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排刺法结合闪罐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7例
1
作者 吴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88-118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结合闪罐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筋排刺法结合闪罐法治疗。结果:痊愈45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0例。结论:经筋排刺法结合闪罐法能够有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经筋排 闪罐
下载PDF
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维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457-463,共7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做出简单的概述,通过网络检索近8年内的相关文献,分析对比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其他单一外治法、针刺...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做出简单的概述,通过网络检索近8年内的相关文献,分析对比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其他单一外治法、针刺配合其他治疗及各种无创性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希望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更丰富、更规范、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外治 推拿
下载PDF
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艾灸灯加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3例
3
作者 王滢婷 杨向炎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22-323,共2页
本研究探讨在艾灸灯和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针灸科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9例为... 本研究探讨在艾灸灯和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针灸科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为门诊患者。A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43.09岁;病程为3~26d,平均病程为9.04d;左侧面瘫8例,右侧面瘫15例。B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为42.04岁;病程为1~30d,平均病程为10.70d;左侧面瘫9例,右侧面瘫14例。C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为14~81岁,平均年龄为45.26岁;病程为2~20d,平均病程为8.04d;左侧面瘫12例,右侧面瘫11例。3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审批号:(2023)伦审第(29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甲钴胺 艾灸灯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余志勇应用姜熨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总结
4
作者 陈楚云 黄应杰 +3 位作者 林少贞 曹湘萍 李富铭 陈嘉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余志勇主任是澄江针灸学派第3代传承人,传承伍天民教授擅长应用外治法治病的精髓,受《黄帝内经》“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理论启发,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选用生姜发散风寒之性作为烫熨治疗的药物,采用姜熨疗法治疗特发性面... 余志勇主任是澄江针灸学派第3代传承人,传承伍天民教授擅长应用外治法治病的精髓,受《黄帝内经》“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理论启发,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选用生姜发散风寒之性作为烫熨治疗的药物,采用姜熨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该文对熨法的来源、理论、作用与适应证进行总结,介绍余志勇主任用姜熨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操作过程和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筋病 姜熨 药熨 伍天民 余志勇
下载PDF
齐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军君 梁奇 《光明中医》 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齐刺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齐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齐刺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初步构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核心结局指标集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懿囡 徐天宇 +3 位作者 李泽鑫 谢玥 白杨 杜元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9-1077,共9页
目的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构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建立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为IFP针刺临床研究提供疗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近两年国内外发... 目的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构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建立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为IFP针刺临床研究提供疗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近两年国内外发表的IFP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患者半结构化访谈结果相结合构建结局指标池;以此清单为基础进行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获得不同利益群体对IFP结局指标的Liker评分,在评分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共识会议的方式确定最终纳入的指标,最终形成针刺治疗IFP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结果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核心结局指标集最终纳入结局指标包括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肌力比较以及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耳后/周疼痛程度、耳后/周疼痛时长、心理状态、日常功能活动、治疗满意度、成本-效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以及痊愈率共15个指标。结论通过构建针刺治疗IFP的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建立与针刺临床紧密相关的评价体系,此举对后期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提供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评价 临床结局指标 核心结局指标集
下载PDF
常规针刺结合唇四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皓裕 陆瑾 +4 位作者 魏心昶 吴若莹 侯瑞涵 韩小玉 王雪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结合唇四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加用唇四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NFI、H-B...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结合唇四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加用唇四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NFI、H-B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唇四针可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口角歪斜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唇四针 常规针
下载PDF
分期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GDNF和NGF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臧娜 顾伟 +1 位作者 马艳伟 文和领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ine-deri 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ine-deri 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来医院治疗的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期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DIP评分、FDIS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H-B分级及血清GDNF和N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GDNF和N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DIP评分、FDIS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B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鳄鱼泪证候群、面肌联带运动、面肌萎缩及痉挛等后遗症发生率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针 温针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血清GDNF NGF水平
下载PDF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璐 李小莹 +1 位作者 陈江炜 杨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47-51,共5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是由急性非特异性炎症诱发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研究显示针刺疗法可通过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循环、调节免疫等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并缓解并发症。虽然目前针刺治疗IFP已取得共识,但对治疗介入时期、针刺手法及穴位选择...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是由急性非特异性炎症诱发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研究显示针刺疗法可通过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循环、调节免疫等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并缓解并发症。虽然目前针刺治疗IFP已取得共识,但对治疗介入时期、针刺手法及穴位选择等仍存在争议。本文归纳近年相关研究发现,IFP针刺治疗应及早介入;选穴采取辨证与辨经络相结合、局部与远端结合,同时强调结合疾病分期选穴,调整针刺手法;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及中医外治法均可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选穴规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孝成 纪青山 齐伟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取患侧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快速浅刺腧穴约1~2 mm,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脱水药及神经营...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取患侧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快速浅刺腧穴约1~2 mm,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35.00%。结论:多针浅刺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浅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纪青山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董旭周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8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行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药物组行甲钴胺治疗,联合组... 目的:分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行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药物组行甲钴胺治疗,联合组行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观察肌电图检查结果,评估症状积分,统计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优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以及震颤复位指数(RI)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AP波幅以及RI潜伏期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CMAP波幅以及RI潜伏期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炎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三项症状积分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面神经炎患者的味觉丧失、表情肌瘫痪、睑裂变大症状恢复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高,能降低症状积分,调节面部神经功能,快速减轻各类面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列 马帅 于本性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传统针刺法,治疗组54例巨刺法(选取健侧面部阳白、攒竹、太阳、四白、颧...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传统针刺法,治疗组54例巨刺法(选取健侧面部阳白、攒竹、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完骨;远端选取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min,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临床症状、面肌功能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面肌功能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内经 传统针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莹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80例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House-... 目的探讨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80例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采取从阳明论治针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面神经麻痹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论治 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情况
下载PDF
多针浅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成银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8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多针浅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轻手法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广湖 王志玲 于建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1期40-40,共1页
目的:观察轻手法针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轻手法针刺加西药静脉点滴治疗,B组单纯使用西药静脉点滴治疗。结果:A组患者愈显率100%,平均病程18天;B组患者愈显率86%... 目的:观察轻手法针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轻手法针刺加西药静脉点滴治疗,B组单纯使用西药静脉点滴治疗。结果:A组患者愈显率100%,平均病程18天;B组患者愈显率86%,平均病程32天。结论:轻手法针刺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辉 刘兆平 +1 位作者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3期361-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 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 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 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 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康复
下载PDF
针刺﹑走罐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8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惠珊 张志渝 覃小穗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走罐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患者于发病7天内均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期间均予口服弥可保及维生素B1。两组均于发病后1周始行患... 目的:观察针刺、走罐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患者于发病7天内均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期间均予口服弥可保及维生素B1。两组均于发病后1周始行患侧面部针刺治疗。但治疗组配合走罐及耳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H-B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值均<0.05)。结论:针刺、走罐配合耳针及单纯针刺均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但针刺、走罐配合耳针疗效要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走罐 耳针疗
下载PDF
针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强 王秀娟 +2 位作者 陆小左 薛蓉 李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每日5次,以上药物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加针刺治疗,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所检测的R1、R2、R2′波幅,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有明显性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瞬目反射
下载PDF
针刺结合PNF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被引量:6
19
作者 覃彪民 老锦雄 穆瑞琴 《中国康复》 2007年第2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PNF技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用穴规律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增斌 倪国栋 郑志坚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854-862,共9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主穴、配穴、综合用穴、特定穴、经络等进行频次统计,对...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主穴、配穴、综合用穴、特定穴、经络等进行频次统计,对使用频次在 80 次以上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 312 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用穴 101 个,使用总频次3571 次。头面部涉及穴位 45 个,其中地仓穴、颊车穴、阳白穴使用频率较高,四肢涉及穴位共 33个,合谷穴频次最高。涉及经脉腧穴以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胆经为主,涉及腧穴 58 个,占所用腧穴的 57. 43%;涉及十类特定穴共 63 个,占所用腧穴的 62. 38%,五输穴、原穴、交会穴等使用较广泛。通过统计得出5 个有效聚类群:迎香-攒竹、牵正-风池、足三里-太冲、鱼腰-人中-承浆、地仓-阳白-合谷-颊车-翳风。结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穴以头面部局部取穴与邻近取穴为主,远端取穴与辨证取穴为辅,阳明经腧穴的选取较为广泛,特定穴是针刺处方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穴组的应用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进一步开展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取穴配伍规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规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