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鼻胃肠双腔管两步置管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斌 高宇飞 +4 位作者 武宝平 于雪 屈冲 秦治刚 赵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置管两步法,可以床旁徒手完成置管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方法收集需行肠内营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鼻肠管组(对照组)和改良鼻肠双腔管组(改良组),各60例,分别记录入组时的A...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置管两步法,可以床旁徒手完成置管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方法收集需行肠内营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鼻肠管组(对照组)和改良鼻肠双腔管组(改良组),各60例,分别记录入组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集每例患者鼻肠管置管操作时间,置管前心率及置管过程中的最高心率变化,置管前和置管后14 d的鼻窦CT、胸部CT及营养指标,判断是否出现鼻窦炎、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营养液潴留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2组入组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98,1.2073,0.3104,0.9268;P=0.2914,0.2297,0.7568,0.3559,P均>0.05)。改良组置管时间(54.4±13)min,对照组置管时间(49.4±12.9)min,改良组置管时间略长于对照组(t=2.1334,P=0.035,P<0.05)。置管过程中,改良组和对照组在心率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控制鼻窦炎(20.0%,12/60)方面优于对照组(36.7%,22/60)(P<0.05),改良组控制肺炎(26.7%,16/60)方面优于对照组(46.7%,28/60)(P<0.05),改良组控制胃液潴留(5.0%,3/60)方面优于对照组(16.7%,10/60)(P<0.05);2组胃肠道出血及心律失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的肠内营养治疗后,改良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两步置管法可在床头徒手完成,与传统方法比较,尽管置管时间略有延长,但鼻窦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改良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两步法安全、有效、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鼻胃肠双腔管 置管方法 徒手
下载PDF
胃内注水抽吸法在危重病人鼻胃肠双腔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卫彦 郝贵珍 +3 位作者 刘春霞 张坤 戈澜 鲍文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9-321,共3页
[目的]比较危重病人采用胃内注水抽吸法和胃内注水法行床旁鼻胃肠双腔管置入术的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方法]将104例危重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采用胃内注水法,B组采用胃内注水抽吸法,分别行床旁盲插法鼻胃肠双腔管置入术。... [目的]比较危重病人采用胃内注水抽吸法和胃内注水法行床旁鼻胃肠双腔管置入术的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方法]将104例危重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采用胃内注水法,B组采用胃内注水抽吸法,分别行床旁盲插法鼻胃肠双腔管置入术。[结果]X线片提示A组43例置管成功,9例盘曲在胃内,置管成功率82.69%,B组50例置管成功,2例盘曲在胃内,置管成功率96.15%。置管时间:A组(34.27±15.16)min,B组(21.07±10.23)min;两组病人在行床旁鼻胃肠双腔管置入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危重病人采用胃内注水抽吸法行床旁鼻胃肠双腔管置管成功率高且置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鼻胃肠双腔管 胃内注水抽吸法 胃内注水法 置管成功率 置管时间
下载PDF
老年升结肠癌根治术后鼻胃肠双腔管应用1例的护理
3
作者 钱红燕 张雅悠 金钰梅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4期392-393,共2页
总结1例老年升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鼻胃肠双腔管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鼻胃肠双腔管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经治疗和护理,本例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好,营养状况改善。
关键词 鼻胃肠双腔管 升结肠癌 护理
下载PDF
注气法置胃肠双腔管在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莹 王勇强 +2 位作者 焦亚男 马洁 杨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注气法留置鼻胃肠双腔管在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纳入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运用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进行肠... 目的:探讨注气法留置鼻胃肠双腔管在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纳入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运用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运用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胃肠双腔管进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置管时间、置管前后腹内压变化、置管注气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对患者疼痛影响评分、停止胃肠减压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置管注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操作对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腹内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高压缓解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对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胃肠双腔管较同时留置鼻胃管和鼻肠管可改善患者舒适性,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注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肠双腔管 肠管 注气法 高压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返流与误吸 营养途径
原文传递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田慧军 黄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999-2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与经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对脑出血ICU患者营养情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脑出血ICU患者60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与经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对脑出血ICU患者营养情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脑出血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胃内注气法主动置入经鼻双腔胃肠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胃管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分析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对患者的营养情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gb、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T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Hgb、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脑出血ICU患者采用经鼻双腔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肠内营养 胃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