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弥散张量成像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宇昆
王学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诊断为伴震颤症状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前后MRI和CT等影像数据,通过软件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诊断为伴震颤症状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前后MRI和CT等影像数据,通过软件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2例病人为单侧震颤症状仅植入一侧电极,5例病人双侧震颤植入双侧电极,每侧电极4个触点,电极触点共48个。排除刺激引起副作用的触点6个,实际有效电极触点42个。计算有效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分析震颤改善程度与距离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刺激参数程控下,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震颤改善率>50%组为(1.74±1.13)mm,震颤改善率≤50%组为(2.76±1.22)m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与震颤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R=0.55,P<0.05)。结论 DBS作用于齿状-红核-丘脑束,与震颤改善相关,未来需进一步严密设计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应用价值,以实现精确靶点定位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弥散张量成像
齿状-红核-丘脑束
脑深部电刺激
震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弥散张量成像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宇昆
王学廉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93-19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诊断为伴震颤症状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前后MRI和CT等影像数据,通过软件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2例病人为单侧震颤症状仅植入一侧电极,5例病人双侧震颤植入双侧电极,每侧电极4个触点,电极触点共48个。排除刺激引起副作用的触点6个,实际有效电极触点42个。计算有效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分析震颤改善程度与距离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刺激参数程控下,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震颤改善率>50%组为(1.74±1.13)mm,震颤改善率≤50%组为(2.76±1.22)m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电极触点到齿状-红核-丘脑束的最近空间距离与震颤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R=0.55,P<0.05)。结论 DBS作用于齿状-红核-丘脑束,与震颤改善相关,未来需进一步严密设计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应用价值,以实现精确靶点定位和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弥散张量成像
齿状-红核-丘脑束
脑深部电刺激
震颤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entatorubrothalamic tract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remor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弥散张量成像追踪齿状-红核-丘脑束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症状的应用
陈宇昆
王学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