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先民的作物选择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生膨菲 尚雪 张鹏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已有的考古研究显示,榆林地区在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址数量激增,聚落等级差异显著,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但其文明化过程中,不同等级聚落的先民对作物的选择情况如何,作物选择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何仍不明确。本文公布了榆林新... 已有的考古研究显示,榆林地区在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址数量激增,聚落等级差异显著,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但其文明化过程中,不同等级聚落的先民对作物的选择情况如何,作物选择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何仍不明确。本文公布了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的植物浮选结果,搜集该地区已有的大植物遗存资料,根据古人农作物计量的习惯,优化分析植物遗存所代表的作物产量信息,揭示不同聚落规模下先民对作物的选择利用情况。研究结果揭示,榆林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小型聚落居民延续以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但大型聚落—石峁遗址的先民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强化对粟的开发,其作物选择的多样化可能与资源调动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 聚落等级 作物选择 旱作农业
下载PDF
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文化应比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为晚 被引量:4
2
作者 方酉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为夏代早期文化,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为后羿、寒浞代夏以后的物质文化,新砦期二里头文化的发现既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隙,也证实二里头文化第一期非为夏代文化的初始。
关键词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 新砦期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下载PDF
试论二里头遗址的多孔玉刀
3
作者 郑晓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4期11-15,共5页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遗址,不管从规模方面还是从布局方面来说,二里头遗址都已经具备都邑的性质[1]。它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探索夏文化的里程碑。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遗址,不管从规模方面还是从布局方面来说,二里头遗址都已经具备都邑的性质[1]。它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探索夏文化的里程碑。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2-3],因为二里头文化所属的时间段、分布范围以及它的典型遗址和出土遗物特征,与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夏代大致吻合,所以二里头遗址应该是夏代的都城遗址,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 河南龙山文化 考古学文化 出土遗物 夏文化 中国古代文献 中国早期国家
下载PDF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早期遗存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国柱 《考古》 1982年第5期460-462,565,共4页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以发现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而闻名的,但也曾发现过一些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1978年春,我们在遗址中部清理了一个灰坑,出土了较多的龙山文化早期遗物,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这个灰坑(78 YLIVH1)位于二里头IV、V区...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以发现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而闻名的,但也曾发现过一些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1978年春,我们在遗址中部清理了一个灰坑,出土了较多的龙山文化早期遗物,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这个灰坑(78 YLIVH1)位于二里头IV、V区交界处的四角楼大队。坑呈舌形,北宽南窄,南北最长4.65、东西最宽2.3米,深1.3米。坑口上部已因取土而破坏了一部分。坑内堆积为灰土,其中夹杂不少烧土。遗物除大量陶片外,还有猪骨、蚌壳等。陶器的陶质主要是夹砂陶,其次为泥质陶。陶色不纯,主要是褐色,纯灰色的较少。纹饰主要是较粗的横篮纹,在陶器口沿上做成花边或在口沿下施附加堆纹的较多。陶器的器形主要是夹砂罐,其次是鼎,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 偃师二里头遗址 文化遗存 陶器 河南 早期 口径 灰坑 遗物 灰陶
原文传递
从玉器传播论华夏早期国家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章米力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4,共7页
湮没在传说中的夏代,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以华夏第一王朝的而广为人知,却在当代国际学界遭遇不能实证和不被承认的尴尬。缺乏文字材料的证实,对夏代纪年内中原政权所体现出的面貌,目前仅能通过考古学材料加以探索,即"四重证据法"... 湮没在传说中的夏代,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以华夏第一王朝的而广为人知,却在当代国际学界遭遇不能实证和不被承认的尴尬。缺乏文字材料的证实,对夏代纪年内中原政权所体现出的面貌,目前仅能通过考古学材料加以探索,即"四重证据法"中的第四重:文物与图像。而在利用物质材料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玉器作为前文字时代的重要礼器,其易于保存的特质和一贯至今的文化内涵成为理解夏史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玉器的传播、玉礼器的文化内涵和早期国家的用玉特点,探讨从前二里头时代至二里头晚期的华夏早期国家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传播 夏代 早期国家 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
下载PDF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4
6
作者 楚小龙 曹艳朋 +16 位作者 王瑞雪 余洁 李胜利 丁保成 杨明宝 李航 孙双举 何晓琳 魏继印 王巍 贾长友 李海宏 李焕春 张旭 肖晓鸣 李凡 魏晓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70,共12页
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土坑竖穴墓27座,瓮棺葬45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部分墓葬存有人骨,这为研究该时期的丧葬文... 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土坑竖穴墓27座,瓮棺葬45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部分墓葬存有人骨,这为研究该时期的丧葬文化面貌、墓葬制度和人骨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入探讨豫、陕、鄂及其邻近地区考古学文化势力的消长、交流与融合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寨遗址 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 墓葬 发掘
原文传递
商洛东龙山遗址Ⅰ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亚长 王昌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I0001-I0008,共21页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商洛 龙山遗址 夏代晚期 商代早期遗存
下载PDF
试论我国早期城市的选址问题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国硕 程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28-31,共4页
试论我国早期城市的选址问题张国硕,程全所谓早期城市,是指城市的初创阶段,其城址规模较小,城墙夯筑技术相对落后,城内布局一般没有“市”。我国早期城市所处的年代范围,包括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龙山文化时代和夏商时代。... 试论我国早期城市的选址问题张国硕,程全所谓早期城市,是指城市的初创阶段,其城址规模较小,城墙夯筑技术相对落后,城内布局一般没有“市”。我国早期城市所处的年代范围,包括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龙山文化时代和夏商时代。有关这个阶段的城址,经过考古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夏商时代 早期城市 防御设施 偃师商城 自然水源 二里头遗址 军事防御 郑州商城 安阳殷墟
下载PDF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及发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志俊 《文博》 1996年第6期30-37,55,共9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商代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品,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铸造技艺引起史学、冶金、工艺等各界学者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寻其起始、探其发展方面多有见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期铜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商代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品,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铸造技艺引起史学、冶金、工艺等各界学者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寻其起始、探其发展方面多有见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期铜器相继发现,学界研究早期铜器的文章时有发表,其中涉及青铜器起源、年代、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早期铜器 齐家文化 青铜器 红铜器 山东龙山文化 青铜时代 二里头遗址 考古研究所 起源
下载PDF
关于西花园遗址早期文化遗存分析──对《湖北随州市西花园早期遗存分析》一文的答复
10
作者 方酉生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遗址 西花园 大溪文化 龙山文化 黑陶文化 石家河文化晚期 青铜时代文化 二里头文化 屈家岭文化 随州市 湖北
下载PDF
论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与“中国”
11
作者 王震中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9-11,共3页
二里头遗址乃王都遗址,这在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它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虽说一度多种观点并存,但争论最主要聚焦于两种观点:一种主张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第一至第三期为夏代、第四期为商代;一种主张二里头第... 二里头遗址乃王都遗址,这在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它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虽说一度多种观点并存,但争论最主要聚焦于两种观点:一种主张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第一至第三期为夏代、第四期为商代;一种主张二里头第一至第四期均为夏代。然而,2005年以后,由于所谓“系列拟合”测年数据的提出,关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又出现了新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龙山文化晚期 商都 夏朝 夏代 夏都 王都 商代
原文传递
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 被引量:36
12
作者 赵芝荃 《华夏考古》 1987年第2期196-204,217,共10页
在考古学方面系统地探讨夏文化,应从1959年夏季徐旭生同志在豫西调查“夏墟”时算起,至今业已二十八年。在此期间我国学术界确定了早于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和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煤山类型;发现和发掘了... 在考古学方面系统地探讨夏文化,应从1959年夏季徐旭生同志在豫西调查“夏墟”时算起,至今业已二十八年。在此期间我国学术界确定了早于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和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煤山类型;发现和发掘了河南偃师二里头、洛阳矬李、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禹县瓦店、商丘坞墙、永城王油坊、淮阳平粮台、汤阴白营和山西东下冯等遗址,获得一大批重要考古资料;并召开两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不少同志撰文著说,阐述自己对探索夏文化的意见和看法,发表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总之,近二十多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夏代晚期 龙山文化 青铜器 二里岗期 文化遗址 豫西地区 夏文化 宫殿基址
原文传递
中原地区宫室建筑的历时性变化与早期国家形成(下)
13
作者 桑栎 陈国梁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五、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核心聚落与宫室建筑区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经济重心不断变动,即从仰韶早期的关中平原,转移至中期(庙底沟文化)的陕晋豫地区,仰韶晚期再次转移至原核心区的边缘地带;龙山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重心... 五、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核心聚落与宫室建筑区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经济重心不断变动,即从仰韶早期的关中平原,转移至中期(庙底沟文化)的陕晋豫地区,仰韶晚期再次转移至原核心区的边缘地带;龙山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重心再次回到陕晋豫地区,龙山晚期晋南及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文化 仰韶晚期 龙山晚期 二里头 新石器时代 关中平原 二里岗 中原地区
原文传递
榆林火石梁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松梅 张鹏程 袁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48,共17页
本文对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动物骨骼属哺乳动物18种,鸟类1种;其中以羊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不同于任何一个关中新石器遗址。根据对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堆积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 本文对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动物骨骼属哺乳动物18种,鸟类1种;其中以羊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不同于任何一个关中新石器遗址。根据对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堆积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草原上有各种羊、牛、马、兔等食草动物,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森林、疏林、灌丛及沙漠,其间有虎、猫等食肉动物和各种鹿类动物及羚羊的出没。动物中虎、梅花鹿、马鹿、狍、羚羊、岩羊现已在此绝迹,其余为现仍生活在该地区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火石梁遗址 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 动物遗存
下载PDF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韩家圪旦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周勇 邵晶 +10 位作者 邵安定 赵向辉 杨国旗 康宁武 周健 李建军 屈凤鸣 刘小明 卫雪 徐舸 高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4,共11页
韩家圪旦地点位于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内城中部偏东的一处东西向"舌形"山峁,与皇城台隔沟相望,是一处重要的居址与墓葬交错分布区域。2014年陕西省考古院等对其进行发掘,资料表明,韩家圪旦地点先后承担过居址和墓地两种聚落功能... 韩家圪旦地点位于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内城中部偏东的一处东西向"舌形"山峁,与皇城台隔沟相望,是一处重要的居址与墓葬交错分布区域。2014年陕西省考古院等对其进行发掘,资料表明,韩家圪旦地点先后承担过居址和墓地两种聚落功能。该地点早期为居址,房屋以高低错落的窑洞为主要建筑形式;晚期成为墓地,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坑墓、石棺墓和偏洞室墓,尤以竖穴土坑墓居多。个别墓葬规模较大。虽多遭盗掘,但劫后余留有零星重要随葬品。结合与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隔沟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这些现象暗示着韩家圪旦地点是一处重要的贵族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 石峁遗址 韩家圪旦地点 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
下载PDF
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源流 被引量:33
16
作者 赵芝荃 《考古学报》 1986年第1期1-19,共19页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新中国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收获,它已成为当前探讨夏文化和研究商代早期文化的基本资料。认真分析它的源流等问题,是研究二里头文化的首要任务。二里头文化是1953年最先在河南省登封县玉村发现的,以后在郑州洛达...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新中国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收获,它已成为当前探讨夏文化和研究商代早期文化的基本资料。认真分析它的源流等问题,是研究二里头文化的首要任务。二里头文化是1953年最先在河南省登封县玉村发现的,以后在郑州洛达庙、洛阳东干沟、偃师二里头、新乡潞王坟、商丘坞墙和淅川下王岗等遗址都有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截止目前,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不仅分布于河南全省,而且在山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一期 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 二里冈 河南 早期文化 晚期 陶器 早商文化 夏文化
原文传递
浅谈齐家文化玉器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燕凝 《美术之友》 2008年第3期92-93,共2页
中国人用玉大约有一万年的历史。距今6000年-4000年前后的红山玉器、良渚玉器、石家河玉器和龙山文化玉器等,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早期玉器众多的品种、奇特的形制和精美的工艺,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并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古玉和玉文... 中国人用玉大约有一万年的历史。距今6000年-4000年前后的红山玉器、良渚玉器、石家河玉器和龙山文化玉器等,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早期玉器众多的品种、奇特的形制和精美的工艺,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并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古玉和玉文化的研究。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为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得名。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其时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还要略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玉器 齐家文化 艺术特征 新石器时代晚期 早期文化 黄河沿岸 中国人 龙山文化
下载PDF
4.2~3.5 ka B.P.嵩山南麓的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中轩 吴国玺 +2 位作者 孙艳丽 焦士兴 朱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3-843,共11页
聚落和生业是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嵩山南麓地区在龙山晚期聚落众多、邦国林立,是开展史前聚落研究的理想区域。基于考古文献和Arc GIS工具,文章分析了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聚落的时空变迁、生业结构和史前社会的地... 聚落和生业是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嵩山南麓地区在龙山晚期聚落众多、邦国林立,是开展史前聚落研究的理想区域。基于考古文献和Arc GIS工具,文章分析了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聚落的时空变迁、生业结构和史前社会的地缘格局,认为:(1)新砦期(约3. 9~3. 8 ka B. P.)气候趋于冷干且洪水灾害频繁,加之部族冲突致使本区聚落的重心在二里头时期(约3. 8~3. 5 ka B. P.)从颍河上游地区转移到双洎河中游一带;(2)颍河上游在龙山文化晚期的作物组合是粟、黍、大豆、稻谷,驯养动物组合是猪、狗、黄牛;二里头时期的生业经济结构则得到优化:种植业引进了小麦、养殖业引进了绵羊,生产工具出现了耒、耜,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3)龙山晚期的颍河上游地区的城邑聚落众多,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酋邦内部推行"能人治理"机制,而且不同集团间的文化融合亦促进了史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期国家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晚期 二里头时期 生业经济 史前聚落 环境变迁
下载PDF
2012~2013年度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胡松梅 杨苗苗 +1 位作者 孙周勇 邵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本文对2012~2013年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考古遗迹单位进行了收集、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该遗址最少有15个属种,包括扬子鳄、环颈雉、褐家鼠、中华鼢鼠、草原鼢鼠、草兔、狗、马、家猪、山... 本文对2012~2013年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考古遗迹单位进行了收集、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该遗址最少有15个属种,包括扬子鳄、环颈雉、褐家鼠、中华鼢鼠、草原鼢鼠、草兔、狗、马、家猪、山羊、绵羊和黄牛。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是一个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小片树林,草原和树林间有一定的水域,周围有沙漠的环境。经济类型是半农半牧形式,家养动物是石峁人的主要肉食来源,野生动物仅起着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 石峁遗址 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 动物遗存
下载PDF
陕西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20
作者 孙周勇 徐雍初 +1 位作者 李文海 史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3,共11页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
关键词 靖边 五庄果墚 仰韶晚期 龙山早期 文化遗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