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前棘的解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永花 陈海松 +1 位作者 徐琦 冯卫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出现率、解剖学形态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观察并统计1000例颅面部(包括上颌骨)横轴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鼻前棘的出现率,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并对鼻前棘出现率、形态及其分别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出现率、解剖学形态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观察并统计1000例颅面部(包括上颌骨)横轴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鼻前棘的出现率,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并对鼻前棘出现率、形态及其分别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前棘的总体出现率为98.20%(982/1000)。鼻前棘在男女性中的出现率分别为99.06%(629/635)、96.71%(353/365),男性高于女性(χ2=7.1970,P<0.05)。鼻前棘在儿童组(年龄≤7岁)、青少年组(年龄8~18岁)、成年组(年龄>18岁)的出现率分别为92.59%(75/81)、99.25%(133/134)、98.60%(774/785),鼻前棘在青少年组(99.25%)和成人组(98.60%)的出现率高于儿童组(92.59%)。鼻前棘不同形态中,三角型最多(64.66%)。三角型鼻前棘在女性中的出现率最高(74.22%),双杆型及单杆型在男性中的出现率最高(28.46%、8.90%),不规则型在男女中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3.34%、1.98%)。双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最高(58.65%),三角型在儿童组(64.00%)和成人组中的出现率(71.32%)高于青少年组(26.32%),单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最高(12.78%),不规则型在各组年龄段(2.67%、2.56%、2.97%)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结论绝大多数人(98.20%)有鼻前棘。鼻前棘的形态以三角型最多见。鼻前棘的出现率和形态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棘 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鼻前棘骨折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扈远余 闫福明 +1 位作者 刘静文 卓开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观察鼻前棘形态并分型,分析鼻前棘骨折CT表现及骨折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外伤后行颌面部CT检查图像,观察鼻前棘形态并对其进行分型,分析鼻前棘骨折CT表现,探讨鼻前棘骨折的临床意义。结果392例CT检查图像中,鼻前棘根... 目的观察鼻前棘形态并分型,分析鼻前棘骨折CT表现及骨折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外伤后行颌面部CT检查图像,观察鼻前棘形态并对其进行分型,分析鼻前棘骨折CT表现,探讨鼻前棘骨折的临床意义。结果392例CT检查图像中,鼻前棘根据形态学分双杆型(I型)、单杆型(II型)、三角型(Ⅲ型)及不规则型(Ⅳ型),包括Ia、Ib、Ic三个亚型及IIa、IIb两个亚型。共检查出38例鼻前棘骨折,I型鼻前棘骨折9例,Ia型7例,Ib型2例。II型鼻前棘骨折6例,IIa型1例,IIb型5例。III型鼻前棘骨折14例及IV型鼻前棘骨折9例。38例骨折形态中,线样骨折5例,撕脱性表现4例,其余骨折线为不规则形态。结论鼻前棘形态以三角形占多数,目前各医院鼻前棘骨折漏诊率极高,准确诊断鼻前棘骨折为面部整形外科学及法医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棘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整形外科
下载PDF
鼻前棘骨折的高分辨率CT表现
3
作者 孟俊 毕俊英 刘良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发生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医师对其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258例外伤后行颌面部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通过重组图像分析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骨折发生...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发生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医师对其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258例外伤后行颌面部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通过重组图像分析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骨折发生率、漏诊率及与鼻骨骨折的关系。结果:258例中,鼻前棘为双杆型(Ⅰ型)109例,单杆型(Ⅱ型)39例,三角型(Ⅲ型)74例及不规则型(Ⅳ型)36例。共检出鼻前棘骨折40例,发生率约15.5%(40/258);其中Ⅰ型77.5%(31/40),Ⅱ型15.0%(6/40),Ⅲ型2.5%(1/40),Ⅳ型5.0%(2/40)。87.5%(35/40)的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结论:颌面部外伤患者可伴鼻前棘骨折,影像医师要加强认识,减少漏诊,借助MSCT高分辨扫描联合三维重组可明确诊断,为面部整形外科学及法医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棘 上颌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 整形 法医学
下载PDF
鼻中隔前端、中隔前颌韧带和鼻前棘复合体切除对兔面中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张力平 房伯君 +2 位作者 孙家和 李晓菲 张平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7-409,共3页
为探讨手术切除兔鼻中隔软骨前端、中隔前颌韧带和鼻前棘复合体后对面中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20只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实验组,手术切除上述复合体;对照组,只切开不切除。术后2,8,14,20,28周时摄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上颌骨长度和高度,... 为探讨手术切除兔鼻中隔软骨前端、中隔前颌韧带和鼻前棘复合体后对面中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20只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实验组,手术切除上述复合体;对照组,只切开不切除。术后2,8,14,20,28周时摄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上颌骨长度和高度,鼻骨长度和面角变化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提示胚胎期鼻中隔软骨通过中隔前颌韧带的传导作用,对面中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但出生后,这种作用即不明显,仅起机械性支持作用。因此早期矫正唇裂鼻畸形不致影响面中部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前颌韧带 鼻前棘复合体 切除术 面中部
原文传递
鼻前棘骨折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花 陈海松 +1 位作者 周锐志 徐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通过CT扫描研究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和漏诊率、与鼻骨骨折的关系、与鼻前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因外伤进行颌面部检查的横轴位CT图像,重点观察鼻前棘并检出此部位骨折,统计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以及原报告诊断正确率和漏... 目的通过CT扫描研究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和漏诊率、与鼻骨骨折的关系、与鼻前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因外伤进行颌面部检查的横轴位CT图像,重点观察鼻前棘并检出此部位骨折,统计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以及原报告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并分析漏诊原因,分析鼻前棘骨折与其形态的关系,分析鼻前棘骨折与鼻骨骨折的关系,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位CT图像共检出44例鼻前棘骨折,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为22.00%(44/200),原诊断报告中诊断出2例,诊断正确率4.55%(2/44),漏诊率95.45%(42/44);200例外伤病例中,双杆型、单杆型、三角型、不规则型鼻前棘骨折率分别为33.85%(22/65)、32.26%(10/31)、12.24%(12/98)、0.00%(0/6),双杆型和单杆型鼻前棘较三角型者更易骨折(χ^2=11.05、6.67,P〈0.0167)。不规则型者未发现骨折。44例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者41例,3例未合并鼻骨骨折,93.18%(41/44)的鼻前棘骨折同时有鼻骨骨折。39.42%(41/104)的鼻骨骨折同时有鼻前棘骨折。结论鼻前棘骨折并不少见且常与鼻骨骨折并存,对前者认识不足导致漏诊率极高。双杆型与单杆型鼻前棘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棘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矩形肌肉瓣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福奎 侯守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58-158,共1页
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矩形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40例,取得良好效果(图1),现报道如下。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5岁。Ⅱ度唇裂6例,Ⅲ度唇裂34例,36例伴腭裂。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上唇外形静态、动态均满意... 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矩形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40例,取得良好效果(图1),现报道如下。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5岁。Ⅱ度唇裂6例,Ⅲ度唇裂34例,36例伴腭裂。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上唇外形静态、动态均满意者38例,2例因年龄较小,手术时见肌肉发育不良,术后外形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Ⅲ度唇裂 Ⅱ度唇裂 发育不良 鼻前棘 口轮匝肌 满意者 时见 唇裂修复 梨状孔
下载PDF
上颌正中高位埋伏多生牙微创拔除术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樊果 吴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4-486,共3页
拔除上颌正中埋伏多生牙须遵循微创原则,避免损伤邻牙、梨状孔、鼻腔黏膜、鼻前棘等重要组织结构。本文报道上颌正中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1例,通过从鼻前棘两侧入路拔除位于鼻前棘深面的2颗多生牙,保留了鼻前棘骨结构,效果良好。
关键词 正中多生牙 高位埋伏 鼻前棘 微创 拔牙术
下载PDF
交叉粘膜瓣双侧唇裂功能修复术75例
8
作者 杜芳琳 赵新 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先天性双侧上唇裂畸形严重,修复效果欠佳。1986~1993年我们给75例患者采用功能性前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双侧上唇裂,其疗效满意。随访表明,该手术方法较传统的 Barsky’s 法优越,克服了上唇过长、过紧及唇红内卷等弊端。(...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先天性双侧上唇裂畸形严重,修复效果欠佳。1986~1993年我们给75例患者采用功能性前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双侧上唇裂,其疗效满意。随访表明,该手术方法较传统的 Barsky’s 法优越,克服了上唇过长、过紧及唇红内卷等弊端。(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瓣 双侧唇裂 唇裂畸形 口轮匝肌 前唇 修复术 唇峰 鼻前棘 鼻堤 鼻底
下载PDF
颅骨面貌复原及送检颅骨时应注意的问题
9
作者 纪元 《刑事技术》 1983年第4期5-8,共4页
颅骨面貌复原(或称颅相复原)是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和头面部骨骼的类型、特点,依照尸体头面部软组织的测量数据,用软塑胶泥在颅骨上塑出肌肤、毛发等软组织,使之得到和该头骨生前面貌相似的塑像,为破案提供线索。
关键词 面貌复原 颅骨损伤 面部骨骼 面部软组织 鼻前棘 蒙古褶 骨缝 齿列 眶结节 颧骨额蝶突
下载PDF
鼻腔外侧壁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青 廖建春 +5 位作者 郎军添 范静平 孙爱华 施小恬 石明 杨毓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腔外侧壁诸结构的大小、分别与鼻前棘距离及其连线与鼻底平面之夹角。结果:上鼻甲长度为15.9±2.9mm,宽度为4.7±...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腔外侧壁诸结构的大小、分别与鼻前棘距离及其连线与鼻底平面之夹角。结果:上鼻甲长度为15.9±2.9mm,宽度为4.7±1.1mm;中鼻甲长度为36.5±3.4mm,宽度为10.4±3.4mm;下鼻甲长度为42.7±3.6mm,宽度为12.3±1.7mm。鼻前棘至中鼻甲前下端、后下端、额窦开口、蝶窦开口连线的距离及其与鼻底夹角分别为34.0±3.5mm、51.7±4.6mm、49.3±4.3mm、54.5±4.0mm及73.2±6.4°、22.8±3.3°、78.5±8.3°、43.5±5.2°。结论:鼻前棘至中鼻甲前下端、后下端、额窦开口、蝶窦开口连线距离及其与鼻底夹角的测量,为临床在内窥镜下寻找窦口、探入窦口及保护中鼻甲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外侧壁 解剖学 手术 鼻甲 鼻前棘 内窥镜 鼻窦
原文传递
甘肃齐家文化墓葬中头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訚 《考古学报》 1955年第1期193-197,共5页
这篇报告的材料,是1945年在甘肃省所举行的考古调查时在发掘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人类骨骼,即两个头骨。其有关考古的报告,已在夏鼐先生所著的'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中叙述。这是第一次发现了和齐家文化有关的人... 这篇报告的材料,是1945年在甘肃省所举行的考古调查时在发掘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人类骨骼,即两个头骨。其有关考古的报告,已在夏鼐先生所著的'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中叙述。这是第一次发现了和齐家文化有关的人骨,可以增加了研究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种的一些资料。发掘墓地叫杨洼湾,在魏家咀村附近,是甘肃甯定县内靠近半山顶倾斜不大的斜坡上。发掘了两个墓地,因此头骨命名为杨洼湾第一号头骨,与第二号头骨。第二号头骨保存尚属完整,第一号头骨颅底左侧有死後的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初步研究 墓葬 甘肃省 鼻骨 不对称 现代 鼻前棘 倾斜 考古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