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许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陆普爱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陆普爱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用药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腔通气功能、鼻窦症状评分、黏膜形态评分、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鼻黏膜重塑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7.680,P=0.006)。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均较治疗前增大,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NA)、鼻气道阻力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增大或减小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鼻窦Lund-Mackey评分、鼻内镜Lund-Kenndey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糖精清除时间较治疗前缩短,黏液纤毛清除率、黏液纤毛清除速度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缩短或增加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鼻息肉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10.00%,χ^(2)=0.218,P=0.640)。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5例,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 vs.16.67%,χ^(2)=5.455,P=0.020)。结论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鼻腔通气功能,抑制鼻黏膜重塑,缓解鼻窦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窦炎 克拉霉素 鼻内局部给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晓琳 张海燕 +1 位作者 姜丽燕 王慧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9期136-140,共5页
目的 :观察采用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 :观察采用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按照指南推荐方法给予抗炎药物、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其它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鼻内局部给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WHOQOL生活质量评分、主观临床疗效、Lund-MackerCT鼻窦客观临床疗效,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处置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WHOQOL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主观临床疗效和Lund-MackerCT客观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窦炎 克拉霉素 鼻内局部给药 临床症状改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罗红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丽琼 贺永刚 李惠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96-99,共4页
探讨罗红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和鼻内组,各130例。单抗组实施罗红霉素治疗,鼻内组在单抗组基础上增加鼻内局部给药,对比两... 探讨罗红霉素联合鼻内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和鼻内组,各130例。单抗组实施罗红霉素治疗,鼻内组在单抗组基础上增加鼻内局部给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鼻腔形态、鼻黏膜、鼻功能改善情况,并监测两组康复进程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鼻内组NCV(18.42±2.02cm2)、NMCA(0.62±0.11cm3)指标显著高于单抗组(15.08±1.96 cm2、0.52±0.13 cm3),而DCAN(1.53±0.12cm)、鼻气道阻力[(1.81±0.25)kPa·s-1·L-1)]显著小于单抗组[1.65±0.14 、(2.28±0.35)kPa·s-1·L-1](P<0.05)。治疗后鼻内组鼻腔鼻窦snot-10总分(56.37±5.27分)显著高于单抗组(45.73±5.14分)(P<0.05)。治疗后鼻内组鼻腔鼻黏膜Lund-Kennedy Scale总评分(8.85±1.12分)显著高于单抗组(5.93±1.45分)(P<0.05)。治疗后鼻内组流涕(19.73±3.26d)、头痛(14.03±4.27d)、鼻塞(14.82±1.13d)、鼻黏膜水肿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15.24±1.68d)均显著少于单抗组(26.35±2.86d、20.15±4.35d、21.25±3.68d、23.25±4.25d)(P<0.05)。鼻内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38%,7/130)与单抗组(4.62%,6/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红霉素抗感染基础上,联合鼻内局部给药,可有效改善鼻黏膜状态和鼻腔形态,纠正鼻腔功能状态,治疗效果可靠,促进鼻部不适症状消退,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慢性窦炎 鼻内局部给药 治疗效果 黏膜 腔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