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虬庄文化彩陶初探
1
作者 袁学梅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2期45-47,共3页
龙虬庄文化是江淮东部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特点鲜明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根据《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的第二期彩陶标本,将龙虬庄遗址的彩陶纹饰分类,认为龙虬庄文化是江淮东部地... 龙虬庄文化是江淮东部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特点鲜明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根据《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的第二期彩陶标本,将龙虬庄遗址的彩陶纹饰分类,认为龙虬庄文化是江淮东部地区一支重要的彩陶文化,且与周边彩陶文化存在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彩陶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功能分析法在考古类型学研究中的应用——以《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敏 《南方文物》 2011年第1期27-37,共11页
考古学属人文科学的范畴,考古学是历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繁杂,涉及的学科甚广,受相关学科(地质学、生物学等)的启发而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考古学方法论。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方法论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 考古学属人文科学的范畴,考古学是历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繁杂,涉及的学科甚广,受相关学科(地质学、生物学等)的启发而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考古学方法论。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方法论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陶鼎 因素分析法 考古类型学 龙虬庄遗址 功能分析法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报告
下载PDF
对龙虬庄遗址考证要深化
3
作者 张佩琪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28-31,51,共5页
关键词 高邮龙虬庄遗址 农业考古 贾湖遗址 龙虬庄文化 少数民族 天皇文化 将军崖 刻划符号 活化石 吴文化
下载PDF
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诚 赵宁曦 +3 位作者 张强 张芸 张敏 吴建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86-292,共7页
龙虬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根据1 4 C测年、器物排比法断代、孢粉、粒度、氧化物和磁化率等鉴定分析 ,探讨了遗址区古先民生存的环境 .分析表明 ,龙虬庄地区在经历新仙女木寒冷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暖期环... 龙虬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根据1 4 C测年、器物排比法断代、孢粉、粒度、氧化物和磁化率等鉴定分析 ,探讨了遗址区古先民生存的环境 .分析表明 ,龙虬庄地区在经历新仙女木寒冷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暖期环境 ,10 0 0 0~ 70 0 0aBP间气候进入适宜期 ,但当时湿润程度尚不及此后 70 0 0~ 6 0 0 0aBP间的新石器时期 ,当时冬春季节应当有较大的风沙沉积 .6 30 0aBP前后的气温可能更高一些 ,只是在 550 0aBP前后区内气候和环境才逐渐转为干凉 .此项研究表明晚北方期 (82 0 0± 12 6 )aBP ,当南京江北地区处于湿热气候并经历洪水沉积环境时 ,纬度偏北约 54km的龙虬庄地区亦已具备人类生存的适宜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龙虬庄 新石器遗址 环境考古 古环境
下载PDF
高邮龙虬庄遗址史前人类生存环境与经济生活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民昌 张敏 汤陵华 《东南文化》 CSSCI 1997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哺乳动物(如家猪、家犬、麋鹿、獐、梅花鹿等)和水生动物(如龟、鳖、鲤鱼、青鱼、丽蚌、裂齿蚌、田螺等)的残骸、炭化稻米和文化堆积层中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的分析研究,得...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哺乳动物(如家猪、家犬、麋鹿、獐、梅花鹿等)和水生动物(如龟、鳖、鲤鱼、青鱼、丽蚌、裂齿蚌、田螺等)的残骸、炭化稻米和文化堆积层中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生存环境为芦苇丛生、水草茂盛、水网发达的河湖沼泽湿地平原环境,气候温暖湿润,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左右;史前人类居住在河边湖滨的平地上,从事捕捞狩猎、家畜饲养和水稻种植,并且从早期到晚期,完成了水稻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转化,稻种已从原始栽培稻突变为栽培稻,水稻的种类为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史前环境 家畜饲养 稻作农业
下载PDF
丰厚的成果 创新的道路──《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评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元邦 邵望平 《东南文化》 2000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龙虬庄 葬俗 埋葬习俗 龙虬庄遗址 发掘报告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下载PDF
一部多学科合作的考古著作——读《龙虬庄》
7
作者 钱益汇 黄义军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7-90,共4页
随着考古信息量的增加与研究的深入,对考古报告的编排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龙虬庄》确立了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龙虬庄文化,编排形式上体现出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并重的特点。报告对江淮东部古环境、遗址反映的经济形态、人地关... 随着考古信息量的增加与研究的深入,对考古报告的编排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龙虬庄》确立了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龙虬庄文化,编排形式上体现出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并重的特点。报告对江淮东部古环境、遗址反映的经济形态、人地关系等进行了合理构建和研究。从其所揭示的大量信息来看,《龙虬庄》是一部多学科合作的新体例的考古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报告 龙虬庄文化 古环境 经济形态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葬人口状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寒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利用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地发掘材料探讨了龙虬庄史前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死亡高峰、人口规模等问题。笔者认为史前龙虬庄人们可能有意控制了女性人口的数量。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危险的生育过程都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 本文利用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地发掘材料探讨了龙虬庄史前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死亡高峰、人口规模等问题。笔者认为史前龙虬庄人们可能有意控制了女性人口的数量。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危险的生育过程都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的原因。最后笔者通过静止人口模式和新石器人口增长模式两种方法探讨了龙虬庄当时大致的人口规模以及可能的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遗址 史前墓葬 人口状况 江苏 文物考古 性别比例
下载PDF
龙虬庄墓地葬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寒 《东南文化》 2004年第4期18-24,共7页
文章讨论了龙虬庄墓葬的空间分布,多种多样的葬式以及复杂合葬现象,通过墓葬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来探讨葬俗成因,并且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来探讨葬俗发生变化的意义。
关键词 龙虬庄遗址 墓葬葬俗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晓陆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周晓陆ThisarticledividespotteryscriptsinLongqinZhuangintotwoparts,whichprovestobeaprocessfr... 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周晓陆ThisarticledividespotteryscriptsinLongqinZhuangintotwoparts,whichprovestobeaprocessfromsextualinterc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商甲骨文 龙山时代 陶文 良渚文化 文字 颂歌 汉字 仰韶时代 东方文明
下载PDF
龙虬庄陶文破译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志一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57-62,共6页
龙虬庄陶文破译刘志一1993年4-6月,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的发掘,发现陶文陶片。其时代距今约5500-5000年(《中国文物报》1993年9月5日)。若将发表的陶文图版(见本期张敏文第47页图)上下转回则其... 龙虬庄陶文破译刘志一1993年4-6月,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的发掘,发现陶文陶片。其时代距今约5500-5000年(《中国文物报》1993年9月5日)。若将发表的陶文图版(见本期张敏文第47页图)上下转回则其上有独立可分的文字4个(右侧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布依族 刻划符号 象形符号 壮侗语族语言 陶文 甲骨文 水书 古越人 民族文字
下载PDF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饶宗颐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4期14-15,共2页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饶宗颐1993年,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寄来第35期的《中国文物报》,刊登是年四月至六月之间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发掘的记录,其第一、二阶段文化的年代大致可定为距今5500年至6500年。据该...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饶宗颐1993年,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寄来第35期的《中国文物报》,刊登是年四月至六月之间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发掘的记录,其第一、二阶段文化的年代大致可定为距今5500年至6500年。据该报报导:于河边采集得一片磨光泥质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五十二病方》 陶片 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 古代记录 甲骨文 祝由科 《玉篇》 古文字 《山海经》
下载PDF
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绚丽画卷──龙虬庄遗址与江淮地区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景略 张忠培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3期3-13,127-128,共13页
江淮东部是介于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区。自50年代初在江淮东部发现淮安青莲岗遗址并由此提出青莲岗文化的命名以来,江淮地区的考古工作始终受到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而高邮龙虬庄遗址被评为1993年中国... 江淮东部是介于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区。自50年代初在江淮东部发现淮安青莲岗遗址并由此提出青莲岗文化的命名以来,江淮地区的考古工作始终受到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而高邮龙虬庄遗址被评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在考古学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绕龙虬庄遗址的考古发现,探讨江淮东部原始文化和青莲岗文化,以及淮河流域古文化,对于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邮召开的龙虬庄遗址与江淮地区古文化的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和苏鲁豫皖浙的专家各抒己见,本刊将座谈会上有代表性的专家的发言经整理后以纪要的形式刊出,旨在对江苏乃至淮河流域的考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下游 新石器 龙虬庄
下载PDF
文化因素分析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为例
14
作者 金心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7期122-123,共2页
文化因素分析法是在实践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考古学方法论。文章主要梳理了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容,结合《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探析了文化因素分析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基本步骤、特点、条件、局限性、意义和... 文化因素分析法是在实践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考古学方法论。文章主要梳理了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容,结合《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探析了文化因素分析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基本步骤、特点、条件、局限性、意义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分析法 龙虬庄 考古学方法论
下载PDF
这里种稻七千年——高邮市龙虬庄考古成果一瞥
15
作者 成德坚 朱嘉 《华人时刊》 1996年第11期35-35,共1页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村,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堆积厚度2米左右,叠压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个,距今约7000年。 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近年来先后两次对该遗...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村,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堆积厚度2米左右,叠压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个,距今约7000年。 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近年来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2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345座,出土遗物1000多件,主要为陶器、骨角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 高邮市 江淮地区 新石器时代早期 考古研究 史前文化 随葬品 南京博物院 时代文化 大汶口文化
下载PDF
龙虬庄遗址埋狗奠基探究
16
作者 范贤君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43-244,共2页
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现了为建筑建造举行的奠基祭祀,在许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建筑奠基遗存。长江下游地区的龙虬庄遗址中发现的两座奠基坑埋葬了完整的背部朝向正北方的狗骨架,这与奠基仪式密切相关。笔者认为,龙虬庄... 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现了为建筑建造举行的奠基祭祀,在许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建筑奠基遗存。长江下游地区的龙虬庄遗址中发现的两座奠基坑埋葬了完整的背部朝向正北方的狗骨架,这与奠基仪式密切相关。笔者认为,龙虬庄遗址的建筑奠基产生原因和使用狗作为奠基动物与其所在的环境、驯养狗的特性和宗教观念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虬庄遗址 建筑奠基遗存 狗骨坑
下载PDF
龙虬庄古人类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17
作者 陈清硕 《自然与人》 1998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龙虬庄 古人类遗址
全文增补中
《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 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
18
作者 鸥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龙虬庄 原始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东部 江淮 发掘报告 考古学文化 稻作农业 考古发掘 年代
原文传递
箸问世时期新论——由“箸”字产生演变的历程来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达先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箸,今称筷,是在中华文明圈内,人群日常生活所用的一种进食工具。因研究视角的不同,对箸或用箸的历史根源产生了不同的论述,大致可归为两类:"新石器时代论"和"殷商时代论",二者有一点相同,即都把箸起源定在文字初创... 箸,今称筷,是在中华文明圈内,人群日常生活所用的一种进食工具。因研究视角的不同,对箸或用箸的历史根源产生了不同的论述,大致可归为两类:"新石器时代论"和"殷商时代论",二者有一点相同,即都把箸起源定在文字初创或之前,受此推断的框限和导引,人们往往摒弃了认真利用文字史料的可能性。文章另辟蹊径,以文字史料作钥匙,从文字与事物事态的相伴相生关系出发,由"箸"字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来观察探索实物工具箸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由此证明:箸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非殷商时代,更非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楚简 诅楚文 龙虬庄遗址 春秋战国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鹿角镐
20
作者 曹建强 《古今农业》 2000年第2期89-89,共1页
鹿角镐出土于江苏省高邮县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距今7000—5500年,是江淮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龙虬庄地区咫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遗址无山,缺少可用于制造石器的石料,哺... 鹿角镐出土于江苏省高邮县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距今7000—5500年,是江淮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龙虬庄地区咫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遗址无山,缺少可用于制造石器的石料,哺乳动物的角枝、肢骨等大型骨骼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制造工具的可选材料。这里附近的河谷草地、芦苇荡中生活着鹿类动物,河湖池沼中有各种鱼类、爬行类和软体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史前人类 哺乳动物 鹿类动物 鹿角 龙虬庄 自然形态 动物资源 生存条件 生产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