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鲁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重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娜 《村委主任》 2023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山东作为我国著名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顺应旅游新业态、新形势,将齐鲁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山东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深度挖掘齐鲁... 山东作为我国著名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顺应旅游新业态、新形势,将齐鲁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山东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深度挖掘齐鲁农耕文化的价值内涵,探索在农耕文化引领下助推山东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路径,旨在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价值内涵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齐鲁农耕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祝雪婷 李越诚 +3 位作者 杜莎莎 王一帆 赵春浩 聂庆娟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第9期4-6,共3页
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传统经验和乡土文化气息,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齐鲁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齐鲁农耕文化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总结了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可... 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传统经验和乡土文化气息,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齐鲁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齐鲁农耕文化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总结了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借鉴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构建农耕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齐鲁农耕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农耕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3
作者 冯金洋 姚雪丽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5期2344-2348,共5页
齐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带一路”的提出,使齐鲁农耕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掘齐鲁农耕文化的深层内涵,探讨齐鲁农耕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性与海外传播现状,探索提... 齐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带一路”的提出,使齐鲁农耕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掘齐鲁农耕文化的深层内涵,探讨齐鲁农耕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性与海外传播现状,探索提升齐鲁农耕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以期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齐鲁农耕文化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齐鲁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4
作者 王一帆 聂庆娟 +2 位作者 杜莎莎 赵春浩 王一诺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4期3-5,共3页
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齐鲁农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传承与创新齐鲁农耕文化、激发新时代齐鲁农耕文化新活力,应按照时代发展的特点对齐鲁农耕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齐鲁农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传承与创新齐鲁农耕文化、激发新时代齐鲁农耕文化新活力,应按照时代发展的特点对齐鲁农耕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齐鲁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新时代齐鲁农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齐鲁农耕文化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齐鲁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5
作者 周满 王飞 《旅游纵览》 2024年第1期98-100,共3页
传承农耕文化是维系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的基石,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将农耕文化发展理念与乡村旅游融合,有利于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农耕文化... 传承农耕文化是维系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的基石,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将农耕文化发展理念与乡村旅游融合,有利于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结合齐鲁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的内在特性,以及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协同关系,提出了打造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农耕文化特色体系,对山东省打造“互联网+齐鲁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模式的“文化强省”行动计划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文化强省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视角下齐鲁农耕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以《诗经》齐风和鲁颂为例
6
作者 祝雪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300-306,共7页
《诗经》是我国传统诗歌典型代表,蕴含中国古代各地域特色。其英译本得以在海外传播广泛,许渊冲先生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功不可没。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经验和乡土气息,集中体现在《诗经》齐风、鲁颂两篇中。本文以许... 《诗经》是我国传统诗歌典型代表,蕴含中国古代各地域特色。其英译本得以在海外传播广泛,许渊冲先生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功不可没。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经验和乡土气息,集中体现在《诗经》齐风、鲁颂两篇中。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诗经》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研究齐鲁农耕诗歌翻译与传播,论证接受美学对诗歌翻译的适用性,提出从“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两方面制定翻译策略,盘活传统农耕之美。以此为地域特色文化传播提供全新视角,提高农耕诗歌翻译质量与海外接受度,打造文化传播齐鲁样板,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As a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gions in ancient China. The outstanding overseas effect of its English version is inseparable from Xu Yuanchong’s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he agriculture-oriented culture of Qilu (Shandong province in east China) is rooted in its long farming experience and local flavor, which is embodied in Qifeng and Lu song (two chapters in The Book of Songs). Taking Xu Yuanchong’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rtation of Qilu farming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demonstrates its applicability to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calling structure”, so as to develop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nducive to revive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farming. This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reader acceptance of farming poetry, and create a Qilu mode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齐鲁农耕文化 诗歌翻译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