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路径PM_(2.5)暴露致大鼠中耳炎症及听力损伤的研究
1
作者 管燕平 田书心 +3 位作者 王碧旭 田成华 丁志山 周芳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4-270,275,共8页
[目的]探讨鼻腔路径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暴露对SD大鼠中耳黏膜组织学改变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听力损伤的联系。[方法]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鼻腔路径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暴露对SD大鼠中耳黏膜组织学改变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听力损伤的联系。[方法]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包括第1、3、5、14天处死的亚组和PM_(2.5)染毒组包括第1、3、5、14天处死的亚组。PM_(2.5)染毒组经软腭正中入路以1 mL·kg-1的剂量于咽鼓管开口处注射15 mg·mL-1的PM_(2.5)悬液,正常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连续干预7 d,于干预后第1、3、5、14天处死大鼠,进行指标检测。借助电耳镜观察染毒前后大鼠鼓膜形态变化;采用听觉诱发电位仪、声导抗中耳分析仪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反应阈值及40 dB nHL声刺激强度下Ⅲ波潜伏期变化、鼓室声导纳值及峰压值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中耳灌洗液(middle ear lavage fluid,MEL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粘蛋白5AC(mucin-5 subtype AC,MUC5AC)、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中耳组织切片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3、5天鼓膜表面充血浑浊,少数耳内可见积液。与染毒前比较,染毒后第3、5天PM_(2.5)染毒组大鼠声导纳值和峰压值显著降低(P<0.01,P<0.0001);ABR反应阈值显著升高(P<0.01),40 dB nHL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5,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MELF中IL-6、TNF-α、IFN-γ、MPO、VEGF、MUC5AC表达升高(P<0.01),其中IL-6、IFN-γ、VEGF、MPO、MUC5AC水平均于染毒后第5天达到高峰。HE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3、5天中耳黏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第5天尤为明显,第14天各指标趋向正常。[结论]鼻腔路径PM_(2.5)暴露会对大鼠中耳造成急性炎症损伤伴有积液渗出,并引起听力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听力损伤 炎性反应 鼻腔路径 中耳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声导抗 鼓室图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疗效对比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丹 罗荣莹 +4 位作者 钟兵 杜进涛 刘锋 刘世喜 刘亚峰 《西部医学》 2020年第9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endonasal DCR)与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external DCR)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以寻求优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颅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复发性...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endonasal DCR)与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external DCR)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以寻求优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颅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鼻内镜组)24例,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外路径组)51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对每组20例配对良好的患者进行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溢泪分数评估。结果鼻内镜组与鼻外路径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溢泪分数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对复发性泪囊炎患者的溢泪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作为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 倾向得分匹配 溢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