地4)、牙克石(样地5)、额尔古纳(样地6)以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样地7)的草原区进行东北鼢鼠种群的食性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东北鼢鼠取食植物共包含34科150属203种,取食药用植物主要包括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川芎(Ligusticum scapiforme)、叉分蓼(Koenigia davisia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旋果蚊子草(Filipendula ulmaria)。不同生境的东北鼢鼠种群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巴尔虎左旗的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生境,而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生境(P<0.05)。植物的空间分布差异影响不同生境东北鼢鼠种群的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鼢鼠 不同生境 食物组成 DNA宏条形码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栖息地植物群落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叶国辉 楚彬 +3 位作者 张飞宇 华铣泽 唐庄生 花立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的】研究高原鼢鼠栖息地植物群落组成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物种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栖息的高寒草甸为对象,设置4个不同高原鼢鼠鼠丘密度干扰区,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研究高原鼢鼠栖息地植物群落组成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物种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栖息的高寒草甸为对象,设置4个不同高原鼢鼠鼠丘密度干扰区,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应用多元排序分析方法。【结果】高原鼢鼠干扰造成栖息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异不显著,但是增加了特有物种和总的物种数量。高原鼢鼠干扰降低了优势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的重要值,各干扰强度样地重要值累积对数模型拟合曲线达到显著水平(R2>0.95,P<0.01);随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重要值整体下降。同时,高原鼢鼠干扰显著增加了杂类草植物在群落中占比(F=4.30,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分别解释物种和功能类群空间分布变异的22.6%和54.8%(P<0.05),土壤温度、全氮和水分对群落物种分布的贡献率最高,分别占总解释效应21.28%、18.31%和16.25%。【结论】极重度高原鼢鼠干扰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结构,鼢鼠干扰下土壤水热条件驱动高寒草甸植物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群落特征 高原鼢鼠 土壤因子 鼠丘密度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华鼢鼠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玉莲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67-69,共3页
中华鼢鼠是为害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鼠害,其喜食树木根系及块茎,会严重降低造林成活率及影响林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从而阻碍区域生态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例,分析了中华鼢鼠生物学特性... 中华鼢鼠是为害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鼠害,其喜食树木根系及块茎,会严重降低造林成活率及影响林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从而阻碍区域生态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例,分析了中华鼢鼠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和防治原则,并从有效识别道洞、物理器械捕杀、化学药物防治、天敌防治、灌水防治、营林防治、强化预警监测和宣传教育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旨在提高中华鼢鼠防控水平,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为害特点 综合防控
下载PDF
地下洞道生境下高原鼢鼠血液特征
7
作者 张佳钰 高聪慧 +4 位作者 李吉梅 安志芳 王志洁 陈晓琦 魏登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终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洞道中,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究高原鼢鼠适应严重缺氧地下生境的策略,在高原鼢鼠的生境现场,测定高原鼢鼠洞道O_(2)、CO_(2)的...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终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洞道中,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究高原鼢鼠适应严重缺氧地下生境的策略,在高原鼢鼠的生境现场,测定高原鼢鼠洞道O_(2)、CO_(2)的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同时测定不同海拔与模拟地下洞道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高原鼢鼠的血液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大气相比,不同海拔高原鼢鼠洞道中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下降,而C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相比,海拔3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中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下降,C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上升。洞道气体模拟组和3700 m组的高原鼢鼠血常规参数无显著差异;2700 m组高原鼢鼠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数目均显著低于3700 m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高于3700 m组。2700 m组高原鼢鼠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高于3700 m组和洞道气体模拟组;洞道气体模拟组高原鼢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2700 m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3700 m组;洞道气体模拟组高原鼢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显著低于3700 m组和2700 m组;动脉血pH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高原鼢鼠在低氧状态时表现出低PaO_(2)、PaCO_(2)和SaO_(2)水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和减小红细胞体积,使其具有更强的血氧利用率,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动物 高原鼢鼠 地下洞道 低氧状态 血液参数 血氧利用率 血气
下载PDF
应县中华鼢鼠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
作者 杜文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251-253,共3页
近年来,山西省应县中华鼢鼠数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给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提高应县乃至全国中华鼢鼠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分析应县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指出应县中华鼢鼠防控存在的中华鼢鼠发生风险预警机制不完... 近年来,山西省应县中华鼢鼠数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给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提高应县乃至全国中华鼢鼠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分析应县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指出应县中华鼢鼠防控存在的中华鼢鼠发生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中华鼢鼠迁移与扩散路径监测技术手段薄弱、中华鼢鼠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评估存在困难、中华鼢鼠防控措施安全性与有效性亟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多源风险评估的中华鼢鼠发生预警系统、构建中华鼢鼠迁移与扩散路径实时监测系统、构建中华鼢鼠种群数量监测评估模型、构建高效低危的中华鼢鼠防控技术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生活习性 防控 山西省应县
下载PDF
镇巴县林区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9
作者 李昆 张仲钧 黄厚铭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0期79-81,共3页
中华鼢鼠是镇巴县林业生产中主要灾害之一,具有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已影响到多种林木正常生长,同时,对当地森林资源和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阐述了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析了镇巴县... 中华鼢鼠是镇巴县林业生产中主要灾害之一,具有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已影响到多种林木正常生长,同时,对当地森林资源和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阐述了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析了镇巴县中华鼢鼠为害特点,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营林措施4个方面,提出了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旨在有效保护镇巴县林区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林区 综合防治 镇巴县
下载PDF
甘肃鼢鼠鼠害绿色防治方法
10
作者 邱雅林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57-58,65,共3页
甘肃鼢鼠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常见地下鼠类,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农作物、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以化学药物为主,虽然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鼢鼠抗药性增强、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甘肃鼢鼠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常见地下鼠类,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农作物、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以化学药物为主,虽然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鼢鼠抗药性增强、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展甘肃鼢鼠鼠害绿色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绿色防治 策略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生境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楚彬 包达尔罕 +6 位作者 叶国辉 花蕊 周睿 张飞宇 唐庄生 郝媛媛 花立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08,共9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地下啮齿动物,其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高原鼢鼠生境质量及其分布,对青藏高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原鼢鼠危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高...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地下啮齿动物,其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高原鼢鼠生境质量及其分布,对青藏高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原鼢鼠危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高原鼢鼠微生境适宜度的相关报道,但迄今仍缺乏青藏高原大尺度下高原鼢鼠生境适宜性研究。基于此,以青藏高原四川、甘肃和青海的高原鼢鼠分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得高原鼢鼠分布位点,以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为生境适合度评价指标,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开展了高原鼢鼠生境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干扰、归一化植被指数、海拔和坡度是影响高原鼢鼠地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6.4%、27.9%、14.2%和6.3%;(2)高原鼢鼠适宜分布在人类足迹指数高于25、归一化植被指数介于0.55~0.90、坡度小于13°且海拔介于2800~4000 m的高寒草甸;(3)高原鼢鼠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适宜分布面积为17.36×10^(4)km^(2),次适宜分布面积为4.73×10^(4)km^(2),分别占青藏高原天然草地面积的11.34%和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最大熵模型 高原鼢鼠 高寒草地
下载PDF
基于毛髓质指数探讨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的分类地位(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攀文 王伟伟 +1 位作者 周材权 胡锦矗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前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高原鼢鼠M.baileyi、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多涉及到与中华鼢鼠M.fontanierii的分类关系。本文分别从成体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中华鼢鼠标本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 目前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高原鼢鼠M.baileyi、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多涉及到与中华鼢鼠M.fontanierii的分类关系。本文分别从成体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中华鼢鼠标本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前肢取毛样,经清洗和处理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其5个部位毛发的毛髓质指数。结果表明:甘肃鼢鼠与中华鼢鼠除胡须髓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高原鼢鼠与秦岭鼢鼠除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与中华鼢鼠除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秦岭鼢鼠除与甘肃鼢鼠的腹部及与中华鼢鼠、高原鼢鼠的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外,与其它鼢鼠其余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本研究结果支持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各自独立为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秦岭鼢鼠 中华鼢鼠 毛髓质指数 分类地位
下载PDF
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胆汁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13
作者 覃雯 杨传华 蔡振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无机元素在动物发育、免疫调节、代谢和繁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季科等,1991;蒲俊华等,2010;Talebnejad et al.,2021;Gashkina et al.,2022)。现代医学已证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谭文敏,2015;陈虹等,2017),... 无机元素在动物发育、免疫调节、代谢和繁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季科等,1991;蒲俊华等,2010;Talebnejad et al.,2021;Gashkina et al.,2022)。现代医学已证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谭文敏,2015;陈虹等,2017),其已逐渐成为动物药鉴别、炮制加工、质量评价和寻找替代品的重要依据(罗兴洪等,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甘肃鼢鼠 胆汁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和白牦牛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
14
作者 周睿 花立民 +4 位作者 王志鹏 唐燕青 唐燕花 邹小玉 杨志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了解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高原鼢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与白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 了解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高原鼢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与白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5N)技术研究二者的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鼢鼠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肌肉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毛发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而白牦牛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毛发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肌肉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白牦牛各组织中,肌肉组织的营养层次(NR)、摄食来源的多样性水平(CR)、δ13C/δ15N围成的总面积(TA)和校正后的总面积(SEAC)最高,其次是骨骼组织,在毛发中最低,而在高原鼢鼠各组织中,骨骼组织的上述4种生态位指标最高,其次是肌肉组织,在毛发中最低;2种食草动物只有在肌肉组织中有生态位重叠,重叠面积为0.192‰2,分别占白牦牛和高原鼢鼠生态位面积的10.15%和31.32%,毛发和骨胶原组织中无生态位重叠。综上所述,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白牦牛的营养生态位在短时间尺度上存在重叠,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鼢鼠 白牦牛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椭圆
下载PDF
高原鼢鼠鼠丘斑块空间分布格局及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克池 郝媛媛 +5 位作者 董瑞 蔡新成 叶国辉 马义杰 赵希存 花立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3-1860,共8页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到鼠丘斑块空间格局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全子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鼠丘斑块平均半径、高度、体积、面积、边缘长度、数量和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鼠丘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和地下生物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但鼠丘斑块形状和聚集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不变;相关性分析表明鼠丘面积与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鼠丘平均高度、斑块边缘长度、斑块形状和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鼠丘斑块面积和聚集属性指示了鼠丘空间格局变化,并解释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鼠丘斑块 空间格局指数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3种鼢鼠牙齿釉质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晨 李娜 +1 位作者 王冬 杨章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50,254,共3页
为探讨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分类地位 ,对它们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3种鼢鼠的釉柱均属于釉柱分类中的第 型 ,种间差异不明显 ;在中华鼢鼠的牙齿釉质中有许多彼此平行的纵行管道 ,但在甘肃鼢鼠和斯氏... 为探讨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分类地位 ,对它们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3种鼢鼠的釉柱均属于釉柱分类中的第 型 ,种间差异不明显 ;在中华鼢鼠的牙齿釉质中有许多彼此平行的纵行管道 ,但在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中未发现这种管道。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是两个不同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甘肃鼢鼠 斯氏鼢鼠 釉质 超微结构 釉柱 牙齿 分类学
下载PDF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干扰斑块空间分布格局与演替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梓涵 李希来 +2 位作者 苏晓雪 卡着才让 马戈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49-2958,共10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鼠土丘和它们的干扰斑块,获得干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信息,计算干扰斑块形状指标,确定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形成的干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PARA)、形状指数(SHAPE)和分形维数(FRAC)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原鼢鼠斑块的FRAC是1.0124±0.0091,属于普通的规则几何圆形分布格局,高原鼠兔斑块的FRAC是1.1203±0.0546,属于分形几何不规则的分布格局。(2)高原鼠兔洞口数量与其斑块面积没有线性相关关系(P=0.9677),高原鼢鼠土丘数量与其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高原鼢鼠斑块面积统计学上呈长尾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根据高原鼠兔斑块面积分布格局可将斑块演替分为三个阶段:土丘形成阶段、斑块连通阶段和斑块扩散阶段。高原鼠兔土丘形成阶段斑块的形状和分布,与高原鼢鼠干扰斑块相似;在演替初期阶段融合连通阶段斑块的面积分布呈指数分布,形状趋于分形几何(FRAC=1.1161);在跨尺度扩散阶段斑块面积较大且形状复杂(SHAPE=4.4202),呈现不规则分布格局。三个阶段斑块的周长与面积比、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差异显著(P<0.05)。高原鼠兔在退化高寒草甸的觅食活动促进了融合连通阶段斑块的形成,呈现分形几何斑块演替规律。由此得出结论,引起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下高原鼠兔暴发活动,造成跨尺度扩散斑块演替阶段出现的结果,并非高原鼢鼠的暴发活动形成的。因此,控制高原鼠兔数量并恢复高原鼠兔干扰斑块植被相比高原鼢鼠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干扰斑块 形状指标
下载PDF
不同经济林生境甘肃鼢鼠洞道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斌 鲁策文 +6 位作者 王田雨 何佳凝 杨桂燕 张美文 南小宁 唐天次 徐正刚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洞道是甘肃鼢鼠活动的主要场所,营建洞道是改变土壤微生态的重要途径。为了解甘肃鼢鼠生存环境的特点以及其与周边土壤环境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彬州市韩家镇白皮松样地和永乐镇花椒样地为对象,对比分析了甘肃鼢鼠洞道区和非洞道区的... 洞道是甘肃鼢鼠活动的主要场所,营建洞道是改变土壤微生态的重要途径。为了解甘肃鼢鼠生存环境的特点以及其与周边土壤环境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彬州市韩家镇白皮松样地和永乐镇花椒样地为对象,对比分析了甘肃鼢鼠洞道区和非洞道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甘肃鼢鼠的活动使洞道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加,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对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和最小持水量、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影响存在着地点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甘肃鼢鼠的生命活动可以影响洞道环境土壤环境,可为甘肃鼢鼠的管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洞道 土壤理化性质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高原鼢鼠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莹 叶莉 +1 位作者 花立民 杨思维 《草学》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区域优势草地害鼠之一。掌握高原鼢鼠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鼠害的目标。本文以CNKI和WOS核心合集收录的高原鼢鼠研究文献(1976~2021年)为基础,利用Ci...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区域优势草地害鼠之一。掌握高原鼢鼠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鼠害的目标。本文以CNKI和WOS核心合集收录的高原鼢鼠研究文献(1976~2021年)为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2014年达到最大值,为43篇,英文文献2021年达到最大值,为13篇;中文文献中形成以花立民和苏军虎为核心的两大研究团队,英文文献以Zhang TZ为中心的合作团队;中外研究机构以中国科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为主;国内高频关键词集中出现在1999~2020年,研究热点以“高原鼢鼠”和“低氧”为主,研究前沿中突现强度最高的是“低氧”;国外高频关键词集中出现在2010~2017年,研究热点以“dynamics”和“evolution”为主。本论文可对高原鼢鼠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图谱量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下载PDF
高原鼢鼠扰动对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张彩军 杨晶 +5 位作者 康宇坤 张倩 方青慧 蔡志远 姚宝辉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明确草地退化背景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的增多对草地退化进程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提供证据,并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地退化过程中优势种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 【目的】明确草地退化背景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的增多对草地退化进程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提供证据,并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地退化过程中优势种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原鼢鼠扰动对其无性系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增加,植被群落物种总数、物种丰富度、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降低,植物优势种由矮嵩草、苔草变为垂穗披碱草、冰草再到鹅绒委陵菜、车前等杂类草;鹅绒委陵菜地上、地下生物量亦呈减小趋势,根冠比则先减小后增大;中密度扰动下的鹅绒委陵菜盖度、重要值和株高均最大;鹅绒委陵菜在高原鼢鼠低密度区无匍匐茎,在中密度区其匍匐茎长度、间隔子数目及长度均大于高密度区。【结论】鹅绒委陵菜通过匍匐茎特有的调节策略来克服高原鼢鼠扰动所造成的不利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有效繁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鼢鼠 鹅绒委陵菜 无性系 生态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