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肿瘤的内窥镜诊断、治疗与随访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朝斌 徐志红 葛瑞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1期78-78,共1页
鼻内窥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或(和)鼻息肉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广泛开展.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延伸到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1].我科自1996年起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临床工作.现将... 鼻内窥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或(和)鼻息肉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广泛开展.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延伸到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1].我科自1996年起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临床工作.现将资料进行回顾,以探讨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内窥镜 诊断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
2
作者 胡佩瑞 叶琳 刘蕾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0期2251-225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接受基于无痛理... 目的探讨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接受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满意度。结果术后第3、7天,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引导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疼痛程度 负性情绪
下载PDF
鼻内镜结合柯陆氏术治疗鼻腔-鼻窦巨大良性肿瘤
3
作者 陶春平 於荣铸 张新玲 《黑龙江医学》 2008年第10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结合柯陆氏术治疗鼻腔-鼻窦巨大良性肿瘤及类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巨大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除1例因眶纸板破坏,眶内血肿压迫内直肌致动眼障碍外(2个月后动眼障碍消失),无并发症... 目的探讨鼻内镜结合柯陆氏术治疗鼻腔-鼻窦巨大良性肿瘤及类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巨大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除1例因眶纸板破坏,眶内血肿压迫内直肌致动眼障碍外(2个月后动眼障碍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结合柯陆氏术,可最大限度暴露病变,彻底切除肿瘤。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减少手术时间,不存留术野死角的优点;与鼻侧切开术比较,可避免手术疤痕,符合微创和美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鼻内镜
下载PDF
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伟 常英展 +3 位作者 缪东生 王旭平 吕毛古 张国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疗经验,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治疗模式及随访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结果1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鼻侧切开术,6例...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疗经验,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治疗模式及随访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结果1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鼻侧切开术,6例上颌窦柯-陆手术,6例行鼻内镜手术;2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术后补行小剂量放疗。12例随访观察4年,均无复发。2例骨化纤维瘤和2例砂砾样脑膜瘤患者出现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继续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鼻腔-鼻窦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综合分析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有助于正确诊断。手术中应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如果病变复发,可以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罕见肿瘤 非上皮性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祥 姜新 +1 位作者 董丽华 曲雅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83-1785,共3页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约占全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在所有恶性肿瘤中≤1%[1]。这类肿瘤具有多病理类型,发病时往往表现为局部晚期,局部控制失败后常伴有高复发率,导致预后不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上皮来源为主,其中...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约占全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在所有恶性肿瘤中≤1%[1]。这类肿瘤具有多病理类型,发病时往往表现为局部晚期,局部控制失败后常伴有高复发率,导致预后不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上皮来源为主,其中鳞状细胞癌、微小涎腺肿瘤及未分化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而非上皮源性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神经胶质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手术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生成的临床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佳宁 余津颖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生成的临床关系。方法以80例疑似鼻腔肿瘤患者为对象,术后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4例,鼻腔良性肿瘤27例,鼻息肉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 FGF...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生成的临床关系。方法以80例疑似鼻腔肿瘤患者为对象,术后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4例,鼻腔良性肿瘤27例,鼻息肉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 FGF、TSP-1表达,分析其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b FGF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腔良性肿瘤、鼻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29/34)、59.26%(16/27)、21.05%(4/19)。三组间b FGF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TSP-1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腔良性肿瘤、鼻息肉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47%(9/34)、62.96%(17/27)、89.47%(17/19),三组TS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b FGF、TSP-1蛋白阳性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b FGF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具有促进作用,而TSP-1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下载PDF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培林 黄新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5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4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4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鼻侧切开术治疗Ⅲ期2例,单纯鼻内镜治疗Ⅰ期患者7例、Ⅱ期患者25例、Ⅲ期患者8例,鼻内镜术+柯陆氏入路治疗Ⅲ期患者6例。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方案、不典型增生等因素与SNIP复发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肿物、鼻塞、鼻出血、嗅觉减退等,术后复发率为22.9%(11/48)。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存在不典型增生及术前分期有关(P<0.05)。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分期高及存在不典型增生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Ⅲ期病例中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单纯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肿瘤分期越高术后复发率越高,并且伴不典型增生者术后复发率更高。肿瘤分期高患者及伴有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Ⅰ、Ⅱ期可以选择单纯内镜下治疗,Ⅲ期病例以联合手术入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复发 手术
下载PDF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sinonasal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in Guangzhou 被引量:3
8
作者 宗永生 刘克拉 +2 位作者 钟碧玲 陈国雄 吴文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24,104,共6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inonasal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SNLEC) in Guangzhou,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o detect whether it is associated with Epstein-Barr...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inonasal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SNLEC) in Guangzhou,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o detect whether it is associated with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Methods Twenty confirmed SNLEC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of the sinonasal carcinoma biopsies performed in the 8 years 1989-1996 at the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EBV encoded early RNAs were detected by use of in-situ hybridization. A variety of antigens, including the EBV nuclear antigen 1,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BZLF1 protein, diffuse early antigen, viral capsid antigen and membrane antigen, were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dditionally, 36 NPC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Results Twenty SNLECs were identified. Seventeen SNLECs were developed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3 in the maxillary sinus. The mean age (46.25 y), male to female ratio (3∶1), histopathology and lymphoinfiltration of the 20 SNLECs were identical with those of the 36 NPCs. Thirteen (65.0%) of the 20 SNLECs showed an expansive growth pattern, while 27 (75.0%) of the 36 NPCs showed an infiltrating or mixed growth pattern. The majority of cancer cells in all of the 20 SNLECs showed EBV encoded early RNAs. The EBV nuclear antigen 1 expression of SNLEC was less intensive than that of NPC. The expression rate of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for SNLEC (3/20,15%) was lower than that for NPC (19/36, 52.8%).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BZLF1 protein (2/20, 10.0%), diffuse early antigen (19/20, 95.0%), viral capsid antigen (15/20, 75.0%), and membrane antigen (13/20, 65.0%) for SNLE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0/36, 0.0%; 31/36, 86.0%; 18/36, 50%; and 14/36, 38.9%) for NPC. Conclusions SNLEC is not uncommon in Guangzhou. This tumour is also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EBV infection like NPC. As compared to NPC, the EBV harbored in SNLECs seems to express the EBV nuclear antigen 1 weakly and has a lower expression rate of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as well as higher expression rates of EBV lytic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 Barr virus · sinonasal · neopla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